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放缓经济发展速度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同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所以要在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并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离不开充足而稳定的资金的支持。因此,金融支持问题就成为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在新常态下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就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金融支持展开探讨,旨在通过融资困境分析为中小企业找到获得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1.中小企业的信用较低。
中小企业具有知名度低、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的特点,同时还不具备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快速准确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直接影響了其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致使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用度评级远低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增加了贷款难度,进而导致中小企业普遍在融资方面产生问题。
2.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透明。
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现在其财务管理制度的漏洞上,包括过时的管理方式、混乱的凭证报表及不合理的内部控制方式等。这些问题增加了金融机构核查企业经营情况的难度,导致资金信息不能被可靠的追查。向这类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需要承担更大的信贷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因而金融机构不愿发放充足的贷款,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
中小企业抵押难体现在其拥有的资产少,能用于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更是寥寥可数。再加之多名目的高额手续费用,往往会压的中小企业“无法喘息”。担保难体现在担保机构数量有限、担保途径单一上。缺乏可靠的担保人,自然就无法获得理想的贷款额度,进而形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金融机构方面的分析
1.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使贷款投放趋利避害。
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在不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风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金额通常不会过大,且由于运作需要中小企业的贷款次数会更为频繁。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走特定的程序,其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和时间都是固定的。这样一来,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就不会成为金融机构的“第一选择”。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上不具有优势,发放贷款的风险也随之提升,出于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也会降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最终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2.信息的不对称影响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关系。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方式落后或相关体系不健全,甚至存在部分假账欺瞒现象,导致金融机构很难核查到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加了其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为了有效规避这类风险,金融机构会提高贷款利率、增加附加条款,甚至拒绝贷款请求。
3.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出现缺失。
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出于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频频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反而“冷落”了需要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此外,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并不到位,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渐被上级部门收拢,进一步缩减了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贷款支持。
(三)政府的政策因素
政府对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支持政策不到位,导致金融机构缺乏主动性。从法律角度而言,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执行和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没能从根源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金融困境。
二、破解融资困境的金融支持建议
(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参考发达国家破解融资困境的经验不难看出,融资渠道多元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应当建立在现阶段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上,并逐渐开发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新形式。以债券融资来说,要拟定恰当的信用评级方式和合理的利率标准,在维护双方利益的基础上促进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以股权融资来说,应当寻求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股权融资体系,将“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作为主要交易平台,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扩大融资金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提出,要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试点,实行“科创板”和注册制。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解决金融困境的机会,如果能借此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就不难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二)打造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也相应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突出了中小企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金融机构是否能够针对中小企业打造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而言,银行可以进一步拓展无担保贷款业务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无担保贷款业务指的是银行参照中小企业在征信系统中的信用评定等级受理中小企业的贷款请求,若贷款企业的信用良好(没出现过违约行为、没发生过逾期贷款、没缴纳过罚金等),就可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向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的是企业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发出融资申请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从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角度来说,成立创投基金是打造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发展潜力较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定向投资,从而实现其与中小企业的双赢——中小企业获得支持其运营发展的资金,投资公司分享中小企业的经营利润。
(三)加强政府的融资扶持
从各方面来说,中小企业都处于弱势地位。政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融资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机会和条件,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其一在于延伸政府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的合作。通过派遣专员实地考察、大数据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特定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因地制宜的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其二在于政府应当主动承担起作为金融市场规则制定者、交易服务者的责任。政府要搭建“青创板”和“科技板”等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的平台,让金融服务机构更多的关注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地区性股权交易和扩大战略性投资。另外,基于金融市场对融资主体信用程度的注重,政府应当构建更加合理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帮助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中小企业准确的财务信息。其三在于政府应当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尽可能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融资负担,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受到自身、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限制。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限制,就需要中小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机制、维护信用情况等方式有效提升融资能力;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方式为中小企业创造融资条件,扮演好“服务者”角色,帮助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分析,能够总结得出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我国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山东陆海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1.中小企业的信用较低。
中小企业具有知名度低、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的特点,同时还不具备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快速准确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直接影響了其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致使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用度评级远低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增加了贷款难度,进而导致中小企业普遍在融资方面产生问题。
2.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透明。
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现在其财务管理制度的漏洞上,包括过时的管理方式、混乱的凭证报表及不合理的内部控制方式等。这些问题增加了金融机构核查企业经营情况的难度,导致资金信息不能被可靠的追查。向这类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需要承担更大的信贷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因而金融机构不愿发放充足的贷款,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
中小企业抵押难体现在其拥有的资产少,能用于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更是寥寥可数。再加之多名目的高额手续费用,往往会压的中小企业“无法喘息”。担保难体现在担保机构数量有限、担保途径单一上。缺乏可靠的担保人,自然就无法获得理想的贷款额度,进而形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金融机构方面的分析
1.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使贷款投放趋利避害。
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在不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风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金额通常不会过大,且由于运作需要中小企业的贷款次数会更为频繁。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走特定的程序,其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和时间都是固定的。这样一来,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就不会成为金融机构的“第一选择”。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上不具有优势,发放贷款的风险也随之提升,出于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也会降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最终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2.信息的不对称影响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关系。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方式落后或相关体系不健全,甚至存在部分假账欺瞒现象,导致金融机构很难核查到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加了其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为了有效规避这类风险,金融机构会提高贷款利率、增加附加条款,甚至拒绝贷款请求。
3.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出现缺失。
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出于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频频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反而“冷落”了需要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此外,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并不到位,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渐被上级部门收拢,进一步缩减了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贷款支持。
(三)政府的政策因素
政府对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支持政策不到位,导致金融机构缺乏主动性。从法律角度而言,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执行和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没能从根源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金融困境。
二、破解融资困境的金融支持建议
(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参考发达国家破解融资困境的经验不难看出,融资渠道多元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应当建立在现阶段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上,并逐渐开发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新形式。以债券融资来说,要拟定恰当的信用评级方式和合理的利率标准,在维护双方利益的基础上促进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以股权融资来说,应当寻求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股权融资体系,将“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作为主要交易平台,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扩大融资金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提出,要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试点,实行“科创板”和注册制。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解决金融困境的机会,如果能借此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就不难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二)打造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也相应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突出了中小企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金融机构是否能够针对中小企业打造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而言,银行可以进一步拓展无担保贷款业务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无担保贷款业务指的是银行参照中小企业在征信系统中的信用评定等级受理中小企业的贷款请求,若贷款企业的信用良好(没出现过违约行为、没发生过逾期贷款、没缴纳过罚金等),就可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向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的是企业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发出融资申请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从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角度来说,成立创投基金是打造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发展潜力较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定向投资,从而实现其与中小企业的双赢——中小企业获得支持其运营发展的资金,投资公司分享中小企业的经营利润。
(三)加强政府的融资扶持
从各方面来说,中小企业都处于弱势地位。政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融资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机会和条件,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其一在于延伸政府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的合作。通过派遣专员实地考察、大数据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特定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因地制宜的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其二在于政府应当主动承担起作为金融市场规则制定者、交易服务者的责任。政府要搭建“青创板”和“科技板”等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的平台,让金融服务机构更多的关注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地区性股权交易和扩大战略性投资。另外,基于金融市场对融资主体信用程度的注重,政府应当构建更加合理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帮助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中小企业准确的财务信息。其三在于政府应当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尽可能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融资负担,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受到自身、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限制。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限制,就需要中小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机制、维护信用情况等方式有效提升融资能力;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方式为中小企业创造融资条件,扮演好“服务者”角色,帮助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分析,能够总结得出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我国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山东陆海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