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有的教育模式调整为学习共同体模式后引入到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并构建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初中体育中考项目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学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实践检验。实验后发现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成绩提高效果明显。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有效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07
1 研究目的
学习共同体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题教学方法概念。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不仅仅广泛,而且理解的内涵也各有不同,日本的教育专家佐藤学则认为学习共同体就是在以学校为背景的共同教育基础情况下,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协同的合作式学校,家长和市民也积极参与到协同过程中来,学生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
体育中考项目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必考项目为耐力跑(800/1000米跑),选考项目为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三级蛙跳和投掷实心球和推铅球。其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枯燥,而且对体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教学中一直不受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往往是望而生畏,不能全力的学习,这就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已有研究领域中产生的功能和价值,本研究试图将这一理念模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并对该理论进行改良,创新一种适合体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2016届九年级1班和2班的各42人。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实验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办法。共发放了84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数为84份, 回收率达到了100%,成为本次研究的事实依据。
文献资料法:针对本次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以学习共同体为关键词检索,找共同体教学有关的书籍、论文,了解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主要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和国内外发展动向为本文的实验方案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数据统计法:运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获得相关的实验分析数据,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实验分析法:自2015年12月开始到2016年4月初结束,共开展了15周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前学生成绩现状分析
由于我校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学生的选项的项目分别为:三级蛙跳(男)和一分钟跳绳(女)两个项目。在2015年12月10日学校第一次摸底体育测试中,考试成绩作为参照。
根据表1显示,差不多有一半学生耐力跑和跳绳的成绩是不及格的,只有三级蛙跳的合格人数超过三分之二。经过与学生交流得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三个:很多学生对于耐力跑都有恐惧感,害怕辛苦,不愿意去跑;受到其他同学影响,认为体育中考成绩分值不高,对升学影响不大,造成对体育成绩不重视;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比较低,认为上完体育课一天运动量就够了。
3.2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流程设计和控制
在开展共同体教学前,我们开始选取对象(图1)采用实验法进行,实施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学,由一位学校体育老师担任,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同,实验前与教师进行实验方案沟通,使教师明确学习共同体教学执行的要求,前测成绩由其他体育老师协助完成,任教老师不参与以防止其根据主观判断产生主观期望值效应。
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合作式教学,由教师把学生分成“生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学生练习(课堂、课外)全部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进行,为保证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效果(见图1)。
3.3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学生耐力跑成绩检验
耐力跑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不高,但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目前是广州市体育中考的必选项目。但是,由于耐力跑动作单调,学生练习时,容易觉得枯燥,跑时会出现“极点”,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使耐力跑成为目前大多数初中学生体育中考中的难点。因此我校通过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对实验前后学生在耐力跑成绩的对比检验。
从表2和表3中进行数据分析:P值分别为0.40和0.75都>0.05,说明在实施体育共同体教学前两班的体育成绩无明显差异,即水平相当;P=0.00<0.01,说明实验后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成绩有提高,共同体教学方法有效。
综合表2跟表3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在采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经常使用幽默有趣的語言,经常变换教学手段,对学生“感情投资”,可以换取学生的信任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素质较差、身体弱小的女同学,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帮助。学生被教师分组捆绑测试,以成绩高低进行层次分组,积压层次有要求也适当作调整,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在具体要求上逐步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由小到大,最后达到提高学生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为了班级、小组的荣誉,互相鼓励,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因此长时间运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会由量变到质变。
3.4 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检验
相对于其他选考项目,一分钟跳绳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只是关键在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1]经过15周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参与实验的84名同学的跳绳成绩与之前期中考试时有了提高(见表4)。 根据表4数据分析:P=0.40>0.05,说明在实施体育共同体教学前两班的体育成绩无明显差异,即水平相当;P=0.00<0.01,说明实验后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成绩有提高,共同体教学方法有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学使学生在对待课程的喜爱程度上迎来了质的飞跃,体会到学习跳绳的乐趣。
3.5 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学生三级蛙跳成绩检验
分析:P=0.88>0.05,说明在实施体育共同体教学前两班的体育成绩无明显差异,即水平相当;P=0.00<0.01,说明实验后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成绩有提高,共同体教学方法有效。
