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电影《超能陆战队》的上映给家长、教师带来很大的震撼,不仅仅是画面的流畅与真实,更多的是剧情的跌宕起伏和不断冲击视觉的创意:人类私人健康护理机器人“大白”的创意、自主解体或结合的小机器人创意、受大脑意念控制无所不能的小磁铁、由爱生恨的高院博士……没有一处不吸引人的眼球。看客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大脑在形成对未来的畅想:未来,是不是真有机器人可以与我们对话;未来,是不是真有机器人可以服务于人类生活;未来,是否交通从地面发展到天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创造正是源自于这样的“天马行空”,看完这部电影,很多家长很惆怅,“我们的孩子貌似不敢乱想,总有标准答案啊。”很多教育行业的老师也很惆怅,“虽说一直在课改,但最后的评价方式还是只能选一个答案,可不能乱想。”
那么,受这部影片的启发,我们教育能不能也畅想一下未来呢?
未来教育是否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课程?有基础的必修必学课程,也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的课程,还有根据自己的特长特供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在校学习,也可在网络上学习,还可以和同学自组小队合作学习,实现不同个体不同内容、不同方式,自主选择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
未来教育是否已取消了孩子们的书包?学习不再唯教材是用,为达成相应目标,可以有多种学习素材、多种学习资源,存在云端,随时调用,随时学习,同时这种资源包越建越丰富,不再是用书包可以承载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书桌是不是就有一块“蓝屏”,在“蓝屏”里存着大量资源,孩子们的手指划动间,学习便已开始。
未来教育是否能给每个学习者一个“大白”式学习诊断护理机器人?通过扫描、数据分析、学习程序等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准确判断学习者的特长、兴趣、爱好,准确寻找知识遗漏、能力提高的方面,准确给出学习者个性化的“学情诊断”。
……
结合这样的畅想,反观我们现在的状态,我想“数字化学习”是否能为我们打开未来教育之门,以下结合我校“数字化课堂、数字化课程、数字化平台”的研究实践作一梳理与分享。
一、探索数字化课堂,追寻课堂新生态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是多年课改大家达成的共识,因此畅想未来教育,我们还是从课堂起步,既然是畅想,我们就从现有课堂形态想起。
1.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个性化”应该是未来教育的关键词。我们知道每一个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学习水平也各不一样,学习进程自然有快有慢,然而在传统课堂里面,教师很难做到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开展学习,毕竟教师首要考虑的是班级的整体水平,如何让整个群体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保底的要求最重要。课改十年来,我们也不断研究分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等,目的均是如何在规定的时空内尽可能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学习,让每一个个体基于群体的交流认识自我,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内容,使自我学习更有针对性,但是仅凭教师的一双眼睛难以实现我们的理想。因此我们借助技术展开了“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根据程序教学法研发了自动批阅、判断选择、数据统计等功能,让每一个个体可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进程开展学习,这样的在线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变得十分有趣,而且更为自主。
2.改善课堂的交流方式,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课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学习者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学习表达和交流。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是在不断重组信息、内化信息,更是在创造信息。反观目前的课堂,交流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交流的面太小,教师选取交流的对象基本为发言较为积极的学生,很多学生只能以接受的、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创造缺乏时空保障。课堂交流方式过于单一,传统课堂交流方式基本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课堂交流内容多为思维结果,忽视思维过程的交流。学习其实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靠近正确方向的过程,相对于最后到达的目的地——正确答案来说,这个形成正确答案的过程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传统课堂无法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交流只能将其最后的结论呈现并予以分析判断。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利用平台集成了画笔记录、屏幕录像、拍照上传、组员切换等学案制作功能,使在线交流平台可以记录思维过程,还可以随时提问和获得帮助,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
3.形成丰富多样的资源,为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时代的发展不断凸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资源的丰富”。资源不再仅限于课堂之内,不再仅限于教“我”的老师头脑之中,不再仅限于“我”的学校里,资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可以撕去蒙蔽在我们双眼上的黑布,让我们看到如同宇宙般浩瀚的信息资源库。与此同时,学会分析、判断、选择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是未来社会未来人必备的学习能力。因而在我们的数字化课堂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仅仅是个别同学的回答或老师的讲解,每一位同学的思考、教师提供的资料、互联网上相关信息都在自己的视野之中,任意调用、任意学习,真正实现我的学习我做主。
二、构建数字化课程,创造学习新方式
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学习应该是无处不在的,这也应该是未来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借助数字化学习研究,从数字化课堂放眼数字化课程建设,从教师备课、学案准备、课堂教学、学业自测、课外拓展进行了整体设计,变革教师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创造学习新方式。
1.教师备课:体现充分共享后的个性化。集体备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共享,共享过程中每位老师对每一篇教学设计的增删调补、个人反思能及时汇聚积累,网络留下的是老师宝贵的思考资源,体现着不同学情下老师个性化处理方案,为来年的教学设计提供优质蓝本。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将课件、配套练习、拓展阅读等资料作一汇集,共建课程平台,改变教师备一节课的观念,树立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意识。
