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物理科学家,在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重大贡献,是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的奠基者。钱学森之所以能成长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与他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钱学森成长环境分析其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并对当代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钱学森;成长环境;启示
一、钱学森的家庭成长环境浅析
钱学森1911 年在上海出生,是父母的独子。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母亲章兰娟都出生于商人之家,因家境相对殷实,所以两人从小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亲钱均夫年少时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还曾远赴日本学习地理、历史和教育忠厚善良、正直务实,具有很深的爱国情怀。他对孩子的要求是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求子女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积极进取的求实精神影响和熏陶下,营造了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志向远大的家庭氛围,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母亲章兰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养,具有很强的数学天赋,并且喜爱阅读文史典籍。总体而言,钱学森的父母都具有深厚的国学和文史基础,文化修养很高,不论是在人格培养、道德情怀养成,还是知识灌输、为人处世道理等方面,都能给予钱学森深刻的影响。钱学森的父亲和母亲对他寄予厚望,分别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教育和鼓励他。可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儿童的思维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钱学森少儿时代的家庭启蒙环境为其日后走上科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钱学森取得成功的人文因素
钱学森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跟随父母在北京度过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钱学森的父母为他营造了一个安稳、幸福的家庭氛围,让他沉浸在丰盈的精神世界中,扩展了开阔的视野,养成了优良的品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钱学森的健康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培养爱国情怀,矢志报国
钱学森的父母非常注重对他爱国情怀的培养。1930 年,钱学森因病休学,父亲督促他阅读经典文史著作,如《老子》《庄子》《史记》等,借以培养其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感情。钱学森的父亲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钱学森心怀家国,立志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并且将这一志向贯彻终身。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钱学森本在美国拥有理想的工作和丰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国家百废待兴、从零开始时,毅然决定放弃国外的一切返回祖国开展研究工作。他克服美国的重重阻挠归国后,开始了艰苦绝伦的科研工作,带领科研人员取得了我国导弹和核武器零的突破。而支撑钱学森克服困难返回祖国和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则是自小在心中厚植的家国情怀。
2.注重人文熏陶,全面发展培养
钱学森父母注重对钱学森进行全面培养,尤其注重对其人文素养的熏陶和锤炼。钱学森的父亲认为,培养孩子要发现他多方面的才智,尽量挖掘并发现孩子的天性和优势,并鼓励和引导其得到最大发挥。父亲引导他阅读经史典籍,注意观察和亲近大自然,对他进行了传统文化的传授和初步的科学启蒙。在钱学森看来,父亲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为他铺就了远大理想和科学启蒙之路。母亲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和影响了钱学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给他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以身示范,为钱学森树立了榜样,彰显了人格的美魅力,因深感母亲温柔而坚定的影响力,钱学森认为母亲的传统美德和慈爱之心铺就了他人生的底色。
3.智育、德育并重,关注人的成长
錢学森的健康成长,与父母的悉心教养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智育、德育并重。具体来说,一是鼓励钱学森认真阅读经史典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经世报国之志;二是注意让钱学森亲近大自然,引发他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爱好,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气。钱学森的母亲文化水平较高,在钱学森上小学前在家亲自辅导他,教他读书识字,学会做人的道理。在钱学森的心目中,父亲和母亲都给给予了他莫大的影响,父亲教会他远大理想和报国情怀,母亲则言传身教,赋予他道德情怀。
三、对当代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的启示
钱学森生活和成长的家庭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对他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由钱学森的成长经历和所取得的科研成就来看,他的人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1.加大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
目前,虽然我国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将红色教育、家国教育当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因受到思想观念、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所取得的效果不甚明显。需要国家和社会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家国情怀教育,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在为国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
2.人才培养注重方式方法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难以培养出杰出的创新型人才。正如2005年钱学森提出的深刻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说明了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和积累,并不擅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督促学生快速成长,而要通过挖掘其兴培养趣、激发其探索欲望、锻炼其严谨的思维等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3.培养一专多能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需要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而培养综合性人才,需要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专业技能,形成核心的专业竞争力,并广泛涉猎,通晓所有社会需要的必备技能,才能使我国人才竞争和科技强国之路上胜出并占据优势地位。
四、结语
钱学森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立场坚定的爱国者和人民英雄。他不仅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奋斗终身,还担负起了一个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时刻不忘报效国家。他的人生经历和成就,对当代青年科技人员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青年科研人员要学习他心无旁骛、潜心科研的敢于攀登精神,要学习他投身科研、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更要学习他胸怀祖国、报效国家的人生抱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妙宽,徐玥恒.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
[2]李殿仁.学习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J].雷锋,2020(11).