三级蛙跳项目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技术动作比较简单,易学易练,也是广州市体育中考的选项之一,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对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特别是发展下肢肌肉、韧带、关节等力量,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后,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是合作性练习方式及游戏比赛等方式,这样不仅能巩固练习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中考项目的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改善人际交往关系,课程学习满意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性,进而实现耐力跑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
4.1.2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很多学生体育锻炼热情达到了空前的提高,很多体育学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对体育课的看法和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确定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是正确的。
4.1.3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制定具体的方案,通过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使体育学困生改变体育学习的精神面貌和参与锻炼的态度,使他们能够放下怕苦怕累怕受伤的思想包袱,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体育学习,彻底改變体育成绩落后的现状。
4.1.4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运动技能学习效果方面都体现出优越性,但在身体素质方面并未体现出显著性差异。
4.2建议
4.2.1 学习共同体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性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捆绑式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了学生交往过程,对个体学习目标、团队目标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4.2.2本文仅仅对体育中考项目课程进行了教学实验,从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的效果上可以看出该模式的优点,可以推测对体育学科其他教学也应该会有效果;另一个方面是对其它体育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也尚无研究,但基于本研究的效果可以对其它项目教学产生预期,但这一预期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验来论证。
4.2.3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仍将持续深入推进到学校的课程改革里面,我们要迎接这个挑战,通过把学校里的教师团队营造成一个教师共同体,正是他们为学校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1201563634)阶段性成果;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阳光评价改革专项课题《乡镇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GZJY2015-12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9.
[2] 魏炎鹏.浅析学习共同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
斯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33.
[3] 仝丽君.合作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证
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 10.
[4] 王华悼.浅析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种体育教
学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85-87.
[5] 刘光余等.课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
2009(4):65-67.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有效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07
1 研究目的
学习共同体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题教学方法概念。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不仅仅广泛,而且理解的内涵也各有不同,日本的教育专家佐藤学则认为学习共同体就是在以学校为背景的共同教育基础情况下,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协同的合作式学校,家长和市民也积极参与到协同过程中来,学生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
体育中考项目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必考项目为耐力跑(800/1000米跑),选考项目为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三级蛙跳和投掷实心球和推铅球。其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枯燥,而且对体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教学中一直不受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往往是望而生畏,不能全力的学习,这就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已有研究领域中产生的功能和价值,本研究试图将这一理念模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并对该理论进行改良,创新一种适合体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2016届九年级1班和2班的各42人。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实验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办法。共发放了84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数为84份, 回收率达到了100%,成为本次研究的事实依据。
文献资料法:针对本次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以学习共同体为关键词检索,找共同体教学有关的书籍、论文,了解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主要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和国内外发展动向为本文的实验方案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数据统计法:运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获得相关的实验分析数据,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实验分析法:自2015年12月开始到2016年4月初结束,共开展了15周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前学生成绩现状分析
由于我校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学生的选项的项目分别为:三级蛙跳(男)和一分钟跳绳(女)两个项目。在2015年12月10日学校第一次摸底体育测试中,考试成绩作为参照。
根据表1显示,差不多有一半学生耐力跑和跳绳的成绩是不及格的,只有三级蛙跳的合格人数超过三分之二。经过与学生交流得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三个:很多学生对于耐力跑都有恐惧感,害怕辛苦,不愿意去跑;受到其他同学影响,认为体育中考成绩分值不高,对升学影响不大,造成对体育成绩不重视;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比较低,认为上完体育课一天运动量就够了。
3.2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流程设计和控制
