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电影精神分析学研究中主要涉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四个观念,即人格本质(本我、自我和超我)、无意识领域(人类大部分的精神活动是无意识的,只有无意识的活动才是真正的精神活动)、 梦的运作、性欲说 ( 精神活动的主要能源是 “性生命力”,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即是表现性生命力的性欲)。本文主要是从弗洛伊德“梦是被改装了的现实和梦是梦是有凝结或浓缩的功能”两个角度出发解读影片《穆赫兰道》。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穆赫兰道》;电影的悬念;梦的解析
《穆赫兰道》 是一部质疑影像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性的所谓开放式电影,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噩梦,在解析着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同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被精确地嵌套在其中,在导演的一次次解析和组合之中,梦的主题才得以渐次显现。本片作为导演大卫.林奇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将梦与现实清晰展现又引起人们思考的同时,也将弗洛伊德理论和成熟的编剧技巧展现无疑。不仅获得了多项奖项提名,而且发行12个国家,实现了影片的娱教价值,也传递了深刻的导演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实现了教育意义。
一、梦是被改装了的现实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也就是说,“梦是经过人的隐性心理所改装了的现实”。弗洛伊德的理论说明,梦是人的本我愿望的实现,在 《穆赫兰道》里,小人物贝蒂的梦境中混杂了各种复杂的因素: 爱、恨、自卑、冲动、后悔、内疚等,这些因素混合而成了梦境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从而产生了梦里的各种怪异情境,小人物贝蒂的现实是这样的: 她是被姨妈姨父养大的孤女,只身来到好莱坞闯荡,住在廉价的公寓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也完全没有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因此也就远离了姨妈对她的过高的期望,这一切都和贝蒂自己所期待的一举成名、生活奢侈、情感稳定的生活完全相反,没有任何人际资源的贝蒂也只能在大卫.林奇设计的梦境里实现她的愿望:.
夢境里的她有着天然的表演天赋,她能够在一部电影征选女主角时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而一举打败了她的对手丽塔,得到了导演的认可; 梦中的贝蒂还拥有姨妈豪华的住房和遗产以及姨妈在好莱坞的良好人际关系,当贝蒂初次出现在片场时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取得了成功,而这一切都是现实里贝蒂所不可能拥有的,贝蒂只能将自己的愿望隐藏在心底,化成为一种隐性心理从不示人,其原因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观点“成人则为自己的幻想感到害臊,并对别人加以隐藏,他把自己的幻想像最私人化的财产一般珍藏起来,通常,他宁可承认自己的过失也绝不告诉任何人他的幻想”。
二、梦有凝结或浓缩的功能
既然梦是现实的改装,是现实愿望的实现,那么如何解释那些恐怖的梦境呢? 难道那些可怕的梦也是在实现人们本我的愿望吗? 弗洛伊德认为梦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的手法,把现实改装成了另一种模样,因此 “凝结或浓缩”是梦的另一种特质,也由此解释了为什么痛苦恐怖的梦也是人的愿望的实现的问题。
在影片《穆赫兰道》里面贝蒂的梦里出现了许多恐怖的场景: “如开车行驶在穆赫兰道上的司机突然掏出手枪对着她,命令丽塔下车,但这时迎面而来的飙车党的跑车却突然与之相撞,车毁人亡,而丽塔却幸存下来”。
在这个梦里浓缩着的贝蒂的隐性心理是: 在丽塔成名之后,贝蒂一直感到丽塔比她强大,所以她和丽塔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不牢靠,因此她心底积存着对丽塔的怨恨和不平衡感,她希望有一股意外的力量使丽塔失去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让她变得比贝蒂还软弱无助,那么她就可以照顾丽塔,重新拥有丽塔与她的感情,于是通过凝结或浓缩的功能,梦里的贝蒂设计下了这个可怕的车祸,车祸是一场突来的意外,说明了贝蒂内心的不平静和不安全感,但同时车祸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不由贝蒂负责,贝蒂便可以逃脱在现实中杀死丽塔的罪责; 可是丽塔却会在车祸里失去事业和男友,还有她对往日的全部记忆,重新变成一个软弱无助的女孩,而不得不在贝蒂的细心呵护之下生存,从而满足了贝蒂想拥有丽塔想超越丽塔的隐性愿望。
而贝蒂梦中的另一个恐怖情景是一个神经质的男子在路边的咖啡店里向人诉说他做过的可怕的梦,在这个梦境里男子看到了足以吓死他的一张怪脸,所以男子才说出“我希望在现实里那张脸不要出现的话”。其实在现实里,这个可怕的老乞丐就是贝蒂杀害丽塔的见证者,出于对这件杀人事件的恐惧,贝蒂从心底不想再见到这个老乞丐,所以她的这一隐性心理在梦里幻化成了一个神经质的男子,贝蒂把自己的心理装进别人的身体里,并借助于该男子之口说出对乞丐的恐惧,还有不希望再见到老乞丐的隐性愿望”。
电影《穆赫兰道》将一个看似没有交集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同时,也将对小人物命运的展示和现在社会现状的思想展现在人们面前。影片在对于梦的描述方面充分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映证,通过梦来直接表达小人物的内心,然而导演在影片的结构衔接上也是别具特色,在观众通过原有的阅读习惯去观赏时,本应发觉故事间衔接的生硬却被导演巧妙的以故事的饱满、另一个故事的不断发展给观众造成的注意力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徐岱:《小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
[2] [以]雷蒙.开南:《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
[3] 余达忠.《生态文化与生态批评》[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4] 辞海编撰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648页。
[5]陈瑜.《电影悬念的叙事分析》,中国电影出版社,第005页。
[6]宋家玲、宋素丽.《影视艺术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108页、第203页。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穆赫兰道》;电影的悬念;梦的解析
《穆赫兰道》 是一部质疑影像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性的所谓开放式电影,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噩梦,在解析着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同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被精确地嵌套在其中,在导演的一次次解析和组合之中,梦的主题才得以渐次显现。本片作为导演大卫.林奇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将梦与现实清晰展现又引起人们思考的同时,也将弗洛伊德理论和成熟的编剧技巧展现无疑。不仅获得了多项奖项提名,而且发行12个国家,实现了影片的娱教价值,也传递了深刻的导演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实现了教育意义。
一、梦是被改装了的现实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也就是说,“梦是经过人的隐性心理所改装了的现实”。弗洛伊德的理论说明,梦是人的本我愿望的实现,在 《穆赫兰道》里,小人物贝蒂的梦境中混杂了各种复杂的因素: 爱、恨、自卑、冲动、后悔、内疚等,这些因素混合而成了梦境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从而产生了梦里的各种怪异情境,小人物贝蒂的现实是这样的: 她是被姨妈姨父养大的孤女,只身来到好莱坞闯荡,住在廉价的公寓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也完全没有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因此也就远离了姨妈对她的过高的期望,这一切都和贝蒂自己所期待的一举成名、生活奢侈、情感稳定的生活完全相反,没有任何人际资源的贝蒂也只能在大卫.林奇设计的梦境里实现她的愿望:.
