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借了她的手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的手很小,尤其是末指,很明显的短于常人,曾被认为不适合弹钢琴;她一生坎坷,文革中更是历尽沧桑颠沛流离,但却一直初衷不改,从未停止过练习钢琴;她为人低调至极,不上网,不用手机,而且从不宣传自己,被称为音乐界的“塞林格”;她迄今未婚,一个人独居在法国巴黎的塞纳河畔,却与已故钢琴鬼才古尔德一起被视为全世界演奏巴赫音乐的“并峙双峰”。她就是十年前已经红遍整个欧洲,在国内却一直鲜为人知的中国钢琴大师朱晓玫。
  我只想弹琴
  朱晓玫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家家庭,自小对钢琴表现得异常痴迷。每天晚餐后,同龄的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向外跑,常常聚在一起做游戏。唯有她,总是冲着前来喊她出去玩的小伙伴摇摇头,轻轻关上房门,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开始她永无止境的练琴之旅。起初,由于韧带尚未拉开,她短小的手指明显纤弱无力。经过恒久坚持,韧带终于拉开了。看着自己的手指在琴键上越来越娴熟的舞动,她的心,象振翅的蝶,快乐得欲飞。虽然,由于过度练习,常常导致指缝间一片青紫,手指一碰琴键就会钻心地疼,但,那又如何?内心的快乐,早已抵消了所有的疼痛,每天,她依然安静地坐在琴房里,弹得如痴如醉。
  有人问:“晓玫,你为何如此喜欢弹琴?”
  她抬起头,明亮的眸子如琴键黑白分明:“因为琴声里有故事,特别好听的故事。”
  又有人问:“如果不弹琴,你想做什么呢?”
  她低下头,不假思索地答:“不,我只想弹琴。”话音未落,手指已陷落在琴键中。那一刻,画面屏住了呼吸,只有荡气回肠的旋律穿过耳畔,悠扬在洁白的薄纱窗帘里。
  1962年,12岁的朱晓玫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由于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非常优异。日子象山泉,平淡而清澈地流淌。每天,她用越来越多的时间坐在钢琴前,十指流动间,脸上写满了饱足宁静。如果,岁月能一直这样,天蓝蓝风轻轻地安祥下去,该有多好!然而,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1966年,文革开始,她被送到内蒙古农村进行劳动锻炼。没有钢琴,她不知道自己的双手将安放在哪里?没有音乐,她不知道,接下来的漫长时光,究竟该如何捱过去!内心唯一清楚的是,为琴而生的自己,不能一日无琴!
  只要能弹琴,日子再苦也是天堂
  那是一个全民无意识的疯狂年代,青春的脸庞大都懵懂地随风而舞,激情澎湃中,早已把初衷丢失在风中。晓玫却不。她一直活得清醒而冷静。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生的道路该怎样走。她的人生是琴键人生,她的世界是黑白世界。对她而言,人间再无比黑白更美丽更诱人的颜色了。她对钢琴的痴爱,白得纯粹,黑得绝对。因此,凭借超乎常人的执著,她硬是冲出了黑暗的窗口,幸运地找到了一部旧钢琴。
  零下二十度的天气,她的手冻得既红又肿,象两个小馒头,一捏一个坑。然,天寒地冻又如何?艰难困苦又如何?只要能弹琴,日子依旧是鸟语花香的天堂。根据同学黄安伦回忆,当时,晓玫弄到的钢琴还缺了几根琴弦,聪慧的她,竟然找了几根普通的钢丝来代替!
  只,琴虽然有了,在那个年代,却不能自由自在地弹。为了不被发现,她悄悄把钢琴放在位置偏僻的一个农民家里。每天,收工后,别的同学都累得躺在炕上休息,她却坚持步行十几里,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偷偷地去练琴。
  纸糊的窗子上,泊着星星的微芒。她坐在琴前,看着手指在黑白琴键上如水般流动,大片的阳光,突然就在眼前开了花。
  晓玫常常练习的,是从家里带来的手抄本,巴赫的《平均律曲集》,目的是为了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她一直记得,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曾告诉过她:“要暖手,一定要练巴赫的《平均律曲集》。并且,最好是赋格,慢的赋格,尤为重要。”正因为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亘古不变的热爱,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踩着解放鞋风里来雨里去的朱晓玫,琴技不仅丝毫没有荒废,相反,经过“千锤百炼”,她弹奏的巴赫时而轻盈,时而婉转,简单干净得如同孩童的眼睛。
