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族群文化聚沙成塔
说到人口结构,新加坡和邻国马来西亚极其相似,主要由华裔、马来裔与印裔,加上其他族群所组成。华、巫、印三大族群早在新加坡建国之前,便已居住在这片土地,也是最早塑造出族群特色街区的鼻祖。为人熟知的就有华人聚集的牛车水、穆斯林聚集的甘榜格南和印度人聚集的小印度。南来华裔聚点——牛车水
牛车水是公认的唐人街。新加坡开埠者斯坦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于1822年制定新加坡首个城市规划时,将此区分配给中国南来的华族先贤作为居住地。相传,当时岛内没有自来水设备,全岛之用水皆以牛车运送,而配水中心聚集点便是唐人街,这里因而得名“牛车水”。
如今的牛车水购物中心,各类商店林立,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云集于此的各传统行业档口,如神像雕刻师、写信佬、木屐匠都已纷纷迁徙。在时代的巨轮下,区域内的建筑物也以旧灵魂、新面貌示人。
顺理成章的甘榜格南
相比之下,甘榜格南区穆斯林聚点的形成显得顺理成章。早在英国殖民者踏足岛屿前,这一区就已是统治岛屿的马来王朝主要活动中心。后期,阿拉伯人前来经商,为这里增添了浓郁的中东风情。
步入亚拉街(Arab Street),仍可寻获来自阿富汗及伊朗地区的精美地毯或纪念品。另外,位于马斯喀特街(Muscat Street),壮观的苏丹回教堂每年也吸引不少外国游客。每逢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这里举办的庆典活动就如嘉年华般热闹。
印裔移民群居小印度
小印度的形成要追溯到1819年,莱佛士的船只航行至新加坡。当时,随行的队伍中有众多印度助手及士兵等,他们自然成了新加坡土地上的第一批印度移民。这些移民选择聚居于新加坡最早的主干公路——实龙岗路(Serangoon Road)两旁,日久便形成了小印度。
19世纪至20世纪初,小印度以农业、养畜业、开采石灰、制作砖塊为主要经济命脉。大家熟悉的竹脚市场,原名为“Kandang Kerbau”(意指“水牛棚”),昔日曾是养牛和宰牛场;而淡米尔人聚居的Sunnambu Kambam村,中文意指石灰村,昔日作用不言而喻。到小印度除了可走访寺庙,还可一尝具特色的南北印度菜肴。
黄金坊泰国人的第二家乡
除了大家熟知的传统族群特色区域,新加坡也有不少其他族群聚集的独特区域。新加坡在开埠之前,与暹罗(泰国旧称)早有往来。当时已有大批暹罗华商,前来新加坡从事经贸活动。两国间融洽的外交关系,更凸显在暹罗国王拉玛五世首次外访他国,便选择了新加坡这件事上。在是次造访中,前者赠送了新加坡一尊泰国国宝——大象雕塑,如今展示于新加坡旧国会大厦外。
早期新泰两国之间的交通系统仍未发达,不少暹罗华商会选择长途巴士为主要交通工具南下,途经马来西亚到新加坡。当时,从马、泰地区乘搭长途巴士跨境进入新加坡的游客,可选择黄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作为终站。自1980年代初,泰国开始输出劳工至新加坡后,黄金坊便逐渐成为泰籍劳工的休闲聚集地。
黄金坊是美芝路(Beach Road)的标志性建筑,于1973年建成,有着引人注目的阶梯式梯形外观设计。建筑楼高16层,是新加坡将多项业务整合为单一综合开发项目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作为泰籍劳工聚点,购物中心内有众多泰国俱乐部、商店和餐馆。此外,这里也是前往泰国与马来西亚的长途汽车总站和票务代理机构。已有40余年历史的黄金坊,内里设施大部分已老旧简陋,但在此经营的泰国商家,仍致力于保留原有的“乡土味”,好让一众泰国同乡们得以一解乡愁。
黄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
5001 Beach Rd.Singapore 199588
全天
缅甸玉佛寺Burmese Buddhist Temple
14 Tai Gin Rd,Singapore 327873
12pm-6pm
柏龄大厦Peninsula Plaza
111 North Bridge Rd,Singapore179098
8am-10pm 扎根已久的“小缅甸”
新加坡与缅甸曾同是英国殖民地,自19世纪起便有贸易往来。1920年代,来往两地的飞机航班开始通行:后期更有不少缅甸籍劳工受聘从祖国到新加坡工作。新加坡为人所知的“小缅甸”,是位于大人路(Tai JinRoad)晚清园旁的缅甸玉佛寺:而哥里门街(Coleman Street)的柏龄大厦(Peninsula Plaza),则是当地缅籍劳工流连团聚的小天地。
生活离不开宗教,尤其对于极重视佛教的缅甸人而言。新加坡的缅甸玉佛寺是国内唯一的缅甸佛寺,也是缅甸人的宗教及社群活动中心。这座由缅甸人早期在新建立的佛寺内,有一尊令人赞叹的大理石坐佛。佛高约3.85米、重10吨,材料来自缅甸曼德勒以北48公里的实概山(Sagyin Hill)。佛像在曼德勒雕塑完工后,于1921年运抵新加坡,自此成为缅甸境外佛寺的最大坐佛。佛寺附近有多条街道的命名依缅甸地名而取,包括RangoonRoad、MandalaV Road、Shan Road等,不负“小缅甸”之名。
柏龄大厦则与黄金坊类似,大厦内满是缅甸小吃店、超市、服饰店、婚纱店、旅行社、电信行、人力仲介等,就连招牌和价目单也只列出缅甸文,可说是替在当地居住的缅甸人提供一条龙服务。
来自缅甸的“万金大王”
在新加坡设立总部、家喻户晓的虎标万金油(永安堂),其创办人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便是缅甸华侨。玉佛寺的坐佛,当年便是在胡文虎的资助下运送至新加坡,成为缅甸文化扎根狮城的助力。如今位于巴西班让(Pasir Paniang)的全球唯一一座兼收并蓄的中华神话主题公园——虎豹别墅,亦由该家族所创建。
