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掌控,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教学过程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和培养方向。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特点 教育 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明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对于深化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这种思维活动过程是有预定目标的变化过程。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学习不能只理解为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主要应理解为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学科有着明显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
1、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学习过程是学生把外面世界的体验数字化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
2、小学数学强调通过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的、积极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从行为、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投入,才能产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3、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再创造。
数学学习是一个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虽然,学生要学的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数学知識的有效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学生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以自己的经验、个性与风格,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在这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得到启发和鼓励,并且在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过程中,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形成对知识的更加丰富的理解,以便数学学习的广泛迁移。
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长期学习动力的源泉,还小学数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具体可以从有效设问、加强学习体验等方面做出教学尝试。
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不妨用游戏活动转变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在无意注意中学到了知识,学起来很轻松。例如,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其中一个学生用卡片出一道算术题,其他几个学生在各自的卡片上写出答案,进行配对验算,如果答案正确的就是一组朋友了,没有对上的就不能做好朋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玩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如扮演商场中的顾客和售货员,练习加减运算。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整个学习的过程,最终做出思考,比如在探讨火柴棍一共有少种不同的围法时,建议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填写表,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当部分学生想问题的思路不太清晰或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可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问,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地去探索、去发现,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此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2、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不是泛指劳动力,也不再泛指一般的智力,而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力和独立探索知识的态度,就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或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和半具体的焦距,引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
3、表扬鼓励学生。
我们总听到有人说有的孩子是“人来疯”,家里人越多,孩子越活泼,尤其是被大家表扬了,更是活泼,这就说明孩子希望被表扬、称赞的心理需求。小学生这种心理就很重,当学生被教师夸了一句后,会在课下引以为荣,会去告诉家长,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学习兴趣高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每个学生都要表扬到,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方面,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心理效益,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响应,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即便差生也没有自卑感。例如,我对回答问题声音小的同学说:“你说的完全正确,如果下次回答声音再大点就更棒了。”“你说得太好了!”“你们是最听话的学生。”除了口头表扬外,还有其他多种表扬形式。例如,教师在作业批改时,在作业本上写上表扬的话语:“你的作业非常整洁。”“你写的字很工整。”还可以画上表扬的图示,一个小笑脸、用英文写OK等,让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体态激励的作用,当学生有进步时,教师竖起一个大拇指,朝学生点点头,给学生一个微笑,拍拍学生的肩膀等,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
4、创设平等的氛围。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摆正师生关系,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学生就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听话,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学生,用严厉的眼神去威慑学生,用冷冰冰的面孔去面对学生,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学生。这些都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也会让学生的身心受到影响,不喜欢教师,所以不想学习。在和学生相处时,要考虑到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思维、认知,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和学生处在同一个位置,大家在教学中没有上下之分,都是学习的伙伴,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要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对待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教师对学生认可、接纳、倾听,是师生对话之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时候,接受的信息多,学习效率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这还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弗莱雷指出:“教师不仅仅是从事教,他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也受到教益。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并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在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邵陈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师,2007(9),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教学特点 教育 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明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对于深化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这种思维活动过程是有预定目标的变化过程。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学习不能只理解为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主要应理解为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学科有着明显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
1、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学习过程是学生把外面世界的体验数字化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
2、小学数学强调通过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的、积极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从行为、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投入,才能产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3、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再创造。
数学学习是一个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虽然,学生要学的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数学知識的有效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学生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以自己的经验、个性与风格,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在这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得到启发和鼓励,并且在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过程中,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形成对知识的更加丰富的理解,以便数学学习的广泛迁移。
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长期学习动力的源泉,还小学数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具体可以从有效设问、加强学习体验等方面做出教学尝试。
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不妨用游戏活动转变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在无意注意中学到了知识,学起来很轻松。例如,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其中一个学生用卡片出一道算术题,其他几个学生在各自的卡片上写出答案,进行配对验算,如果答案正确的就是一组朋友了,没有对上的就不能做好朋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玩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如扮演商场中的顾客和售货员,练习加减运算。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整个学习的过程,最终做出思考,比如在探讨火柴棍一共有少种不同的围法时,建议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填写表,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当部分学生想问题的思路不太清晰或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可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问,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地去探索、去发现,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此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2、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不是泛指劳动力,也不再泛指一般的智力,而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力和独立探索知识的态度,就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或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和半具体的焦距,引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
3、表扬鼓励学生。
我们总听到有人说有的孩子是“人来疯”,家里人越多,孩子越活泼,尤其是被大家表扬了,更是活泼,这就说明孩子希望被表扬、称赞的心理需求。小学生这种心理就很重,当学生被教师夸了一句后,会在课下引以为荣,会去告诉家长,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学习兴趣高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每个学生都要表扬到,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方面,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心理效益,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响应,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即便差生也没有自卑感。例如,我对回答问题声音小的同学说:“你说的完全正确,如果下次回答声音再大点就更棒了。”“你说得太好了!”“你们是最听话的学生。”除了口头表扬外,还有其他多种表扬形式。例如,教师在作业批改时,在作业本上写上表扬的话语:“你的作业非常整洁。”“你写的字很工整。”还可以画上表扬的图示,一个小笑脸、用英文写OK等,让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体态激励的作用,当学生有进步时,教师竖起一个大拇指,朝学生点点头,给学生一个微笑,拍拍学生的肩膀等,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
4、创设平等的氛围。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摆正师生关系,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学生就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听话,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学生,用严厉的眼神去威慑学生,用冷冰冰的面孔去面对学生,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学生。这些都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也会让学生的身心受到影响,不喜欢教师,所以不想学习。在和学生相处时,要考虑到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思维、认知,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和学生处在同一个位置,大家在教学中没有上下之分,都是学习的伙伴,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要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对待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教师对学生认可、接纳、倾听,是师生对话之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时候,接受的信息多,学习效率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这还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弗莱雷指出:“教师不仅仅是从事教,他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也受到教益。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并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在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邵陈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师,2007(9),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