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四的父母在镇上供销社做工。他们属于编外,总是起早贪黑。阿四放学后要照顾他妹妹阿五。他妹妹才五岁,从小被惯坏了,吃饭都要哥哥喂她。
  我经常在放学后到阿四那里聊天。他烧饭,我就看小人书。他吃饭时,我便讲故事给他听。阿五这时候一边扒饭,一边翻着大眼睛看着我俩,听故事的时候阿五最乖。吃完晚饭,就该轮到阿四讲故事给我听了。阿四没时间看故事书,但是他会编。他编得比较离奇,想象力丰富,他可以不断往故事里加人物:孙悟空、哪吒、小青龙、土地爷、黑熊精……一旦卡壳,他就加一个人物。既然加了人物,一定会有兵器随行,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阿四家离我家很近,从我们家的侧窗看过去,石子路那边有一间高大的平房,平房的隔壁是豆腐坊,再隔壁就是阿四家。阿四家是从外地搬来的,为何他的三个哥哥姐姐没有来,我不清楚。总之,他们住在地震棚里——用竹子和芦苇搭建的矮棚,穿过客厅兼厨房就是睡觉的地方。
  阿四家的棚子很小,全家吃喝拉撒都在长七八米,宽约三米的空间里,但是收拾得很整齐。衣服都装在纸箱里码好,碗筷收在碗橱里,从不乱摆乱放。他妈妈个子矮小,总是忙个不停,忙好家务就去供销社食堂烧饭;而他的爸爸则穿戴整齐,常年戴着一个工人帽,他的工作是将县城来的一车车水泥卸到仓库。饭后的故事会,阿五总会来捣乱,在我们身前身后挤来挤去。为了让她安稳一点,我每次去都会揣一块糖,以便打发她出门玩。
  暑假的一天,我去找阿四,扑了个空。阿五在无聊地翻着扑克牌,我问她阿四去哪里了。她回答说:“去供销社啦,跟着妈妈去干活,干活买糖给我吃。”我就去供销社找阿四。供销社是个很大的院子,我偶尔和其他孩子去那里玩蹦床——站在一堆芦席上面跳。有一次我在芦席上摔倒了,被尖利的芦苇划得手脚流血,就再也没去了。我在供销社大院子里到处找阿四,终于在食堂后面看到他。他正和他妈妈在水井旁边洗一堆白花花的东西,味道很难闻。我和阿四打招呼,他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笑。他妈妈将小凳子递给我坐,自己蹲着用力洗刷着盆里的东西。我屏住呼吸问那是什么,阿四妈妈头也不抬地回答:“羊肠子,你没见过吗?洗干净了很好吃的。”阿四妈妈用一个半圆的竹片刮着那些肠子,污水顺着搓衣板缓缓流到木盆里。我突然明白了羊肠小道的意思,这个名词不但意味着道路狭窄,还暗示着湿滑的道路黏糊糊的触觉。
  阿四红着脸,可能是不好意思,慢慢侧转身,背对着我慢慢揉搓手中的羊肠。我想帮忙,但打心眼抗拒做这种臭气熏天的活儿。这些烂泥一样的秽物,究竟是什么人来吃呢?我很困惑。
  阿四的爸爸来了,或许是刚扛完水泥袋,手中攥着那顶漂亮的工人帽,肩膀上搭着一块蓝布,头上戴着软塌塌的四片瓦式的蓝布帽,帽上落了一层水泥灰。他看了看木盆,突然暴怒起来,将盆一脚踢翻喊道:“我们家是穷,但不能做这种脏事情!”我从未见过阿四爸爸发这么大火,他一直是沉默温和的一个人。我吓得跳开了,站在煤炭池子边。阿四妈妈也被惊住了,茫然地站着,拿胳膊轻拍缩成一团的阿四,示意他离开。浑浊的脏水顺着她的手指滴答滴答落在水泥地上。阿四爸爸疯了似的,拿起井边的水桶打水。他脸上的肌肉绷紧了,好似被刀刻了几道印痕。我从未见有人用那么短的时间提起一桶水。阿四爸爸怒吼道:“快洗,洗干净,还有你。”他指着闪到一边的阿四。
  母子二人一边洗手,一边小声解释说:“小四爸爸,食堂里想吃羊肠子,给加一角钱呢。”阿四爸爸倒掉桶里的水,用力扔进井里。啪嗒一声,水桶撞击着水面。他手中的麻绳顫抖着拧成麻花状。“加一块钱也不能做。”他怒斥着,双手飞快地又提起一桶水来。
  第二天放学,我照旧去阿四家玩,仍然是互相讲故事,阿五依旧在旁边捣乱,我依旧准备好糖果打发这个小馋猫。一切没有什么两样。
  隔几天,我因为感冒发烧,在家卧床几天。邻居刘阿姨来看我,带来我爱吃的麦芽糖。刘阿姨和我妈很聊得来,我吮着麦芽糖似睡非睡。
  刘阿姨小声说:“阿虎妈妈,小四爸爸得了怪毛病你知道吗?”我听了一激灵,竖起耳朵。
  “什么病?”我母亲吃惊地问。
  “他最近每天半夜里将老婆和小四小五拎下床,让他们洗澡呢。”
  “那是为什么呀?”
