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16日起,我国多地发生抢购食盐事件。抢购者有的认为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影响到食盐。
2003年非典期间,我国也先后出现两次大规模的食盐抢购风波,除了物资紧缺的谣言外,盐水有消毒杀菌功效、传说食盐含碘对“非典型肺炎”有预防作用也是重要原因。
相对于昔日的“补碘防非典”和今日的“补碘防辐射”,2009年我国出现的“碘盐风波”却是恰恰相反,很多人担心长期食用碘盐会补碘过量而导致甲状腺癌等潜在危害,建议有关部门取消强制补碘。
上述“谣盐”“碘惑”有市场,原因在于:人们缺的不是盐而是科学,要补的不仅是碘还有知识。
不吃盐会死人吗——人每天只需吃3克盐
人们抢购食盐,是怕没盐吃或是盐太贵买不起、吃不起。有人说:“人总不能不吃盐吧?”听起来就跟说“人不能不吃饭”一个意思。人不吃饭会饿死,不吃盐会怎样呢?
食盐就是氯化钠,由氯和钠2种元素组成。健康成年人体内,这2种元素均只占0.15%。也就是说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体内总共有150克食盐。夸张点说,要把一家三口身上所有的食盐成分换光,也就一包盐(400克)解决。而对于大多数属于中等体力劳动的人,每天通过汗水、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氯和钠加起来只相当于6克盐。而在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和饮水中,即便没有加盐,也已经有了部分的氯元素和钠元素,特别是从肉类与蔬菜中大约可以摄取到相当于3克的食盐。也就是说,只要每天再摄入3克食盐就能基本满足需求了。即使无法吃到3克食盐,那多吃点含钠含氯的食物,也就可以了。而且人体一旦摄入的氯和钠元素减少,排出也就会相应减少。
实际上,食盐只是调味品。不吃盐不会让人没力气,只会让人食欲降低而已。
海水受污染会影响食盐生产吗——海盐只占15%
海水能晒出盐,人们(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就想当然地以为食盐全部来自于海洋,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我国的食盐根据其来源与生产工艺分为精制盐、粉碎洗涤盐和日晒盐三大类。前两者的原料取自井矿盐和内陆海湖(即咸水湖),占我国食盐总产量的85%,而从海水获取的日晒盐,只占15%。
别以为井矿盐和海湖盐是近现代的产物。秦代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盛赞“大夏之盐”是最好的盐之记载,而“大夏”指的并不是沿海地区,而是今陕西运城、临汾一带,因其在黄河以东,故又称河东。古人从河东盐池(即咸水湖)中引水到旁边的耕地,每当仲夏时节,遇到刮大南风的时候,一天一夜地里就长满了盐花,俗称“种盐”,品质非常好。中国号称为“盐都”的地方也不在沿海地区,而指的是四川的自贡,正因为其井矿盐的储量高、品质好,甚至有纯净的氯化钠矿。相反,日晒的海水盐却因其成分复杂难以提纯而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品种。更何况,如今的海水的确受各方面的环境污染,获得高质量海盐的成本也就更高了。
从卫生质量的角度,人们对于井矿盐的需求犹如矿泉水,对于海湖盐的需求如同把取水口放到江河上游,而对于海水盐的选择空间就越来越小了。更何况,不同于取水,井矿盐和海湖盐的成本还比海水盐更低。
碘盐能防辐射吗——一次吃1.6千克碘盐才能起效
服用碘片防辐射,只能预防辐射来源中的一种:碘-131,而且效果有限。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含量甚微,且大约80%富集在甲状腺中。放射性碘-131被人体吸收收后大部分也会集中到甲状腺,甲状腺对辐射又是很敏感的,因此容易导致甲状腺癌。而服用了不含放射性的碘片(一次性摄入100毫克碘),甲状腺在富余碘、不缺碘的情况下,对碘-131的吸收就能降到极低,从而预防放射性碘的伤害。如果要通过碘盐补碘的方式达到类似效果,起码要一次性摄入超过1.6千克的碘盐,这简直是要腌制咸肉了。
碘盐会致甲状腺癌吗——高碘与甲状腺癌没有直接联系
2009年的“碘盐风波”,其症结是说碘过量会造成甲状腺癌。其实,这在科学上是拿不出确凿证据的。目前所知,高碘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和甲亢,而这两种疾病很容易治疗的,且与甲状腺癌也没有直接联系。
相反,人是否缺碘不仅很难发现,而且后果更严重,除了产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这两种典型表现外,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
其实,人体中的碘元素总共不超过50毫克,每天需要补充机体消耗的碘在100~200微克,而每克碘盐中约含碘60微克,每天6克盐就是360微克,每天3克盐是180微克。考虑到做菜时碘盐中的碘易挥发而“逃跑”,只要做到每天6克甚至3克盐,缺碘地区的人就补足了碘,沿海地区的人又不至于补碘过量。
2003年非典期间,我国也先后出现两次大规模的食盐抢购风波,除了物资紧缺的谣言外,盐水有消毒杀菌功效、传说食盐含碘对“非典型肺炎”有预防作用也是重要原因。
相对于昔日的“补碘防非典”和今日的“补碘防辐射”,2009年我国出现的“碘盐风波”却是恰恰相反,很多人担心长期食用碘盐会补碘过量而导致甲状腺癌等潜在危害,建议有关部门取消强制补碘。
上述“谣盐”“碘惑”有市场,原因在于:人们缺的不是盐而是科学,要补的不仅是碘还有知识。
不吃盐会死人吗——人每天只需吃3克盐
人们抢购食盐,是怕没盐吃或是盐太贵买不起、吃不起。有人说:“人总不能不吃盐吧?”听起来就跟说“人不能不吃饭”一个意思。人不吃饭会饿死,不吃盐会怎样呢?
