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徐汉棠,193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1954年师从顾景舟学艺,1960年随师父顾景舟一起进紫砂研究所专事设计和创新,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所长、
1984年设计创作的《五头上六茶具》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同年作品《什锦水平组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作品《石瓢》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十五件嵌银丝咖啡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传统与严谨是他壶艺的个人风格。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句堪称千古绝唱的诗词,吟诵的就是紫砂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臣范蠡,那位功成身退后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这其中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世代名家
今年已经76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打小就从其祖辈、父辈手中传承了紫砂技艺,又是当代公认的“紫砂泰斗”顾景舟门下大弟子。虽然紫砂壶收藏鉴赏者对当代名家的风格都各有喜好,但若说家族传承,徐氏一门有他不可复制的代表性:制壶横跨5代,其中两代和顾景舟有师承。通过联姻和其他制壶名家又有交错。形成的传承谱系可以说浓缩了宜兴紫砂工艺自民国以来的传承史。
拥有传统制壶工艺血脉的徐汉棠功底扎实,在传统技艺和现代方式融合中逐渐呈现出传家宝似的精气神儿。60年的制壶生涯,他共设计、创作紫砂作品300多件套,如菱花提梁壶、古兽窥今壶、龙宫宝灯壶、碧海明珠壶、四方冰纹壶等精品。这些作品似冰如玉。被国内外多家著名博物馆收藏。他制作的各式中、小型紫砂花盆,均称“汉棠盆”,为上海盆栽界所珍藏。他所制作的紫砂既服务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在素淡中愈见雅丽。浑朴内敛、气韵天成。2006年,他成为荣获紫砂界“终身成就奖”的惟一一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我们并不讶异,相反,想到的只有“终于”二字。
追忆恩师
徐汉棠随顾景舟学艺近40年。两人的关系可比作兄弟。 “名分上我们是师徒。生活里就像兄弟似的”。这么多年后,徐汉棠还记得师傅的母亲是个多么勤快的女人,家前屋后种着各种蔬菜,还养猪。家里做了好菜。总是不忘叫上他一起来吃,记忆中最香的白粳米饭、洋葱头炒咸肉,都让徐汉棠至今回味无穷。
顾老小时候没接受过什么正统教育,却学识渊博,这大部分源于他勤于读书。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他都熟读多遍,还能背唐诗,这在当时的制壶师傅中是相当少见的。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顾老一边教学生一边研究,制作出了提壁壶、石瓢壶、掇只壶、掇球壶等。都超过了前辈大师。而徐汉棠就在和师傅的朝夕相处中得到熏染和点拨。几十年里完成了从大匠到大师的转变。
宜兴紫砂并不是一直都如此兴盛。低潮时几乎无人问津。上世纪50年代。宜兴许多制壶高手都被迫出走改行另找饭碗。吴云根上山挑柴,邵六大做小贩,范正根开泥塘挖泥……在这种萧条异常的时期,汉棠先生最后还是选择了紫砂为终身事业。之后,在动乱的10年中,他埋头制壶,潜心制作了200多种花盆, “汉棠盆”的名称证明了他这10年光阴并没有虚度。
凡人生活
如今已不再做壶的他,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享受盆景、奇石、书法的乐趣。在徐老家的庭院里。各式盆景摆得满满当当,共有100多盆。大堂的客厅里,摆着神韵各异的自然奇石。徐老说,它们和紫砂一样,都是最好的艺术。其实他一直都对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艺术有着无限的向往,但一生都在围着紫砂转,现在闲了,终于有工夫好好欣赏享受源于大自然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些奇石为伴的还有徐老的太太所作的《公鸡》及微型小壶,栩栩如生。两人苦心孤诣的艺术道路,臻于极致的艺术境界,各具个性的艺术风格,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徐老位于二楼的紫砂陈列室兼书画室,摆满了徐老毕生的心血之作与珍藏。最近他又欣喜地回收了好几件套从台湾返流过来的紫砂品种。他对紫砂既有爱惜之情,更有一种成竹在胸、指点江山的气度。
或许作为一名艺术家,徐老正如奥兰田《茗壶图录》所评说的那些紫砂名器,赋有“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的品格特性,如此才能潜心把紫砂壶做好吧。
徐汉棠作品赏析
石瓢壶
此款为紫砂传统造型中经典之一。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端庄稳重,开张有力,敦实调和。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2000年被比利时皇家博物馆收藏。
菱花提梁壶
菱花线条由盖中心向壶底延伸,筋囊规整协调上下相应,盖延亦作菱花形,使壶正视、俯视皆为盛开的菱花。形象秀雅出尘。扁方状壶身配以高提梁,虚实相应显得挺括有神,下有足撑起更为轻盈。流顺提梁转折向上,流畅典雅。
大盖扁腹壶
扁腹壶身,扁而不塌。沉稳宁静。肩上弧度润泽饱满,暗接流、把,前后一气贯通。自然流畅浑成一体。韵味无穷。口沿转接线条明确。干净利落。盖纽圆润,与流、把呼应。
