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并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 研究组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67-01
心血管内科属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科室,其护理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是既往心血管内科常用的护理管理措施,但对于科室护理质量及安全的改善效果不尽人意[1]。有报道指出[2],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助于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58-87岁,平均年龄(68.33±7.15)岁;疾病类型:高血压85例,冠心病55例,心肌病40例。同时,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1例,女79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8.27±8.3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82例,冠心病55例,心肌病43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①创建护理小组:由1名护理部主任、1名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及4名护理人员组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组长为护理部主任,负责组织与监督科室护士长筛选、设立敏感指标;副组长为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负责敏感指标筛选、设立期间的管理工作;组员为主管护师、资深护士各2名,负责指标初选、查询相关资料等。②筛选敏感指标:a参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提出的相关标准,并参考“结构-过程-结果”这一理论,筛选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安全管理”及“心血管内科”3个关键词,接着将其输入中国知网、万方等权威数据库内,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将敏感指标初步拟定成10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及30项三级指标。b通过电子邮件向医院6名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发送调查表以评估上述指标,对存在严重分歧的指标给予删除或修改,最终将评分为前4名的项目作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体为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③护理安全管理:将各患者落实到责任护士,持续监测其病情变化;持续监测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检查PCI术后患者导管、支架情况,并严格遵医嘱为患者用药;积极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与自护能力;持续关注患者饮食、运动等情况,若有必要需给予针对性指导;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不良事件评估,并做好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4个项目。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认为其与患者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心血管内科中危急重症患者的占比较高,同时在住院患者中,坠床、跌倒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等发生率较其他科室较高[3]。因此,对心血管内科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属于原则、程序以及评价的标尺,属于确保高質量护理的有效手段,其设定需同时满足科学、灵敏以及实用等一系列要求,对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4]。本研究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结果显示,研究组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提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在筛选与设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时,由护理小组将关键词输入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多个权威数据库,筛选出60项相关指标,然后参照相关权威标准,并经心血管内科护士长筛选,最终得到分级护理落实率等4个项目。在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阶段,将上述4个项目作为实施标准,并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居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7):18.
[2]张慧,沙凯贤,黄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23-125.
[3]马晓茸,张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5):148-149.
[4]宦红美,金小芹,张艳.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7):501-505.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67-01
心血管内科属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科室,其护理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是既往心血管内科常用的护理管理措施,但对于科室护理质量及安全的改善效果不尽人意[1]。有报道指出[2],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助于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58-87岁,平均年龄(68.33±7.15)岁;疾病类型:高血压85例,冠心病55例,心肌病40例。同时,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1例,女79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8.27±8.3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82例,冠心病55例,心肌病43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①创建护理小组:由1名护理部主任、1名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及4名护理人员组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组长为护理部主任,负责组织与监督科室护士长筛选、设立敏感指标;副组长为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负责敏感指标筛选、设立期间的管理工作;组员为主管护师、资深护士各2名,负责指标初选、查询相关资料等。②筛选敏感指标:a参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提出的相关标准,并参考“结构-过程-结果”这一理论,筛选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安全管理”及“心血管内科”3个关键词,接着将其输入中国知网、万方等权威数据库内,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将敏感指标初步拟定成10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及30项三级指标。b通过电子邮件向医院6名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发送调查表以评估上述指标,对存在严重分歧的指标给予删除或修改,最终将评分为前4名的项目作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体为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③护理安全管理:将各患者落实到责任护士,持续监测其病情变化;持续监测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检查PCI术后患者导管、支架情况,并严格遵医嘱为患者用药;积极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与自护能力;持续关注患者饮食、运动等情况,若有必要需给予针对性指导;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不良事件评估,并做好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4个项目。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认为其与患者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心血管内科中危急重症患者的占比较高,同时在住院患者中,坠床、跌倒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等发生率较其他科室较高[3]。因此,对心血管内科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属于原则、程序以及评价的标尺,属于确保高質量护理的有效手段,其设定需同时满足科学、灵敏以及实用等一系列要求,对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4]。本研究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结果显示,研究组分级护理落实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专科技能合格率及高危药品管理与应用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提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在筛选与设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时,由护理小组将关键词输入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多个权威数据库,筛选出60项相关指标,然后参照相关权威标准,并经心血管内科护士长筛选,最终得到分级护理落实率等4个项目。在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阶段,将上述4个项目作为实施标准,并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居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7):18.
[2]张慧,沙凯贤,黄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23-125.
[3]马晓茸,张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5):148-149.
[4]宦红美,金小芹,张艳.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7):5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