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发挥应有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获取生存空间并更好地传承发展。烟墩大鼓在共时性社会结构下体现出相应的功能和价值,新时代背景下需发挥应有作用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及社会需求。烟墩大鼓等代表性突出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实现立意表达,在助力乡村振兴、协调乡村治理、辅助精准扶贫、参与對外交流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烟墩大鼓;体育非遗文化;民俗体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需要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还需要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传统文化,体现了我们党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初心。烟墩大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的一种特有鼓乐器,因起源和多流行于烟墩镇及周边而得名,已有上千年历史,其“赛鼓”、“拼鼓”等民俗竞技活动是当地民众迎春祈福的独特风俗,在2008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民俗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1]。功能学派认为,发展是社会系统的稳定运行,注重文化对人类生活的效用和功能,将文化放到共时性的社会结构上予以探讨更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2]。探讨烟墩大鼓的功能、价值以及当前形势下应发挥的作用,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并反哺社会建设的双向互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烟墩大鼓的功能
1.1 娱乐调节功能
烟墩大鼓最初用来驱赶虫兽、作战助威、鼓舞祈福,后来逐步用作节庆娱乐、表演竞技、仪式礼庆等,在地方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客观效用,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生理需要和文化需要,凝结出的功能随历史变迁而发生变化,呈现多元化特征。众多功能之中最本初和最直接的是娱乐调节功能。烟墩民众最为传统的习俗便是擂鼓过春节,他们在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十六期间擂鼓欢庆、比赛、游艺,获得娱乐、宣泄以及心理上的补偿。鼓声伴奏下的舞龙舞狮节庆表演昭示着传统仪式的娱神功能逐渐向娱人功能转变。春节期间的烟墩大鼓习俗展现了独特的民间风情,其中的大鼓竞技、民俗表演、体育活动能够振奋民众精神,宣泄平日烦忧,是乡人一年中的期盼和寄托。乡里之间的人们通过击鼓、拼鼓的方式作为文化纽带加强交流,化解纠葛,互通有无,回乡过节的人也能在活动中找寻记忆与归属,抚慰乡愁。
1.2 维系凝聚功能
民俗能够维系社会稳定[1]。民俗体育曾作为氏族、宗族内部社会统治者用来维护和稳定宗族既有社会关系,规范族人社会行为的活动[3]。烟墩大鼓作为民俗体育活动确实能够调节当地人的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营造出团结协作、安定和谐的祥和气氛。烟墩镇20个行政村,村村有大鼓和鼓队,每到节日组队击鼓之时,村民分外团结,捐财聚力,希望本村的鼓队能够打出气势、威震四方。大鼓在烟墩人心里不仅仅是一个器物,更是一种信仰与情感,这世代相传的鼓情使烟墩人保持着凝聚力和向心力。擂鼓欢庆“壮族三月三”是邓塘村节庆活动的一大特色,更是文化认同下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大鼓文化延续着烟墩人民的文化心理,并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出新的力量,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的文化纽带,也是提高文化认同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载体。
1.3 教化育人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适应和改善社会生活的产物,在口传身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化功能。世代烟墩人伴随鼓声成长,传承着大鼓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制鼓、打鼓、教鼓、组织、表演、比赛等无不表现着团队合作、互帮互助、勤学苦练、敢作敢当的优良作风。烟墩大鼓文化体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具有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文化价值。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烟墩大鼓在发挥对当地民众的教化功能外,还在各级学校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良好典范。烟墩中学建立了烟墩大鼓文化长廊,并且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烟墩镇的龙岗中学、邓塘小学等学校都开设了培训班,钦州市子材小学、钦州市文武学校、北部湾大学也将其引入校园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
1.4 演奏庆祝功能
烟墩大鼓作为一种乐器具备演奏的功能,可以进行独鼓、群鼓演奏,也可以伴奏。钦州市在2016年至2019年间共举办了4届烟墩大鼓大赛,集结的老中青鼓手尽显多样化演奏风格,不断推动烟墩大鼓从传统向现代转型。2005年,钦州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大型体育舞蹈《烟墩大鼓迎三运》《鹤舞》,皆使用烟墩大鼓进行演奏和伴奏。
烟墩大鼓还参与多种活动伴奏,与当地文化融合发展,如和当地八音一起为灵山山歌、舞龙舞狮,及灵山跳领头伴奏,也会应邀参加各种庆祝庆典活动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人会擂大鼓送公粮到公社,庆祝丰收年,有的村还用打大鼓的方式欢送青年从军服役[4]。烟墩大鼓近些年影响力逐渐扩大,频繁受邀参加众多民间婚礼、庆典、奠基、剪彩、晚会等活动,伴随着仪式化演奏,实现着自我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1.5 展示宣传功能
