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做到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改进评价方式。在笔者深深地认识到,要想用好,学好教材,教师要转变思想,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关键字:初中数学;新课程;研究性;尝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具有特别的作用。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而新教材也正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七年级(上)第一章中,它创设了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如“拼花板”,歌手大奖赛评分等。我们在教学中也补充了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例子,如猜谜语问题:10×1000(成千上万)、7/8(七上八下)、10,100,1000(万无一失)、“搞错正负号”(以一当等。又如植树问题:现有9棵树,要求把树设计成3行,每行4棵请你设计一种植树方法,并找出规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强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新知识和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课程的實施中强调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七年级(上)第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用火柴摆正方形,用多少根火柴才能摆出6个正方形?(2)用8根火柴,你能摆出几个正方形?在这一问题中,对有些学生意见不一,但是只要能设计这些方案,就要给予肯定,这表明他们敢于创新。
  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教材中,无论是教学内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是涉及的有关数学史料,都蕴涵着丰富的兴趣因素,如果能结合教学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数学“新课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1.探究性学习使课程结构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能力。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真正达到“不教”的境界,就要使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能耐的大小,就看谁能使学生达到不教的境界。如,在讲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我曾设计过这样的问题:A、B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每小时行8,请你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一个问题并解答。这样,老师放权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学生中有设计同向而行的;有设计相向而行的;有设计一个人先走,另一人追及的问题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做法。
  (1)重视探究过程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索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同样,探究出的结果重要,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更重要。探究过程是学生探求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试一试”逼近创新的境界,学生要主动参与,自觉参与,参与到底。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发明成千上万,起点是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有时不想问,学生心理上害怕:一怕问题浅,同学们瞧不起;二怕问题偏,教师训斥;三怕问题多,老师厌烦,同学嘲笑。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善于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多一点情感投人,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不要只重视结果,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强调探究中的合作
  现在的探究教学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探究,而是在班集体中的群体探究。科技发展的时代,既要竞争,又要合作,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群体合作。因此,必须强调探究中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的一种团队创新精神。
  三、学习“新课标”,改进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对数学学习评价我们一贯的方法是只重结果,当然,我们要重视结果,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巾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如课堂教学活动:芒生是否积极参与了;是否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不回避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愿意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用数学济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等,同时评价主体要多样化,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学生探究的结果要即时评价,即时反馈矫正。评价探究结果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倾斜,对学生的新解法、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给予鼓励,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士点。卡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评价是一个指挥棒,要指向“探究中创新”的方向:争取成功,也允许失败。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探究中的失败,不成功,再试一下,直到成功。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挫折教育,教帅要谅解和帮助。千万不能学生一出了问题,教师就想办法惩、罚,这样,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恶性循环。
  四、结论
  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大胆探索,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身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的新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当前形势下,作文教学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语文教师不改革作文教学,就会被时代摈弃,所以改革作文教学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语文教师的面前。  【关键词】 改革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35-01  要改革作文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大作文的观念,把生活变成作文的课堂,随时随地进行作文教学。其次,作文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
【摘要】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要致力于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讲究教学艺术。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广大教师的恒久追求。笔者认为,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