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及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按照统编教材师传生受、父母陪苦的教育模式,因袭了很长的时间。毋庸置疑,中国社会各界因此涌现了不少佼佼者,社会文明也因此不断进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自身赖以“腾龙”、“翔凤”的教育变得僵化了,显然跟不上历史前进的步伐,不仅碍于培育精英,又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人才。于是,群起呼吁实施教改。得益于这一不失时机的动议,中国的教育刹那间姹紫嫣红、百花盛开。
最值得称道的,是基层素质教育的潜心探索。结合国情、时代特征以及地区发展的现状,全国各地的学校都积极努力地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而且成效非凡。这其中,天津市蓟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蓟县一中)无疑是领跑者之一,被誉为“给全市乃至全国做出了独特贡献”的优秀示范校。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蓟县一中校长张景。
“教什么”引出“野鸭子”理论
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社会凸现了一个首要的任务素质教育,也即是我们的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中国的教育界很明显的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于是普遍开始了素质教育改革实验。
张景校长介绍道,蓟县一中的教改是1995年秋季开始的。基于市场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该校随机抽选了两个自然教学班进行对比实验;将单一的必修课模式改为必修、选修及活动课相结合的板块式课程结构,并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所用的课时比对照班每周少4-6个,但高考上线率、本科率、重点率却分别比对照班高2.86、6.79和12.9个百分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推介能力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均大为提高。基于此,1996年,蓟县一中全面推行了以优化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教改。以期通过教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而不坐等社会适应教育。
传统教育“教什么”,无需学校或教师去冥思苦想。素质教育则不然,它有赖于学校结合时代进步的脉络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建立和调整课程结构,并长保与时俱进。在张景校长的主持下,蓟县一中对学校自身既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认为:“教什么”具有根本性,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教,必须以学生为本,服从并服务于学。利用国家所赋予的课程设置权力,蓟县一中在合理安排必修课的同时,当年便另外开设了25门选修课、14门活动课。经过不断尝试总结,该校现已拥有时政类、身心修养类、实用技术类、基础科学类、哲学类和社会科学类65门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同时健全了一套统一安排、自愿参加、挂牌授课的教学模式。
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其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其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蓟县一中又在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让学生自选课题,每学期集中10天时间,自愿组合、自定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这一做法,比中国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而且效果极佳。该校学生的《蓟县山区综合开发研究》、《<红楼梦>诗词联语研究》、《小麦秸秆的综合利用》等400余个课题,均在市县引起了重视。
艺不压身,广种博收。这便是蓟县一中“野鸭子”理论的形成基础。他们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否定,注意养成自己创造学习的能力,强调学生做自己找零食吃的“野鸭子”,拒绝做要别人喂食的“家鸭子”,坚决反对做靠人填食的“北京鸭”。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真正得以激活。
“怎么教”缔造“自主管理”模式
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系统地知识传授为中心,后者则以系统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张景校长认为:知识本身,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因而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老师讲一句也是多余的。张景校长坚决反对课堂上没完没了的讲,课后作业铺天盖地的留,也不主张老师利用公休日或者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不允许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即使是正常教学,老师所用的时间原则上也不得超过整个课时的一半,强调由学生来做学习和时间的主人。
这就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学校如何去管理那些自然班集体?