烟墩大鼓作为地方文化的独特代表,是重要的地方文化符号,也是一张宣传烟墩、灵山、钦州甚至广西的名片。各级政府在一些如自治区运动会、市运会、蚝情节、荔枝节、马拉松赛、体育国际邀请赛等重要活动中安排烟墩大鼓作为表演节目和助兴手段展示本土文化,对宣传地方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烟墩大鼓经常受自治区邀请参加各类庆典和仪式活动,2008年12月作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指定欢迎仪式活动,在展现地方文化习俗的同时向自治区内外宣传了钦州和广西。2011年11月6日,100面烟墩大鼓在钦州市举行的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整齐亮相,齐奏轰动全场。2017年4月,钦州市推荐烟墩大鼓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对地区及中华文化进行了有力宣传,提升了活动的层次与内涵。 2 烟墩大鼓的价值
2.1 体育价值
烟墩大鼓被视为一种体育竞技活动并不为过,如同体育多起源于军事、狩猎、农耕一样,烟墩大鼓也是由最初的传送战争的信号、驱赶猛兽、祈福丰收之用途发展而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集祭祀、娱乐、体育竞技一体的民俗活动。体能方面,擂鼓对鼓手的腰腹及手臂的力量和耐力有一定要求,需鼓手进行严格训练具备良好体能,才能够做到鼓声響亮、配合默契、气势澎湃,每年春节组织“拼鼓”赛,擂鼓时间长,频次多,有时甚至会持续一整夜,所以体能对鼓手来说非常重要;精神方面,擂鼓需要鼓手们有集体配合、顽强搏击、坚持到底的体育品质,以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观赏性方面,擂鼓营造的是震耳欲聋、节奏显明的氛围,同时体现擂鼓者的健力之美;健身方面,长期练习大鼓鼓不仅能够愉悦身心,而且可以增强人的腰腹、手臂的力量和耐力,具有较好的身体锻炼效果。烟墩大鼓传承人施绍汉风趣地说:“跟我学打鼓的,有些之前有肩周炎的,练习一个月就好了。”话虽风趣,但能够反映出长期练习打鼓的保健效果。
2.2 艺术价值
烟墩大鼓的艺术价值展现在其制作技艺、展现形式、鼓乐搭配、服饰佩戴等方面,具有较高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大鼓制作有选木、开凿、选皮、绷鼓、调音等多个步骤,每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对待才能保证大鼓的外观漂亮、鼓声响亮、结实耐用、品质优良。精美的大鼓不仅可以用来表演,而且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受到各级部门和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统一服饰,有助于鼓手们在“拼鼓”赛中团结同心,达到振奋士气、同心协力、力争胜利的效果。烟墩大鼓赛的服饰近几年呈现出民族性、时代性、精致性、华美性等特征,展示了服装艺术之美,提高了大鼓文化的精致性。苏宏发、罗小林通过烟墩大鼓创作的曲艺作品《刘永福三拒总统印》在2010年获得第七届广西曲艺文学一等奖, 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曲艺作品银奖,展现了岭南新曲种的艺术魅力。烟墩大鼓在融合舞蹈、曲艺、汇演等多种形式过程中提升着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在发展中逐步实现着自身的艺术化提升。
2.3 经济价值
烟墩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出了“一鼓二山三品”的新定位,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镇”。大鼓作为首要文化符号通过民俗节庆旅游吸引游人,并在烟霞山下摆设巨型大鼓展示当地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烟墩大鼓近些年对外影响逐渐扩大,不断有人订购大鼓。匠人们通过出售大鼓获得一定的收入,鼓依据大小其售价在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65岁的黄平修是邓塘村传承人,出于生计自幼便学做鼓,平时除了传授打鼓制鼓技艺外,一直坚持做鼓,一年之内订单不断,做好的大鼓销往全国各地。烟墩的鼓手们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每日的酬劳在200元左右,他们时常还会被邀请到外市及外省,除了获得酬劳外还可去外地游玩愉悦心情。传承人施绍汉经常开办培训班,培养鼓手,获得收入,这对扶贫工作也是一种协助。
2.4 学术价值
烟墩大鼓由古至今,从单一需求到功能价值多元化,是汉、壮民族融合,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灵山文史》第 13 辑提到: 烟墩大鼓脱胎于古代的崇尚铜鼓遗风,在明代形成并流行于烟墩[5]。历史学者廖国一等人(2014)认为: 烟墩镇是壮、汉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壮族先民有铸造和使用铜鼓的习俗,因此他们崇尚铜鼓遗风而制作烟墩大鼓不无可能[6]。古代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广大地区青铜时代一种代表性文物[7]。东南亚地区现在仍然流传着众多的鼓文化,是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因此,烟墩大鼓的历史与考古研究有利于探索烟墩大鼓与铜鼓的深度关系,丰富铜鼓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寻求文化认同路径。非遗文化的流传依靠其自身的地域环境和适应再造能力,烟墩大鼓如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依靠其器物属性、文化环境、功能价值,也依赖于时代需求、文化认同,具有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体育学、音乐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价值。烟墩大鼓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精准扶贫等政策下如何发挥作用,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烟墩大鼓的发展策略
