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对立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有着重大理论意义,更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全会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调的五大理念。从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化”概念,到此次“绿色”理念高度融入未来五年直至更久的发展规划之中,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前提是认识和尊重自然,在尊重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从事人类活动,其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第一、在狭义上,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第二、从广义上来看,绿色发展至少包括以下含义和要求: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提高认识和提升执政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这是中国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
绿色发展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充实了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经验教训出发,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人起源于自然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给予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人类必须靠自然界提供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活。
第二,人与自然是相互对立的。一方面,人不断地从自然索取资源满足自身需要,改变着自然的原有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动物只生自身,人则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世界”。另一方面,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中受到自然的约束。“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同时,自然界也对人的改造进行反抗。对此,恩格斯早就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总之,人与自然既同一又斗争,二者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2.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阐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人类应该正确利用规律,从而促进客观世界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而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根源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与自然矛盾。
中国共产党正是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导,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要倡导人们养成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树立节约意识,使其成为社会共识,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例如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一水多用;双面使用纸张等等。其次,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去超市购物时,携带可以循环使用的布袋与纸袋;生活中尽量将垃圾分类入箱,利于资源的再次回收利用。最后,培育绿色消费观念。类似“光盘行动”,“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们都应该去认真践行。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需要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和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并且把政策的实施情况作为地方绩效考核的内容,激发各地方切实根据实际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其次,建立绿色发展评价机构,对各地区、各企业的绿色发展整体状况实施定期监督和考核,向社会公众公布公开考核结果,更好的引导各地区、各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全会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调的五大理念。从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化”概念,到此次“绿色”理念高度融入未来五年直至更久的发展规划之中,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前提是认识和尊重自然,在尊重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从事人类活动,其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第一、在狭义上,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第二、从广义上来看,绿色发展至少包括以下含义和要求: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提高认识和提升执政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这是中国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
绿色发展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充实了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经验教训出发,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人起源于自然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给予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人类必须靠自然界提供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活。
第二,人与自然是相互对立的。一方面,人不断地从自然索取资源满足自身需要,改变着自然的原有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动物只生自身,人则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世界”。另一方面,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中受到自然的约束。“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同时,自然界也对人的改造进行反抗。对此,恩格斯早就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总之,人与自然既同一又斗争,二者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2.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阐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人类应该正确利用规律,从而促进客观世界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而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根源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与自然矛盾。
中国共产党正是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导,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要倡导人们养成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树立节约意识,使其成为社会共识,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例如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一水多用;双面使用纸张等等。其次,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去超市购物时,携带可以循环使用的布袋与纸袋;生活中尽量将垃圾分类入箱,利于资源的再次回收利用。最后,培育绿色消费观念。类似“光盘行动”,“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们都应该去认真践行。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需要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和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并且把政策的实施情况作为地方绩效考核的内容,激发各地方切实根据实际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其次,建立绿色发展评价机构,对各地区、各企业的绿色发展整体状况实施定期监督和考核,向社会公众公布公开考核结果,更好的引导各地区、各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