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法简单化,教师讲授、范画,学生听学、临摹,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容忽略的,记得刚接到的新班级,美术课上少了追求艺术的热情,反而如增加负担一样“死气沉沉”,有学生反映:“老师,我们不会画,把多媒体打开我们照着画吧!”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很苦恼,那么该如何改善这样的课堂气氛,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
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在课堂上必须引导好学生,并激发其热情。如在初一《校园伙伴》的美术课上,当我要求画同桌时,总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小孩,有的还要画父母,有的甚至要画小猫小狗。如果这时教师大怒,把其视为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去批评指责,必然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失去之前的兴致。因而此时我会给予他们创作自由,并讲解画人物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人物绘画的知识,尝试练习从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入手,保护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认为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变化,因此要重视学生练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自信,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大胆创新。
我在美术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选修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需要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只要条件允许、时间允许,我总是现场演绎绘画过程,亲手制作各类教具。每当我带着大包小包的作品来到教室时,学生们都好奇的问:“老师啊,你今天又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啊?”每当我在课堂上现场完成一件作品,学生们发出惊叹的声音时,我心中充满欣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掌握了实用的绘画技能同时,更要能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在条件允许下,带学生出教室写生,体会教室外的美术创作旅行。比如初二的泥塑课,很多学生没有橡皮泥做雕塑练习,于是我利用校内的一块泥巴地来上,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快乐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有手机的学生将其作品拍摄成照片,做成班级优秀作品展览挂在艺术墙角,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制作墙报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才能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我利用多媒体或者画册书籍欣赏名家作品并讲述画家事迹,让学生体会画家当时绘画情感,从而了解作品的灵魂。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大胆创新,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的美术课堂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
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在课堂上必须引导好学生,并激发其热情。如在初一《校园伙伴》的美术课上,当我要求画同桌时,总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小孩,有的还要画父母,有的甚至要画小猫小狗。如果这时教师大怒,把其视为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去批评指责,必然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失去之前的兴致。因而此时我会给予他们创作自由,并讲解画人物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人物绘画的知识,尝试练习从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入手,保护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认为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变化,因此要重视学生练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自信,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大胆创新。
我在美术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选修课。教学中我始终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需要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只要条件允许、时间允许,我总是现场演绎绘画过程,亲手制作各类教具。每当我带着大包小包的作品来到教室时,学生们都好奇的问:“老师啊,你今天又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啊?”每当我在课堂上现场完成一件作品,学生们发出惊叹的声音时,我心中充满欣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掌握了实用的绘画技能同时,更要能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在条件允许下,带学生出教室写生,体会教室外的美术创作旅行。比如初二的泥塑课,很多学生没有橡皮泥做雕塑练习,于是我利用校内的一块泥巴地来上,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快乐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有手机的学生将其作品拍摄成照片,做成班级优秀作品展览挂在艺术墙角,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制作墙报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才能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我利用多媒体或者画册书籍欣赏名家作品并讲述画家事迹,让学生体会画家当时绘画情感,从而了解作品的灵魂。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大胆创新,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的美术课堂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