3.1 合理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和各省市相应发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在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中提出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8],为烟墩大鼓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烟墩大鼓又可以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反哺地方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广西区委、区政府印发的《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共同提到,充分发挥农耕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8、9]。传统体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与乡村振兴涉及到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有着天然的关联性[10]。浸润在农耕文化之中的烟墩大鼓是地方优秀文化的代表,长期以来深刻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着显著的社会功能。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在振兴乡村文化中合理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地方文化的功能及价值,发展乡村文化的同时发挥其应有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主体作用,将大鼓文化与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工作深度融合,尤其是融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及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地方农贸、工艺、加工产品的销售,促进产业兴旺。同时加强宣传突出大鼓外显性价值,使烟墩大鼓成为鼓舞人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文化符号,支持大鼓参与农贸文化节、产业商贸会、体育赛事、重大节日节庆等活动,带动人员交际交流,提升文化自信,共建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还要坚持样本保护和生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持传统大鼓习俗风貌基础上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融合跳领头、舞龙舞狮、采茶戏、民间舞蹈等地方文化以及现代文艺形式,提升文化吸引力和品质力,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文化产品。 3.2 尝试推广,协调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乡村多元主体维持乡村秩序、协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乡村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农村管理方式[11]。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作为社会善治的一种手段助力乡村振兴[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农民丰收节等,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13]。烟墩大鼓目前呈现多种文化形式发展,但传统的乡村节庆、文娱、比赛形式仍旧是主体,发挥自身功能尤其是娱乐调节、凝聚维系、教育教化功能,能够有效化解矛盾,涵养道德,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自治意识。节日击鼓的习俗不仅存在于烟墩镇,还存在于与烟墩接壤的横县南乡镇,灵山县平南镇的筋菜村、杨梅村、六潭村、古廖村、沙坪镇部分村庄。因地制宜协调乡村治理,积极推广大鼓文化十分必要,一方面要认识到烟墩大鼓此类民俗体育文化的“粘合剂”作用,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宣传和推广大鼓文化,发挥民俗体育文化软治理的功能,协调乡村社会治理,丰富村民自治实践方法[14]。另一方面,要发挥民间组织的有效作用,组建完善烟墩大鼓协会,激发共有文化认同情怀,汇聚吸纳传统乡贤和新乡贤,互助合作共同推动大鼓文化传承与传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同时树立现代价值观与民主法治意识,形成乡村治理体系中的积极活跃组织。再有,继续推广大鼓文化进校园,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性和文化自信力,树立优良道德观念,培育团结合作精神,涵养良好规则意识。
3.3 重在扶志,辅助精准扶贫
扶贫攻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精准扶贫是重要举措。烟墩镇在做好脱贫致富工作适时将民俗文化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传承山歌和烟墩大鼓文化,将邓塘村建设成为壮族民间文化艺术特色村,为各族群众乡亲邻里营造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15]。烟墩大鼓文化在民俗节庆和参与乡村旅游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春节、元宵节、“壮族三月三“,烟霞山旅游等项目上充当着重要角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随着烟墩大鼓的影响力的扩大,愿意学鼓的人日益增多,女性打鼓也开始盛行,人们平时练鼓,振奋精神,强身健体,农闲时参加演出还能够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烟墩村的叶师傅是烟墩村大鼓队的主力鼓手,从事运输行业,自己制作大鼓,也经常参加各种表演和庆典,但他坦言从事运输是主业营生同时方便自己拉运大鼓,从事与鼓相关的活动只能算是业余爱好。鼓手们打鼓收益虽然不算多,但是烟墩大鼓的相关文化活动动可以促进乡里人员交流,促进经济来往,增强文化認同感,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扶贫先扶志”,“扶志”在于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消极、不进取的思想,形成奋发有力、开拓进取的思想[16]。优秀民俗体育文化能够使参与者建立竞争意识,形成团队精神,敢于进取,勇于创新,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重在“扶志”是烟墩大鼓助力精准扶贫的重点所在。整合地方优势文化资源,融合烟墩大鼓的地方文化扶贫路径可以进一步优化:(1)精准定位贫困人口,参与烟墩大鼓文化活动,结合当地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跳领头、舞龙舞狮等非民俗表演等,发挥传承人作用开办大鼓制作与表演技艺、跳领头培训班,推动烟墩大鼓的销售和表演产业化探索。(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完备地方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提升烟墩大鼓在场的文化氛围品质,作为脱贫攻坚 宣传政策和鼓舞群众文化符号。(3)扩大春节烟墩大鼓赛和壮族三月三传统民俗节庆影响力,深度融合烟墩镇、灵山县以及钦州市自然人文资源,逐步打造钦州鼓文化节,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名优特色产品销售辅助扶贫。