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入手,“法治”,这便是蓟县一中的回答。“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以诱促学、以导达思”,实际上也就是科学立校、科研兴校的方针。具体做法是,倡导教师积极针对教育教学进行科研,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最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同时结合社会对人才多能的需要,把班级的管理权也交还给学生。
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取消班主任,由学生自己来管理班集体,并使他们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体验责任、实践责任,感悟民主、呵护民主;班干部竞争上岗,由集体讨论任免,同时引入类似于“立法、行政、司法”的模式,实行任期制。学校所做的,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及制度,每两个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并由辅导员来指导管理。并且,学校每年春季的传统教育月(4月)、夏季的校园文化艺术节(5月)、暑期的“模拟长征”夏令营和社会实践、秋季的体育节(9月)、冬季的合唱节(12月)以及寒假的读书节,全部由学生们通过招标竞争承办,学校予以配合。
师生地位的互换使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助手,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发展空间,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民主与法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使得学生们未出校门,便已体验到了市场经济社会所要遵循的公平竞争原则,同时也使学生们更加领会团结协作的精神实质。
接受教育即是预演人生
教和学需要沟通,需要生动活泼,需要喜闻乐见,需要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基。这就需要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亦师、亦友;这就需要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之外,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体验空间和社会实践空间,力促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蓟县一中的做法很独特。首先,教师需要竞聘上岗,而且教学效果、授课数量、学生亲和度等直接与薪酬挂钩;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要主动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同他们交朋结友;年级组长以上的学校干部,每学期还需当3天的普通学生,正儿八经地上课出操,体验学生生活。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教师身上的良好品格顺当的得以潜移默化学生。
其次,张景校长认为,活动是德育的实现形式,没有活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基于此,该校建立了2个德育基地(盘山烈士陵园、黄崖关长城)、2个劳动基地(八仙山、小港林场)、4个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合唱节、读书节、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上山下乡、走街串巷,了解农民、工商,了解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周周开展志愿者活动,使得该校的学生广为家长和社会所称道。
再者,学校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而且规模大、组织有序,影响力和号召力极强。该校现有天文学社、新欣文学社、e网无线学社、先锋环保学社、新绿艺术团等校级、年级组社团(如征程文学社、爱心社、学科社、研究与实验社等)数十个,在学校的依法监督和校内校外辅导员的正确引导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定期开展活动,许多特长生由是脱颖而出。
该校张景校长认为,教改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让学生成为学校、学习乃至时间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自我铸造。家庭、学校、社会,尤其是学校,有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引导他们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进行一番必要的人生预演,这对他们的成长将大有裨益。
蓟县一中正在走这样的路子,而且走得很坚实。
相关链接:
蓟县一中简介:
现有校园面积95000m2,生均绿地25.58m2;建筑面积55000m2,生均面积37.28m2;教学班46个,师生2600余人。建有理、化、生实验室13个,计算机、语音、电化、多媒体、美术教室各2个,劳动技能教室4个,选修课教室25个,标准篮球馆1个、篮球场7个,标准田径场1个,排球场2个,旱冰场1个;另有图书室,师生阅览室,视听阅览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宽带网,天文望远镜等配套教学设施。
截止至今,学校已有25000余名学生陆续毕业。
现为中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中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红十字会先进单位。
最值得称道的,是基层素质教育的潜心探索。结合国情、时代特征以及地区发展的现状,全国各地的学校都积极努力地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而且成效非凡。这其中,天津市蓟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蓟县一中)无疑是领跑者之一,被誉为“给全市乃至全国做出了独特贡献”的优秀示范校。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蓟县一中校长张景。
“教什么”引出“野鸭子”理论
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社会凸现了一个首要的任务素质教育,也即是我们的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中国的教育界很明显的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于是普遍开始了素质教育改革实验。
张景校长介绍道,蓟县一中的教改是1995年秋季开始的。基于市场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该校随机抽选了两个自然教学班进行对比实验;将单一的必修课模式改为必修、选修及活动课相结合的板块式课程结构,并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所用的课时比对照班每周少4-6个,但高考上线率、本科率、重点率却分别比对照班高2.86、6.79和12.9个百分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推介能力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均大为提高。基于此,1996年,蓟县一中全面推行了以优化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教改。以期通过教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而不坐等社会适应教育。
传统教育“教什么”,无需学校或教师去冥思苦想。素质教育则不然,它有赖于学校结合时代进步的脉络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建立和调整课程结构,并长保与时俱进。在张景校长的主持下,蓟县一中对学校自身既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认为:“教什么”具有根本性,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教,必须以学生为本,服从并服务于学。利用国家所赋予的课程设置权力,蓟县一中在合理安排必修课的同时,当年便另外开设了25门选修课、14门活动课。经过不断尝试总结,该校现已拥有时政类、身心修养类、实用技术类、基础科学类、哲学类和社会科学类65门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同时健全了一套统一安排、自愿参加、挂牌授课的教学模式。
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其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其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蓟县一中又在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让学生自选课题,每学期集中10天时间,自愿组合、自定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这一做法,比中国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而且效果极佳。该校学生的《蓟县山区综合开发研究》、《<红楼梦>诗词联语研究》、《小麦秸秆的综合利用》等400余个课题,均在市县引起了重视。
艺不压身,广种博收。这便是蓟县一中“野鸭子”理论的形成基础。他们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否定,注意养成自己创造学习的能力,强调学生做自己找零食吃的“野鸭子”,拒绝做要别人喂食的“家鸭子”,坚决反对做靠人填食的“北京鸭”。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真正得以激活。
“怎么教”缔造“自主管理”模式
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系统地知识传授为中心,后者则以系统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张景校长认为:知识本身,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因而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老师讲一句也是多余的。张景校长坚决反对课堂上没完没了的讲,课后作业铺天盖地的留,也不主张老师利用公休日或者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不允许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即使是正常教学,老师所用的时间原则上也不得超过整个课时的一半,强调由学生来做学习和时间的主人。
这就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学校如何去管理那些自然班集体?
