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发展趋势愈演愈烈,充斥在各个行业中,图书馆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主要为读者服务,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很多读者开始提升阅读需求,这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带来挑战。笔者主要分析数字化发展背景之下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开展,以期为促进图书馆有效运营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背景
数字化的出现促使图书馆行业彻底转变以前的铅、火时代,开始走向电、光的新时代,对图书馆运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样开始越来越多地与信息技术相接触,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及对阅读的要求出现转变,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进行日常阅读的情况随处可见。如何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并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是图书馆行业在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运营现状
1.资金匮乏。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属于长期且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很多系统性知识和管理,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以及基础设施等,并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开发、管理,每个不同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例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需要具备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和图书馆的管理软件等,这些都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购买和后期维护。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运营情况,其建设资金来源大都较为单一,且数字化资源及不同类型图书馆数据的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这都导致很多图书馆项目在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难以承受资金压力,最终放弃项目。
2.缺乏正确认识。根据有关调查问卷结果可知,目前我国很多读者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认识处在相对较浅的层面上。根据信息传播方式,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工作可以明显减少距离产生的信息交流障碍,提高交流效率,读者可享受到更为便利和高效率的信息供给服务。但是,很多读者因为传统思维的影响,对于数字化图书馆存在误解现象,认为数字化的图书馆项目仅仅为将纸质类型的藏书完成数字化转变,忽视其带来的拓展性效益。因此,很多读者在运用图书资源的过程中经常选择纸质材料,且部分读者选择将数字化阅览资料打印成纸质形式,之后进行阅览,其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极不利于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改善策略
1.拓宽资金渠道。鉴于我国很多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金匮乏问题,笔者认为可首先拓宽图书馆资金的筹集渠道,进而充实自身资金储备,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奠定基础。例如,图书馆可向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拨款以及有关政策优惠,让政府作为扶持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支持数据库的建设过程。除此之外,图书馆相关人员还可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有效加强其和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对有关信息产品进行开发,从而获取服务费用,并将其用于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建设的资金。另外,图书馆建设方还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重新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规划,充分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制定相对更为科学的数字化图书资源采购方案,从而节省资金。
2.完善馆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属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而笔者认为可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加强馆藏资源的管理和建设。
第一,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将其虚实两种资源进行融合建设,有效将传统型印刷图书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实现共存化管理,促进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关工作人员在采购图书资源的过程中,可提前做好读者调查工作,根据收集的信息展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有效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突出特色化图书的建设。图书馆内工作人员可结合其对读者阅读需求调查结果,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于数字化图书资源实现科学化整合,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便利而全面的图书资源而努力,达到资源高效化共享的目的。
3.加强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由于当前很多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存在误解,导致很多数字化图书资源得不到恰当运用,并造成资源浪费,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方面的宣传工作,让更多读者了解数字化图书资源的作用,并在未来的阅读中更多地进行运用。
除此之外,图书馆有关管理人员还应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数字化图书馆的综合形象。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其职业责任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还应掌握更多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巧,促进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展开。
结语:
图书馆建设与我国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是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资金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笔者先阐述数字化背景之下图书馆工作的现状,接着提出几点改善措施,希望为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怡.试论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23-124.
[2]李春艳.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重组研究[D].郑州大学,2015.
[3]张文明.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赵晓峰.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D].太原科技大学,2014.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背景
数字化的出现促使图书馆行业彻底转变以前的铅、火时代,开始走向电、光的新时代,对图书馆运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样开始越来越多地与信息技术相接触,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及对阅读的要求出现转变,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进行日常阅读的情况随处可见。如何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并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是图书馆行业在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运营现状
1.资金匮乏。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属于长期且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很多系统性知识和管理,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以及基础设施等,并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开发、管理,每个不同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例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需要具备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和图书馆的管理软件等,这些都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购买和后期维护。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运营情况,其建设资金来源大都较为单一,且数字化资源及不同类型图书馆数据的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这都导致很多图书馆项目在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难以承受资金压力,最终放弃项目。
2.缺乏正确认识。根据有关调查问卷结果可知,目前我国很多读者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认识处在相对较浅的层面上。根据信息传播方式,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工作可以明显减少距离产生的信息交流障碍,提高交流效率,读者可享受到更为便利和高效率的信息供给服务。但是,很多读者因为传统思维的影响,对于数字化图书馆存在误解现象,认为数字化的图书馆项目仅仅为将纸质类型的藏书完成数字化转变,忽视其带来的拓展性效益。因此,很多读者在运用图书资源的过程中经常选择纸质材料,且部分读者选择将数字化阅览资料打印成纸质形式,之后进行阅览,其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极不利于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改善策略
1.拓宽资金渠道。鉴于我国很多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金匮乏问题,笔者认为可首先拓宽图书馆资金的筹集渠道,进而充实自身资金储备,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奠定基础。例如,图书馆可向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拨款以及有关政策优惠,让政府作为扶持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支持数据库的建设过程。除此之外,图书馆相关人员还可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有效加强其和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对有关信息产品进行开发,从而获取服务费用,并将其用于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建设的资金。另外,图书馆建设方还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重新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规划,充分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制定相对更为科学的数字化图书资源采购方案,从而节省资金。
2.完善馆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属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而笔者认为可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加强馆藏资源的管理和建设。
第一,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将其虚实两种资源进行融合建设,有效将传统型印刷图书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实现共存化管理,促进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关工作人员在采购图书资源的过程中,可提前做好读者调查工作,根据收集的信息展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有效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突出特色化图书的建设。图书馆内工作人员可结合其对读者阅读需求调查结果,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于数字化图书资源实现科学化整合,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便利而全面的图书资源而努力,达到资源高效化共享的目的。
3.加强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由于当前很多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存在误解,导致很多数字化图书资源得不到恰当运用,并造成资源浪费,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方面的宣传工作,让更多读者了解数字化图书资源的作用,并在未来的阅读中更多地进行运用。
除此之外,图书馆有关管理人员还应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数字化图书馆的综合形象。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其职业责任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还应掌握更多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巧,促进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展开。
结语:
图书馆建设与我国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是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资金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笔者先阐述数字化背景之下图书馆工作的现状,接着提出几点改善措施,希望为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怡.试论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23-124.
[2]李春艳.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重组研究[D].郑州大学,2015.
[3]张文明.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赵晓峰.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D].太原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