夢境里的她有着天然的表演天赋,她能够在一部电影征选女主角时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而一举打败了她的对手丽塔,得到了导演的认可; 梦中的贝蒂还拥有姨妈豪华的住房和遗产以及姨妈在好莱坞的良好人际关系,当贝蒂初次出现在片场时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取得了成功,而这一切都是现实里贝蒂所不可能拥有的,贝蒂只能将自己的愿望隐藏在心底,化成为一种隐性心理从不示人,其原因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观点“成人则为自己的幻想感到害臊,并对别人加以隐藏,他把自己的幻想像最私人化的财产一般珍藏起来,通常,他宁可承认自己的过失也绝不告诉任何人他的幻想”。
二、梦有凝结或浓缩的功能
既然梦是现实的改装,是现实愿望的实现,那么如何解释那些恐怖的梦境呢? 难道那些可怕的梦也是在实现人们本我的愿望吗? 弗洛伊德认为梦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的手法,把现实改装成了另一种模样,因此 “凝结或浓缩”是梦的另一种特质,也由此解释了为什么痛苦恐怖的梦也是人的愿望的实现的问题。
在影片《穆赫兰道》里面贝蒂的梦里出现了许多恐怖的场景: “如开车行驶在穆赫兰道上的司机突然掏出手枪对着她,命令丽塔下车,但这时迎面而来的飙车党的跑车却突然与之相撞,车毁人亡,而丽塔却幸存下来”。
在这个梦里浓缩着的贝蒂的隐性心理是: 在丽塔成名之后,贝蒂一直感到丽塔比她强大,所以她和丽塔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不牢靠,因此她心底积存着对丽塔的怨恨和不平衡感,她希望有一股意外的力量使丽塔失去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让她变得比贝蒂还软弱无助,那么她就可以照顾丽塔,重新拥有丽塔与她的感情,于是通过凝结或浓缩的功能,梦里的贝蒂设计下了这个可怕的车祸,车祸是一场突来的意外,说明了贝蒂内心的不平静和不安全感,但同时车祸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不由贝蒂负责,贝蒂便可以逃脱在现实中杀死丽塔的罪责; 可是丽塔却会在车祸里失去事业和男友,还有她对往日的全部记忆,重新变成一个软弱无助的女孩,而不得不在贝蒂的细心呵护之下生存,从而满足了贝蒂想拥有丽塔想超越丽塔的隐性愿望。
而贝蒂梦中的另一个恐怖情景是一个神经质的男子在路边的咖啡店里向人诉说他做过的可怕的梦,在这个梦境里男子看到了足以吓死他的一张怪脸,所以男子才说出“我希望在现实里那张脸不要出现的话”。其实在现实里,这个可怕的老乞丐就是贝蒂杀害丽塔的见证者,出于对这件杀人事件的恐惧,贝蒂从心底不想再见到这个老乞丐,所以她的这一隐性心理在梦里幻化成了一个神经质的男子,贝蒂把自己的心理装进别人的身体里,并借助于该男子之口说出对乞丐的恐惧,还有不希望再见到老乞丐的隐性愿望”。
电影《穆赫兰道》将一个看似没有交集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同时,也将对小人物命运的展示和现在社会现状的思想展现在人们面前。影片在对于梦的描述方面充分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映证,通过梦来直接表达小人物的内心,然而导演在影片的结构衔接上也是别具特色,在观众通过原有的阅读习惯去观赏时,本应发觉故事间衔接的生硬却被导演巧妙的以故事的饱满、另一个故事的不断发展给观众造成的注意力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徐岱:《小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
[2] [以]雷蒙.开南:《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
[3] 余达忠.《生态文化与生态批评》[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4] 辞海编撰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648页。
[5]陈瑜.《电影悬念的叙事分析》,中国电影出版社,第005页。
[6]宋家玲、宋素丽.《影视艺术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108页、第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