在开展共同体教学前,我们开始选取对象(图1)采用实验法进行,实施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学,由一位学校体育老师担任,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同,实验前与教师进行实验方案沟通,使教师明确学习共同体教学执行的要求,前测成绩由其他体育老师协助完成,任教老师不参与以防止其根据主观判断产生主观期望值效应。
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合作式教学,由教师把学生分成“生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学生练习(课堂、课外)全部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进行,为保证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效果(见图1)。
3.3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学生耐力跑成绩检验
耐力跑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不高,但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目前是广州市体育中考的必选项目。但是,由于耐力跑动作单调,学生练习时,容易觉得枯燥,跑时会出现“极点”,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使耐力跑成为目前大多数初中学生体育中考中的难点。因此我校通过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对实验前后学生在耐力跑成绩的对比检验。
从表2和表3中进行数据分析:P值分别为0.40和0.75都>0.05,说明在实施体育共同体教学前两班的体育成绩无明显差异,即水平相当;P=0.00<0.01,说明实验后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成绩有提高,共同体教学方法有效。
综合表2跟表3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在采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经常使用幽默有趣的語言,经常变换教学手段,对学生“感情投资”,可以换取学生的信任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素质较差、身体弱小的女同学,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帮助。学生被教师分组捆绑测试,以成绩高低进行层次分组,积压层次有要求也适当作调整,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在具体要求上逐步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由小到大,最后达到提高学生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为了班级、小组的荣誉,互相鼓励,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因此长时间运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会由量变到质变。
3.4 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检验
相对于其他选考项目,一分钟跳绳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只是关键在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1]经过15周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参与实验的84名同学的跳绳成绩与之前期中考试时有了提高(见表4)。 根据表4数据分析:P=0.40>0.05,说明在实施体育共同体教学前两班的体育成绩无明显差异,即水平相当;P=0.00<0.01,说明实验后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成绩有提高,共同体教学方法有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学使学生在对待课程的喜爱程度上迎来了质的飞跃,体会到学习跳绳的乐趣。
3.5 学习共同体教学实验后学生三级蛙跳成绩检验
分析:P=0.88>0.05,说明在实施体育共同体教学前两班的体育成绩无明显差异,即水平相当;P=0.00<0.01,说明实验后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成绩有提高,共同体教学方法有效。
三级蛙跳项目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技术动作比较简单,易学易练,也是广州市体育中考的选项之一,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对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特别是发展下肢肌肉、韧带、关节等力量,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后,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是合作性练习方式及游戏比赛等方式,这样不仅能巩固练习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中考项目的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改善人际交往关系,课程学习满意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性,进而实现耐力跑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
4.1.2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很多学生体育锻炼热情达到了空前的提高,很多体育学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对体育课的看法和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确定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是正确的。
4.1.3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制定具体的方案,通过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使体育学困生改变体育学习的精神面貌和参与锻炼的态度,使他们能够放下怕苦怕累怕受伤的思想包袱,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体育学习,彻底改變体育成绩落后的现状。
4.1.4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运动技能学习效果方面都体现出优越性,但在身体素质方面并未体现出显著性差异。
4.2建议
4.2.1 学习共同体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性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捆绑式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了学生交往过程,对个体学习目标、团队目标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4.2.2本文仅仅对体育中考项目课程进行了教学实验,从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的效果上可以看出该模式的优点,可以推测对体育学科其他教学也应该会有效果;另一个方面是对其它体育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也尚无研究,但基于本研究的效果可以对其它项目教学产生预期,但这一预期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验来论证。
4.2.3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仍将持续深入推进到学校的课程改革里面,我们要迎接这个挑战,通过把学校里的教师团队营造成一个教师共同体,正是他们为学校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1201563634)阶段性成果;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阳光评价改革专项课题《乡镇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GZJY2015-12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9.
[2] 魏炎鹏.浅析学习共同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
斯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33.
[3] 仝丽君.合作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证
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 10.
[4] 王华悼.浅析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种体育教
学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85-87.
[5] 刘光余等.课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
2009(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