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传统课堂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结构与专业教师不足、教学过程实效性较低等典型问题,研究激发职业教育课堂活力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实践探索了“聚焦→明确→求真→改革”4步递进式工作模式、“3学1思”教学策略、“3检1验”教学成效评价模式,旨在追求教學过程最优化,激活职业教育课堂活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堂活力 激发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b)-0203-05
Abstract:The insufficient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students, the imbalance of teacher’s structure and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process, all are th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talen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veryone can become a talent and let him fully display his talents,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 and the theory of Babanski’s teaching optimization, all of which are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classroom dynamics.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4-Step Progressive Working Mode of Focus-Clarification-Truth Seeking-Reform,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3-Learning and 1-Thinking", 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ode of " 3-Examination and 1-Inspection" with its aim to pursu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stimulate the classroom dynam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room dynamics; Stimulation; Research; Practice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当今职业教育的课堂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有较明确的操作程序,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多种需求与潜在能力,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活力课堂意义重大。
1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要求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也越来越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高职扩招百万,职业教育面向的教育对象更加多样性,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学习基础及未来发展各不相同。由于生源数量的扩大,导致教学资源上更加紧缺。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梳理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师生间要相互看到对方精彩的表现,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真正体验教与学的快乐,都有满满的幸福感。
2 职业教育传统课堂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
2.1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同度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一个学习和考核标准,上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缺乏主动性。
2.2 教师结构与专业教师不足
职业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理论与实践并重,但学校教师的企业经历与经验不够,专业教师中,理论课教师偏多,实操课程教师偏少,真正“双师型”教师比例少,不利于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专业教师的数量一般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生师比例,影响了专业教学工作的改革。
2.3 教学过程实效性较低
教师在课前做不到真正了解学情,教学目标不能够具体聚焦到个体,没有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教案。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按照提前备好的课一直讲下去,不能即时灵活处理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总是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互动机会不多或不理想,实际教学效率不高。课后反思,缺乏针对性及时性,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或根本没有反馈渠道,对课堂教学过程及内容的反思不到位。 3 激发职业教育课堂活力的理论依据
3.1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
2014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2013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中指出,“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每一个人的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要从自身的实际情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不同的岗位上能够尽显自己的风采,实现个人梦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提出与他们起点相应的教学要求,开展与他们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如果能把某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则既可以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以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3.3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指选择在给定条件下解决任何一种任务的最佳方案的过程。最优的教学过程,并不一定是理想的教学过程。最优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准则来看是最好的。对于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生源的多元性,行业产业岗位当下所需,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职业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需要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当下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即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
4 激发职业教育课堂活力实践探索
4.1 探索了“聚焦→明确→求真→改革”4步递进式工作模式
4.1.1 “聚焦”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范畴进行研究
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从原来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为强化岗位职业技能体系完整性,解决原来学科化课程体系知识冗余的问题,强化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
4.1.2 “明确”教育对象更加多样化
高职扩招百万,职业教育面向的教育对象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多元化生源,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指导思想,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1.3 “求真”主要指开发真项目,创设真实情景,建设对接岗位的教学资源
围绕岗位生产任务,参照行业标准、职业证书要求和企业岗位职工培训要求,梳理技能、知识,抽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岗位技能体系完整性”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创设真实情景,校企合作建设基于产教研学融为一体的开放式动态教学资源库,紧跟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X”证书培训内容,使专业教学资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行业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为系统推进三教改革,全面激活职业教育教学课堂活力做好基础保障。
4.1.4 “改革”指的是基于项目课程,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改革
按照一体化开发思路,在项目课程开发的同时,配套开发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教材内容体现模块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行业企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案例等内容;根据模块化课程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各有所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项目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保证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教学组织与方法一致。不同模块的教师定期研讨、交流反馈,及时调整修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形成团队教学能力的螺旋上升;围绕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特色,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和任务为载体,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