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入手,“法治”,这便是蓟县一中的回答。“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以诱促学、以导达思”,实际上也就是科学立校、科研兴校的方针。具体做法是,倡导教师积极针对教育教学进行科研,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最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同时结合社会对人才多能的需要,把班级的管理权也交还给学生。
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取消班主任,由学生自己来管理班集体,并使他们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体验责任、实践责任,感悟民主、呵护民主;班干部竞争上岗,由集体讨论任免,同时引入类似于“立法、行政、司法”的模式,实行任期制。学校所做的,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及制度,每两个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并由辅导员来指导管理。并且,学校每年春季的传统教育月(4月)、夏季的校园文化艺术节(5月)、暑期的“模拟长征”夏令营和社会实践、秋季的体育节(9月)、冬季的合唱节(12月)以及寒假的读书节,全部由学生们通过招标竞争承办,学校予以配合。
师生地位的互换使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助手,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发展空间,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民主与法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使得学生们未出校门,便已体验到了市场经济社会所要遵循的公平竞争原则,同时也使学生们更加领会团结协作的精神实质。
接受教育即是预演人生
教和学需要沟通,需要生动活泼,需要喜闻乐见,需要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基。这就需要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亦师、亦友;这就需要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之外,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体验空间和社会实践空间,力促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蓟县一中的做法很独特。首先,教师需要竞聘上岗,而且教学效果、授课数量、学生亲和度等直接与薪酬挂钩;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要主动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同他们交朋结友;年级组长以上的学校干部,每学期还需当3天的普通学生,正儿八经地上课出操,体验学生生活。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教师身上的良好品格顺当的得以潜移默化学生。
其次,张景校长认为,活动是德育的实现形式,没有活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基于此,该校建立了2个德育基地(盘山烈士陵园、黄崖关长城)、2个劳动基地(八仙山、小港林场)、4个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合唱节、读书节、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上山下乡、走街串巷,了解农民、工商,了解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周周开展志愿者活动,使得该校的学生广为家长和社会所称道。
再者,学校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而且规模大、组织有序,影响力和号召力极强。该校现有天文学社、新欣文学社、e网无线学社、先锋环保学社、新绿艺术团等校级、年级组社团(如征程文学社、爱心社、学科社、研究与实验社等)数十个,在学校的依法监督和校内校外辅导员的正确引导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定期开展活动,许多特长生由是脱颖而出。
该校张景校长认为,教改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让学生成为学校、学习乃至时间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自我铸造。家庭、学校、社会,尤其是学校,有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引导他们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进行一番必要的人生预演,这对他们的成长将大有裨益。
蓟县一中正在走这样的路子,而且走得很坚实。
相关链接:
蓟县一中简介:
现有校园面积95000m2,生均绿地25.58m2;建筑面积55000m2,生均面积37.28m2;教学班46个,师生2600余人。建有理、化、生实验室13个,计算机、语音、电化、多媒体、美术教室各2个,劳动技能教室4个,选修课教室25个,标准篮球馆1个、篮球场7个,标准田径场1个,排球场2个,旱冰场1个;另有图书室,师生阅览室,视听阅览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宽带网,天文望远镜等配套教学设施。
截止至今,学校已有25000余名学生陆续毕业。
现为中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中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红十字会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