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方面问题。某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专生进行调查,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上述调查情况说明,解决中专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中专生健康心理的特征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专生健康心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在学习方面,能够把求知增长才干看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兴趣爱好广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善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胜不骄,败不馁,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待考试既重视又无焦虑感。
2、在个性心理方面,其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相符,能自尊自爱,有较清醒的自我意识,既能悦纳自己,又有自知之明,能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及师长的关系,在集体中受欢迎并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而稳定,善于自我调节,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在生活心理方面,关心家庭,热爱生活,尊敬父母,尊老爱幼,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惜时守信,不过分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中专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前,中专生的心理中存在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涉及遗传因素,生理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下面简单地分析几种因素:
1、家庭因素。俗语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重大。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父母嗜好多、情緒急躁或不良行为等是引发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学校因素。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只面向少数学习成绩好或有特殊背景关系的学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心理因素。 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附,渴望获得独立。然而,由于学生阅历、经验少,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困难,或者不能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致当事与愿违时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又或者由于辩证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情绪容易波动,出现偏激认识或冲动行为,害人害己。
4、情感因素。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甚至是与成
年人的畸恋问题等等。
三、辅导策略
对待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策略可采取:
1、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我们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或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上,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明确要摆脱依赖性,真正走向独立,准备承担成年人角色,就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开始,即从生活自理开始,从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开始,做好某项家务,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好功课等等,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把握各种机会,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成年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绝善意的批评和帮助,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作为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者,一是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要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同时,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学院大名分院)
一、中专生健康心理的特征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专生健康心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在学习方面,能够把求知增长才干看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兴趣爱好广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善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胜不骄,败不馁,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待考试既重视又无焦虑感。
2、在个性心理方面,其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相符,能自尊自爱,有较清醒的自我意识,既能悦纳自己,又有自知之明,能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及师长的关系,在集体中受欢迎并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而稳定,善于自我调节,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在生活心理方面,关心家庭,热爱生活,尊敬父母,尊老爱幼,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惜时守信,不过分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中专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前,中专生的心理中存在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不适、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涉及遗传因素,生理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下面简单地分析几种因素:
1、家庭因素。俗语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重大。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父母嗜好多、情緒急躁或不良行为等是引发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学校因素。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只面向少数学习成绩好或有特殊背景关系的学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心理因素。 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附,渴望获得独立。然而,由于学生阅历、经验少,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困难,或者不能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致当事与愿违时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又或者由于辩证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情绪容易波动,出现偏激认识或冲动行为,害人害己。
4、情感因素。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甚至是与成
年人的畸恋问题等等。
三、辅导策略
对待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辅导策略可采取:
1、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我们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或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上,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明确要摆脱依赖性,真正走向独立,准备承担成年人角色,就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开始,即从生活自理开始,从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开始,做好某项家务,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好功课等等,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把握各种机会,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成年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绝善意的批评和帮助,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作为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者,一是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要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同时,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学院大名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