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传播机制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民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种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处于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发出报道,与此同时,这种人人都能参与的报道方式降低了记者的门槛,这种情况下,如果媒体没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很容易造成虚假新闻大肆传播。再加上信息爆炸时代,公民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更是极大危害了互联网风气。文章以“上海逃饭女”事件为例,简要分析谣言的传播机制,同时分析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优化传播路径,最大限度地辟谣。
  关键词 谣言;传播机制;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0-0009-02
  1 谣言的定义
  《古代汉语大词典》将谣言定义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信息以及民间流行的歌谣或谚语。而周欲琼在《当代中国的网络谣言研究中》也表示,谣言是未经官方证实却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对现实世界的假设,或者人们在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而笔者认为,谣言就是指带有一定目的性,且对未经证实的公共事务肆意传播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且无法追求其根源。新媒体环境下,谣言本身就和新媒体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换个角度,新媒体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谣言的传播更加快速,因为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不可识别使得传播内容蛊惑性更大,再加上,网络群体仍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很容易加速谣言的传播。
  2 谣言的产生极其传播机制——以“上海逃饭女”为例进行分析
  根据谣言的传播公式可知,谣言的产生,传播和事物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模糊性成正比,而与公众的判断则成了反比。除此之外,谣言还与技术的便捷性,网络的匿名性有关。
  2016年寒假,“上海逃饭女”事件酝酿发生后,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发表评论,连各个媒体的意见领袖也分别发表感想,其中,新华网发表文章《外媒关注“年夜饭分手”事件:“门当户对”引热议》对城乡差距以及阶层固化发表看法。事实上,该事件起因于2月6日,上海本地论坛篱笆网,其网友发帖爆出一张农村年夜饭,并宣称“有点想分手”,而后该事件被地域性微博@KDS宽带社爆料,华西都市报转发该帖后,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直至2月21日,才有媒体澄清并发表声明说上海女孩逃离江西是假的,澎湃新闻揭露该事件真相是上海周边某省有夫之妇徐某某春节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独守家中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称与此人素不相识,酝酿整个寒假的事件被证实为假新闻。整个事件的酝酿过程反应了该谣言传播机制的几大特点。
  2.1 无门槛的信息爆料环境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平台便捷,低门槛的特质使得每个人都有话语权利,借助平台本身进行倾诉本无过错,但也给互联网环境带来了不良风气,因其具有匿名性,再加上信息本身的意义较模糊,受众很难轻易分辨出事情的真实性,再加上环境的局限,以及从众心理,受众很容易会跟着错误的导向信息。“上海逃饭女”事件的平台就是本地的论坛网,而后的发酵使其影响扩大也离不开其他因素的主导。
  2.2 意见领袖的错误引导机制
  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指的是在一定组织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领军人的作用,意见领袖本身就是公众人物,受到一定数量的受众关注,他们本身可以使得普通消息变成公共话题,同时,因为他们的不当转发,错误信息就会变成谣言或者虚假新闻。从“上海逃饭女”事件来看,整个过程影响力的扩大,先是受到了意见领袖,即大V的转发,后又受到加V媒体的转发,从而一步步扩大其影响力。事实上,意见领袖会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到推泼助澜的效果,而这种错误的信息传递,也使得谣言传播得更加猖狂。
  2.3 公众的刻板印象导致对特定群体的偏见
  “刻板成见”是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的一个社会学名词,专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事物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或者群体都可能有其特定的刻板印象,而进入到新媒体时代,这种属于局部偏见和局部的刻板印象进一步扩大并影响着不同的群体。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一些群体会容易带上符号化特性,从而被社会污名化,比如在群众的意识层面,会认为“富二代”是没有教养,依仗权力无所欲为的一群人,“城市女”一定是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一部分,所以“上海逃饭女”事件一出来,大家伙都不去辨别真相与否,而是理所当然认为文章的真实,从而对文中的人物发表评论。
  2.4 媒体未能很好地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
  互联网时代下,弱审查机制给谣言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再加上媒体对信息没有把关,才会引起虚假新闻的大肆传播,在“上海逃饭女”事件中,主流媒体也参与到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角色没有承担好,谣言的传播则不可避免。
  3 谣言的传播过程及其规避机制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通过因突然事件或者想法而生,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期,即信息的模糊化导致部分人揣测,第三个阶段是爆发期,大量谣言开始出现并开始传播,第四个阶段,沉淀期,即谣言的消失阶段。而为了防范谣言,我们可以考虑从前三个阶段开始采取举措,从而尽可能最大化地规避掉谣言。
  3.1 建立预警机制
  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最好遏制谣言的方法就存在于源头当中,而建立预警机制无疑可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因为对新闻源的把控,能最大化限制其虚假信息的产生。
  3.2 及时公开
  谣言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模糊达不到受众需求,正如谣言的公式所显示的,谣言与事物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成正比,所以及时公开信息是最好遏制谣言的渠道之一。与此同时,信息的公开透明能消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不对称,从而消弱谣言的传播。
  3.3 建构新闻专业主义,加强媒体从业者素养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最早制定的,关于新闻的基本理论。但是随着新闻的不断发展,逐步成为行业的标准。其核心曾被多次剖析解释,但总的来说仍属于戴维德·卡尔(David Carr)归纳的专业主义五个标准范围,即“提供一种重要的服务;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背景的专门技能(expertise);有特别的伦理维度(dimension),一般都明确写在实践规范中;有组织和内部约束的规则;职业人员要有较高程度的个人自治—独立判断权力。”而国内的新闻专业主义则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闻专业主义才开始逐步形成讨论。其中李金检、郭镇之、黄旦、陆晔和潘忠党等人的观点最为有名。其中黄旦提出了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是新闻的传播;且其传播具有独立性,不依附于各个党派,与此同时,媒体需要为公众服务,同时反馈公众的意见想法;而媒体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并反映公众意见;他还强调,媒体需要靠法律来他律,同时在职业道德上自律。在当下环境,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新闻专业主义,并根据里面的基本原则,即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真实性,独立性,自由性来约束自我,同时,新闻从业者都应该遵守并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此同时,加强公民个人的媒介素养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谣言传播机制,谣言的传播与公民的判断力是成反比的,那么其媒介素养,会使得受众更加智慧,不会盲目跟风,使得“谣言止于智者”。