书写历史的建筑遗存
即便国土有限,新加坡政府对于保留当地特色建筑和文化遗迹不遗余力。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当儿,同时为古迹保存找出折衷的办法。正因如此,新加坡各处不难发现历史悠久、具有风格的建筑物,每一幢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故事。
亚美尼亚裔的“礼物”
位于禧街(Hill Street)的新加坡最古老教堂——亚美尼亚教堂(ArmenianChurch),是由亚美尼亚裔于1835年所兴建。13世纪起,一些来自波斯或印度的亚美尼亚裔因贸易来到新加坡。据资料显示,早期在此居住的亚美尼亚裔不多,长达100年的时光里不超过100人,但这一微小的群体,却作出了不可轻易忽视的贡献。
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宣称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因此该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秉持着透过兴建教堂来宣传宗教信仰的精神。新加坡亚美尼亚教堂的设计图由爱尔兰著名建筑师乔治·哥里门(George Drumgoole Coleman)所绘,为了向第一位亚美尼亚修道士——启蒙者圣格列高利(St Gregory the Illuminator)致敬而建。若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教堂的大门背对着入口,那是当时亚美尼亚人根据“早晨的曙光必须先照射在圣坛”这一规定而建。这座教堂也是新加坡首个配有电灯和电风扇设备的教堂。
教堂区域内有不少墓碑,长眠于此的亚美尼亚裔名人包括:创建并管理莱佛士酒店(Raffles Singapore)的沙奇兄弟(Sarkies Brothers)、杂交培育出新加坡国花“卓锦万黛兰”的艾妮丝·卓锦(Agnes Joaquim),以及全国性报纸《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的创始人之一吉席·摩西(Catchick Moses)。
殖民时期辉煌不再
初次踏入福康宁公园(Fort Canning Park),或许会觉得毫无看点:事实上,福康宁山的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据历史记载,福康宁山是14世纪马来王朝的都城所在地,而新加坡最后一任苏丹依斯干达沙(Sultan Iskandar Shah)便安葬在靠近山顶的土地。
福康宁山占地约1 9公顷,高约50公尺的山丘曾是莱佛士的住所。在英殖民时期,英军考虑到山丘的地理战略优势,对山丘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在山腰铸造了数个炮台,山顶上则建造了军营、弹药库和作战指挥部,使这座山成为新加坡向南海岸线上的一座军事堡垒。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英军也在这一区域内建造了深约9米的地下指挥室。英军投降后,这里成为日军司令官山下奉文的指挥总部。如今,指挥室已辟为展览馆:馆内的众多物件如:无线电话、桌椅、电灯等,皆是从古至今保留下来的历史遗物。 亚美尼亚教堂
Armenian Church
60 Hill St,Singapore 179366
10am-6pm
福康宁公园Fort Canning Park
River Valley Rd,Singapore 179037
全天
自然之笔“小桂林”
除了历史与族群聚点所塑造的特色区域,新加坡岛上还有一处众所周知、并非刻意打造的“画外”之地——武吉巴督市镇公园(Bukit Batok Town Park)。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由于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旖旎风光相似,因此素有“小桂林”之称。
武吉甘柏(Bukit Gombak)地铁站甫下车,在站台上便可远远见到市镇公园内的翠绿山头。这座由废弃的花岗石矿场改建而成的市镇公园,数年前因新加坡最高峰武吉知马山自然保护区(Bukit Timah Nature Reserve)进行翻修工程,而开始被当地人选为健行、野餐、感受大自然的去处。
公园依山而建,石山下的湖水是矿坑填水而成。找一处清凉地,静坐在岸边的石头上,面对平静的湖水与湖面映照的石山景色,确实有小型桂林山水的意境。除了健行、野餐,公园也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去拍摄昆虫、鸟类,偶尔还可见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
武吉巴督市镇公园Bukit Batok Town Park
Bukit Batok East Ave 5,Singapore 650242
全天
来一场“画外”行
除了本篇所介绍的“画外”景点,新加坡境内还有不少与移民或殖民历史息息相关的区域与建筑,如具浓厚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堪称殖民地时期建筑典范的圣安德烈座堂,以及结合了殖民地风格、帕拉第奥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于一体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等。趁着这个周末,不妨从中挑选几个景点走访,赏一赏“画外”风景,了解移民或殖民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