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物理应从观察和实验操作出发,把观察和操作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或运用数学工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性质的基本规律.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操作能力,是全面、系统、深刻地进行观察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就不可能由观察形成表象和储备表象.没有丰富的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例如:要观察物理学的变化规律,就必须要掌握物理实验技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非常重要.
  (1)要对学生进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熟练地掌握课堂演示实验.所谓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做的示范性实验,教师演示时的每一细微动作都将成为学生操作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从实验方法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操作的顺序、观察的方法、结论的归纳等方面精心备课,并在课前反复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例如,在演示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操作程序时要注意“断开电键,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位置,顺序连接;电压表并联,电流表串联;正进负出,检查无误,选择量程,通电试触;接线读数”.这一系列的操作,要求准确无误,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性练习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学会单项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地过渡到进行大型的复杂的综合性实验的练习.例如:在做测量活动时我就是先让学生先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然后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最后才用游标卡尺来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又如:在电学电路连接试验时,先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串联电路,然后连接并联电路;学会先在一个电路里只联一个电压表或是电流表,然后再在电路中同时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再如:在做测定不规则小石块密度这个实验中,先教学生学会做以下两下单项实验:①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②测物体的质量.然后才学会做“测定不规则小石块密度”.
  (3)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装配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自己动手装配实验仪器,要先讲清原理、器材、操作步骤,要示范演示,在学生操作时进行指导,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启发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在操作示范阶段,也可以让学生做示范.最后要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的探索以一个宽松的环境,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阶段着重体现在对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与引导.由于学生一开始对实验探索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引导往往给他们很大的启发,能使他们的探索既有一定的方向,又有充分的自主性.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装配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①实验课既不能上成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又不能上成只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要将学生实验课的内容制表,其中有“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找错误”、“练习”、“实验拓展”等内容.②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经验表明: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时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候.例如:学生实验“练习天平使用”时,由于我们乡村中学是分组实验,几个同学用一台天平,当学生得到天平后,觉得非常的好奇,注意力全在天平上,老师此时的讲话很多学生置之不理.另外当教师叫学生回答器材名称时,因大多数同学看不清教师所指的部位,所以只是管自己边看边摸.因此,老师实验前一定要强调纪律,在演示过程中老师要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演示,或是把演示过程制作成动画课件(或是事先录制成DV)在大屏幕上播放.
  (4)要对学生进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实验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设计的“产品”推广给其他同学,得到其他师生的评价.有的小组动手实验能力较弱,思维相对滞后,他们也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完成的,是不是还有比自己更先进的方法.总之,学生都有被评价的需要.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课堂心理特点,适时地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实验后得到的结论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甚至请校外专家来评.
  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现象,忽略数据的处理和规律的得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猜想进行比较,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从中还可以体味认知过程的甘苦.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内实验操作的运用,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为此每年都要把科技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注意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的做法:①学生可以通过我在实验室借用基本仪器进行练习(因为我们的实验室仅对教师开放,学生个人是借不到实验器材和独立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在实验课上操作完成得不理想的学生周末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周末可以到实验室对实验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验证和研究.②开展科技小制作.组织学生利用简易器材进行小制作,例如,制作小孔成像仪、橡皮筋测力计、橡皮筋吉他、电铃,制作潜望镜、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小实验,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或是小发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的中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仅限于笔试,这虽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但如果没有平时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但对笔试实验做不好,并且对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也难以下手.为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无论是对现行的考试还是学生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
其他文献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在教师激励和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师和学生所处的位置、所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