食盐就是氯化钠,由氯和钠2种元素组成。健康成年人体内,这2种元素均只占0.15%。也就是说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体内总共有150克食盐。夸张点说,要把一家三口身上所有的食盐成分换光,也就一包盐(400克)解决。而对于大多数属于中等体力劳动的人,每天通过汗水、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氯和钠加起来只相当于6克盐。而在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和饮水中,即便没有加盐,也已经有了部分的氯元素和钠元素,特别是从肉类与蔬菜中大约可以摄取到相当于3克的食盐。也就是说,只要每天再摄入3克食盐就能基本满足需求了。即使无法吃到3克食盐,那多吃点含钠含氯的食物,也就可以了。而且人体一旦摄入的氯和钠元素减少,排出也就会相应减少。
实际上,食盐只是调味品。不吃盐不会让人没力气,只会让人食欲降低而已。
海水受污染会影响食盐生产吗——海盐只占15%
海水能晒出盐,人们(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就想当然地以为食盐全部来自于海洋,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我国的食盐根据其来源与生产工艺分为精制盐、粉碎洗涤盐和日晒盐三大类。前两者的原料取自井矿盐和内陆海湖(即咸水湖),占我国食盐总产量的85%,而从海水获取的日晒盐,只占15%。
别以为井矿盐和海湖盐是近现代的产物。秦代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盛赞“大夏之盐”是最好的盐之记载,而“大夏”指的并不是沿海地区,而是今陕西运城、临汾一带,因其在黄河以东,故又称河东。古人从河东盐池(即咸水湖)中引水到旁边的耕地,每当仲夏时节,遇到刮大南风的时候,一天一夜地里就长满了盐花,俗称“种盐”,品质非常好。中国号称为“盐都”的地方也不在沿海地区,而指的是四川的自贡,正因为其井矿盐的储量高、品质好,甚至有纯净的氯化钠矿。相反,日晒的海水盐却因其成分复杂难以提纯而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品种。更何况,如今的海水的确受各方面的环境污染,获得高质量海盐的成本也就更高了。
从卫生质量的角度,人们对于井矿盐的需求犹如矿泉水,对于海湖盐的需求如同把取水口放到江河上游,而对于海水盐的选择空间就越来越小了。更何况,不同于取水,井矿盐和海湖盐的成本还比海水盐更低。
碘盐能防辐射吗——一次吃1.6千克碘盐才能起效
服用碘片防辐射,只能预防辐射来源中的一种:碘-131,而且效果有限。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含量甚微,且大约80%富集在甲状腺中。放射性碘-131被人体吸收收后大部分也会集中到甲状腺,甲状腺对辐射又是很敏感的,因此容易导致甲状腺癌。而服用了不含放射性的碘片(一次性摄入100毫克碘),甲状腺在富余碘、不缺碘的情况下,对碘-131的吸收就能降到极低,从而预防放射性碘的伤害。如果要通过碘盐补碘的方式达到类似效果,起码要一次性摄入超过1.6千克的碘盐,这简直是要腌制咸肉了。
碘盐会致甲状腺癌吗——高碘与甲状腺癌没有直接联系
2009年的“碘盐风波”,其症结是说碘过量会造成甲状腺癌。其实,这在科学上是拿不出确凿证据的。目前所知,高碘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和甲亢,而这两种疾病很容易治疗的,且与甲状腺癌也没有直接联系。
相反,人是否缺碘不仅很难发现,而且后果更严重,除了产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这两种典型表现外,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
其实,人体中的碘元素总共不超过50毫克,每天需要补充机体消耗的碘在100~200微克,而每克碘盐中约含碘60微克,每天6克盐就是360微克,每天3克盐是180微克。考虑到做菜时碘盐中的碘易挥发而“逃跑”,只要做到每天6克甚至3克盐,缺碘地区的人就补足了碘,沿海地区的人又不至于补碘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