审题“准”一点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点拨
   “年年谈高考,岁岁悔跑题。”恢复高考40年,作文如何拨开浮云看本质,迅速切准题意,已经成了每届考生常说的话题。考场上审题失误,立意偏差,那就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作文符合题意便无从谈起。正因如此,很多考生视考场作文审题立意为畏途,希冀能侥幸地“符合题意”,至于更高层面的“切合题意”,则颇感心虚,直言力有不逮。
   其实,高考作文的审题,考的是平常练就的“火眼金睛”,考的是考生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情感。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进行写作,所以,考生要先搞清楚命题者的意图: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准确审题也是一个努力使作文符合题意,读题伊始就步入正轨的认识过程。
   考场作文,准确审题是关键,而准确审题之关键就是要准确地解读题意,以达到切合题意的目的。从思维模式上看,应当先审题后立意。也就是先整体解读考场作文题,不将题目割裂开,不碎片化地理解。说到底,审题是语文学习的高端性能力,是阅读积累、思考维度、辨析水平、认识层级的综合体现。准确地把握题目中所蕴含的作文题旨,对命题意图不作疑似想,更不套路化。这就要求考生仔细审阅、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作文命题及意图准确再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准确审题?
   第一要审作文题目的要求:作文题中共有几条要求,对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有什么限制等,考生必须明确,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第二要审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有没有立场,是否有隐含的意思?考生如何如何找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这些均要仔细阅读材料,并用“火眼金睛”从材料中去发现。
   考生还要根据材料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别对待:若材料是隐喻或引申型,材料蕴含的道理才是需要你阐发的;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就是要你就事论事评价分析的情境或申论型;材料提供一个核心话题或者一个题目的是话题型或命题型;还有故事寓言、名言诗句、数据表格、图像照片、网友论坛等,考生都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一概而论。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抓“关系”和“关键”二词。整体上厘清材料中的各种关系,从关系中推知材料的中心意思,再从关键词句入手,读破命题者的意图。也就是在审准意图这个环节,考生要注意做这几件事:
   一、理清关系,即概括材料中的内容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理清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二、抓住关键,要找到作文题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主要对象或者重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否则有可能偏题。
   三、概括写作关键词,即从作文题目材料中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有些材料蕴含哲理或运用比喻,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四、形成一个经典句子,也就是根据材料中关键词句,或扩充,或压缩,或转述,形成一个切合材料内容的关键句子。这个关键句子就是作文的立意,也就是议论文的论点,就此写作,一般不会偏题、离题。
  文题呈现
   “原生态”,狭义地讲,指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广义地讲,指那些未经加工、训练、雕饰、改造,原汤原水、本色自然的东西,或歌或舞,或曲或调,或作文或心灵,都有“原生态”。
   对于“原生态”,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题分析
   “原生态”的特征是原始美、天然美。具体包括下列类型:(1)自然界的“原生态”——没有污染、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植物、风景、生态等;(2)食物的“原生态”——没有施加化肥、农药,未添加色素、防腐剂的果蔬等;(3)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歌声吸引我们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自然、单纯、发自肺腑);(4)写作的“原生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毫不做作,亲近“原生态”的诗文,犹如做一次惬意的度假旅游;(5)社会生活的“原生态”——纯真、和谐、融洽,比如“天地人合一”“人与人之间不设防备,和谐相处”;(6)心灵的“原生态”——质朴、平和、善良。
   构思作文时,可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拓展思路,可考虑原生态为什么受欢迎?原生态的反面是什么?原生态事物的现状如何?发展前景又如何?破坏原生态的危害有哪些?原生态与现代化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等等。可参考以下立意:
   1.莫把“原生态”当时髦。
   2.辩证对待“原生态”:心存敬畏,但不要迷信。
   3.人们期待“原生态”的心灵,渴望重建、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期盼“真、善、美”的回归。如梭罗——现代社会“原生态”的守护者。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他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追求原生態,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
   4.当前,我们需要找回“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5.真正的原生态是顺其自然。
   6.正视“原生态”与改革创新、现代文明的矛盾。
  佳作示范
  原生态
  白玉婷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潜笔下令人魂牵梦萦的桃花源,那份原生态的美引无数人心驰神往。而今,我们对“原生态”并不陌生,可其中真假究竟如何?怕是“原生态”早已不“原”不“生”了。当今社会,呼唤真正的原生态!    真正的原生态,是原汤原水、原汁原味、天然纯净的。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民众真应“佩服”那些“原生态”制造者惊世骇俗的创造力:西瓜不够大怎么办?没关系,我们有膨大剂!馒头不够白怎么办?这好办,可以用硫磺熏!奶粉不达标怎么办?很简单,三聚氰胺任你加!如此操作一番之后,冠以“原生态”食品的名目即可。对此,我自笑曰: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寻找人性更深处的黑暗;红日给了你红彤彤的心灵,你却用它来啃噬无辜者的生命。身为炎黄子孙本应赤心黑瞳,可利欲一熏心,眼一红,心就黑了。
   古人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泱泱大国,地大物博,食品安全的天却摇摇欲坠,岂不是民生国本之灾难?那些天赋创造神力的“原生态”制造者们啊,请不要再打着“原生态”的噱头敛财害命了。孩子们需要真正原生态的食品,而非原生态标签下超标的化学添加剂;老人们需要真正原生态的药品,而非原生态头衔下不可食用的有机毒物。我们呼唤真正原生态的食品、药品!
