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这几招 增加防护用品利用率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hy6266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四处求购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希望自己能在病毒前铸就“金钟罩”和“铁布衫”。一时间,各大药店“一罩难求”“一镜难买”。那么,买不到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怎么办?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表示,一般情况下,医生佩戴的都是一次性的医用外科口罩,只有在与传染病患者近距离接触等比较危险的情形下,才会佩戴隔离效果达到95%的N95口罩。这两种口罩的防护效果较好,如果无法买到,像棉口罩、纱布口罩等普通口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戴上總比不戴好,总能发挥一些隔离作用。
  “如果实在买不到口罩或者口罩用完了,最简单的防护手段就是待在家中,不要去公共场所,特别不要去地铁、高铁、超市等密闭空间,以降低感染风险。”林明贵表示,如果一定要和别人交流,需要至少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必要时可使用多层纸巾捂住口鼻,遮挡一下,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和隔离作用。
  有学者曾对医用防护口罩、20层纱布口罩、单层棉水刺布口罩进行过对比测试,其中医用防护口罩对于0.3微米气溶胶的颗粒的滤过效率在90%以上,而同样实验条件下,20层纱布口罩、单层棉水刺布口罩的滤过效率只有50%和68%左右。因此,应明晰,普通口罩的防护效果远没有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的效果好。
  疫情发展到今天,如果口罩存货充足,自然是提倡民众出行时佩戴口罩的,毕竟有备无患。如果口罩并不充足,其实有些场景中是可以酌情不戴的。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普通人不必每个场所、每种情形都佩戴口罩。如果要到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时候建议戴上口罩。如果是个人独处、自己开车等没有特别密切的人员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上述场景感染风险很低。
  对口罩更换时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杰表示,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一定的湿度,医用防护口罩变湿后隔离病毒的效果会降低,这就是这种口罩只有4小时寿命的原因。对大部分人来说,一天之内不会戴满4个小时的口罩,每天更换一次性口罩即可,可以减少口罩用量。
  除了戴口罩外,勤洗手也是不可忽略的防护措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就明确表示过,勤洗手和戴口罩一样重要。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而人的身体部位中,接触物品最多的就是手。如果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就存在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要用肥皂和水、含酒精的洗手液等洗手至少20秒。
其他文献
深情
期刊
37.少饮酒,不酗酒。  经常过量饮酒会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危害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所以,应少饮酒,不酗酒。  38.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可以治疗和缓解病痛。但不合理地长期、大量
疫情无疑是现在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有关疫情的信息形形色色,其中夹杂着许多不实的传言。  疫情来临人人自危 各类谣言充斥网络  据了解,这些有关疫情的谣言大多带着响亮的“名头”,比如某某媒体报道说、某某专家说、某政府机构公布等,很容易让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轻易相信。  记者发现,这些谣言主要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政府的有关举措,如某地要封城,某个时间段不要出门,政府安排飞机喷洒消毒药水,等等。其实这类
今年69岁的王大爷,最近一段时间总感觉咽部疼痛,有类似异物卡在喉咙的灼痛感。一向注重健康的王大爷不敢大意,多次到不同的医院就诊,均未发现异常情况。后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建议他到心内科就诊。经心内科医生初步推断,怀疑王大爷的不适症状是心绞痛引起的,建议他做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显示,王大爷有两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这种情况下需要做支架植入术。术后,王大爷恢复良好,而且咽喉疼痛的症状也消除了。但是王大
很多中耳炎患者,特别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据临床观察,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明显的。患者可以自己先试着进行咽鼓管功能训练。如果咽鼓管功能训练好了,中耳炎就容易治好。   正常中耳外侧壁即鼓膜是完整封闭的,中耳腔只能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乳突气房和中耳的分泌物通过这唯一出口排放到鼻咽部。中耳感染时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由于局部炎症或者咽鼓管阻塞导致咽鼓管功能异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统计资料显示,老年肺炎占到肺炎总数的70%左右,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大大减弱,使细菌可在肺内立足、生长、繁殖发生感染,多数病变发展迅速,导致严重肺炎。冬春季是老年肺炎的高发季节,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78岁的刘阿婆最近老想睡觉,胃口也不是很好,家人送她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病,而后发生心悸、
周炜,北京乐博乐博教育创始人。本科毕业于北京信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曾提出“3STC创新人才成长模型”等一系列观点。具备15年的教育行业及企业管理经验,于2012年创办北京乐博乐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成功被盛通股份并购,2017年起担任广州中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全面负责乐博集团的战略及运营工作,积极推进千店计划。  目前,机器人教育已在一线城市得到普及,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也逐渐
人一生当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会降低身体各器官功能,加速身体衰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表示,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充分说明古人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在睡眠养生上,古人着重睡好“三时”觉,“三时”即子时、丑时及寅时。一夜的好睡眠,远远胜过许多补品。  睡子时养胆经  子时是夜里11时到次日1时,由胆经负责“值班”。中医认为,“凡十一脏
很多父母说:“只要宝宝不生病,什么都好!生病太折腾了,还担惊受怕……”这当中,最让父母操心的,就是发热。“只要宝宝额头稍微热一点,我就开始紧张了,左手摸额头,右手去抓耳温枪。”“折腾一点我不怕,就怕宝宝热坏脑子。”关于发热,家长们有操不完的心,今天就热度最高的几个话题,说一说吧。  什么是发热,怎么测?  所谓发热,就是致热原使体温中枢调定点增高,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宝宝正常体温为35.9~37.5
很多父母说:“只要宝宝不生病,什么都好!生病太折腾了,还担惊受怕……”这当中,最让父母操心的,就是发热。“只要宝宝额头稍微热一点,我就开始紧张了,左手摸额头,右手去抓耳温枪。”“折腾一点我不怕,就怕宝宝热坏脑子。”关于发热,家长们有操不完的心,今天就热度最高的几个话题,说一说吧。  什么是发热,怎么测?  所谓发热,就是致热原使体温中枢调定点增高,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宝宝正常体温为35.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