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考察,选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寓意深刻,意味深长。“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一、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勿容置疑,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往往故意放大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故意散布一些蛊惑人心的话,企图唱衰中国,唱衰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那么,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看,从主流和积极方面来看。
有人提出,改革开放虽然使物质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却下来了,带来思想道德滑坡,不能说是成功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正是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锻造了一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包容和谐意识等,都是这种精神的内涵。这是一种时代精神,彰显了先进与进步的品质。同时也不可否认,改革开放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落、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消极现象。必须看到,改革开放是一场空前规模的社会变革,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思想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从来是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常抓不懈的。比如,针对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努力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比如,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市场经济不完善的问题。再比如,针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提出要“从源头上遏制”,通过加强教育、规范制度、坚决处理一批案件等措施,努力从根本上加以消除。正是因为始终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流始终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社会生活中的消极面都归罪于改革,更不能因为改革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从根本上否定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相反,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正常的。同时,改革开放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各种矛盾的成因也非常复杂,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比如,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过程中带来大量人口流动,推动了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社会问题。这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问题,是深化改革面临的新任务,要通过加快推进各方面改革,加强管理和制度创新不断加以解决。
又比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的矛盾加剧,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空气、水等生态环境污染恶化,环境治理的任务相当艰巨;等等。这些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而凸显出来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化抓紧解决。
总之,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社会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关键是如何着力解决好。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二、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在攻坚期、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信心和勇气比黄金还要重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给大家提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②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
(一)破解当代中国世所罕见的改革难题的必然要求
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一方面社会关系之繁、部门利益之障、统一思想之难、触动“奶酪”之阻、整体推进之艰,是深化改革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势必在问题和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首畏尾、败下阵来。“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③习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为化解改革难题指明了方向。可以说,破解改革难题的艰巨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增强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必要性。
同时也要看到深入推进改革、破解改革难题虽然无比艰巨,甚至充满巨大风险,但总体是可控的。破解改革难题的可控性,决定了增强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可行性。这种可控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破解改革难题提供了坚实基础;党的坚强领导,为破解改革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改革开放成功实践提供的重要经验即“四个坚持”,为破解改革难题提供了强大法宝。只要我们继续按照“四个坚持”治国理政,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风险都能化解。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增强改革信心和勇气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集改革攻坚智慧之大成,熔亿万人的勇气于一炉,是聚焦改革难题的“中国答卷”,蕴含着激励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强大能量。 《决定》极大地拓展了深化改革的领域和范围,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这些部署涵盖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表明中央信心满、勇气足,不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勇于针对改革中的复杂矛盾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不仅广度空前,而且力度空前,聚焦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提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思路举措,体现了强大的改革信心和勇气。总体来看,《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所针对的矛盾问题,大都是过去未能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强大意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为了搞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习近平同志带头学习和调研。在学习调研过程中,坚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他多次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表现出极强的改革信心和勇气,体现出大国领袖特有的使命担当和政治责任。
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使我国的改革始终沿着既积极又稳妥的轨道前进,成效和功绩有目共睹。时至今日,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是对过去三十多年改革中形成的既得利益进行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所遇阻力会异常之大。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两大障碍:一是思想观念障碍;二是利益固化藩篱。面对观念障碍、利益壁垒,不可能像观光旅游般轻松,要想推进改革,先得有拿手术刀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在这两大障碍之中,也的确有不少缺乏忧患意识、思想僵化、不思进取之人,但要清醒地看到,改革面临的核心障碍或许仍是“利益掣肘”:有的人嘴上支持改革,甚至呼吁改革,但一旦涉及自身利益时却反对改革,导致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长期以来久议不决、决而难行、行而变样。他们反对的理由,可能是“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等,看起来是“观念障碍”,其实根源还是“利益固化”。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我国突破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说过,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面对改革开放已到深水区的严峻形势,习总书记强调:“必须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④这既是针对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现实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也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更提振了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的信心。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集中了更多的民意期待,越应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决推进。不同声音并不可怕,遭遇阻碍也很正常。只要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就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聚合起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新一轮的改革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就必须有一大批勇敢者站出来,像谭嗣同一样,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改革攻坚“先割自己肉”。 只有具备“刀口向内、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巨大勇气,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好路,才能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第90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第112页。
③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10月8日第3版。
