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视域中的绿色发展理念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ians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对立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有着重大理论意义,更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全会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调的五大理念。从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化”概念,到此次“绿色”理念高度融入未来五年直至更久的发展规划之中,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前提是认识和尊重自然,在尊重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从事人类活动,其宗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第一、在狭义上,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第二、从广义上来看,绿色发展至少包括以下含义和要求: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提高认识和提升执政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这是中国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
  绿色发展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充实了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经验教训出发,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人起源于自然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给予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人类必须靠自然界提供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活。
  第二,人与自然是相互对立的。一方面,人不断地从自然索取资源满足自身需要,改变着自然的原有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动物只生自身,人则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世界”。另一方面,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中受到自然的约束。“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同时,自然界也对人的改造进行反抗。对此,恩格斯早就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总之,人与自然既同一又斗争,二者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2.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阐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人类应该正确利用规律,从而促进客观世界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根源来自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而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根源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与自然矛盾。
  中国共产党正是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导,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要倡导人们养成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树立节约意识,使其成为社会共识,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例如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一水多用;双面使用纸张等等。其次,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去超市购物时,携带可以循环使用的布袋与纸袋;生活中尽量将垃圾分类入箱,利于资源的再次回收利用。最后,培育绿色消费观念。类似“光盘行动”,“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们都应该去认真践行。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需要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和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并且把政策的实施情况作为地方绩效考核的内容,激发各地方切实根据实际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其次,建立绿色发展评价机构,对各地区、各企业的绿色发展整体状况实施定期监督和考核,向社会公众公布公开考核结果,更好的引导各地区、各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要】3岁的女儿遇到的迥然不同的两位老师给了我很多思考,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学生遇到最美的自己、我们的孩子遇到最美的老师。于是,我对我所执教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采访与调查,结果是85.3%的被调查者觉得活泼的“舞蹈”老师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和成长,8.82%的被调查者认为严厉的“面塑”老师严师出高徒,有益于孩子的秩序感的建立,5.8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和一下较好。我们认为,教师应蹲下来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当前小学生书法学习兴趣培养的八种有效方法,以供广大书法老师借鉴。  【关键词】学生;书法教育;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当前“2+2”社团活动的开展和特色学校的建设,小学生书法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10年区教委破天荒地搞了个“在全区公开选拔优秀书法教师”。先不说其他的,但至少这是一种好的迹象,表明区教委领导已意识到素质教育不是“语文、数学”等
期刊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研究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阐述了异化劳动的主要内容即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并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异化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在认真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消除异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异化劳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示 
期刊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经济腾飞,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教育观念正日益充溢我们的头脑,各种讨论教育的话题也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教育薄弱的西部地区,特别是我们广大农村地区更是一场空前的、巨大的挑战。  如今,我们所说的教育,并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学校教育早已深入人心,但除了学校教育,农村家长心中就没有了任何教育的概念。在他们大多数心中,自己每学期交几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能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高校要将计算机基础教学重视起来。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无可避免,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它面对着不同专业的学生,是高等教
期刊
【摘要】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长征时期红军在遵义对部队、对群众、对敌军的政治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这期间留下来的政治工作经验,对我军政治工作的成熟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军;遵义;政治工作  1934年10月,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被迫先后进行了战略转移——长征。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自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煤矿作为高危行业,职工常年在井下作业,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健康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为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是亟待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1.面对当前煤炭市场下行,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凝聚广大职工的力量,团
期刊
近年来,“红色”二字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冠以“红色”字眼的新生事物比比皆是,如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歌曲,红色社团,红色经典、红色网站等。“红色”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潮流,主要是因为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通过实物、实景、实例、实事载体,让学员穿越时空界限,近距离地触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中国,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已由起基础作用转变为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在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从马克思商品货币理论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用性做出评析,以此阐明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商品货币;市场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宝贵经验,是今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所谓经验,是人们对实践活动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的认识接近真理、把握真理的重要环节。它既具有实践的品格,又具有理性的品格。中国共产党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一、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