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HFMEA方法在优化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16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8)及观察组(n=58),分别采用常规急诊预检分诊、HFMEA联合急诊预检分诊,分析组间干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分诊评估时间、第1份心电图时间、分诊挂号时間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去向准确率、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过程中应用HFMEA方法进行优化,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HFMEA;急诊;预检分诊流程;非创伤性胸痛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急诊就诊的初步环节,是在评估患者病情急危重程度基础上,对患者看诊优先等级的顺序排列与安排。而胸痛则是急诊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以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以及肺栓塞等为代表的非创伤性高危胸痛则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1,2]。因此,如何缩短非创伤性胸痛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是优化急诊就诊的流程的重要课题。本次研究以2016年6月-2018年5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入本院急诊就诊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急诊分诊、常规急诊分诊+HFMEA方法,分析分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急诊就诊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16例,经由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8)及观察组(n=58)。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35-79岁,年龄平均(45.13±11.60)岁。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6-80岁,年龄平均(46.08±12.88)岁。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入院后接受实验室诊断、胸部MRI或CT,明确非创伤性胸痛诊断。(2)神志清楚,能够与他人正常沟通。(3)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凝血障碍及传染性疾病患者。(2)创伤性胸痛,肺肝肾严重功能不全患者。(3)依从性较差及研究期间脱落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预检分诊;观察组则予以HFMEA方法联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科室内医护人员在例会中根据HFMEA方法调整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比如查找并纠正失效风险环节,并制定相应的非创伤性胸痛危险评估标准,并开展多次演练,提高科室内医护人员对流程的熟练程度。(2)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在询问患者资料后填写分诊信息记录单(10min内完成),立即安排高危胸痛患者进入快速胸痛绿色通道,快速心电图检查后,与其他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立即开展对症治疗;非高危胸痛患者则前往急诊大厅就诊,由接诊医生负责诊疗、医嘱及转诊工作[3,4]。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干预后时间指标比较,按照干预后分诊评估时间、第1份心电图时间、分诊挂号时间进行评估。(2)组间分诊准确性比较,按照干预后分诊准确率、高位胸痛分诊准确率进行评估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及()分别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开展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干预后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分诊评估时间、第1份心电图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组间分诊准确性比较
观察组分诊去向准确率、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非创伤性胸痛在急诊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一旦出现非创伤性高危胸痛,则需立即做开展抢救工作,以此达到提升抢救成功率的目的。而急诊预检分诊各环节的科学性,流程的合理性,是降低非创伤性胸痛致残及致死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5]。HFMEA是近几年来逐渐开始在临床上应用的管理方法,也是查找医疗流程中的失效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降低临床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方案。将HFMEA方法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能够提升查找分诊流程中的失效环节,并进行纠正、改进,有助于在患者抵达前完成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等各方面的合理优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干预后分诊评估及挂号时间、获得第1份心电图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的分诊去向准确率、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则均好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过程中应用HFMEA方法进行合理优化,有助于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工作效率及准确率,继而提高以非创伤向高位胸痛为代表的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巩黎楠,徐玲芬.精细化管理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中的效果评价[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6):472-475.
[2]冯泽华,唐邵辉,谢红珍,等.胸痛急救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56-58.
[3]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组.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6):599-604.
[4]李学技,杜静.简单临床评分结合分诊标准在急诊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8,36(6):457-458.
[5]]蔡小狄,陆国平.急诊预检分诊技术[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6):401-404.
关键词:HFMEA;急诊;预检分诊流程;非创伤性胸痛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急诊就诊的初步环节,是在评估患者病情急危重程度基础上,对患者看诊优先等级的顺序排列与安排。而胸痛则是急诊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以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以及肺栓塞等为代表的非创伤性高危胸痛则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1,2]。因此,如何缩短非创伤性胸痛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是优化急诊就诊的流程的重要课题。本次研究以2016年6月-2018年5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入本院急诊就诊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急诊分诊、常规急诊分诊+HFMEA方法,分析分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急诊就诊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16例,经由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8)及观察组(n=58)。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35-79岁,年龄平均(45.13±11.60)岁。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6-80岁,年龄平均(46.08±12.88)岁。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入院后接受实验室诊断、胸部MRI或CT,明确非创伤性胸痛诊断。(2)神志清楚,能够与他人正常沟通。(3)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凝血障碍及传染性疾病患者。(2)创伤性胸痛,肺肝肾严重功能不全患者。(3)依从性较差及研究期间脱落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预检分诊;观察组则予以HFMEA方法联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科室内医护人员在例会中根据HFMEA方法调整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比如查找并纠正失效风险环节,并制定相应的非创伤性胸痛危险评估标准,并开展多次演练,提高科室内医护人员对流程的熟练程度。(2)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在询问患者资料后填写分诊信息记录单(10min内完成),立即安排高危胸痛患者进入快速胸痛绿色通道,快速心电图检查后,与其他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立即开展对症治疗;非高危胸痛患者则前往急诊大厅就诊,由接诊医生负责诊疗、医嘱及转诊工作[3,4]。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干预后时间指标比较,按照干预后分诊评估时间、第1份心电图时间、分诊挂号时间进行评估。(2)组间分诊准确性比较,按照干预后分诊准确率、高位胸痛分诊准确率进行评估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及()分别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开展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干预后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分诊评估时间、第1份心电图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组间分诊准确性比较
观察组分诊去向准确率、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非创伤性胸痛在急诊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一旦出现非创伤性高危胸痛,则需立即做开展抢救工作,以此达到提升抢救成功率的目的。而急诊预检分诊各环节的科学性,流程的合理性,是降低非创伤性胸痛致残及致死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5]。HFMEA是近几年来逐渐开始在临床上应用的管理方法,也是查找医疗流程中的失效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降低临床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方案。将HFMEA方法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能够提升查找分诊流程中的失效环节,并进行纠正、改进,有助于在患者抵达前完成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等各方面的合理优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干预后分诊评估及挂号时间、获得第1份心电图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的分诊去向准确率、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则均好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过程中应用HFMEA方法进行合理优化,有助于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工作效率及准确率,继而提高以非创伤向高位胸痛为代表的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巩黎楠,徐玲芬.精细化管理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中的效果评价[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6):472-475.
[2]冯泽华,唐邵辉,谢红珍,等.胸痛急救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56-58.
[3]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组.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6):599-604.
[4]李学技,杜静.简单临床评分结合分诊标准在急诊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8,36(6):457-458.
[5]]蔡小狄,陆国平.急诊预检分诊技术[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6):4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