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感到头疼,绞尽脑汁半天吐不出几个字来。于是乎,这样一句顺口溜就产生了:“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怕作文,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障碍。鉴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多阅读,多积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对象,因为人们认识到读书在一个人的成才之路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坚持广泛阅读。因为广泛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头脑中的语汇量多了,在说话或写作时可以随时调出词句,组织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
阅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之一。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然后专门为此设置一个交流平台,写作时可启发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来,写下读后感受、日记等。可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
二、创情境,抒真情
生活是真实的,对生活的感悟也应该是真实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生把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写我所思,写我所见,写我所感,表达真实的自我。
首先,在命题时我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来。有了生活就有了写作的源泉,学生就容易书写其间的欢乐、无奈、感动,容易激起其感情的波澜,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读者。如作文《我班进步最大的同学》中,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一个个敞开了心扉,吐出了多日积聚在心里的话,感情真挚。这样的写作,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同时相互之间交流体验,在切磋砥砺的过程中,闪出思想火花,感悟写作的真谛。
其次就是下水作文,重视示范作用的发挥。比如,在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后,我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学生听。临近尾声时,到了感情升华的地方,我播放了一首《感恩的心》。那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感情,不仅让学生更深一层理解文章的主题,更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教室里每一个角落都有《感恩的心》,每一个人都被那浓浓真情感动。当歌声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泪花,然后我说到:“同学们,是谁将我们带到了人间,让我们有了第一声啼哭?是我们敬爱的父母;是谁牵着我们的手,让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我们敬爱的父母。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父母给了我们温暖的家。为了子女,父母什么苦都愿意吃;为了子女,父母什么罪都愿意受。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关爱,渐渐地,我们忘记了感动……今天我们要拿起笔……”我刚说完这些,学生们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沙沙写了起来。
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都为之动容,触动了他们那一颗颗尘封已久的感恩之心,使他们“胸有积蓄,不吐不快”。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善讲评,激兴趣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它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的力量!”我坚信这一点,所以在批改作文时,我总是被一篇篇作文感动着。我要睁大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亮点”,于是把自己的感情倾注笔端,写一些激励的语言,多讲优少讲劣,只要学生习作中有可借鉴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颇具表现力,有一丁点儿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些语言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激发学生乐于作文,是让学生作文变“怕”为“乐”的关键,在以后的写作课上,他们就不再感到困难重重了。
“气可鼓而不可泄。”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写作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利用好讲评课,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就感。在上作文讲评课时,我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做法,把讲评划分得特别细致,比如:榜上有名——投影展示学生的姓名;佳作亮相——有目的地针对每次作文的情况,叫几名作者向全班朗读自己的作文,我则不时地给予口头讲评,这样全体学生不仅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写作技巧,而且鼓励了作文好的学生,带动和感染了后进学生。片段欣赏、出谋划策……就这样进行大面积、多层次的表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还有意识地注意后进学生中的闪光点,有目的地安排他们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他们对作文增强了信心的同时,也建立起对老师的敬仰与信任。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努力转变角色,从课堂的指挥官转变成学生习作中的辅导者、服务者,树立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给学生更多广阔的空间,激起学生心中创新的浪花,谱写出真正属于他们的欢乐之歌。
一、多阅读,多积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对象,因为人们认识到读书在一个人的成才之路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坚持广泛阅读。因为广泛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头脑中的语汇量多了,在说话或写作时可以随时调出词句,组织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
阅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之一。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然后专门为此设置一个交流平台,写作时可启发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来,写下读后感受、日记等。可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
二、创情境,抒真情
生活是真实的,对生活的感悟也应该是真实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生把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写我所思,写我所见,写我所感,表达真实的自我。
首先,在命题时我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来。有了生活就有了写作的源泉,学生就容易书写其间的欢乐、无奈、感动,容易激起其感情的波澜,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读者。如作文《我班进步最大的同学》中,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一个个敞开了心扉,吐出了多日积聚在心里的话,感情真挚。这样的写作,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同时相互之间交流体验,在切磋砥砺的过程中,闪出思想火花,感悟写作的真谛。
其次就是下水作文,重视示范作用的发挥。比如,在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后,我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学生听。临近尾声时,到了感情升华的地方,我播放了一首《感恩的心》。那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感情,不仅让学生更深一层理解文章的主题,更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教室里每一个角落都有《感恩的心》,每一个人都被那浓浓真情感动。当歌声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泪花,然后我说到:“同学们,是谁将我们带到了人间,让我们有了第一声啼哭?是我们敬爱的父母;是谁牵着我们的手,让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我们敬爱的父母。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父母给了我们温暖的家。为了子女,父母什么苦都愿意吃;为了子女,父母什么罪都愿意受。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关爱,渐渐地,我们忘记了感动……今天我们要拿起笔……”我刚说完这些,学生们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沙沙写了起来。
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都为之动容,触动了他们那一颗颗尘封已久的感恩之心,使他们“胸有积蓄,不吐不快”。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善讲评,激兴趣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它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的力量!”我坚信这一点,所以在批改作文时,我总是被一篇篇作文感动着。我要睁大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亮点”,于是把自己的感情倾注笔端,写一些激励的语言,多讲优少讲劣,只要学生习作中有可借鉴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颇具表现力,有一丁点儿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些语言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激发学生乐于作文,是让学生作文变“怕”为“乐”的关键,在以后的写作课上,他们就不再感到困难重重了。
“气可鼓而不可泄。”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写作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利用好讲评课,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就感。在上作文讲评课时,我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做法,把讲评划分得特别细致,比如:榜上有名——投影展示学生的姓名;佳作亮相——有目的地针对每次作文的情况,叫几名作者向全班朗读自己的作文,我则不时地给予口头讲评,这样全体学生不仅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写作技巧,而且鼓励了作文好的学生,带动和感染了后进学生。片段欣赏、出谋划策……就这样进行大面积、多层次的表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还有意识地注意后进学生中的闪光点,有目的地安排他们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他们对作文增强了信心的同时,也建立起对老师的敬仰与信任。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努力转变角色,从课堂的指挥官转变成学生习作中的辅导者、服务者,树立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给学生更多广阔的空间,激起学生心中创新的浪花,谱写出真正属于他们的欢乐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