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活动 数学课堂
巧妙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37-01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从传统教学“学生听、教师讲”的模式中挣脱出来,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展开课堂交流探究,让整个数学课堂“活”起来。只有让数学课堂呈现活泼生动的激活态势,才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探究之中。如何实施这一课堂活动呢?笔者谈三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操作和思维融合,“做活”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强于感性思维,需要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积累足够的数学表征,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操作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蜕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课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的教具,激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现在要求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但手里没有正方体,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认为,可以从长方体中切一个最大的正方体。笔者继续设疑:从长方体中切出正方体后,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变化?学生用长方体的萝卜块作为材料,分组展开操作,用最短边作为棱长来切,有的横切大面,有的竖切3块,还有的是斜着切的,虽然切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切出来之后,面的数量增加了。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并展开自主探究:如果在一个角上剪掉一个小正方体会怎样呢?如果切成不规则的图形,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操作后发现,切掉小正方体后,增加了整个小正方体的面积,因而表面积是增加的。同理,切成不规则图形时,表面积也增加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因而表面积也是增加的。但对于体积来说,不管如何切,因为边长、棱长没有改变,所以体积是不变的。
在以上操作活动中,学生能够从“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入手,将思考融入操作中,让思考推动操作,操作促进思维,使数学课堂在动手操作中“活”了起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交流和探究,“说活”数学
数学课堂的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交流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数学知识的本质,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引发不同的观点碰撞,激活思维的火花,建立丰富的数学表象,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活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时,笔者先让学生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追问:是不是计算表面积都需要将6个面算进去呢?此时,笔者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展开探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要将长方体涂漆,计算涂漆的面积。笔者提问:有几种涂法?学生分组讨论后认为,可以涂5个面,也可以涂4个面。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应用?如何求物体的表面积?学生展开探究,有的认为生活中有的只需要求5个面(比如鱼缸);也有的认为,只需要求4个面(比如粉刷教室的四壁);还有的认为,生活中也有只求3个面的(比如将桌子放在墙角,涂漆就只涂3个面)。
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明确了物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数学思维意识,能够将数学计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有了交流探究的活跃度,让学生在“说数学”中掌握了表面积的知识本质。
三、立足拓展和实践,“用活”数学
数学教学的根本,是要让学生从教材出发,拓展理论知识,进而进入到广阔的社会课堂中,并能够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立足实践,带领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利息》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利息这个概念,笔者特意设计了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调查活动。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展开讨论,并思考:到底哪一种存款利率高一些,如果家里有一万元钱,如何投资理财才能实现最大的收益?与此同时,笔者又让学生结合当前银行的调息信息,计算近三年来银行利率的变化,看看对家里的收益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对不同利息的比较,并结合家里的具体情况,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如果家里这一万块钱不急用的话,就可以拿来做定期投资,这样利息高一些;如果家里这一万块有急用,也有不急用的,就可以将要急用的钱拿来做活期的存款,获得一些利息。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利息的本质,也认识到了利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建立了储蓄的意识,提升了自身的数学思维。
(责编 林 剑)
巧妙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37-01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从传统教学“学生听、教师讲”的模式中挣脱出来,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展开课堂交流探究,让整个数学课堂“活”起来。只有让数学课堂呈现活泼生动的激活态势,才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探究之中。如何实施这一课堂活动呢?笔者谈三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操作和思维融合,“做活”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强于感性思维,需要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积累足够的数学表征,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操作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蜕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课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的教具,激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现在要求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但手里没有正方体,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认为,可以从长方体中切一个最大的正方体。笔者继续设疑:从长方体中切出正方体后,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变化?学生用长方体的萝卜块作为材料,分组展开操作,用最短边作为棱长来切,有的横切大面,有的竖切3块,还有的是斜着切的,虽然切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切出来之后,面的数量增加了。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并展开自主探究:如果在一个角上剪掉一个小正方体会怎样呢?如果切成不规则的图形,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操作后发现,切掉小正方体后,增加了整个小正方体的面积,因而表面积是增加的。同理,切成不规则图形时,表面积也增加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因而表面积也是增加的。但对于体积来说,不管如何切,因为边长、棱长没有改变,所以体积是不变的。
在以上操作活动中,学生能够从“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入手,将思考融入操作中,让思考推动操作,操作促进思维,使数学课堂在动手操作中“活”了起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交流和探究,“说活”数学
数学课堂的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交流探究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数学知识的本质,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引发不同的观点碰撞,激活思维的火花,建立丰富的数学表象,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活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时,笔者先让学生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追问:是不是计算表面积都需要将6个面算进去呢?此时,笔者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展开探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要将长方体涂漆,计算涂漆的面积。笔者提问:有几种涂法?学生分组讨论后认为,可以涂5个面,也可以涂4个面。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应用?如何求物体的表面积?学生展开探究,有的认为生活中有的只需要求5个面(比如鱼缸);也有的认为,只需要求4个面(比如粉刷教室的四壁);还有的认为,生活中也有只求3个面的(比如将桌子放在墙角,涂漆就只涂3个面)。
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明确了物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数学思维意识,能够将数学计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有了交流探究的活跃度,让学生在“说数学”中掌握了表面积的知识本质。
三、立足拓展和实践,“用活”数学
数学教学的根本,是要让学生从教材出发,拓展理论知识,进而进入到广阔的社会课堂中,并能够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立足实践,带领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利息》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利息这个概念,笔者特意设计了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调查活动。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展开讨论,并思考:到底哪一种存款利率高一些,如果家里有一万元钱,如何投资理财才能实现最大的收益?与此同时,笔者又让学生结合当前银行的调息信息,计算近三年来银行利率的变化,看看对家里的收益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对不同利息的比较,并结合家里的具体情况,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如果家里这一万块钱不急用的话,就可以拿来做定期投资,这样利息高一些;如果家里这一万块有急用,也有不急用的,就可以将要急用的钱拿来做活期的存款,获得一些利息。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利息的本质,也认识到了利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建立了储蓄的意识,提升了自身的数学思维。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