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前,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激动的心情成为了小学的一名教师,接手了四(4)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我信心满满,自以为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去面对所有的困难。
开学第一天,原来的班主任就提醒我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班里有个叫谭小丹的学生,非常调皮难管。于是我特别谨慎也很细心的观察他,但相处一天下来,小家伙表现得规规矩矩,好像也很喜欢我,我暗自庆幸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头疼不已,因为他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难管”。他好“懒”,讨厌做语文作业,拖拉、潦草、“短斤缺两”、错误百出是经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总喜欢对人指手画脚,不是检举同学作业不认真,就是嘲笑同学作业错误多,而自己做错事情却死不认账,不知悔改。我批评他,他无所谓;我和颜悦色劝导他,他没反应。我把学校所学到的管理办法都用上了,还是无济于事,咋办?我一筹莫展,开始埋怨自己无能。
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我偶然在书上看到了一则故事——《林清玄与小偷》。这个故事讲的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次次得手。他在文章感叹地写到:“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他的这几句话竟然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几家羊肉馆的大老板了!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被欣赏,不能被引导呢?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对我们老师而言,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他们的缺点: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等等,我们经常会对他们大声地训斥。可是我们却没有发现:他们的调皮捣蛋中充满着许多纯真、活泼、可爱……他们除了调皮捣蛋外还有很多优点……
其实,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开始尝试改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引导他、教育他。我发现他虽然好“懒”、好“管”,但是,他在课上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却是常胜将军。于是我首先允许他自愿做作业,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还可以不做,然后赋予他管教的权力,让他批改和辅导学生作业,最后由我检查他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据此替代他的作业成绩和评定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欣赏下,他的缺点变成了他的优点,“检举别人”变成了“帮助别人”,并且他还体会到了以身作则和“下水作”的必要性和根本性。他开始主动又认真地做起了作业,成绩进步很大,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了。这让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欣赏可以使学生的缺点变成优点,欣赏更可以使学生的优点变得更优!欣赏也是一种力量!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工作中使用欣赏的教育方法。我先尝试着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个人写出你熟悉的班里的几个同学的优点,并且每人的优点不少于50个字。”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业”。我看到,凡是被读到的学生都低着头,笑得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别的安静。我也发现,班里的学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同学们的关系更融洽了,相互之间更有礼貌了,值日卫生更主动了,教室的布置更整洁了……接着,每个月末,我让学生在原来所写优点的基础上再挖掘同学们的新优点,同样在班里公布出来;最后,我还开展了“看看谁的优点最多”和“谁的进步最大”的活动。结果,群情活跃,人人都为能被人欣赏而努力着,进步着。实践的成功让我更加相信欣赏的力量。我也学会了欣赏。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提倡素质教育,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教学的重点,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欣赏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来自他人和自我的欣赏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正确的欣赏有助于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成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这是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欣赏的教育方法的核心是“爱”,使被教育者在学习中得到赏识,积累成功。学生之间能力存在差异,作为老师要特别爱护差生,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分析引导,给予肯定评价与热情鼓励,使一个小小的进步逐渐扩大发展,让这些星星之火,燃烧燎原之势。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这些后进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而对老师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教师能力的转化也在成功的过程中实现了。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当他人感受到你在欣赏他时,他会很容易被打动,使他更具价值感,更具成功感。“成功”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奖励”来强化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逐渐步入“成功——自励一自信”的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欣赏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可以起到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的效果。让我们在教育中学会欣赏,多一些欣赏吧!
(责任编校:白水)
开学第一天,原来的班主任就提醒我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班里有个叫谭小丹的学生,非常调皮难管。于是我特别谨慎也很细心的观察他,但相处一天下来,小家伙表现得规规矩矩,好像也很喜欢我,我暗自庆幸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头疼不已,因为他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难管”。他好“懒”,讨厌做语文作业,拖拉、潦草、“短斤缺两”、错误百出是经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总喜欢对人指手画脚,不是检举同学作业不认真,就是嘲笑同学作业错误多,而自己做错事情却死不认账,不知悔改。我批评他,他无所谓;我和颜悦色劝导他,他没反应。我把学校所学到的管理办法都用上了,还是无济于事,咋办?我一筹莫展,开始埋怨自己无能。
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我偶然在书上看到了一则故事——《林清玄与小偷》。这个故事讲的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次次得手。他在文章感叹地写到:“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他的这几句话竟然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几家羊肉馆的大老板了!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被欣赏,不能被引导呢?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对我们老师而言,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他们的缺点: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等等,我们经常会对他们大声地训斥。可是我们却没有发现:他们的调皮捣蛋中充满着许多纯真、活泼、可爱……他们除了调皮捣蛋外还有很多优点……
其实,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开始尝试改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引导他、教育他。我发现他虽然好“懒”、好“管”,但是,他在课上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却是常胜将军。于是我首先允许他自愿做作业,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还可以不做,然后赋予他管教的权力,让他批改和辅导学生作业,最后由我检查他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据此替代他的作业成绩和评定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欣赏下,他的缺点变成了他的优点,“检举别人”变成了“帮助别人”,并且他还体会到了以身作则和“下水作”的必要性和根本性。他开始主动又认真地做起了作业,成绩进步很大,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了。这让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欣赏可以使学生的缺点变成优点,欣赏更可以使学生的优点变得更优!欣赏也是一种力量!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工作中使用欣赏的教育方法。我先尝试着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个人写出你熟悉的班里的几个同学的优点,并且每人的优点不少于50个字。”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业”。我看到,凡是被读到的学生都低着头,笑得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别的安静。我也发现,班里的学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同学们的关系更融洽了,相互之间更有礼貌了,值日卫生更主动了,教室的布置更整洁了……接着,每个月末,我让学生在原来所写优点的基础上再挖掘同学们的新优点,同样在班里公布出来;最后,我还开展了“看看谁的优点最多”和“谁的进步最大”的活动。结果,群情活跃,人人都为能被人欣赏而努力着,进步着。实践的成功让我更加相信欣赏的力量。我也学会了欣赏。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提倡素质教育,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教学的重点,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欣赏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来自他人和自我的欣赏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正确的欣赏有助于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成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这是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欣赏的教育方法的核心是“爱”,使被教育者在学习中得到赏识,积累成功。学生之间能力存在差异,作为老师要特别爱护差生,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分析引导,给予肯定评价与热情鼓励,使一个小小的进步逐渐扩大发展,让这些星星之火,燃烧燎原之势。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这些后进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而对老师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教师能力的转化也在成功的过程中实现了。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当他人感受到你在欣赏他时,他会很容易被打动,使他更具价值感,更具成功感。“成功”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奖励”来强化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逐渐步入“成功——自励一自信”的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欣赏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可以起到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的效果。让我们在教育中学会欣赏,多一些欣赏吧!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