  1977年,与同龄人一样,晓玫满怀憧憬地迎来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政策。只是,如同雪总是悄然降落一般,命运的手,亦常常是悄然伸出的。那个午后,当她得知自己因为超龄不能参加高考时,心里有叹息,落花般,掉下来。她坐在琴前,眼泪随着高山流水的琴声,无法控制地纷落。但,她是朱晓玫!坚强达观,从不埋怨,更不会愤世嫉俗的朱晓玫。她擦干眼泪,望着蓝天白云安慰自己:有琴弹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淡淡的月光,在晓玫身上,微微镀一层银。坐在钢琴前的她,如同幽暗深处的瓷器,闪着清冷执拗的光。看她练得辛苦异常,有人好心地劝道:“还是别做梦了!凡事都是命中注定,人不能跟命争。”她菀尔一笑,淡淡地答:“我没有做梦,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远赴美国,历尽艰辛
  生命的奇迹,总是发生在那些不放弃的人身上。一年后,晓玫幸运地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研修班学习,师从中国钢琴教育泰斗周广仁。站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快乐一朵朵,在她心里次第开放。原来,山不转水在转,只要有颗坚持的心,一切都会柳暗花明。
  从此,晓玫练琴更加努力了。别的同学,有的热衷于拍拖,有的急于追名逐利,她却心无旁鹜,从早到晚,任手指在琴键上燕走云飞。当然,任何付出都不会付诸东流,1979年,美国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来到中国,偶遇朱晓玫干净婉转的琴声,似听到了天籁,非常赏识。同时,他也指出,虽然她弹奏的舒曼在技艺上堪称一流,遗憾的是,音乐却完全不对。
  夕阳西沉,一点点落在心底,几只小鸟从窗前飞过,小小的翅膀,驮着红色的忧伤。斯特恩的评价,给这个热情投奔自由音乐的女子不啻于当头一棒。但,大师的中肯与善意,同时又令晓玫眼前一亮,使她充分认识到中国音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之后,在斯特恩和周广仁的帮助下,晓玫远赴美国,进入波斯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由于经济拮据,又没有地方练琴,她只好请求交响乐团的首席长笛手,以无偿替她打扫卫生为条件,换取在她家的钢琴上练习。长笛手瞟了晓玫一眼,她不认为眼前这个普通的中国女人能够弹出什么优美的旋律,因此,她要求晓玫只能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弹,车库门一响,必须立刻停止。结果是,有一天她提前回到家,竟惊喜地听到了晓玫悠扬美妙的琴声,于是,当即激动地表示,以后将无条件支持她学习。   只,在内心深处,晓玫最向往的,却是古典音乐之乡欧洲。1985年,在签证到期的前两天,她毅然离开美国,只身前往艺术天堂巴黎去闯荡。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巴黎,朱晓玫可谓历尽沧桑,尝遍艰辛。好在,她精湛的演奏感动了音乐高等学院的一位教授。他不仅为她介绍了教职的工作,而且还帮她找到七个可以免费练琴的地方。更幸运的是,她在一个家庭音乐会上弹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时,深深吸引了一位爱好音乐的老太太。为了帮助这个视琴如命的中国女子,老人甚至把自己在塞纳河畔的一间公寓以极低的价格租给了她。要知道,能住在美丽的塞纳河畔,几乎是所有艺术家的梦想。那里河水潺潺,树木葱郁,简直是人间天堂。
  对晓玫而言,钢琴就是自己的整个人生,音乐就是她的全部世界。每天,她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为了练琴,她不上网,不用手机,甚至,为了不被打扰,连家里的电话都设置成了语音留言;为了练琴,她一日三餐只用面包涂上点黄油充饥;为了练琴,她几近与世隔绝,以至于老师周广仁三次去巴黎都未能与她相见。直到最后一次,他历经辗转,终于找到她的家,却惊讶地发现,里面除了一架施坦威钢琴和一张床,几乎再无另外的家俱。晓玫就是用这种接近苦行僧般的生活,践行着自己音乐朝圣者的信仰。
  梅花香自苦寒来。1999年,在朋友的帮助下,50岁的朱晓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如同清晨的荷,经历了漫长的暗夜之后,终于以自己的姿势,哗然绽放。自此,石开玉现的她,接连不断地受邀到欧洲各地去巡演,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好评如潮,甚至,演唱会的票提前半年就会售罄。
  乐评人刘雪枫说:朱晓玫演奏的巴赫仿佛是上帝借了她的手一般,堪比天籁,又胜似天籁!
