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设计是促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顺利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在设计时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安排,本文就以高中数学中导数这一节内容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并且文章最后还根据实施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33-01
引言
高中数学中导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其对于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其中还涉及到了极限思想这一概念,这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的知识和增强生活经验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在充分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导数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设计选择的内容是《变化率与导数》,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变化率最终引出导数,在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过程的瞬时变化率主要是通过平均情况下的变化率来体现的,该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类解决速度和利润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导数进行计算,并且学习导数对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极限思想,这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导数的概念是如何引出的以及该知识点的本质是什么,难点是如何求出极限值并了解其无限接近的内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函数及物理中的速度计算问题,因此学生对变化率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在学习这节内容时自然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另外,该知识点中涉及到两次比较重要的变化,首先是实例到数学模型的转化与过渡,这一过程难度不高,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通常自己就能够完成。其次是极限思想的理解,该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与探讨。在教学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并使这一思想能够更加具体化。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的教学可分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可首先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出极限的含义,例如以对折的方式折一张纸,并且持续进行下去,会不会有结束的时候,许多学生可能认为是存在这样的时刻的,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在折的过程中只能无限接近,如果抛开我们的直观感受,这一过程只能逐步接近而永远无法结束。之后教师就可直接进行本节内容的讲解,通过例题来逐步展示平均变化率,并留给学生思考与练习的问题。在第二课时中主要是通过例题来讲解瞬时速度的计算与含义,并且告诉学生这一概念与导数是完全相同的。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将这节内容掌握的更加深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几道例题,并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计算,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四)实施结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本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许多学生尽管能够熟练解题,但是对导数的实际内涵并没有深入的理解。第二是一些学生对数学史有较强的兴趣,如果能够将其融入到导数的教学中必然会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是许多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这部分内容,因此没有过多的感受。总体来说,这节内容是函数及物理方面知识的延续,在含义上进行了拓展与加深,对学生理解更多的实际案例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有效训练其极限思维。
二、教学启示
从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时可在方法上适当进行转变,如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摆脱形式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导数的理解。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更多的是例题的解析,但这种方法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可首先对相关知识点的发展历史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在教学时便能够更加有逻辑性,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只一味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只能教会学生如何解题,而不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当与学生保持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式。另外,合作探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外,还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其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重点和难点,并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流程进行详细的设计,之后还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促使设计能够更加完整。本文就深入探究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军.解读高考试题中的导数问题[J].中学数学研究,2013,(8):21-22.
[2]李静.浅谈高考中导数方法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5,(6):32-33.
[3]赵宇证.基于数学史应用的一节高中导数教学设计[J].教师,2012,(3):9-13.
[4]王刚.高中数学教学例题设计的原则与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7):40-41.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33-01
引言
高中数学中导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其对于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其中还涉及到了极限思想这一概念,这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的知识和增强生活经验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在充分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导数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设计选择的内容是《变化率与导数》,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变化率最终引出导数,在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过程的瞬时变化率主要是通过平均情况下的变化率来体现的,该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类解决速度和利润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导数进行计算,并且学习导数对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极限思想,这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导数的概念是如何引出的以及该知识点的本质是什么,难点是如何求出极限值并了解其无限接近的内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函数及物理中的速度计算问题,因此学生对变化率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在学习这节内容时自然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另外,该知识点中涉及到两次比较重要的变化,首先是实例到数学模型的转化与过渡,这一过程难度不高,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通常自己就能够完成。其次是极限思想的理解,该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与探讨。在教学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并使这一思想能够更加具体化。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的教学可分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可首先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出极限的含义,例如以对折的方式折一张纸,并且持续进行下去,会不会有结束的时候,许多学生可能认为是存在这样的时刻的,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在折的过程中只能无限接近,如果抛开我们的直观感受,这一过程只能逐步接近而永远无法结束。之后教师就可直接进行本节内容的讲解,通过例题来逐步展示平均变化率,并留给学生思考与练习的问题。在第二课时中主要是通过例题来讲解瞬时速度的计算与含义,并且告诉学生这一概念与导数是完全相同的。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将这节内容掌握的更加深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几道例题,并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计算,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四)实施结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本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许多学生尽管能够熟练解题,但是对导数的实际内涵并没有深入的理解。第二是一些学生对数学史有较强的兴趣,如果能够将其融入到导数的教学中必然会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是许多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这部分内容,因此没有过多的感受。总体来说,这节内容是函数及物理方面知识的延续,在含义上进行了拓展与加深,对学生理解更多的实际案例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有效训练其极限思维。
二、教学启示
从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时可在方法上适当进行转变,如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摆脱形式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导数的理解。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更多的是例题的解析,但这种方法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可首先对相关知识点的发展历史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在教学时便能够更加有逻辑性,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只一味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只能教会学生如何解题,而不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当与学生保持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式。另外,合作探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外,还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其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重点和难点,并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流程进行详细的设计,之后还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促使设计能够更加完整。本文就深入探究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军.解读高考试题中的导数问题[J].中学数学研究,2013,(8):21-22.
[2]李静.浅谈高考中导数方法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5,(6):32-33.
[3]赵宇证.基于数学史应用的一节高中导数教学设计[J].教师,2012,(3):9-13.
[4]王刚.高中数学教学例题设计的原则与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