2.学案编制:让学习时空得到有效拓展。每节课探讨的问题,每节课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每节课的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全部以学案方式保存在网络平台中,成为孩子们的空中课堂。所谓空中课堂即孩子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可以在网上提前预学,预学不仅有课本,还包括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同时学完之后还可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回顾课堂上自己的学习轨迹,或是疑难处再次查看相关指导与帮助资源。如此使得学习时空得到有效拓展。 3.教学过程: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一人一本,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速度的快慢也不同,班级授课制大多为老师带着学生齐步走,无法兼顾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我们的想法是在孩子充分自主的探究时能得到适时的、差异化的服务,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孩子提供适合于他的学习任务单,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
4.学业自测:让评价分析更为准确。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状态编制针对性较强的练习题。学生利用平台进行自测,做题时间、做题得分、完成水平等都将反馈给学生。学生知道自己的错题所在后,还可及时修改答案,修改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可以搜索该题所有学生的答案供自己分析判断,也可利用讨论版进行现场交流,部分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会事先提供微视频帮助理解,评价分析准确的同时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
5.预学拓展:与课堂互促共生。所谓预学是让自学有效前置,数字化则帮助老师掌握学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所谓拓展是通过模拟现实练习环境,让学生自我了解课程的掌握状态。这两者都是基于网络的数据分析,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分析并有效利用,从而便于教师做出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三、搭建数字化平台,积累学习数据库
在整个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中,我们遵循数字化课堂、数字化课程等一体化设计研究策略。所谓一体化即从教师备课开始,将各类资源提供、学生使用记录、课堂学习痕迹、分层练习数据、学案制作等一系列关乎数字化学习的所有数据收集、储存起来,再进行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分析,期待从数据中发现每一个真实的学生,发现每一个真实的老师。使教育教学不仅仅研究教材,从研究教材发展到研究教育对象“人”,而对“人”的了解不再仅凭印象和经验,更多地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证明,科学分析让每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出准确的决策。使用唯一性数据识记,记录学生学习时间、点击次数、学习轨迹、修订时间、班级数据、年级数据、题型数据、家长教师使用等一系列数据,相信在一体化设计下形成的这些数据都将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未来已来,未来教育同样势不可挡,每一位教育人都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传统教育还可以作哪些改进?我们完全可以像《超能陆战队》的编剧一样去“天马行空”,然后实践、思考、改进。
(陈佳,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213001)
责任编辑:赵赟
那么,受这部影片的启发,我们教育能不能也畅想一下未来呢?
未来教育是否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课程?有基础的必修必学课程,也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的课程,还有根据自己的特长特供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在校学习,也可在网络上学习,还可以和同学自组小队合作学习,实现不同个体不同内容、不同方式,自主选择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
未来教育是否已取消了孩子们的书包?学习不再唯教材是用,为达成相应目标,可以有多种学习素材、多种学习资源,存在云端,随时调用,随时学习,同时这种资源包越建越丰富,不再是用书包可以承载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书桌是不是就有一块“蓝屏”,在“蓝屏”里存着大量资源,孩子们的手指划动间,学习便已开始。
未来教育是否能给每个学习者一个“大白”式学习诊断护理机器人?通过扫描、数据分析、学习程序等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准确判断学习者的特长、兴趣、爱好,准确寻找知识遗漏、能力提高的方面,准确给出学习者个性化的“学情诊断”。
……
结合这样的畅想,反观我们现在的状态,我想“数字化学习”是否能为我们打开未来教育之门,以下结合我校“数字化课堂、数字化课程、数字化平台”的研究实践作一梳理与分享。
一、探索数字化课堂,追寻课堂新生态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是多年课改大家达成的共识,因此畅想未来教育,我们还是从课堂起步,既然是畅想,我们就从现有课堂形态想起。
1.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个性化”应该是未来教育的关键词。我们知道每一个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学习水平也各不一样,学习进程自然有快有慢,然而在传统课堂里面,教师很难做到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开展学习,毕竟教师首要考虑的是班级的整体水平,如何让整个群体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保底的要求最重要。课改十年来,我们也不断研究分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等,目的均是如何在规定的时空内尽可能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学习,让每一个个体基于群体的交流认识自我,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内容,使自我学习更有针对性,但是仅凭教师的一双眼睛难以实现我们的理想。因此我们借助技术展开了“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根据程序教学法研发了自动批阅、判断选择、数据统计等功能,让每一个个体可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进程开展学习,这样的在线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变得十分有趣,而且更为自主。
