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虚为实,助力学生概念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的认识,所以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一些数学概念运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现。
譬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单元的《近似数》一课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教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四舍五入法”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求近似数的方法。虽然练习中出错率很低,但其实部分学生还是完全建立在对概念的机械模仿上。例题中求384204、386685各接近多少万(用“万”做单位的近似数),由于数位较多,学生不知道到底根据哪个数位上的数“四舍”或“五入”。我在教学时就出示了如下数轴:
通过数轴,学生清晰得知384204接近38 万,386685接近39万,通过数轴的直观展现,将数和形紧密联系,使概念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构建出形象的数学模型,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以形助数,助力学生算理理解
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计算问题中的数字或者其他信息,用图形清晰展现出来,使数学计算问题清晰化。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就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算理,教学实录如下:
师:这位同学说45-30=15,他算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需要来检验,比如通过摆小棒。(板书:45-30=)
师:怎样摆才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一共有45根小棒呢?
生:先摆4捆小棒,再摆5根,合起来是45根。
在两位数减整十数的教学过程中,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是重中之重,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小棒图和分成图结合起来,直观地呈现出整个算理及计算过程,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思维的提高。让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
三、化繁为简,助力学生探索规律
小学生很难正确理解问题情境和抽象的数量关系,而用数形结合就能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简单,从而帮助他们轻松发现数学规律,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比如一年级的题目:一队同学排成一列,小明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队一共有多少人?即包括小明1人再加上前后的3人和5人,一共3+5+1=9人。但是这个题目还能够变式出另一个问题: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4个,从右往左是第5个,一共有多少人?这个算式就变成了4+5-1或者3+4+1,一会儿加1,一会儿减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抽象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此时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方法,通过画圈来表示人,那么学生就能通过直观的观察列出相应的算式,体会蕴藏其中的数学规律。
又如,我在执教《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时,也巧妙地运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题目是:王大叔用22根一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周长虽不变但长与宽是不确定的,因此长方形的面积也是多样的,之后通过讨论决定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将所有圍法列举在表格里,如下图:
最后我组织学生观察上表中面积与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相互交流,不少学生遇到了困难,我又适时呈现了下图:
学生一目了然,得出规律: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最后所有的孩子都透过隐含的极限规律解决了问题。
四、以数辅形,助力学生能力提升
小学教材中很多几何知识有时需要利用“数”来指导“形”,使学生不仅能看到“形”,而且还要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以概括出抽象的规律和公式,从而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角后,练习册中出现数角个数的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序数:以左边第一条射线为边有几个三角形?以第二条为边有几个?(不重复)……在数数过程中感悟,发现求角的个数还可以列成算式。由此可带领学生总结出规律:角的个数=(边数-1)+(边数-2)+……+1。
又如,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也可采取数形结合法。首先,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们认识周长是什么。其次,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出每一样物品的周长,可以用绳子绕物体一圈,然后直接测量绳子的长度。在测量正方形、长方形时,记录每一边的长度,最后四边相加就等于周长。通过测一测、算一算的活动,学生们在无形中已经将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周长=(长+宽)×2或者长×2+宽×2。此外,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数量计算的过程;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的几何特征也可以用数量运算进行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形中辨数”,运用数量关系来理解几何概念、推导几何公式,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和“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转化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数形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是我们应当着力追求的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的认识,所以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一些数学概念运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现。
譬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单元的《近似数》一课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教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四舍五入法”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求近似数的方法。虽然练习中出错率很低,但其实部分学生还是完全建立在对概念的机械模仿上。例题中求384204、386685各接近多少万(用“万”做单位的近似数),由于数位较多,学生不知道到底根据哪个数位上的数“四舍”或“五入”。我在教学时就出示了如下数轴:
通过数轴,学生清晰得知384204接近38 万,386685接近39万,通过数轴的直观展现,将数和形紧密联系,使概念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构建出形象的数学模型,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以形助数,助力学生算理理解
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计算问题中的数字或者其他信息,用图形清晰展现出来,使数学计算问题清晰化。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就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算理,教学实录如下:
师:这位同学说45-30=15,他算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需要来检验,比如通过摆小棒。(板书:45-30=)
师:怎样摆才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一共有45根小棒呢?
生:先摆4捆小棒,再摆5根,合起来是45根。
在两位数减整十数的教学过程中,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是重中之重,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小棒图和分成图结合起来,直观地呈现出整个算理及计算过程,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思维的提高。让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
三、化繁为简,助力学生探索规律
小学生很难正确理解问题情境和抽象的数量关系,而用数形结合就能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简单,从而帮助他们轻松发现数学规律,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比如一年级的题目:一队同学排成一列,小明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队一共有多少人?即包括小明1人再加上前后的3人和5人,一共3+5+1=9人。但是这个题目还能够变式出另一个问题: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4个,从右往左是第5个,一共有多少人?这个算式就变成了4+5-1或者3+4+1,一会儿加1,一会儿减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抽象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此时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方法,通过画圈来表示人,那么学生就能通过直观的观察列出相应的算式,体会蕴藏其中的数学规律。
又如,我在执教《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时,也巧妙地运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题目是:王大叔用22根一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周长虽不变但长与宽是不确定的,因此长方形的面积也是多样的,之后通过讨论决定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将所有圍法列举在表格里,如下图:
最后我组织学生观察上表中面积与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相互交流,不少学生遇到了困难,我又适时呈现了下图:
学生一目了然,得出规律: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最后所有的孩子都透过隐含的极限规律解决了问题。
四、以数辅形,助力学生能力提升
小学教材中很多几何知识有时需要利用“数”来指导“形”,使学生不仅能看到“形”,而且还要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以概括出抽象的规律和公式,从而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角后,练习册中出现数角个数的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序数:以左边第一条射线为边有几个三角形?以第二条为边有几个?(不重复)……在数数过程中感悟,发现求角的个数还可以列成算式。由此可带领学生总结出规律:角的个数=(边数-1)+(边数-2)+……+1。
又如,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也可采取数形结合法。首先,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们认识周长是什么。其次,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出每一样物品的周长,可以用绳子绕物体一圈,然后直接测量绳子的长度。在测量正方形、长方形时,记录每一边的长度,最后四边相加就等于周长。通过测一测、算一算的活动,学生们在无形中已经将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周长=(长+宽)×2或者长×2+宽×2。此外,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数量计算的过程;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的几何特征也可以用数量运算进行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形中辨数”,运用数量关系来理解几何概念、推导几何公式,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和“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转化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数形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是我们应当着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