  在网上,她的唱片被炒到近百美元一张,现在均已绝版。另外,刚上市的巴赫《平均律曲集》CD更是纵身一跃,高居巴黎音乐排行榜第三名。
  静水深潜,为琴而生
  2011年初,张克新等乐评人先后在《爱乐》《读书》等杂志撰文,隆重推介朱晓玫和她的音乐,加上微博上的声声相传,使她在国内的声誉日渐隆起。只是,晓玫本人却依旧神秘而低调。作曲家叶小钢屡屡邀请她回国演奏,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一直以来,她远离喧嚣,潜心音乐,对名利金钱都看得很淡。她说,自己出唱片不是为了宣传,也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她只是想为那些喜爱音乐的人带去快乐和心灵的安宁。是啊,多年来,正是因为她能静心练琴,才能把巴赫弹得炉火纯青。艺术需要寂静呼吸。只有真正地沉下心来,音乐才能直抵灵魂。
  当有人谈及她的感情生活时,她若有所思地说:“如果结了婚,也许我就弹不了琴了。”
  不禁泪湿。心想,要怎样的朝圣和热爱,才能让一个人生活得如此单一而纯粹?望着神情淡定的她,不禁想到了英国诗人兰德的《终曲》: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艺术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如今,这位梳着短发,没有华丽演出服的女钢琴家,已经60岁了,依旧沉浸在自己的音乐王国里。她是所有艺术家的榜样和旗帜。静水深潜,为琴而生!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
其他文献
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这一谜语的答案是镜子。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智慧,是生活。  在一次事件中,两个人同时被暂时软禁了起来。虽然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其中一人却整日为眼前之事困扰,总想给人说清楚,但又无处可说或无人来听,便常常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头发一把一把地脱落,离开软禁地之后,他已被心魔折磨得没了人样。另一位同时遭难之人,开始虽然也想不通,但很快就接受了当时的
期刊
疑筷:忌举筷不定,不知夹什么好;  脏筷: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  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  抢筷: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结果筷子撞在一起;  刺筷:就是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当叉子,扎着夹;  横筷:这表示用餐完毕,客人和晚辈不能先横筷子;  吸筷:即使菜上有汤汁也不能嘬筷子;  泪筷:夹菜时不干净,菜上挂汤淋了一桌;  别筷: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撕扯肉类菜;  供筷:忌讳筷子插在饭菜上;  拉筷:正
期刊
⊙租妻与典妻  雍正之前,甘肃一带有租妻的习俗。租妻的一般都是一些穷苦人家,娶不起媳妇却又想有个子嗣好传宗接代的人。  租妻时,要与女人原来的丈夫签订合约,并交付一定的租金。期限有两年的,也有三年的,也有以生了孩子为时限的,总之在双方商量。合约期间,女人就到租妻者家里生活,不许回原来的家。约期一到,女人的原夫便会催促女人回家,不能再多留一日。  除了以上情况,也有来此地游历的,为了打发寂寞,也会花
期刊
一、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  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二、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你知道改元“崇德”的用意吗?  皇太
期刊
一个老师拦住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教室内,广播里播放着英语句子,考生们的笔“嚓嚓”地响着:这是一场全国性英语听力考试。  英语听力考试的重要性,绝不亚于高考,不能参加,对于他这个喜欢英语的学生来说,就等于失去以后报考英语院校的机会。所以,这个学生很着急,泪水都涌了出来。  明显的,他迟到了。迟到的原因,是昨晚挑灯夜战,时间长了点儿,以至于今天早晨睡忘了,再加上自己又是租房在外,所以,一觉醒来,一
期刊
晚上8点多,张冬开车行驶在湘江中路上,当他在湘江中路与中山西路路口等红灯时,“咚咚咚”一阵轻响,车窗外一个女人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向他讨钱。隔着车窗玻璃,他看到女人和她怀里的宝宝正冲他微笑。  等他把车窗摇下来后,他不禁心头一紧:孩子是个唇腭裂患儿,但他笑的很可爱。就在这时,绿灯亮了,他连忙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了这位母亲,“名片上有我的电话,记得联系我,我会出钱给孩子治病,赶紧回家吧,别在外面冻着了。
期刊
我天生好静不好动,最喜欢下象棋,家里其他人却刚好相反,都热衷于户外运动。每年仲夏季节,爷爷奶奶都会带领一大家子人赶往山区度假。虽然烈日炎炎,蚊虫侵扰,但众人兴致却很高,一会儿爬山,一会儿下河,我被迫随行,不堪其苦,虽然几次打算退出,无奈众人就是不答应。最终,还是爷爷充当了救星角色,他说:“既然亚历克不愿意出去,就别勉强他了。”此后,爷爷经常陪我在小屋里下象棋。  假期结束后,爷爷回到加利福尼亚,我
期刊
卡门·戴尔·奥利菲斯,美国超模,现年82岁。大师和大品牌的宠儿,她曾为爱马仕处女秀走秀,为Dior压轴镇场,还频繁在国际时装秀上亮相。贫寒出身、长相平普的卡门,是如何创造”卡门出场,谁与争锋”,这个传奇的呢?  门耳朵 棺材脚  1931年,卡门出生于美国纽约的“艺术家庭”,父亲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提琴手,妈妈是一名普通的芭蕾舞演员。她的艺术父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浪漫、朦胧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  
期刊
2002年5月中旬,当俄罗斯的人们刚走出五一节和“胜利日”的欢庆氛围,便被报纸上一则消息震惊了:曾经在前苏联时期名噪一时的天才女诗人尼卡·图尔宾娜跳楼自杀身亡。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本来几乎被人们淡忘的一个名字,又频繁地出现在俄罗斯各种媒体上,以及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  9岁出书的女神童  1974年12月17日尼卡·图尔宾娜出生在乌克兰克里米亚的雅尔塔,这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1945年2月,著名
期刊
1204年3月,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完之后,立刻被当时的文人奉为神作,更有人把这篇作品谱上曲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