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学案导学“四段教学法”的内涵、实施措施和方法,指出相关学案编写与修改的一些要求,以此来探索怎样改变教学方式,实施自主、互动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四段教学法;学案导学;自主;互动;高效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施自主、互动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适应这一要求,我校积极地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首先,在2009年以来,我校组织一线教学骨干教师编写了高中三个年级的学案,学案共分五个方面:学习目标、预习检查、问题探究、思维训练和课后巩固。其后,在实施学案教学的基础上,2010年学校又提出学案导学的“四段教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化学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化学科四段教学方案。
一、“四段教学法”教学模式和操作要领
(一)“四段教学法”的内涵和基本结构
“四段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自主、互动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段教学法”强调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讲练结合和互动教学等优秀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该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其教学模式如下:
■
(二)“四段教学法”操作要领
1.以案导学,查知学情
学生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记下疑点、难点,区别易混点、易错点,在教材和学案中做好画、圈、点、批、注,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课前、课始、课中要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成果,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教师检查方式可以是批阅部分学案了解问题、课前两分钟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及设置问题检查学案预习掌握情况。检查方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应以学生学案预习的落实、知识的掌握及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
2.自主深化,创设环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核心知识、重点和疑难问题等进行生生、师生、生本互动。教师创设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对比分析、推测、假设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讨论走向深入,并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精讲点拨,学会提升
针对学生共性问题、重点和核心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精讲时抓住要害,讲清思路,由个别上升到一般,触类旁通。点拨是在学生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讲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所在,讲制约和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瓶颈所在,要启发诱导、理清思路,突破思维障碍,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教师在讲解时要讲规律、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表达和规范答题。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推理的过程和细节,注重归纳、发散和对比分析,注重良好思维习惯培养、注意创新性思维训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4.即练即评,迁移达成
教师利用化学学案《思维训练》栏和《课后巩固》栏部分典型试题,先练后讲,及时点评,问题矫正之后及时补充练习题,加以巩固、深化。注意引导反思,让学生明确怎样想、怎样做、为何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达到做一题明一理、迁移一片,解决一类或几类题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知识结构。要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要让学生及时复习回顾,防止遗忘,归纳总结,内化升华。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关注全体学生,突出特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探究是实施四段教学法的精髓所在,更是化学科的特点所在。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有效问题,要围绕核心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来设置,力争做到问题难易适度,有梯度、有层次,由易到难。针对设置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反复讨论思考、对比分析、猜测假设、设置优化方案和实验探究来完成,要注意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测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实验探究和理论推测中注意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运用正向和逆向、发散和收敛等多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引导学生对众多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从而寻求最优秀的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对学生的认识发展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靠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讨论、实验和实践等学习过程来完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创设认识发展的情景和提供认识发展的平台促其提升和改变。
总之,在运用“四段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与方法体系让学生构建,笔记内容让学生自己整理。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相信学生,同时也要加以引导、示范和规范,避免学生盲目探索,走过多的弯路。
二、“四段教学法”学案的编写、修改与完善
学案是实施“四段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师在编写“学案”时,教研组要集体讨论,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课程标准,在深入领会之后,再具体编写和修改。下面是笔者编写和修改学案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学习目标栏
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在本节课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它的设置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不同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习目标的描述要简练易懂、言简意赅,要明确清晰,一目了然。要注意行为动词的选择和使用,一定要恰如其分,表达到位,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这些词很难准确表达具体的行为和达成程度,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书写”等准确的动词,帮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 (二)预习检查栏
预习检查内容可包括与该节知识、技能和能力有重要关联的前置性知识,可包括本节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呈现的方式,可以是知识填空(注意量的控制),也可以是问题设置。问题设置要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③问题不宜太多,太碎;④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呢、你发现了什么,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问题探究栏
问题探究要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核心知识、重点知识、疑难问题进行探究,不能走形式,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可将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与推理、归纳与演绎的能力。
(四)思维训练栏
教师在例题的选择上要充分注意基础性和层次性,要控制难度,减小坡度,例题和习题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时代性和适度的综合性,以模块、章节知识综合为主,兼顾学段特点,要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五)课后巩固栏
课后巩固选题可适量,内容要精,注意难易要适度,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内容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特点,不能用一些偏题、怪题,甚至是太旧、太难的试题;要以达到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为目的,选题要注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案编写要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有利于课堂探究,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要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注意科学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要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要有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更好地的感知、深化、拓展、迁移和运用知识等。
三、“四段教学法”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一)“四段教学法”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应有所区分
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自学方法和形成自学习惯,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指导他们掌握预习、使用学案和研读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方可让“学案”引导学生自学,但使用时一定要抓基础、重规范,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渡,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学案不可代替教案
学案不等同于教案,内涵、形式和适应对象有区别。学案重在学生使用,主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必需的学习资料。学案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可以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难点,完善教学策略。而教案主要是教师使用,是对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整体设计、全程设计,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三)把学案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发给学生,利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与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可以应用挂图、投影、录像、模型、实物标本等呈现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还可以应用实物投影等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学科能力。
(四)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学习目标、问题探究,又有思维训练和巩固练习以及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周练和考试时复习利用,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学习情况,解答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了解学案的不足,帮助学生积累资料,做好修订和完善学案工作。
(五)要处理好学生的学和老师导的关系
首先,学生的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其次,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学生的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直接信息,为课堂的精讲和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讲授的时间要适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者,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要有意识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潜能的平台,但我们也知道今后的路更长、更艰辛,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携起手来且思且行,达到最终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沈理明.化学教学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7]徐惠仁.学案的认识、设计与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08(4).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关键词:四段教学法;学案导学;自主;互动;高效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施自主、互动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适应这一要求,我校积极地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首先,在2009年以来,我校组织一线教学骨干教师编写了高中三个年级的学案,学案共分五个方面:学习目标、预习检查、问题探究、思维训练和课后巩固。其后,在实施学案教学的基础上,2010年学校又提出学案导学的“四段教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化学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化学科四段教学方案。