3.4 支持创新,参与对外交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文化部印发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都提到了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将民族体育作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内容,促进民心相通。烟墩大鼓是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鼓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认同性,所以烟墩大鼓具备民族认同和世界认同的文化基础。铜鼓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丰富多彩,是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各民族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现象[17],烟墩大鼓具备铜鼓遗风,东南亚地区鼓舞的种类繁多,有马来西亚的手鼓、老挝的克木鼓、柬埔寨的蛇皮鼓等,还有泰国长鼓舞、缅甸瑞波大鼓舞、越南铜鼓舞等文化形式,所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鼓文化上拥有文化认同的基础,具有文化交流的可行性。烟墩大鼓近年来相继亮相于各类文化活动,如钦州海上龙舟赛、钦州国际半城马拉松赛、“桂风壮韵三月三”文化活动、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鼓队也被邀请至广东、湖南等地演出,从乡村走到了城市,自地方走向了省内外,向国内外特别是临近东盟国家的友人展示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了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动,但在跨境文化交流方面还有待发展。坭兴陶、烟墩大鼓是代表钦州文化的重要名片,以坭兴陶为创作题材的现代舞剧《窑变千彩》在北京大学和马来西亚成功上演并获得良好赞誉,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开创了新模式,可以为烟墩大鼓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良好借鉴。
烟墩大鼓文化要真正地走出去还需要政府在平台建设、深入打造、对外宣传、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把握好文化交流纽带和机遇,借助全媒体与自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尝试多样化交流方式,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4 结语我国体育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发展,需要在地方相关工作中加以强化,不仅要优化其传统的生存方式,更要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实现立意表达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切合,渗透融入社会文化的更多方面。烟墩大鼓同样需要在生产性保护中强化功能,体现价值,发挥作用,形成新传统、新民俗,既能扎根地方又能服务国家倡议,实现更好地生存、再造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24.
[2][JP3]朱凌飞,高孟然.传统人类学发展理念述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72-78.
[3]刘旻航.我国民俗体育的现代功能及社会文化价值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39.
[4]劳静云.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烟墩大鼓[Z].2012:8.
[5]政协灵山县第六届委员会文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编.灵山文史民俗文化专辑: 第13辑[Z].2005:226.
[6]廖国一,曾永梅.广西灵山县若干代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9):4-10.
[7]梁志明,郑翠英.论东南亚古代铜鼓文化及其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J].东南亚研究,2001(05):54-60.
[8]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26/c_1123487123.htm
[9]中共廣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9-08-13].http://www.gxzf.gov.cn/sytt/20190813-761561.shtml
[10]韦金亮.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活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5):162-166.
[11]任映红,车文君.乡村治理中的文化运行逻辑[J].理论探讨,2014(01):145-148.
[12]房鹏飞,李乃琼.乡村振兴下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认识与治理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4):100-104.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23/c_1124660343.htm
[14]韦晓康,蒋萍.民俗体育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4):31-37.
[15]亓光勇,李阳.民族团结与精准扶贫双推进研究——以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3):44-48.