作者简介:焦子(出生日期:1995.03),性别:女,籍贯:陕西西安,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钱学森;成长环境;启示
一、钱学森的家庭成长环境浅析
钱学森1911 年在上海出生,是父母的独子。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母亲章兰娟都出生于商人之家,因家境相对殷实,所以两人从小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亲钱均夫年少时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还曾远赴日本学习地理、历史和教育忠厚善良、正直务实,具有很深的爱国情怀。他对孩子的要求是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求子女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积极进取的求实精神影响和熏陶下,营造了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志向远大的家庭氛围,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母亲章兰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养,具有很强的数学天赋,并且喜爱阅读文史典籍。总体而言,钱学森的父母都具有深厚的国学和文史基础,文化修养很高,不论是在人格培养、道德情怀养成,还是知识灌输、为人处世道理等方面,都能给予钱学森深刻的影响。钱学森的父亲和母亲对他寄予厚望,分别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教育和鼓励他。可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儿童的思维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钱学森少儿时代的家庭启蒙环境为其日后走上科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钱学森取得成功的人文因素
钱学森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跟随父母在北京度过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钱学森的父母为他营造了一个安稳、幸福的家庭氛围,让他沉浸在丰盈的精神世界中,扩展了开阔的视野,养成了优良的品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钱学森的健康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培养爱国情怀,矢志报国
钱学森的父母非常注重对他爱国情怀的培养。1930 年,钱学森因病休学,父亲督促他阅读经典文史著作,如《老子》《庄子》《史记》等,借以培养其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感情。钱学森的父亲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钱学森心怀家国,立志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并且将这一志向贯彻终身。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钱学森本在美国拥有理想的工作和丰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国家百废待兴、从零开始时,毅然决定放弃国外的一切返回祖国开展研究工作。他克服美国的重重阻挠归国后,开始了艰苦绝伦的科研工作,带领科研人员取得了我国导弹和核武器零的突破。而支撑钱学森克服困难返回祖国和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则是自小在心中厚植的家国情怀。
2.注重人文熏陶,全面发展培养
钱学森父母注重对钱学森进行全面培养,尤其注重对其人文素养的熏陶和锤炼。钱学森的父亲认为,培养孩子要发现他多方面的才智,尽量挖掘并发现孩子的天性和优势,并鼓励和引导其得到最大发挥。父亲引导他阅读经史典籍,注意观察和亲近大自然,对他进行了传统文化的传授和初步的科学启蒙。在钱学森看来,父亲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为他铺就了远大理想和科学启蒙之路。母亲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和影响了钱学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给他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以身示范,为钱学森树立了榜样,彰显了人格的美魅力,因深感母亲温柔而坚定的影响力,钱学森认为母亲的传统美德和慈爱之心铺就了他人生的底色。
3.智育、德育并重,关注人的成长
錢学森的健康成长,与父母的悉心教养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智育、德育并重。具体来说,一是鼓励钱学森认真阅读经史典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经世报国之志;二是注意让钱学森亲近大自然,引发他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爱好,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气。钱学森的母亲文化水平较高,在钱学森上小学前在家亲自辅导他,教他读书识字,学会做人的道理。在钱学森的心目中,父亲和母亲都给给予了他莫大的影响,父亲教会他远大理想和报国情怀,母亲则言传身教,赋予他道德情怀。
三、对当代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的启示
钱学森生活和成长的家庭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对他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由钱学森的成长经历和所取得的科研成就来看,他的人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1.加大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
目前,虽然我国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将红色教育、家国教育当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因受到思想观念、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所取得的效果不甚明显。需要国家和社会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家国情怀教育,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在为国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
2.人才培养注重方式方法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难以培养出杰出的创新型人才。正如2005年钱学森提出的深刻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说明了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和积累,并不擅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督促学生快速成长,而要通过挖掘其兴培养趣、激发其探索欲望、锻炼其严谨的思维等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3.培养一专多能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需要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而培养综合性人才,需要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专业技能,形成核心的专业竞争力,并广泛涉猎,通晓所有社会需要的必备技能,才能使我国人才竞争和科技强国之路上胜出并占据优势地位。
四、结语
钱学森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立场坚定的爱国者和人民英雄。他不仅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奋斗终身,还担负起了一个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时刻不忘报效国家。他的人生经历和成就,对当代青年科技人员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青年科研人员要学习他心无旁骛、潜心科研的敢于攀登精神,要学习他投身科研、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更要学习他胸怀祖国、报效国家的人生抱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妙宽,徐玥恒.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
[2]李殿仁.学习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J].雷锋,2020(11).
作者简介:焦子(出生日期:1995.03),性别:女,籍贯:陕西西安,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