一、“四段教学法”教学模式和操作要领
(一)“四段教学法”的内涵和基本结构
“四段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自主、互动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段教学法”强调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讲练结合和互动教学等优秀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该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其教学模式如下:
■
(二)“四段教学法”操作要领
1.以案导学,查知学情
学生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记下疑点、难点,区别易混点、易错点,在教材和学案中做好画、圈、点、批、注,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课前、课始、课中要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成果,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教师检查方式可以是批阅部分学案了解问题、课前两分钟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及设置问题检查学案预习掌握情况。检查方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应以学生学案预习的落实、知识的掌握及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
2.自主深化,创设环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核心知识、重点和疑难问题等进行生生、师生、生本互动。教师创设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对比分析、推测、假设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讨论走向深入,并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精讲点拨,学会提升
针对学生共性问题、重点和核心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精讲时抓住要害,讲清思路,由个别上升到一般,触类旁通。点拨是在学生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讲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所在,讲制约和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瓶颈所在,要启发诱导、理清思路,突破思维障碍,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教师在讲解时要讲规律、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表达和规范答题。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推理的过程和细节,注重归纳、发散和对比分析,注重良好思维习惯培养、注意创新性思维训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4.即练即评,迁移达成
教师利用化学学案《思维训练》栏和《课后巩固》栏部分典型试题,先练后讲,及时点评,问题矫正之后及时补充练习题,加以巩固、深化。注意引导反思,让学生明确怎样想、怎样做、为何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达到做一题明一理、迁移一片,解决一类或几类题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知识结构。要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要让学生及时复习回顾,防止遗忘,归纳总结,内化升华。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关注全体学生,突出特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探究是实施四段教学法的精髓所在,更是化学科的特点所在。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有效问题,要围绕核心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来设置,力争做到问题难易适度,有梯度、有层次,由易到难。针对设置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反复讨论思考、对比分析、猜测假设、设置优化方案和实验探究来完成,要注意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测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实验探究和理论推测中注意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运用正向和逆向、发散和收敛等多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引导学生对众多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从而寻求最优秀的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对学生的认识发展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靠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讨论、实验和实践等学习过程来完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创设认识发展的情景和提供认识发展的平台促其提升和改变。
总之,在运用“四段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与方法体系让学生构建,笔记内容让学生自己整理。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相信学生,同时也要加以引导、示范和规范,避免学生盲目探索,走过多的弯路。
二、“四段教学法”学案的编写、修改与完善
学案是实施“四段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师在编写“学案”时,教研组要集体讨论,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课程标准,在深入领会之后,再具体编写和修改。下面是笔者编写和修改学案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学习目标栏
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在本节课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它的设置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不同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习目标的描述要简练易懂、言简意赅,要明确清晰,一目了然。要注意行为动词的选择和使用,一定要恰如其分,表达到位,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这些词很难准确表达具体的行为和达成程度,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书写”等准确的动词,帮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 (二)预习检查栏
预习检查内容可包括与该节知识、技能和能力有重要关联的前置性知识,可包括本节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呈现的方式,可以是知识填空(注意量的控制),也可以是问题设置。问题设置要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③问题不宜太多,太碎;④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呢、你发现了什么,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问题探究栏
问题探究要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核心知识、重点知识、疑难问题进行探究,不能走形式,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可将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与推理、归纳与演绎的能力。
(四)思维训练栏
教师在例题的选择上要充分注意基础性和层次性,要控制难度,减小坡度,例题和习题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时代性和适度的综合性,以模块、章节知识综合为主,兼顾学段特点,要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五)课后巩固栏
课后巩固选题可适量,内容要精,注意难易要适度,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内容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特点,不能用一些偏题、怪题,甚至是太旧、太难的试题;要以达到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为目的,选题要注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案编写要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有利于课堂探究,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要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注意科学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要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要有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更好地的感知、深化、拓展、迁移和运用知识等。
三、“四段教学法”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一)“四段教学法”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应有所区分
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自学方法和形成自学习惯,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指导他们掌握预习、使用学案和研读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方可让“学案”引导学生自学,但使用时一定要抓基础、重规范,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渡,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学案不可代替教案
学案不等同于教案,内涵、形式和适应对象有区别。学案重在学生使用,主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必需的学习资料。学案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可以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难点,完善教学策略。而教案主要是教师使用,是对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整体设计、全程设计,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三)把学案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发给学生,利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与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可以应用挂图、投影、录像、模型、实物标本等呈现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还可以应用实物投影等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学科能力。
(四)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学习目标、问题探究,又有思维训练和巩固练习以及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周练和考试时复习利用,使学生感受到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学习情况,解答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了解学案的不足,帮助学生积累资料,做好修订和完善学案工作。
(五)要处理好学生的学和老师导的关系
首先,学生的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其次,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学生的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直接信息,为课堂的精讲和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讲授的时间要适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者,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要有意识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潜能的平台,但我们也知道今后的路更长、更艰辛,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携起手来且思且行,达到最终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沈理明.化学教学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7]徐惠仁.学案的认识、设计与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08(4).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