[16]王兰,韩衍金.精准扶贫视阈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及发展愿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5):120-129.
[17]彭长林.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J].广西民族研究,2016(01):116-123.
关键词:新时代;烟墩大鼓;体育非遗文化;民俗体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需要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还需要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传统文化,体现了我们党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初心。烟墩大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的一种特有鼓乐器,因起源和多流行于烟墩镇及周边而得名,已有上千年历史,其“赛鼓”、“拼鼓”等民俗竞技活动是当地民众迎春祈福的独特风俗,在2008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民俗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1]。功能学派认为,发展是社会系统的稳定运行,注重文化对人类生活的效用和功能,将文化放到共时性的社会结构上予以探讨更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2]。探讨烟墩大鼓的功能、价值以及当前形势下应发挥的作用,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并反哺社会建设的双向互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烟墩大鼓的功能
1.1 娱乐调节功能
烟墩大鼓最初用来驱赶虫兽、作战助威、鼓舞祈福,后来逐步用作节庆娱乐、表演竞技、仪式礼庆等,在地方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客观效用,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生理需要和文化需要,凝结出的功能随历史变迁而发生变化,呈现多元化特征。众多功能之中最本初和最直接的是娱乐调节功能。烟墩民众最为传统的习俗便是擂鼓过春节,他们在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十六期间擂鼓欢庆、比赛、游艺,获得娱乐、宣泄以及心理上的补偿。鼓声伴奏下的舞龙舞狮节庆表演昭示着传统仪式的娱神功能逐渐向娱人功能转变。春节期间的烟墩大鼓习俗展现了独特的民间风情,其中的大鼓竞技、民俗表演、体育活动能够振奋民众精神,宣泄平日烦忧,是乡人一年中的期盼和寄托。乡里之间的人们通过击鼓、拼鼓的方式作为文化纽带加强交流,化解纠葛,互通有无,回乡过节的人也能在活动中找寻记忆与归属,抚慰乡愁。
1.2 维系凝聚功能
民俗能够维系社会稳定[1]。民俗体育曾作为氏族、宗族内部社会统治者用来维护和稳定宗族既有社会关系,规范族人社会行为的活动[3]。烟墩大鼓作为民俗体育活动确实能够调节当地人的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营造出团结协作、安定和谐的祥和气氛。烟墩镇20个行政村,村村有大鼓和鼓队,每到节日组队击鼓之时,村民分外团结,捐财聚力,希望本村的鼓队能够打出气势、威震四方。大鼓在烟墩人心里不仅仅是一个器物,更是一种信仰与情感,这世代相传的鼓情使烟墩人保持着凝聚力和向心力。擂鼓欢庆“壮族三月三”是邓塘村节庆活动的一大特色,更是文化认同下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大鼓文化延续着烟墩人民的文化心理,并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出新的力量,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的文化纽带,也是提高文化认同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载体。
1.3 教化育人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适应和改善社会生活的产物,在口传身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化功能。世代烟墩人伴随鼓声成长,传承着大鼓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制鼓、打鼓、教鼓、组织、表演、比赛等无不表现着团队合作、互帮互助、勤学苦练、敢作敢当的优良作风。烟墩大鼓文化体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具有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文化价值。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烟墩大鼓在发挥对当地民众的教化功能外,还在各级学校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良好典范。烟墩中学建立了烟墩大鼓文化长廊,并且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烟墩镇的龙岗中学、邓塘小学等学校都开设了培训班,钦州市子材小学、钦州市文武学校、北部湾大学也将其引入校园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
1.4 演奏庆祝功能
烟墩大鼓作为一种乐器具备演奏的功能,可以进行独鼓、群鼓演奏,也可以伴奏。钦州市在2016年至2019年间共举办了4届烟墩大鼓大赛,集结的老中青鼓手尽显多样化演奏风格,不断推动烟墩大鼓从传统向现代转型。2005年,钦州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大型体育舞蹈《烟墩大鼓迎三运》《鹤舞》,皆使用烟墩大鼓进行演奏和伴奏。
烟墩大鼓还参与多种活动伴奏,与当地文化融合发展,如和当地八音一起为灵山山歌、舞龙舞狮,及灵山跳领头伴奏,也会应邀参加各种庆祝庆典活动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人会擂大鼓送公粮到公社,庆祝丰收年,有的村还用打大鼓的方式欢送青年从军服役[4]。烟墩大鼓近些年影响力逐渐扩大,频繁受邀参加众多民间婚礼、庆典、奠基、剪彩、晚会等活动,伴随着仪式化演奏,实现着自我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1.5 展示宣传功能
