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谓的“助学资料”,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引入相关文字资料,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完成文本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是,助学资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当,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以董一菲老师教学《葡萄月令》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助学资料。
一、适时:找准最佳时机
助学资料的使用要放在课堂最佳的教学时段中。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才能体现其价值。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有限、理解能力欠缺、鉴赏能力不足等原因,总会遇到困难,思维陷入困境,往往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感,有时不能很好地走进文本,和教师、作者、文本对话。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候,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入助学资料进行点拨,开启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获得感悟和启发。
例如,董一菲老师在《葡萄月令》教授过程中,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汪曾祺的《葡萄月令》的十二个月令,任选一个月令重新命名。这个时候如果直接让学生命名,很多学生会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命名。董一菲老师很巧妙地介绍说,中华民族从来是个不缺少浪漫与诗意的民族,十二个月绝不会用冷冷的数字来表示。于是投影展示十二个月的美妙别称:一月叫端月,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四月叫槐月,五月叫榴月,六月叫荷月,七月叫孟月,八月叫桂月,九月叫菊月,十月叫小阳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叫腊月。然后再出示了一则材料——小令词牌名:渔歌子、美人泪、卜算子、如梦令、点绛唇。让学生读,在读中体会小令名字的百媚千红,落英缤纷。最后让学生以这两则材料为参照点,进行模仿。
在阅读了这两则助学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有的学生说道:“我命名的是第二月令,我把它命名为‘绿月’‘醒月’‘生长之月’。因为二月的春风过后葡萄生长出来,凸显葡萄发出绿芽,勃发出生机。”
助學资料适时灵动地出现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化沉闷为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重难点,适时地呈现助学资料。
二、适合:立足文本学情
助学资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和文本相契合,不能脱离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才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助学资料偏离了文本的内涵,而且难度较高,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难度较低,则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开发助学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本和学情进行正确选择,恰当取舍。
董一菲老师在教学伊始运用了一则助学资料,是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里的一段话:“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董一菲老师让学生分析这则材料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对材料的理解。
词评中把温庭筠的词风比喻为“严妆”,将韦庄的词风比喻为“淡妆”,而将李煜的词风比喻为“粗服乱头”, 即不加粉饰的风格,是一种很纯朴很自然的美。词评中的“淡妆”“粗服乱头”的词风其实也和汪曾祺散文的风格特色相一致。
这则文言材料,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他们已经开始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对古典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董老师由这则材料过渡到对本文风格的理解上,让学生思考,读了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说说他的散文给你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非常闲适纯真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是一种淡雅、亲近自然、无拘无束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是一种朴实、洒脱、轻盈的感觉。学生的这些精彩评价非常准确到位,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课堂这一环节的精彩生成应归功于董老师别出心裁地运用了这则材料进行铺垫。它是一个引子、由头,触发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学生和文本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
因此,教师在选用助学资料时,一定要立足文本,从学情出发搜集资料,选用资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适用:发挥最大价值
助学资料使用应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不适用,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课堂的宝贵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发助学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情和文本进行正确选择,恰当取舍。
董老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学生的练笔,展示了汪曾祺散文《花园》里的一段话:“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它的一切好处,知道哪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蜘蛛网上一只苍蝇。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金雀花那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一个泡,破了,下午我们去捞金鱼虫。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忧郁,别的花是飘下,香橼花是掉下的,花落在草叶上,草稍微低头又弹起。大伯母掐了枝珠花戴上,回去了。大伯母的女儿,堂姐姐看金鱼,看见了自己。石榴花开,玉兰花开,祖母来了,‘莫掐了,回去看看,瓶里是甚么?’‘我下来了,下来扶你。’”
董老师让学生体会汪曾祺对植物﹑对动物﹑对昆虫﹑对这个世界有生命的事物的敬畏和尊重,写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写出温暖和诗意,写出对生命的敬畏。从学生展示的写作成果来看,此次练笔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围绕玉兰花展开描写,写出淡淡的哀怨,与所给语段的意境不符;有的学生用华丽的语言描写了初夏令人陶醉的阳光,句式、风格与所给的语段不符……
此则助学资料和《葡萄月令》中的风格、意蕴是一致的,只是董老师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可能是时间的原因,教学缺少了关键的一环——分析鉴赏。此时学生的仿写就是空中楼阁,学生所写的语段与所给的材料之间不能交相辉映,学生所展示的只是本身的写作素养,练笔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此外,助学资料的使用不宜过多,过犹不及。教师在课前应依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学生基础等诸方面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选择相关材料,然后加工提炼,以便引领学生在文本解读时,以之为抓手,开启思维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但是,助学资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当,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以董一菲老师教学《葡萄月令》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助学资料。