4.2 探索了“3学1思”激活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
激活课堂活力的主体是老师,激活课堂活力的基础是教材,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是教法。教师、教材、教法围绕学生的“学”,整体化推进,才能把课堂活力激发出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探索了“3学1思”激活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其中“3学”指的是教师采取某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欲望,达成“要学”;承认个体差异,从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达成人人“能学”;作为个体的人,不仅仅要工作还要生活,因此既要满足近期岗位目标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掌握学习方法,达成“会学”。“1思”指的教师对每一次教学活动要进行教学反思并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及时梳理总结值得推广的做法,形成教学范例。
(1)“要学”教学策略。学习的内容“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出发,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一线真实项目为载体,解决行业产业生产一线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应用性与实践性突出”,学生在真实的或仿真的情境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老师及时引导,做中学、做中教,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学习不断纵向推进横向拓展,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体味着突破一个个重点、难点关口的喜悦,促使他更加努力去想办法解决新的问题,为此会自愿付出更多努力。因为付出了努力,就会更加珍惜已有的成绩和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过程带来的幸福和满足,“要学”是必然的结果。
(2)“能学”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课前教师要分析学情、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及个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满足个案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们的职业教育目标,既要培养行业拔尖人才,更多地培养适合行业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也要培养包括改行或从事其他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的人才,因此只有满足个体的需要,人人“能学”,才会激发各自的发展潜力,实现人人成才。 (3)“会学”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应,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习理论,将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行自习,并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反馈评价。课堂上不断收集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课的重点和难点,以满足学生即时的需求。教学设计在执行中始终聚焦“教学目标”,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悟,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做事的基本方法。一次次课堂的训练,熟能生巧,“会学”的目标就达成了。
(4)“反思”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的诊断与改进不可忽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成功的做法加以肯定,提炼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自信,形成教学智慧[1]。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分析问题的实质,为下一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实施积累经验[2]。课后及时反思是激活课堂活力的升华策略。
4.3 探索了“3检1验”教学成效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多样、主体多元,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节、诊断等功能[3]。本文借鉴铁路检修企业“产品交验制度”,类比探索“3检1验”评价模式,其中3检指的是自检“课前准备”-组检“课堂教学设计”-专家检“教学过程”,1验指的是验证“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成效得到合理评价。
(1)自检“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之前,学校、教师、学生要“自检”,学校自检环境创设,主要看是否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各项活动环节的开展,教学资源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自检是否了解学情,是否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学生自检是否具备学习的意愿。
(2)组检“课堂教学设计”。在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基本环境具备的情况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精准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何精准表达?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课程团队组成课程小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开发与整合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形成经典教学案例,确保因材施教。
(3)专家检“教学过程”。由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督导组,进入教师课堂,观摩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进行评价。评价教师,重在评价“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对学生的表现给与及时的恰如其分的反馈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的动态处理能力、凸显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评价学生,重在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積极主动交流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表述问题的能力、提炼学习方法进行知识与能力迁移的能力”。
(4)验“师生成长”。
教学成效如何通过“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果”3个方面进行评价[1]。具体来说,教师发展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是否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找到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学生的成长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形成了善学与乐学的状况,教学效果评价主要看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否值得推广[1]。
5 结语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课堂教学有了新要求,传统课堂活力不足,要深入研究激活课堂活力的理论依据,结合专业实践探索。本文结合铁道车辆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建立人人成才的成才观,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探索了“聚焦→明确→求真→改革”4步递进式工作模式,探索了“3学1思”激活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探索了“3检1验”教学成效评价模式,试图从条件创设、一体化推进三教改革、全方位评价等方面有所突破,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激活职业教育课堂活力,示范带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保证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旗.“三教改革”视域下职校生态课堂的诊断与构建[J].职教论坛,2020(3):51-55.
[2] 陶丹丹.“分层次”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4(8):259-260.
[3] 张刚.层次化的高校大学生动态划分[J].现代计算机,2020(4).
[4] 彭贤智.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81-83.
[5] 张健.对职业教育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4(3):5-6.
[6] 史红.对中职学校分层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学报中旬刊,2020(4):45-47.
[7] 郭大民.关于职业教育的“分层次”教育模式的探究[J].科技视界,2018(19):184-185.
[8]屈伟.基于扩招背景下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研究[J].国际公关,2020(5):100-102.
[9] 王正斌.浅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参考,2013(3):89-90.
[10] 仲芯颖.探索职业教育分层次教学培养专业化人才[J].成才之路,2013(15):3.
[11] 张玉臣.职业教育“三环节”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25-26.
[12] 屈毅.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102-103.
[13] 赵文平.课堂活力从哪儿来[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3):6-15.
