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历经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传世较多,流传较广。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闻名于世。“八怪”的异军突起,拓宽并改变了文人艺术的风格和流派,掀起了一阵经世致用的人文变革之风,体现在对社会与国家的关心、个性的崛起、对人的天性及自由发展的关心、民主平等觀念等。他们的画作个性张扬、托物言志、针砭时弊。
关键词:扬州画派;经世致用;雅俗共赏;创新之风
一、题材延伸
扬州画派的花鸟画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人物画也有发展。自明代周之冕(明代著名花鸟画家)“勾花点叶派”与陈淳、徐渭的水墨大写意出现,文人花鸟逐渐发展起来。至清初恽寿平与八大山人各自发展没骨设色与山水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有“并盛”之趋势,而扬州画派诸人则将花鸟画创作作为他们的主要方向并一直持续到清末。
二、经世致用的人文思想
明代中后期,思想界刮起了一阵经世致用的人文之风,体现为对社会与国家的关心、个性的崛起、对人的天性及自由发展的关心、民主平等观念的萌芽、实学思潮的流行等。郑燮道:“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于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是对这股思潮的最好注解。
三、张扬的个性
以“扬州八怪”为首的扬州画派诸家继承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个性派画家的衣钵,提倡绘画的创造性,在作品中追求雄肆奇崛、狂放自由、老辣苍健的画面效果。这种雄肆恣意的个性作风主要通过几种手段来完成,一是草书入画以书取势,二是碑刻之风中的古拙浑朴金石趣味,三是从篆刻治印中寻找遒劲刚硬、冷峻峭硬的笔势气魄。
四、雅俗共赏的审美表现
扬州画家对书画的审美观念做出了不俗的突破。文人绘画向来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高妙著称,元画就是典型代表。明代中期以后,“经世致用”的人文思潮的崛起,“文院合流”的艺术倾向,文人画的世俗倾向是越来越明显了。另外,个性的宣泄反而促成了创作雅俗共赏的作品面貌。
“扬州八怪”在清代中期扬州画坛的异军突起再一次拓宽并改变了文人艺术的风格和流派。他们关注民生疾苦,表达真情实感。这也为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大众化思潮做出了铺垫。“八怪”公认的人物有金农、黄慎、汪士慎、郑燮、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等,实际上人数不是只八个,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现对他们的艺术成就分别介绍。
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1685-1795)擅写梅花,疏枝瘦干,繁花满枝,取梅花清倔冷峻之意。以水墨挥洒为主,笔意冷峻幽深,繁花设色浓艳,气洁风清。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金农评述说:“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众香,俨然灞桥风雨中”。作品有《墨梅图》、《梅花图册》等传世。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1686-1762)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锡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的独特风格,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土墙蝶花图》、《松藤图》等代表作品传世。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1687-1764)从画竹入手习画,而后梅花、蔬果、山水、肖像、佛像无所不画。金农尤其喜欢画梅,自创新法,作老树虬枝,疏枝如棘,迂怪而不同凡响,繁花盛开,构图繁密,有“密梅”之称。他既作笔墨写意之梅,也作勾勒之法工整严谨之梅,风格或古朴或清新。金农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比较突出,自创“漆书”,纯用方笔,横粗竖细,气势磅礴,有“金农墨”之誉。有《墨花图册》、玉壶春色图》、《梅花图》、《冷香图》等作品传世。
黄慎(字恭懋,号瘿瓢子,瘿瓢山人等,1687-约1772)出身贫寒,终身卖画,善画人物,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他笔下的人物有不少取材现实生活,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普通市井人物形象。《群乞图》表现饥寒交迫的乞丐形象,为其代表作品。黄慎的题材选择上有别于常人,如人物形象衣衫褴褛,行为猥琐,常人的题材却是传统人物画中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高人逸士的形象。
高翔(字凤岗,号西塘,1688-1753)家境贫寒,终生卖画为生。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风格。笔意清新高逸。也善画花卉蔬果,更精于画梅,以疏枝瘦朵,清瘦简洁见长。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1693-1765)之“八怪”中最负盛名的一位书画家。民主意识强,强调“平等观”,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画作有“为天下之劳人”的观点。平生反感伪君子、假道学,主张治学作文能解决江山社稷民生等实际问题,是经世致用思潮在画界的典型代表。郑燮善画竹,以竹的清高不群为自我写照,笔墨清劲俊雅,寄托自己孤高不群的气节,有《竹石图》、《修竹新簧图》、《华峰三祝图》、《幽兰图》等传世。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1697-1756)出身官宦人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擅于画“四君子”、“岁寒三友”等题材。尤以画梅著称。作品豪放肆意,笔墨淋漓,不拘成法,简约随意,意趣横溢。代表作有《潇湘风竹图》、《墨梅图》等。
罗聘(字遯夫,号两峰,1733-1799),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尤以画鬼闻名于世。他的《鬼趣图》独出心裁,别开生面。创作了一幅幅奇形怪状、诡异荒诞的鬼怪世界。各中真意,当有针砭现实的意义,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接近于后世时事漫画。
“扬州八怪”中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他们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参考文献:
[1]李茂昌.《中国美术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罗旭崐,云南工商学院。
关键词:扬州画派;经世致用;雅俗共赏;创新之风
一、题材延伸
扬州画派的花鸟画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人物画也有发展。自明代周之冕(明代著名花鸟画家)“勾花点叶派”与陈淳、徐渭的水墨大写意出现,文人花鸟逐渐发展起来。至清初恽寿平与八大山人各自发展没骨设色与山水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有“并盛”之趋势,而扬州画派诸人则将花鸟画创作作为他们的主要方向并一直持续到清末。
二、经世致用的人文思想
明代中后期,思想界刮起了一阵经世致用的人文之风,体现为对社会与国家的关心、个性的崛起、对人的天性及自由发展的关心、民主平等观念的萌芽、实学思潮的流行等。郑燮道:“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于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是对这股思潮的最好注解。
三、张扬的个性
以“扬州八怪”为首的扬州画派诸家继承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个性派画家的衣钵,提倡绘画的创造性,在作品中追求雄肆奇崛、狂放自由、老辣苍健的画面效果。这种雄肆恣意的个性作风主要通过几种手段来完成,一是草书入画以书取势,二是碑刻之风中的古拙浑朴金石趣味,三是从篆刻治印中寻找遒劲刚硬、冷峻峭硬的笔势气魄。
四、雅俗共赏的审美表现
扬州画家对书画的审美观念做出了不俗的突破。文人绘画向来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高妙著称,元画就是典型代表。明代中期以后,“经世致用”的人文思潮的崛起,“文院合流”的艺术倾向,文人画的世俗倾向是越来越明显了。另外,个性的宣泄反而促成了创作雅俗共赏的作品面貌。
“扬州八怪”在清代中期扬州画坛的异军突起再一次拓宽并改变了文人艺术的风格和流派。他们关注民生疾苦,表达真情实感。这也为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大众化思潮做出了铺垫。“八怪”公认的人物有金农、黄慎、汪士慎、郑燮、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等,实际上人数不是只八个,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现对他们的艺术成就分别介绍。
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1685-1795)擅写梅花,疏枝瘦干,繁花满枝,取梅花清倔冷峻之意。以水墨挥洒为主,笔意冷峻幽深,繁花设色浓艳,气洁风清。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金农评述说:“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众香,俨然灞桥风雨中”。作品有《墨梅图》、《梅花图册》等传世。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1686-1762)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锡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的独特风格,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土墙蝶花图》、《松藤图》等代表作品传世。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1687-1764)从画竹入手习画,而后梅花、蔬果、山水、肖像、佛像无所不画。金农尤其喜欢画梅,自创新法,作老树虬枝,疏枝如棘,迂怪而不同凡响,繁花盛开,构图繁密,有“密梅”之称。他既作笔墨写意之梅,也作勾勒之法工整严谨之梅,风格或古朴或清新。金农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比较突出,自创“漆书”,纯用方笔,横粗竖细,气势磅礴,有“金农墨”之誉。有《墨花图册》、玉壶春色图》、《梅花图》、《冷香图》等作品传世。
黄慎(字恭懋,号瘿瓢子,瘿瓢山人等,1687-约1772)出身贫寒,终身卖画,善画人物,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他笔下的人物有不少取材现实生活,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普通市井人物形象。《群乞图》表现饥寒交迫的乞丐形象,为其代表作品。黄慎的题材选择上有别于常人,如人物形象衣衫褴褛,行为猥琐,常人的题材却是传统人物画中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高人逸士的形象。
高翔(字凤岗,号西塘,1688-1753)家境贫寒,终生卖画为生。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风格。笔意清新高逸。也善画花卉蔬果,更精于画梅,以疏枝瘦朵,清瘦简洁见长。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1693-1765)之“八怪”中最负盛名的一位书画家。民主意识强,强调“平等观”,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画作有“为天下之劳人”的观点。平生反感伪君子、假道学,主张治学作文能解决江山社稷民生等实际问题,是经世致用思潮在画界的典型代表。郑燮善画竹,以竹的清高不群为自我写照,笔墨清劲俊雅,寄托自己孤高不群的气节,有《竹石图》、《修竹新簧图》、《华峰三祝图》、《幽兰图》等传世。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1697-1756)出身官宦人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擅于画“四君子”、“岁寒三友”等题材。尤以画梅著称。作品豪放肆意,笔墨淋漓,不拘成法,简约随意,意趣横溢。代表作有《潇湘风竹图》、《墨梅图》等。
罗聘(字遯夫,号两峰,1733-1799),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尤以画鬼闻名于世。他的《鬼趣图》独出心裁,别开生面。创作了一幅幅奇形怪状、诡异荒诞的鬼怪世界。各中真意,当有针砭现实的意义,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接近于后世时事漫画。
“扬州八怪”中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他们一生的志趣大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参考文献:
[1]李茂昌.《中国美术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罗旭崐,云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