烟墩大鼓作为地方文化的独特代表,是重要的地方文化符号,也是一张宣传烟墩、灵山、钦州甚至广西的名片。各级政府在一些如自治区运动会、市运会、蚝情节、荔枝节、马拉松赛、体育国际邀请赛等重要活动中安排烟墩大鼓作为表演节目和助兴手段展示本土文化,对宣传地方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烟墩大鼓经常受自治区邀请参加各类庆典和仪式活动,2008年12月作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指定欢迎仪式活动,在展现地方文化习俗的同时向自治区内外宣传了钦州和广西。2011年11月6日,100面烟墩大鼓在钦州市举行的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整齐亮相,齐奏轰动全场。2017年4月,钦州市推荐烟墩大鼓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对地区及中华文化进行了有力宣传,提升了活动的层次与内涵。 2 烟墩大鼓的价值
2.1 体育价值
烟墩大鼓被视为一种体育竞技活动并不为过,如同体育多起源于军事、狩猎、农耕一样,烟墩大鼓也是由最初的传送战争的信号、驱赶猛兽、祈福丰收之用途发展而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集祭祀、娱乐、体育竞技一体的民俗活动。体能方面,擂鼓对鼓手的腰腹及手臂的力量和耐力有一定要求,需鼓手进行严格训练具备良好体能,才能够做到鼓声響亮、配合默契、气势澎湃,每年春节组织“拼鼓”赛,擂鼓时间长,频次多,有时甚至会持续一整夜,所以体能对鼓手来说非常重要;精神方面,擂鼓需要鼓手们有集体配合、顽强搏击、坚持到底的体育品质,以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观赏性方面,擂鼓营造的是震耳欲聋、节奏显明的氛围,同时体现擂鼓者的健力之美;健身方面,长期练习大鼓鼓不仅能够愉悦身心,而且可以增强人的腰腹、手臂的力量和耐力,具有较好的身体锻炼效果。烟墩大鼓传承人施绍汉风趣地说:“跟我学打鼓的,有些之前有肩周炎的,练习一个月就好了。”话虽风趣,但能够反映出长期练习打鼓的保健效果。
2.2 艺术价值
烟墩大鼓的艺术价值展现在其制作技艺、展现形式、鼓乐搭配、服饰佩戴等方面,具有较高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大鼓制作有选木、开凿、选皮、绷鼓、调音等多个步骤,每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对待才能保证大鼓的外观漂亮、鼓声响亮、结实耐用、品质优良。精美的大鼓不仅可以用来表演,而且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受到各级部门和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统一服饰,有助于鼓手们在“拼鼓”赛中团结同心,达到振奋士气、同心协力、力争胜利的效果。烟墩大鼓赛的服饰近几年呈现出民族性、时代性、精致性、华美性等特征,展示了服装艺术之美,提高了大鼓文化的精致性。苏宏发、罗小林通过烟墩大鼓创作的曲艺作品《刘永福三拒总统印》在2010年获得第七届广西曲艺文学一等奖, 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曲艺作品银奖,展现了岭南新曲种的艺术魅力。烟墩大鼓在融合舞蹈、曲艺、汇演等多种形式过程中提升着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在发展中逐步实现着自身的艺术化提升。
2.3 经济价值
烟墩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出了“一鼓二山三品”的新定位,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镇”。大鼓作为首要文化符号通过民俗节庆旅游吸引游人,并在烟霞山下摆设巨型大鼓展示当地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烟墩大鼓近些年对外影响逐渐扩大,不断有人订购大鼓。匠人们通过出售大鼓获得一定的收入,鼓依据大小其售价在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65岁的黄平修是邓塘村传承人,出于生计自幼便学做鼓,平时除了传授打鼓制鼓技艺外,一直坚持做鼓,一年之内订单不断,做好的大鼓销往全国各地。烟墩的鼓手们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每日的酬劳在200元左右,他们时常还会被邀请到外市及外省,除了获得酬劳外还可去外地游玩愉悦心情。传承人施绍汉经常开办培训班,培养鼓手,获得收入,这对扶贫工作也是一种协助。
2.4 学术价值
烟墩大鼓由古至今,从单一需求到功能价值多元化,是汉、壮民族融合,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灵山文史》第 13 辑提到: 烟墩大鼓脱胎于古代的崇尚铜鼓遗风,在明代形成并流行于烟墩[5]。历史学者廖国一等人(2014)认为: 烟墩镇是壮、汉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壮族先民有铸造和使用铜鼓的习俗,因此他们崇尚铜鼓遗风而制作烟墩大鼓不无可能[6]。古代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广大地区青铜时代一种代表性文物[7]。东南亚地区现在仍然流传着众多的鼓文化,是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因此,烟墩大鼓的历史与考古研究有利于探索烟墩大鼓与铜鼓的深度关系,丰富铜鼓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寻求文化认同路径。非遗文化的流传依靠其自身的地域环境和适应再造能力,烟墩大鼓如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依靠其器物属性、文化环境、功能价值,也依赖于时代需求、文化认同,具有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体育学、音乐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价值。烟墩大鼓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精准扶贫等政策下如何发挥作用,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烟墩大鼓的发展策略
