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怎样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是如今在提倡“大思政”理念的背景下,每一位高职教师都必须要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并探讨怎样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条件和路径。充分发挥各学科的长处,实现全面的“立德树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大学语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开始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必须做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传统的应试教育将被改革,渐渐开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重新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民族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应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有利于融入思政教育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和思想性,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在教学育人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首先,语文作为一门关注语言和文字的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作为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内容,是文化发展的精华积淀,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等进行辨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思想道德进行规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而实现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准的目的。大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融入思政教育更是学科重点,理应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教育宗旨的一致性是两科融合的必要条件
在学科领域中,大学语文与思政课在不同区域,但它们育人宗旨却是一致的。
大学语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言语沟通以及应用写作等职业关键能力,并且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栽培他们的人文品格,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续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旨在开展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高职院学生踏入社会、适应职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夯实良好的思想根基。
從本质上看,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都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重大的使命。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符合新时期课程思政新理念的要求,而且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积极响应,是对大学语文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人文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与优化。
三、思政教育融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措施
1、精编教学内容,选择涵盖思政教育资源的人文范本
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的原则,研究制定出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具体方案和实施图谱,精编出集思想性、文学性、审美性、工具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教材,并根据需要实现统编通用。要加大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究性研究。深入挖掘含思政教育功能、职业教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培育功能的名篇佳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人文载体。加强对大学语文教材的思政审查、学科审查,切实把好大学语文教材的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在课程内容上的有机整合,培养出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搭建优秀的教学平台。
2、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立德树人是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的终极目标,两者若是能够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互相渗透、融合,一定会对教育产生积极效应。高职院校更应审时度势,从根本上改变过度追求职业技能教育的实用理念,认真审视大学语文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效能,明确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与功能定位。利用大数据的支撑,建立起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学资源、师资建设,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能为大学语文教育提供充满生命力的发展空间,从而提升大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大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思政教育不再单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正确认识大学语文在践行课程思政方面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隐形思政教育功能,在注重提升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教育培养。巧妙运用多媒体等辅助,创设文质兼美的教学情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等有机地融入到知识探究、能力提升和人格养成的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
3、以学生为主导,改变教学模式
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价值引领与培养学术精神的三统一。从本质上改变一言堂的传统灌输模式,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你教我学,落实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现代教育方式,将思政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极具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四、结语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它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格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的教学改革途径。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海婷 对大学语文教育理念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1):73-74.
[2]余新华 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01):98-99.
[3]徐燕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78-79.
[4]陕艳娜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83-84.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大学语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开始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必须做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传统的应试教育将被改革,渐渐开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重新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民族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应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有利于融入思政教育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和思想性,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在教学育人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首先,语文作为一门关注语言和文字的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作为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内容,是文化发展的精华积淀,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等进行辨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思想道德进行规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而实现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准的目的。大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融入思政教育更是学科重点,理应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教育宗旨的一致性是两科融合的必要条件
在学科领域中,大学语文与思政课在不同区域,但它们育人宗旨却是一致的。
大学语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言语沟通以及应用写作等职业关键能力,并且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栽培他们的人文品格,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续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旨在开展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高职院学生踏入社会、适应职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夯实良好的思想根基。
從本质上看,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都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重大的使命。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符合新时期课程思政新理念的要求,而且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积极响应,是对大学语文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人文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与优化。
三、思政教育融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措施
1、精编教学内容,选择涵盖思政教育资源的人文范本
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的原则,研究制定出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具体方案和实施图谱,精编出集思想性、文学性、审美性、工具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教材,并根据需要实现统编通用。要加大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究性研究。深入挖掘含思政教育功能、职业教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培育功能的名篇佳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人文载体。加强对大学语文教材的思政审查、学科审查,切实把好大学语文教材的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在课程内容上的有机整合,培养出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搭建优秀的教学平台。
2、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立德树人是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的终极目标,两者若是能够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互相渗透、融合,一定会对教育产生积极效应。高职院校更应审时度势,从根本上改变过度追求职业技能教育的实用理念,认真审视大学语文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效能,明确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与功能定位。利用大数据的支撑,建立起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学资源、师资建设,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能为大学语文教育提供充满生命力的发展空间,从而提升大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大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思政教育不再单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正确认识大学语文在践行课程思政方面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隐形思政教育功能,在注重提升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教育培养。巧妙运用多媒体等辅助,创设文质兼美的教学情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等有机地融入到知识探究、能力提升和人格养成的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
3、以学生为主导,改变教学模式
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价值引领与培养学术精神的三统一。从本质上改变一言堂的传统灌输模式,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你教我学,落实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现代教育方式,将思政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极具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四、结语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它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格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的教学改革途径。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海婷 对大学语文教育理念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1):73-74.
[2]余新华 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01):98-99.
[3]徐燕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78-79.
[4]陕艳娜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