徐汉棠,193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1954年师从顾景舟学艺,1960年随师父顾景舟一起进紫砂研究所专事设计和创新,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所长、
1984年设计创作的《五头上六茶具》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同年作品《什锦水平组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作品《石瓢》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十五件嵌银丝咖啡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传统与严谨是他壶艺的个人风格。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句堪称千古绝唱的诗词,吟诵的就是紫砂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臣范蠡,那位功成身退后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这其中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世代名家
今年已经76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打小就从其祖辈、父辈手中传承了紫砂技艺,又是当代公认的“紫砂泰斗”顾景舟门下大弟子。虽然紫砂壶收藏鉴赏者对当代名家的风格都各有喜好,但若说家族传承,徐氏一门有他不可复制的代表性:制壶横跨5代,其中两代和顾景舟有师承。通过联姻和其他制壶名家又有交错。形成的传承谱系可以说浓缩了宜兴紫砂工艺自民国以来的传承史。
拥有传统制壶工艺血脉的徐汉棠功底扎实,在传统技艺和现代方式融合中逐渐呈现出传家宝似的精气神儿。60年的制壶生涯,他共设计、创作紫砂作品300多件套,如菱花提梁壶、古兽窥今壶、龙宫宝灯壶、碧海明珠壶、四方冰纹壶等精品。这些作品似冰如玉。被国内外多家著名博物馆收藏。他制作的各式中、小型紫砂花盆,均称“汉棠盆”,为上海盆栽界所珍藏。他所制作的紫砂既服务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在素淡中愈见雅丽。浑朴内敛、气韵天成。2006年,他成为荣获紫砂界“终身成就奖”的惟一一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我们并不讶异,相反,想到的只有“终于”二字。
追忆恩师
徐汉棠随顾景舟学艺近40年。两人的关系可比作兄弟。 “名分上我们是师徒。生活里就像兄弟似的”。这么多年后,徐汉棠还记得师傅的母亲是个多么勤快的女人,家前屋后种着各种蔬菜,还养猪。家里做了好菜。总是不忘叫上他一起来吃,记忆中最香的白粳米饭、洋葱头炒咸肉,都让徐汉棠至今回味无穷。
顾老小时候没接受过什么正统教育,却学识渊博,这大部分源于他勤于读书。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他都熟读多遍,还能背唐诗,这在当时的制壶师傅中是相当少见的。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顾老一边教学生一边研究,制作出了提壁壶、石瓢壶、掇只壶、掇球壶等。都超过了前辈大师。而徐汉棠就在和师傅的朝夕相处中得到熏染和点拨。几十年里完成了从大匠到大师的转变。
宜兴紫砂并不是一直都如此兴盛。低潮时几乎无人问津。上世纪50年代。宜兴许多制壶高手都被迫出走改行另找饭碗。吴云根上山挑柴,邵六大做小贩,范正根开泥塘挖泥……在这种萧条异常的时期,汉棠先生最后还是选择了紫砂为终身事业。之后,在动乱的10年中,他埋头制壶,潜心制作了200多种花盆, “汉棠盆”的名称证明了他这10年光阴并没有虚度。
凡人生活
如今已不再做壶的他,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享受盆景、奇石、书法的乐趣。在徐老家的庭院里。各式盆景摆得满满当当,共有100多盆。大堂的客厅里,摆着神韵各异的自然奇石。徐老说,它们和紫砂一样,都是最好的艺术。其实他一直都对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艺术有着无限的向往,但一生都在围着紫砂转,现在闲了,终于有工夫好好欣赏享受源于大自然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些奇石为伴的还有徐老的太太所作的《公鸡》及微型小壶,栩栩如生。两人苦心孤诣的艺术道路,臻于极致的艺术境界,各具个性的艺术风格,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徐老位于二楼的紫砂陈列室兼书画室,摆满了徐老毕生的心血之作与珍藏。最近他又欣喜地回收了好几件套从台湾返流过来的紫砂品种。他对紫砂既有爱惜之情,更有一种成竹在胸、指点江山的气度。
或许作为一名艺术家,徐老正如奥兰田《茗壶图录》所评说的那些紫砂名器,赋有“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的品格特性,如此才能潜心把紫砂壶做好吧。
徐汉棠作品赏析
石瓢壶
此款为紫砂传统造型中经典之一。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端庄稳重,开张有力,敦实调和。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2000年被比利时皇家博物馆收藏。
菱花提梁壶
菱花线条由盖中心向壶底延伸,筋囊规整协调上下相应,盖延亦作菱花形,使壶正视、俯视皆为盛开的菱花。形象秀雅出尘。扁方状壶身配以高提梁,虚实相应显得挺括有神,下有足撑起更为轻盈。流顺提梁转折向上,流畅典雅。
大盖扁腹壶
扁腹壶身,扁而不塌。沉稳宁静。肩上弧度润泽饱满,暗接流、把,前后一气贯通。自然流畅浑成一体。韵味无穷。口沿转接线条明确。干净利落。盖纽圆润,与流、把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