3.1 合理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和各省市相应发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在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中提出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8],为烟墩大鼓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烟墩大鼓又可以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反哺地方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广西区委、区政府印发的《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共同提到,充分发挥农耕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8、9]。传统体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与乡村振兴涉及到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有着天然的关联性[10]。浸润在农耕文化之中的烟墩大鼓是地方优秀文化的代表,长期以来深刻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着显著的社会功能。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在振兴乡村文化中合理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地方文化的功能及价值,发展乡村文化的同时发挥其应有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主体作用,将大鼓文化与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工作深度融合,尤其是融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及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地方农贸、工艺、加工产品的销售,促进产业兴旺。同时加强宣传突出大鼓外显性价值,使烟墩大鼓成为鼓舞人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文化符号,支持大鼓参与农贸文化节、产业商贸会、体育赛事、重大节日节庆等活动,带动人员交际交流,提升文化自信,共建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还要坚持样本保护和生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持传统大鼓习俗风貌基础上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融合跳领头、舞龙舞狮、采茶戏、民间舞蹈等地方文化以及现代文艺形式,提升文化吸引力和品质力,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文化产品。 3.2 尝试推广,协调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乡村多元主体维持乡村秩序、协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乡村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农村管理方式[11]。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作为社会善治的一种手段助力乡村振兴[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农民丰收节等,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13]。烟墩大鼓目前呈现多种文化形式发展,但传统的乡村节庆、文娱、比赛形式仍旧是主体,发挥自身功能尤其是娱乐调节、凝聚维系、教育教化功能,能够有效化解矛盾,涵养道德,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自治意识。节日击鼓的习俗不仅存在于烟墩镇,还存在于与烟墩接壤的横县南乡镇,灵山县平南镇的筋菜村、杨梅村、六潭村、古廖村、沙坪镇部分村庄。因地制宜协调乡村治理,积极推广大鼓文化十分必要,一方面要认识到烟墩大鼓此类民俗体育文化的“粘合剂”作用,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宣传和推广大鼓文化,发挥民俗体育文化软治理的功能,协调乡村社会治理,丰富村民自治实践方法[14]。另一方面,要发挥民间组织的有效作用,组建完善烟墩大鼓协会,激发共有文化认同情怀,汇聚吸纳传统乡贤和新乡贤,互助合作共同推动大鼓文化传承与传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同时树立现代价值观与民主法治意识,形成乡村治理体系中的积极活跃组织。再有,继续推广大鼓文化进校园,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性和文化自信力,树立优良道德观念,培育团结合作精神,涵养良好规则意识。
3.3 重在扶志,辅助精准扶贫
扶贫攻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精准扶贫是重要举措。烟墩镇在做好脱贫致富工作适时将民俗文化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传承山歌和烟墩大鼓文化,将邓塘村建设成为壮族民间文化艺术特色村,为各族群众乡亲邻里营造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15]。烟墩大鼓文化在民俗节庆和参与乡村旅游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春节、元宵节、“壮族三月三“,烟霞山旅游等项目上充当着重要角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随着烟墩大鼓的影响力的扩大,愿意学鼓的人日益增多,女性打鼓也开始盛行,人们平时练鼓,振奋精神,强身健体,农闲时参加演出还能够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烟墩村的叶师傅是烟墩村大鼓队的主力鼓手,从事运输行业,自己制作大鼓,也经常参加各种表演和庆典,但他坦言从事运输是主业营生同时方便自己拉运大鼓,从事与鼓相关的活动只能算是业余爱好。鼓手们打鼓收益虽然不算多,但是烟墩大鼓的相关文化活动动可以促进乡里人员交流,促进经济来往,增强文化認同感,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扶贫先扶志”,“扶志”在于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消极、不进取的思想,形成奋发有力、开拓进取的思想[16]。优秀民俗体育文化能够使参与者建立竞争意识,形成团队精神,敢于进取,勇于创新,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重在“扶志”是烟墩大鼓助力精准扶贫的重点所在。整合地方优势文化资源,融合烟墩大鼓的地方文化扶贫路径可以进一步优化:(1)精准定位贫困人口,参与烟墩大鼓文化活动,结合当地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跳领头、舞龙舞狮等非民俗表演等,发挥传承人作用开办大鼓制作与表演技艺、跳领头培训班,推动烟墩大鼓的销售和表演产业化探索。(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完备地方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提升烟墩大鼓在场的文化氛围品质,作为脱贫攻坚 宣传政策和鼓舞群众文化符号。(3)扩大春节烟墩大鼓赛和壮族三月三传统民俗节庆影响力,深度融合烟墩镇、灵山县以及钦州市自然人文资源,逐步打造钦州鼓文化节,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名优特色产品销售辅助扶贫。
