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或掷于脑后,或匆匆交给老师,从不修改。这样即使写了一篇又一篇,也很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一诗千改心始安。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文章上下过苦功夫。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唐代诗人贾岛曾“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关于他“推敲”的钻研,早已传为佳话;像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修改文章的典范。更有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那些文学大家们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学生呢?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须从学会修改作文抓起。那么,学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修改作文呢?
一、提炼主旨
首先一篇文章好不好,是看主旨好不好。文章的主旨应当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说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所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正确,有积极意义。
其次,主题要集中,就是一篇文章只能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文章的材料内容,都要为表现主旨服务;主旨要鲜明,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做议论,都要把中心思想表现得明白、强烈,不可含含糊糊;主旨还必须深刻,鲁迅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义的事,便填成一篇。”因此,文章写好后,首先要看主旨表现得如何,否则就要认真修改。
二、增删材料
主旨是剪裁作文材料的标尺,能表达主旨的材料要详写,和主旨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要略写,没关系的材料不要写。如果主旨十分鲜明而材料空洞,就有必要加以补充材料充实内容;如果材料堆砌太多,那就要舍得割舍,把无关紧要的和重复的话多余的材料删去。
三、调整结构
修改一篇文章,要考虑到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要考虑到各部分的详略和匀称。当然,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指篇章的结构,也包括有些句段内部句子顺序上的调整,使词或句段的排列更恰当,更合乎逻辑。
四、润色语言
对语言的加工润色也是修改文章必须的。修改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更加通畅、精炼、准确、生动,哪怕一字一句,都不要轻易放过。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改文章必须下苦功夫,字斟句酌。
润色语言有哪些方法呢?
一是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把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了。例如:我们要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现象。
铺张浪费没有必要的,“不必要的”几个字多余,可以删掉。
二是增。加上几个字,把不明确,不生动的语句改得明确生动。
如:他生气了,直看着我。
在“直看着我”前面增加“瞪着眼睛”四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他生气”的神态。
三是理。调动词语的排列顺序,把不合理的,不顺口的语序改得合理、顺口。如:
生日宴会上,他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许多”一词是修饰的“朋友”还是“礼物”不明确,应放在“礼物”前,就不会产生歧义了。再如: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集思广益,听取别人广泛的意见。
此句中“广泛”放在“听取”前,才合乎逻辑。
总之,在语言的润色上,要力求顺畅、简明、扼要且生动形象。对于不具体、不生动的一段话,可以多问几个“到底怎样?”来修改。例如某同学写了《看瓜》一文,文中有一段是写他去瓜地的路上,心里怎样害怕,又怎样战胜了这种害怕的情绪。他写道:“到了晚上,我就到瓜地去了。天很黑很黑,我心里害怕极了。可是,我想到自己已是初中生了,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了瓜地。”
这段话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只说了一些空洞的话。后来,这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文章大大修改了,方法就是多问几个“到底怎样的”?他写道“天很黑”,就问自己“那天晚上到底怎样的黑呢?”,他一边回忆一边写:“月亮还没有升起,天上只有几颗小星星在眨着眼睛,田野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像个瞎子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埂上走着”。下面一句:“我心里害怕极了。”他又问自己,“当时到底怎样害怕?”然后回忆写道:“四周没有一点儿声音,突然,不知什么鸟儿在我头上嘎嘎叫了两声,我的心立刻怦怦地跳了起来,一不留神,被老树根绊了一跤,吓得出一身冷汗。我爬起来,扭身就往家跑……”经过这样一改,完全变了样子,景物、行动、心情都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了。
平时写作文我们不妨借鉴这位同学的修改方法,在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时,多问几个“到底怎样的?”以便增加一些修饰语和具体的语句,从而把空洞的、不具体的语句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再者词语使用一定要准确、恰当,富有表现力,法国大文豪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愿我们牢记大师的教诲!