2.改善课堂的交流方式,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课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学习者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学习表达和交流。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是在不断重组信息、内化信息,更是在创造信息。反观目前的课堂,交流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交流的面太小,教师选取交流的对象基本为发言较为积极的学生,很多学生只能以接受的、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创造缺乏时空保障。课堂交流方式过于单一,传统课堂交流方式基本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课堂交流内容多为思维结果,忽视思维过程的交流。学习其实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靠近正确方向的过程,相对于最后到达的目的地——正确答案来说,这个形成正确答案的过程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传统课堂无法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交流只能将其最后的结论呈现并予以分析判断。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利用平台集成了画笔记录、屏幕录像、拍照上传、组员切换等学案制作功能,使在线交流平台可以记录思维过程,还可以随时提问和获得帮助,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
3.形成丰富多样的资源,为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时代的发展不断凸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资源的丰富”。资源不再仅限于课堂之内,不再仅限于教“我”的老师头脑之中,不再仅限于“我”的学校里,资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可以撕去蒙蔽在我们双眼上的黑布,让我们看到如同宇宙般浩瀚的信息资源库。与此同时,学会分析、判断、选择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是未来社会未来人必备的学习能力。因而在我们的数字化课堂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仅仅是个别同学的回答或老师的讲解,每一位同学的思考、教师提供的资料、互联网上相关信息都在自己的视野之中,任意调用、任意学习,真正实现我的学习我做主。
二、构建数字化课程,创造学习新方式
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学习应该是无处不在的,这也应该是未来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借助数字化学习研究,从数字化课堂放眼数字化课程建设,从教师备课、学案准备、课堂教学、学业自测、课外拓展进行了整体设计,变革教师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创造学习新方式。
1.教师备课:体现充分共享后的个性化。集体备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共享,共享过程中每位老师对每一篇教学设计的增删调补、个人反思能及时汇聚积累,网络留下的是老师宝贵的思考资源,体现着不同学情下老师个性化处理方案,为来年的教学设计提供优质蓝本。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将课件、配套练习、拓展阅读等资料作一汇集,共建课程平台,改变教师备一节课的观念,树立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意识。
2.学案编制:让学习时空得到有效拓展。每节课探讨的问题,每节课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每节课的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全部以学案方式保存在网络平台中,成为孩子们的空中课堂。所谓空中课堂即孩子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可以在网上提前预学,预学不仅有课本,还包括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同时学完之后还可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回顾课堂上自己的学习轨迹,或是疑难处再次查看相关指导与帮助资源。如此使得学习时空得到有效拓展。 3.教学过程:形成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一人一本,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速度的快慢也不同,班级授课制大多为老师带着学生齐步走,无法兼顾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我们的想法是在孩子充分自主的探究时能得到适时的、差异化的服务,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孩子提供适合于他的学习任务单,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
4.学业自测:让评价分析更为准确。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状态编制针对性较强的练习题。学生利用平台进行自测,做题时间、做题得分、完成水平等都将反馈给学生。学生知道自己的错题所在后,还可及时修改答案,修改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可以搜索该题所有学生的答案供自己分析判断,也可利用讨论版进行现场交流,部分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会事先提供微视频帮助理解,评价分析准确的同时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
5.预学拓展:与课堂互促共生。所谓预学是让自学有效前置,数字化则帮助老师掌握学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所谓拓展是通过模拟现实练习环境,让学生自我了解课程的掌握状态。这两者都是基于网络的数据分析,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分析并有效利用,从而便于教师做出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三、搭建数字化平台,积累学习数据库
在整个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中,我们遵循数字化课堂、数字化课程等一体化设计研究策略。所谓一体化即从教师备课开始,将各类资源提供、学生使用记录、课堂学习痕迹、分层练习数据、学案制作等一系列关乎数字化学习的所有数据收集、储存起来,再进行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分析,期待从数据中发现每一个真实的学生,发现每一个真实的老师。使教育教学不仅仅研究教材,从研究教材发展到研究教育对象“人”,而对“人”的了解不再仅凭印象和经验,更多地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证明,科学分析让每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出准确的决策。使用唯一性数据识记,记录学生学习时间、点击次数、学习轨迹、修订时间、班级数据、年级数据、题型数据、家长教师使用等一系列数据,相信在一体化设计下形成的这些数据都将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未来已来,未来教育同样势不可挡,每一位教育人都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传统教育还可以作哪些改进?我们完全可以像《超能陆战队》的编剧一样去“天马行空”,然后实践、思考、改进。
(陈佳,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213001)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