④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8月28日第1版。
一、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勿容置疑,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往往故意放大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故意散布一些蛊惑人心的话,企图唱衰中国,唱衰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那么,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看,从主流和积极方面来看。
有人提出,改革开放虽然使物质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却下来了,带来思想道德滑坡,不能说是成功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正是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锻造了一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包容和谐意识等,都是这种精神的内涵。这是一种时代精神,彰显了先进与进步的品质。同时也不可否认,改革开放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落、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消极现象。必须看到,改革开放是一场空前规模的社会变革,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思想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从来是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常抓不懈的。比如,针对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努力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比如,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市场经济不完善的问题。再比如,针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提出要“从源头上遏制”,通过加强教育、规范制度、坚决处理一批案件等措施,努力从根本上加以消除。正是因为始终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流始终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社会生活中的消极面都归罪于改革,更不能因为改革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从根本上否定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相反,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正常的。同时,改革开放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各种矛盾的成因也非常复杂,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比如,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过程中带来大量人口流动,推动了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社会问题。这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问题,是深化改革面临的新任务,要通过加快推进各方面改革,加强管理和制度创新不断加以解决。
又比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的矛盾加剧,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空气、水等生态环境污染恶化,环境治理的任务相当艰巨;等等。这些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而凸显出来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化抓紧解决。
总之,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社会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关键是如何着力解决好。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二、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在攻坚期、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信心和勇气比黄金还要重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给大家提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②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
(一)破解当代中国世所罕见的改革难题的必然要求
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一方面社会关系之繁、部门利益之障、统一思想之难、触动“奶酪”之阻、整体推进之艰,是深化改革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势必在问题和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首畏尾、败下阵来。“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③习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为化解改革难题指明了方向。可以说,破解改革难题的艰巨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增强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必要性。
同时也要看到深入推进改革、破解改革难题虽然无比艰巨,甚至充满巨大风险,但总体是可控的。破解改革难题的可控性,决定了增强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可行性。这种可控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破解改革难题提供了坚实基础;党的坚强领导,为破解改革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改革开放成功实践提供的重要经验即“四个坚持”,为破解改革难题提供了强大法宝。只要我们继续按照“四个坚持”治国理政,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风险都能化解。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增强改革信心和勇气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集改革攻坚智慧之大成,熔亿万人的勇气于一炉,是聚焦改革难题的“中国答卷”,蕴含着激励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强大能量。 《决定》极大地拓展了深化改革的领域和范围,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这些部署涵盖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表明中央信心满、勇气足,不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勇于针对改革中的复杂矛盾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不仅广度空前,而且力度空前,聚焦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提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思路举措,体现了强大的改革信心和勇气。总体来看,《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所针对的矛盾问题,大都是过去未能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强大意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为了搞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习近平同志带头学习和调研。在学习调研过程中,坚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他多次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表现出极强的改革信心和勇气,体现出大国领袖特有的使命担当和政治责任。
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使我国的改革始终沿着既积极又稳妥的轨道前进,成效和功绩有目共睹。时至今日,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是对过去三十多年改革中形成的既得利益进行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所遇阻力会异常之大。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两大障碍:一是思想观念障碍;二是利益固化藩篱。面对观念障碍、利益壁垒,不可能像观光旅游般轻松,要想推进改革,先得有拿手术刀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在这两大障碍之中,也的确有不少缺乏忧患意识、思想僵化、不思进取之人,但要清醒地看到,改革面临的核心障碍或许仍是“利益掣肘”:有的人嘴上支持改革,甚至呼吁改革,但一旦涉及自身利益时却反对改革,导致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长期以来久议不决、决而难行、行而变样。他们反对的理由,可能是“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等,看起来是“观念障碍”,其实根源还是“利益固化”。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我国突破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说过,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面对改革开放已到深水区的严峻形势,习总书记强调:“必须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④这既是针对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现实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也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更提振了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的信心。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集中了更多的民意期待,越应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决推进。不同声音并不可怕,遭遇阻碍也很正常。只要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就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聚合起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新一轮的改革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就必须有一大批勇敢者站出来,像谭嗣同一样,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改革攻坚“先割自己肉”。 只有具备“刀口向内、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巨大勇气,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好路,才能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第90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第112页。
③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10月8日第3版。
④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8月2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