另外文章的修改还有诸多方面,如订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等,都需要下功夫检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一定要从严要求,以便养成自觉修改文章的习惯。文章的修改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在修改过程中因句潜词,因词搬字,真正做到字斟句酌,修饰润色,才能使修改后的文章词句清新,语言丰满,情动于衷,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学生只要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并自觉运用,久而久之,写作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
一、提炼主旨
首先一篇文章好不好,是看主旨好不好。文章的主旨应当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说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所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正确,有积极意义。
其次,主题要集中,就是一篇文章只能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文章的材料内容,都要为表现主旨服务;主旨要鲜明,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做议论,都要把中心思想表现得明白、强烈,不可含含糊糊;主旨还必须深刻,鲁迅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义的事,便填成一篇。”因此,文章写好后,首先要看主旨表现得如何,否则就要认真修改。
二、增删材料
主旨是剪裁作文材料的标尺,能表达主旨的材料要详写,和主旨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要略写,没关系的材料不要写。如果主旨十分鲜明而材料空洞,就有必要加以补充材料充实内容;如果材料堆砌太多,那就要舍得割舍,把无关紧要的和重复的话多余的材料删去。
三、调整结构
修改一篇文章,要考虑到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要考虑到各部分的详略和匀称。当然,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指篇章的结构,也包括有些句段内部句子顺序上的调整,使词或句段的排列更恰当,更合乎逻辑。
四、润色语言
对语言的加工润色也是修改文章必须的。修改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更加通畅、精炼、准确、生动,哪怕一字一句,都不要轻易放过。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改文章必须下苦功夫,字斟句酌。
润色语言有哪些方法呢?
一是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把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了。例如:我们要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现象。
铺张浪费没有必要的,“不必要的”几个字多余,可以删掉。
二是增。加上几个字,把不明确,不生动的语句改得明确生动。
如:他生气了,直看着我。
在“直看着我”前面增加“瞪着眼睛”四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他生气”的神态。
三是理。调动词语的排列顺序,把不合理的,不顺口的语序改得合理、顺口。如:
生日宴会上,他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许多”一词是修饰的“朋友”还是“礼物”不明确,应放在“礼物”前,就不会产生歧义了。再如: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集思广益,听取别人广泛的意见。
此句中“广泛”放在“听取”前,才合乎逻辑。
总之,在语言的润色上,要力求顺畅、简明、扼要且生动形象。对于不具体、不生动的一段话,可以多问几个“到底怎样?”来修改。例如某同学写了《看瓜》一文,文中有一段是写他去瓜地的路上,心里怎样害怕,又怎样战胜了这种害怕的情绪。他写道:“到了晚上,我就到瓜地去了。天很黑很黑,我心里害怕极了。可是,我想到自己已是初中生了,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了瓜地。”
这段话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只说了一些空洞的话。后来,这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文章大大修改了,方法就是多问几个“到底怎样的”?他写道“天很黑”,就问自己“那天晚上到底怎样的黑呢?”,他一边回忆一边写:“月亮还没有升起,天上只有几颗小星星在眨着眼睛,田野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像个瞎子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埂上走着”。下面一句:“我心里害怕极了。”他又问自己,“当时到底怎样害怕?”然后回忆写道:“四周没有一点儿声音,突然,不知什么鸟儿在我头上嘎嘎叫了两声,我的心立刻怦怦地跳了起来,一不留神,被老树根绊了一跤,吓得出一身冷汗。我爬起来,扭身就往家跑……”经过这样一改,完全变了样子,景物、行动、心情都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了。
平时写作文我们不妨借鉴这位同学的修改方法,在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时,多问几个“到底怎样的?”以便增加一些修饰语和具体的语句,从而把空洞的、不具体的语句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再者词语使用一定要准确、恰当,富有表现力,法国大文豪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愿我们牢记大师的教诲!
另外文章的修改还有诸多方面,如订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等,都需要下功夫检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一定要从严要求,以便养成自觉修改文章的习惯。文章的修改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在修改过程中因句潜词,因词搬字,真正做到字斟句酌,修饰润色,才能使修改后的文章词句清新,语言丰满,情动于衷,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学生只要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并自觉运用,久而久之,写作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