一、适时:找准最佳时机
助学资料的使用要放在课堂最佳的教学时段中。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才能体现其价值。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有限、理解能力欠缺、鉴赏能力不足等原因,总会遇到困难,思维陷入困境,往往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感,有时不能很好地走进文本,和教师、作者、文本对话。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候,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入助学资料进行点拨,开启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获得感悟和启发。
例如,董一菲老师在《葡萄月令》教授过程中,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汪曾祺的《葡萄月令》的十二个月令,任选一个月令重新命名。这个时候如果直接让学生命名,很多学生会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命名。董一菲老师很巧妙地介绍说,中华民族从来是个不缺少浪漫与诗意的民族,十二个月绝不会用冷冷的数字来表示。于是投影展示十二个月的美妙别称:一月叫端月,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四月叫槐月,五月叫榴月,六月叫荷月,七月叫孟月,八月叫桂月,九月叫菊月,十月叫小阳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叫腊月。然后再出示了一则材料——小令词牌名:渔歌子、美人泪、卜算子、如梦令、点绛唇。让学生读,在读中体会小令名字的百媚千红,落英缤纷。最后让学生以这两则材料为参照点,进行模仿。
在阅读了这两则助学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有的学生说道:“我命名的是第二月令,我把它命名为‘绿月’‘醒月’‘生长之月’。因为二月的春风过后葡萄生长出来,凸显葡萄发出绿芽,勃发出生机。”
助學资料适时灵动地出现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化沉闷为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重难点,适时地呈现助学资料。
二、适合:立足文本学情
助学资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和文本相契合,不能脱离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才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助学资料偏离了文本的内涵,而且难度较高,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难度较低,则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开发助学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本和学情进行正确选择,恰当取舍。
董一菲老师在教学伊始运用了一则助学资料,是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里的一段话:“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董一菲老师让学生分析这则材料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对材料的理解。
词评中把温庭筠的词风比喻为“严妆”,将韦庄的词风比喻为“淡妆”,而将李煜的词风比喻为“粗服乱头”, 即不加粉饰的风格,是一种很纯朴很自然的美。词评中的“淡妆”“粗服乱头”的词风其实也和汪曾祺散文的风格特色相一致。
这则文言材料,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他们已经开始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对古典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董老师由这则材料过渡到对本文风格的理解上,让学生思考,读了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说说他的散文给你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非常闲适纯真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是一种淡雅、亲近自然、无拘无束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是一种朴实、洒脱、轻盈的感觉。学生的这些精彩评价非常准确到位,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课堂这一环节的精彩生成应归功于董老师别出心裁地运用了这则材料进行铺垫。它是一个引子、由头,触发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学生和文本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
因此,教师在选用助学资料时,一定要立足文本,从学情出发搜集资料,选用资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适用:发挥最大价值
助学资料使用应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不适用,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课堂的宝贵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发助学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情和文本进行正确选择,恰当取舍。
董老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学生的练笔,展示了汪曾祺散文《花园》里的一段话:“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它的一切好处,知道哪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蜘蛛网上一只苍蝇。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金雀花那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一个泡,破了,下午我们去捞金鱼虫。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忧郁,别的花是飘下,香橼花是掉下的,花落在草叶上,草稍微低头又弹起。大伯母掐了枝珠花戴上,回去了。大伯母的女儿,堂姐姐看金鱼,看见了自己。石榴花开,玉兰花开,祖母来了,‘莫掐了,回去看看,瓶里是甚么?’‘我下来了,下来扶你。’”
董老师让学生体会汪曾祺对植物﹑对动物﹑对昆虫﹑对这个世界有生命的事物的敬畏和尊重,写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写出温暖和诗意,写出对生命的敬畏。从学生展示的写作成果来看,此次练笔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围绕玉兰花展开描写,写出淡淡的哀怨,与所给语段的意境不符;有的学生用华丽的语言描写了初夏令人陶醉的阳光,句式、风格与所给的语段不符……
此则助学资料和《葡萄月令》中的风格、意蕴是一致的,只是董老师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可能是时间的原因,教学缺少了关键的一环——分析鉴赏。此时学生的仿写就是空中楼阁,学生所写的语段与所给的材料之间不能交相辉映,学生所展示的只是本身的写作素养,练笔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此外,助学资料的使用不宜过多,过犹不及。教师在课前应依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学生基础等诸方面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选择相关材料,然后加工提炼,以便引领学生在文本解读时,以之为抓手,开启思维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