  “不知道啊,说是一种病。他会半夜去白湖挑水,回来又是洗被子,又是烧洗澡水,罚他们洗澡。”
  “有这种事情?”
  “是啊,说是一种病。不洗澡就不要进门睡觉。”
  “半夜里洗澡,还洗床单?”
  “还洗被子呢,家里闹翻了天。”
  “多少天的事情?”
  “不知道啊。大牛有一天喝酒回来晚,看到小四全家站在门外,那时候已经下半夜了。大牛还跟阿四爸爸开玩笑说,今晚没地震啊,怎么都跑出来了?小四一家人都不说话,站在门口。”
  我母亲皱着眉头说:“那确实是一种病,不会成‘武疯子’了吧?”她不安地看看我。我将半块麦芽糖塞进嘴里,蒙头装睡。停了一会儿,母亲和刘阿姨说:“我家阿虎喜欢和阿四玩,这回不能让他去了,万一发起疯打了人可怎么办。”我嚼着麦芽糖,嘴里全是眼泪。
其他文献
家雀儿,东北方言,麻雀的别称。李家雀儿,当然是一个人的外号。李家雀儿,大名没人知道。不过他不叫李家雀儿的时候,人们都喊他李三爷。  李三爷行三,光棍儿一条。大伙儿之所以尊称他为三爷,并不是因为他岁数大,辈分高,有钱有势,而是因为他性情耿直,为人仗义,说话办事直截了当,认理不认人。屯子大事小情他都乐意帮忙,救急解难,有一毛不带帮八分的。  李三爷是大青山狼洞沟里头号的猎手,枪法出奇地准,胆也特别大,
期刊
大家一直觉着海大人有病。海大人天生不是科考的胚子,折腾到36岁,才混了个举人,然后就再也折腾不动了。眼见四十不惑了,没办法,只好去吏部报到,好歹弄了顶管教育的帽子,当起了小公务员。  嘉靖三十七年,因为在教育上干出点小政绩,海大人又意外地接到吏部公文,调他去浙江淳安担任知县。这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无数举人削尖脑袋拼命钻营,几十年如一日,无非是想捞个知县退休,海大人只干了四年,整天闷葫芦似的,
期刊
杨志刚背着条崭新的麻袋,低着头,快步走在前面,边走边往旱烟袋锅里摁着蛤蟆头。蛤蟆头这烟劲儿可冲,抽一口直呛肺管子。杨志刚就得意这辣劲儿。他刚要用火镰打火,身后的二孩儿大声地喊他:“二舅,你慢点,这上山可不比溜光大道啊!”杨志刚停下脚步,回转身,点着火,吧嗒一口,喷出一溜长烟,不紧不慢地问道:“二孩儿,你成天吃的是屎呀?”二孩儿甩了甩头发,得意地说道:“二舅,瞧你这话说的,这么难听呢?告诉您老吧,顿
期刊
傍晚到家,见大门锁着,想去问问邻居我老婆去哪儿了?转身看见四婆弓着背挑了担菜从我家门前过,忙上前打招呼:“四婆,搞菜卖呀?”  听到有人喊,四婆停下脚步抬头见是我,道:“蔡伢回来了?”大概是一边驼背被担子压酸了,四婆将扁担挪到另一边,再跟我说话:“不卖菜怎么办?人不死,嘴还要吃嘞。”  我小声问四婆:“松伢叔不给你点钱?”  一提儿子松伢,四婆就来气:“他自己都是靠儿子给点钱度日,哪有钱给我?”说
期刊
马奇不过是名基层工人。  有天他远远看见那座四四方方的建筑,自言自语道:“简直就是一块干巴巴的铁,毫无想象力可言!”  他积攒已久的愤懑终于在此刻达到极点,完全没有在意身旁还有几个工友。  “这是一个留过学的设计师设计的,在国内非常有名。”  “你听谁说的?”  “老大说的,所以叫我们这个工程要好好干,干好了……”  “真的假的?老大当时是怎么说的?”  他们边朝工地走去,边伸着脖子交谈,完全没有