3.4 支持创新,参与对外交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文化部印发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都提到了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将民族体育作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内容,促进民心相通。烟墩大鼓是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鼓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认同性,所以烟墩大鼓具备民族认同和世界认同的文化基础。铜鼓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丰富多彩,是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各民族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现象[17],烟墩大鼓具备铜鼓遗风,东南亚地区鼓舞的种类繁多,有马来西亚的手鼓、老挝的克木鼓、柬埔寨的蛇皮鼓等,还有泰国长鼓舞、缅甸瑞波大鼓舞、越南铜鼓舞等文化形式,所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鼓文化上拥有文化认同的基础,具有文化交流的可行性。烟墩大鼓近年来相继亮相于各类文化活动,如钦州海上龙舟赛、钦州国际半城马拉松赛、“桂风壮韵三月三”文化活动、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鼓队也被邀请至广东、湖南等地演出,从乡村走到了城市,自地方走向了省内外,向国内外特别是临近东盟国家的友人展示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了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动,但在跨境文化交流方面还有待发展。坭兴陶、烟墩大鼓是代表钦州文化的重要名片,以坭兴陶为创作题材的现代舞剧《窑变千彩》在北京大学和马来西亚成功上演并获得良好赞誉,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开创了新模式,可以为烟墩大鼓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良好借鉴。
烟墩大鼓文化要真正地走出去还需要政府在平台建设、深入打造、对外宣传、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把握好文化交流纽带和机遇,借助全媒体与自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尝试多样化交流方式,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4 结语我国体育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发展,需要在地方相关工作中加以强化,不仅要优化其传统的生存方式,更要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实现立意表达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切合,渗透融入社会文化的更多方面。烟墩大鼓同样需要在生产性保护中强化功能,体现价值,发挥作用,形成新传统、新民俗,既能扎根地方又能服务国家倡议,实现更好地生存、再造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24.
[2][JP3]朱凌飞,高孟然.传统人类学发展理念述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72-78.
[3]刘旻航.我国民俗体育的现代功能及社会文化价值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39.
[4]劳静云.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烟墩大鼓[Z].2012:8.
[5]政协灵山县第六届委员会文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编.灵山文史民俗文化专辑: 第13辑[Z].2005:226.
[6]廖国一,曾永梅.广西灵山县若干代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9):4-10.
[7]梁志明,郑翠英.论东南亚古代铜鼓文化及其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J].东南亚研究,2001(05):54-60.
[8]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26/c_1123487123.htm
[9]中共廣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9-08-13].http://www.gxzf.gov.cn/sytt/20190813-761561.shtml
[10]韦金亮.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活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5):162-166.
[11]任映红,车文君.乡村治理中的文化运行逻辑[J].理论探讨,2014(01):145-148.
[12]房鹏飞,李乃琼.乡村振兴下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认识与治理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4):100-104.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23/c_1124660343.htm
[14]韦晓康,蒋萍.民俗体育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4):31-37.
[15]亓光勇,李阳.民族团结与精准扶贫双推进研究——以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3):44-48.
[16]王兰,韩衍金.精准扶贫视阈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及发展愿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5):120-129.
[17]彭长林.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J].广西民族研究,2016(01):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