  3.4 建立“新闻把关人”制度,强化“把关人”角色
  对信息进行把关,是在传播过程当中对谣言进行控制。传播过程中,强化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加强网络空间管理,是在新媒体时代对谣言控制的又一有效手段,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过滤掉良莠不齐的信息,从而净化互联网的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孙翔飞.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新媒体的视频运营策略着实让人费思量。和传统电视节目有所区别,新媒体的视频节目的受众多数是中青年人,而且节目的形式还应该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进行设计和编排。提高节目创新性,是新媒体视频节目的发展方向。娱乐节目作为传播媒介真真切切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想要今后更好的发展,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就要坚持绿色娱乐,打造有丰富内涵有品质的节目。创新传播途径,宣传正能
期刊
摘 要 玉林“荔枝狗肉节”是已经持续了3年之久的网络热点事件,2015年狗肉节的低调开幕与舆论的消退与转向是否会再度引发争议我们不得而知,文章努力跳出争论本身,从传媒在玉林狗肉节报道中体现出的新闻素养这一视角出发,依据相关传播理论来回顾该事件。  关键词 玉林狗肉节;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媒介素养;新闻偏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3-0002
期刊
摘 要 作为新闻业界焦点的新闻客户端,拥有着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在当下阶段,它们已经成为了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内容为王”颠扑不破的大势之下,如何利用已经拥有的资源,做出有意义、有价值、有卖点的新闻内容,已成为各大新闻巨头博弈的重中之重。文章将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从选题角度、内容策划、呈现形式、受众黏性等方面对新闻策划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利用新闻策划发挥新闻客户端的特性,进行更好的内容制作。  关键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美国潘多拉网络电台的探访,多角度地呈现出该公司如何通过独特的音乐推荐技术、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不断增长的广告收入,发展成为美国颇有影响力的网络电台,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平台建设,有效地扩大整体广播的受众市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形成网络化广播的受众群体,为音频服务提供商的未来发展指点迷津。  关键词 网络电台;音频服务;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是以音乐为核心,并由大众(明星亦可)参与其中,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而完成任务。同时按照客观记录的方式,完成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音乐成为其成功运营以及可持续传播的关键。而真人秀节目中音乐元素的成功运用涉及到众多融合的复杂因素,如选手的音乐素质,以及赛程设置及评选机制等。文章基于当前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超高人气的明星音乐真人秀节目《
期刊
摘 要 网站视频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文化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经过了从用户分享模式到点击付费模式,从PPC再到IPPC的发展历程。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爱奇艺等一批以网络视频为主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运用最创新的技术和理念逐渐在国内开创出“第四屏幕”的新局面,引领了从被动到互动的网络信息时代,文章主要以爱奇艺网站的发展历程、环境为例做分析,并做出展望。  关键词 视频网站;用户分享模式;点击付费模式;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微信、博客、街面大屏、QQ等一些新媒体的出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媒体都将新闻触角伸到了街头巷尾和市井百姓身边,积极开挖社区新闻资源富矿,以增强其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县级电视台失去了往日一家独揽的荣光,生存状况十分堪忧。在加上许多县级电视台都面临网台分离后的生存危机,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使县级电视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们每个基层广电人应深入思考的问题。笔
期刊
摘 要 自21世纪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极大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能够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信息,同时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言论,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如今,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由于它的传播特性和相关法规机制不健全,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萌生,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无人机、VR(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对传统电视媒体进行了重构。在此形势下,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娱乐节目为例,对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和今后节目内容的探索方向做一些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 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互联网+”;VR(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群体对个人具有一种道德净化作用。2016年年初,由我国网民自发在互联网上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台独分裂势力的Facebook大战即是群体超道德感的具体体现。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群体内聚力和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于群体约束下的爱国主义表达。而在当今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如何运用群体所产生的超道德感,合理引导网络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积极理性发声,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现实命题。  关键词 网络群体;道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