期刊
阿达要去一个据说民风淳朴的地方做生意。  他一直认为那是个水草丰茂之地,因为早就听说那里鳖很多。有鳖就会有水,有水就会有鱼,有鱼就会有人下钓。他销售的是钓竿。  他一路向人打听,走了四十九天,却走进了一片荒漠。他以为走错了地方。但应该不是,一路上见到不少的鳖来来往往,而且很热情地给他指路。“看来你很有远见。老莫保佑善良正派的人!”有一只鳖说。  他坚信前面有绿洲。但又走了九天,荒漠中还只是一条路,
期刊
夜幕下,十里祁原,军帐连角。大战过后,鸦声苍凉,月影清冷,正是一派肃杀景象。凝神细听,却分明有隐约的琴鼓之声从中军传来,让人一时忘了伤痛。  中军大帐里,炉火熊熊。随着琴师双手翻飞,时而轻柔,时而刚毅的音符或如水流,或如云起,延绵不绝。而比这音符更轻柔、更刚毅、更延绵不绝的,是大帐中间那个曼妙的舞动着的身影。其舞姿千娇百媚,如流动的情绪,似起伏的心意,任谁观赏之下都会心神激荡。尤其是帐中这群整日里
期刊
雨点,像鼓槌一样,一槌一槌,敲打在豆豆王的心上。  豆豆王,官名叫王林,豆豆王是他的外号。十里八村你说豆豆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林没啥本事,年轻时,学了个打豆豆的手艺。打爆米花,那是城里人的叫法,在我们这儿,叫打豆豆。那時候,乡下人的日子寡淡,村里来个打豆豆的,娃娃们跑前跑后地喊,打豆豆的来了,打豆豆的来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大人们纷纷端着盆,拿上袋子围了上来,街道上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  
期刊
进了夏天,就可以逮鱼了。夏村东那条小河,到了夏天,才会有水。  夏村人逮鱼,一般是钓、撒网、拉网、下迷魂阵、下地笼等。大家逮鱼只是自己吃,不卖。想卖,就夏天两个月,北边提闸放来些水,鱼能有多少呢?  夏宁住在村西头,生得白净,细骨伶仃,衣着干净。他逮鱼是下九节地笼。地笼是方铁圈上套了网的捕鱼工具,隔一尺一个铁圈,分出节,有六节、九节、十二节、十九节等,听说还有三十多节的。系绳子那边封死了,算头,尾
期刊
腊月二十八,天空阴沉沉的。刮了几天的北风,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小半晌,一辆三套马车停在马家沟知青点的院门口,赶车的是车倌马大鞭子。马大鞭子一手拉着闸绳,一手举着大鞭子,对着院里的屋子喊:“知青们,赶紧上车出发啦!”  知青点的两扇门同时开了,四个知青跑出来,跟头把式地上了马车。马大鞭子瞅一眼两男两女四个知青,突然皱紧眉头说:“不对呀,咱村不是有五个知青吗?那一个呢?”  紧挨马大鞭子坐着的李国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