[14] 李中华.浅析“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4-8.
[15] 王成荣.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16] 教学工作委员会,职业高中专业委员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6(43):47.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堂活力 激发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b)-0203-05
Abstract:The insufficient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students, the imbalance of teacher’s structure and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process, all are th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talen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veryone can become a talent and let him fully display his talents,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 and the theory of Babanski’s teaching optimization, all of which are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classroom dynamics.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4-Step Progressive Working Mode of Focus-Clarification-Truth Seeking-Reform,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3-Learning and 1-Thinking", 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ode of " 3-Examination and 1-Inspection" with its aim to pursu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stimulate the classroom dynam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room dynamics; Stimulation; Research; Practice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当今职业教育的课堂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有较明确的操作程序,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多种需求与潜在能力,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活力课堂意义重大。
1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要求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也越来越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高职扩招百万,职业教育面向的教育对象更加多样性,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学习基础及未来发展各不相同。由于生源数量的扩大,导致教学资源上更加紧缺。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梳理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师生间要相互看到对方精彩的表现,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真正体验教与学的快乐,都有满满的幸福感。
2 职业教育传统课堂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
2.1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同度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一个学习和考核标准,上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缺乏主动性。
2.2 教师结构与专业教师不足
职业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理论与实践并重,但学校教师的企业经历与经验不够,专业教师中,理论课教师偏多,实操课程教师偏少,真正“双师型”教师比例少,不利于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专业教师的数量一般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生师比例,影响了专业教学工作的改革。
2.3 教学过程实效性较低
教师在课前做不到真正了解学情,教学目标不能够具体聚焦到个体,没有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教案。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按照提前备好的课一直讲下去,不能即时灵活处理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总是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互动机会不多或不理想,实际教学效率不高。课后反思,缺乏针对性及时性,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或根本没有反馈渠道,对课堂教学过程及内容的反思不到位。 3 激发职业教育课堂活力的理论依据
3.1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
2014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2013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中指出,“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每一个人的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要从自身的实际情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不同的岗位上能够尽显自己的风采,实现个人梦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提出与他们起点相应的教学要求,开展与他们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如果能把某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则既可以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以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3.3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指选择在给定条件下解决任何一种任务的最佳方案的过程。最优的教学过程,并不一定是理想的教学过程。最优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准则来看是最好的。对于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生源的多元性,行业产业岗位当下所需,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职业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需要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当下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即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
4 激发职业教育课堂活力实践探索
4.1 探索了“聚焦→明确→求真→改革”4步递进式工作模式
4.1.1 “聚焦”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范畴进行研究
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从原来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为强化岗位职业技能体系完整性,解决原来学科化课程体系知识冗余的问题,强化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
4.1.2 “明确”教育对象更加多样化
高职扩招百万,职业教育面向的教育对象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多元化生源,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指导思想,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1.3 “求真”主要指开发真项目,创设真实情景,建设对接岗位的教学资源
围绕岗位生产任务,参照行业标准、职业证书要求和企业岗位职工培训要求,梳理技能、知识,抽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岗位技能体系完整性”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创设真实情景,校企合作建设基于产教研学融为一体的开放式动态教学资源库,紧跟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X”证书培训内容,使专业教学资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行业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为系统推进三教改革,全面激活职业教育教学课堂活力做好基础保障。
4.1.4 “改革”指的是基于项目课程,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改革
按照一体化开发思路,在项目课程开发的同时,配套开发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教材内容体现模块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行业企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案例等内容;根据模块化课程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各有所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项目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保证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教学组织与方法一致。不同模块的教师定期研讨、交流反馈,及时调整修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形成团队教学能力的螺旋上升;围绕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特色,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和任务为载体,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