   真正的原生态,是原原本本、不加雕琢、本色自然的。
   我怀念,那西北大漠中废词失调却有古今之韵的绝地之音。可如今,淳朴的民谣和劳动号子被包装成哗众取宠的“神曲”,草原上的长调演变为现代的说唱与摇滚,就好比被浸过颜料、泡过香精的假花,纵使再娇艳、馥郁如斯,又怎抵得过晨雾中那傲然枝头、晶莹欲滴的鲜花?再美,也不过是假的。
   是否在钢筋水泥中安插幾堆假山池塘,就是原生态景观?是否穿草鞋、着布衫吼一嗓子就是原生态音乐?怕是难免东施效颦之嫌。我想,人们更应追求内在与精神层面的原生态,而非形式与物质层面的。我们呼唤的真正的原生态,不过是这个社会那张洗去脂粉的脸!
   众多原本就应取自自然的食物被贴上“原生态”的标签,究竟是可笑还是可悲?我们的文化被带有“人造”前缀的原生态玻璃罩与自然隔离,究竟是可喜还是可叹?我们呼唤的原生态,不过是想吃得放心、活得舒心。
   我期待这一天——天蓝蓝,草青青,风过虫儿鸣;春放纸鸢秋望雁,夏听荷雨冬赏雪。
   我期待这一天——黄发健,垂髫康,炊烟袅袅香;百家民谣笑声朗,一壶温酒伴夕阳。
   到这一天,我们便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拥有真正的原生态,我们身处的就是桃花源!
  点评
   这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性散文。作文开篇亮出观点“当今社会,呼唤真正的原生态”,然后紧扣“真正”,分两层展开阐述;篇末则以“我们拥有真正的原生态,我们身处的就是桃花源”呼应开头,强化全文的主旨。
   考生语言表达的功力高人一筹。行文中,用词贴切生动,句式整散结合,像“身为炎黄子孙本应赤心黑瞳,可利欲一熏心,眼一红,心就黑了”“我们呼唤的真正的原生态,不过是这个社会那张洗去脂粉的脸”等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寻味。
其他文献
回顾2018年高考作文特点   一、增强“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2018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
期刊
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为国铸盾,是钱七虎从大学就开始研究的“命题”。上世纪60年代,人迹罕至的戈壁一声巨响,荒漠里蘑菇状的浓云在空中骤然升起……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冲进了核弹爆炸中心勘查爆炸现场。年轻的钱七虎就是其中之一。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核弹防护工程研究。这是一项开创我国核生化防护工程的崭新学科,其研究对象和测试方法
期刊
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他没读完高中,当过4年矿工,全靠自学考上大学;为了做实验,他变卖过自己的衣物,筹钱买电子元件;为了实地检测,他带着自制仪器,和学生们几乎攀遍了我国的崇山峻岭;勘探中,风餐露宿是常态,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如今年过八旬却从不停止脚步……   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
期刊
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率领团队全面自主创新,实现了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   1月8日,因在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期刊
关于“丰富”,《考试大纲》有四点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的“材料丰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论据充实”专就议论文而言,指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即论据)丰富而典型,论证全面而有力。这两条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空洞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提出的重要标准,考生应善于观察思考,勤于从生活、阅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期刊
梅森一直在队伍最前面辛苦赶路。在荫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梅森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狗全卧在雪里,一声不响。周围静得出奇,没有一丝风吹动这片结满白霜的树林。林外的严寒和沉寂,冻结了大自然的心脏,敲击着它颤抖着的嘴唇。只听见空中有一声微微的叹息——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不过是一种感觉。接着,那棵大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下,演出了生
期刊
何为中华之脊梁,九州之英雄?   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风雅先生?是樯橹灰飞间笑持羽扇的少年英才?还是默默为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万千子民?优秀的将领人才固然乃时代之英雄,可今非昔比,在如此安逸平和的年代里,为国奉献,为民效力者皆乃英雄。   追溯上下两千载,不论于中于西,英雄皆是光芒与希望的代名词,带领人们走出水深火热的混沌,开启新的征程。那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秦皇汉武开启了大一统集权的时代,隋文
期刊
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科技领域,涌现出无数个顶天立地、铮铮铁骨的科学家,他们穷尽毕生精力,创造了中国科技的无数个从0到1;他们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让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著名高温功能材料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万城就是其中之一。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创新的道路,为我国攻克了一系列尖端材料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解读   1.最初开始研究的那些年,尽管
期刊
曾经有人说过:“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而我却要说:“正是因为它是虚构的,所以才显得它愈发地美好。”   罗曼·罗兰说过,“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正因为现实生活没有那么美好,我们才有了追逐美好的理想。   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水晶鞋经常被人们拿来谈论,一是因为鞋子本身美丽,二是灰姑娘凭它赢得了王子的关注。但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学生通过研究发现,灰姑娘不可能穿着水晶高跟鞋去参加舞会。如果这
期刊
在泰戈尔生活的年代,他满怀深情地吟诵:“这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时过境迁,从何时起,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再是诗人眼中的样子,而变成了“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不如让我们先放下手机,去看看生活最初的样子,是否还清晰如昨。   手机的出现,诚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却遮住了生活最初的样子。犹记得儿时,每天晚上院子里都是孩童的嬉闹声,而如今,只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