4.2 探索了“3学1思”激活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
激活课堂活力的主体是老师,激活课堂活力的基础是教材,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是教法。教师、教材、教法围绕学生的“学”,整体化推进,才能把课堂活力激发出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探索了“3学1思”激活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其中“3学”指的是教师采取某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的欲望,达成“要学”;承认个体差异,从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达成人人“能学”;作为个体的人,不仅仅要工作还要生活,因此既要满足近期岗位目标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掌握学习方法,达成“会学”。“1思”指的教师对每一次教学活动要进行教学反思并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及时梳理总结值得推广的做法,形成教学范例。
(1)“要学”教学策略。学习的内容“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出发,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一线真实项目为载体,解决行业产业生产一线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应用性与实践性突出”,学生在真实的或仿真的情境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老师及时引导,做中学、做中教,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学习不断纵向推进横向拓展,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体味着突破一个个重点、难点关口的喜悦,促使他更加努力去想办法解决新的问题,为此会自愿付出更多努力。因为付出了努力,就会更加珍惜已有的成绩和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过程带来的幸福和满足,“要学”是必然的结果。
(2)“能学”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课前教师要分析学情、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及个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满足个案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们的职业教育目标,既要培养行业拔尖人才,更多地培养适合行业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也要培养包括改行或从事其他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的人才,因此只有满足个体的需要,人人“能学”,才会激发各自的发展潜力,实现人人成才。 (3)“会学”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应,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习理论,将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行自习,并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反馈评价。课堂上不断收集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课的重点和难点,以满足学生即时的需求。教学设计在执行中始终聚焦“教学目标”,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悟,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做事的基本方法。一次次课堂的训练,熟能生巧,“会学”的目标就达成了。
(4)“反思”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的诊断与改进不可忽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成功的做法加以肯定,提炼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自信,形成教学智慧[1]。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分析问题的实质,为下一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实施积累经验[2]。课后及时反思是激活课堂活力的升华策略。
4.3 探索了“3检1验”教学成效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多样、主体多元,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节、诊断等功能[3]。本文借鉴铁路检修企业“产品交验制度”,类比探索“3检1验”评价模式,其中3检指的是自检“课前准备”-组检“课堂教学设计”-专家检“教学过程”,1验指的是验证“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成效得到合理评价。
(1)自检“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之前,学校、教师、学生要“自检”,学校自检环境创设,主要看是否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各项活动环节的开展,教学资源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自检是否了解学情,是否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学生自检是否具备学习的意愿。
(2)组检“课堂教学设计”。在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基本环境具备的情况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精准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何精准表达?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课程团队组成课程小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开发与整合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形成经典教学案例,确保因材施教。
(3)专家检“教学过程”。由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督导组,进入教师课堂,观摩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进行评价。评价教师,重在评价“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对学生的表现给与及时的恰如其分的反馈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的动态处理能力、凸显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评价学生,重在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積极主动交流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表述问题的能力、提炼学习方法进行知识与能力迁移的能力”。
(4)验“师生成长”。
教学成效如何通过“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果”3个方面进行评价[1]。具体来说,教师发展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是否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找到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学生的成长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形成了善学与乐学的状况,教学效果评价主要看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否值得推广[1]。
5 结语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课堂教学有了新要求,传统课堂活力不足,要深入研究激活课堂活力的理论依据,结合专业实践探索。本文结合铁道车辆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建立人人成才的成才观,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探索了“聚焦→明确→求真→改革”4步递进式工作模式,探索了“3学1思”激活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探索了“3检1验”教学成效评价模式,试图从条件创设、一体化推进三教改革、全方位评价等方面有所突破,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激活职业教育课堂活力,示范带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保证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旗.“三教改革”视域下职校生态课堂的诊断与构建[J].职教论坛,2020(3):51-55.
[2] 陶丹丹.“分层次”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4(8):259-260.
[3] 张刚.层次化的高校大学生动态划分[J].现代计算机,2020(4).
[4] 彭贤智.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81-83.
[5] 张健.对职业教育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4(3):5-6.
[6] 史红.对中职学校分层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学报中旬刊,2020(4):45-47.
[7] 郭大民.关于职业教育的“分层次”教育模式的探究[J].科技视界,2018(19):184-185.
[8]屈伟.基于扩招背景下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研究[J].国际公关,2020(5):100-102.
[9] 王正斌.浅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参考,2013(3):89-90.
[10] 仲芯颖.探索职业教育分层次教学培养专业化人才[J].成才之路,2013(15):3.
[11] 张玉臣.职业教育“三环节”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25-26.
[12] 屈毅.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102-103.
[13] 赵文平.课堂活力从哪儿来[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3):6-15.
[14] 李中华.浅析“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4-8.
[15] 王成荣.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16] 教学工作委员会,职业高中专业委员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6(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