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蓝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o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坐飞机,便被吓个贼死!
  那是2002年吧,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响力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新闻人物报告文学大奖赛”,我撰写的“跻身世界一流”报告文学,荣获一等奖,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7套的春节晚会。
  11月初的一个下午,约莫3点来钟,来到烟台国际机场,安检时身上的电镀水果刀和崭新的防风打火机都被无条件地缴了械,心中一阵阵的惋惜。
  坐在候機大厅,既忐忑又焦躁,想找扇窗口,近距离地贴近飞机,那根本办不到,大厅和飞机场根本就不相望。一阵尖厉的声响,掠过大厅屋顶,一架飞机起飞了;一阵轰鸣的怪叫,震耳欲聋,从半空直扑地面,一架飞机降落了。
  终于,我登机了!
  坐在机舱过道的左侧,被告知系紧安全带。发动机响过几声,身子稍稍向后一仰,飞机便缓缓地向前滑出去。吸一口气的工夫,飞机便像一头暴躁的狮子,张开大嘴猛烈地怒吼起来,只觉得身子像被人推一把,紧紧地贴在椅背上,两只耳朵刹那间胀痛起来,似要爆裂似的。
  我紧紧地握住椅把手,张大嘴巴屏住呼吸,全身立时渗出一阵冷汗!
  转眼间,飞机钻上高天,向上斜着的机身也放平了,乘务员笑盈盈地递上一杯咖啡,我接过来,放在胸前的挡板上,那杯子一颤也不颤,杯里的咖啡泛着紫红的光,静静地,连点波纹也没有。
  我悬着的心早就放到了肚子底下,听着蜜蜂般嗡嗡嗡的发动机声,美美地啜了一口咖啡,精神立时振奋起来。
  我悄悄地解开安全带,见乘务员不在,就跨过过道坐到舱右侧的空椅上,抓紧把手,把脸靠向舷窗:蓝蓝的天空下,一大朵一大朵的白云,像一朵朵盛开的白牡丹,在机身下飞速地飘荡着,又似一朵朵硕大的棉花,给人以温柔舒适的美感,无来由地生发出一种要跳下去一试的欲望?
  抬眼望向高天,湛蓝湛蓝的天空,像一口巨大的穹钟倒扣在云层的边缘上,那边沿的云,淡淡的灰色中泛着淡淡的黄晕,被蓝蓝的巨钟紧紧地压住,一动也不动,很服帖地向上托着,沿着钟边儿形成一个黄淡淡的大圆圈———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奇观!
  白云散尽,舷窗前巨大的机翼横空出世,就那么横横地横着,泛着青冷的银光。机翼是几块银板焊接成一体的,银板之间的接缝处尚留有一道道焊沟,心里禁不住埋怨起制造厂的机师们,怎么如此粗心,不把机翼焊成光光的、滑滑的,以加固机翼的强度、减小空气的阻力?!
  透过舷窗,低头向下一瞧,不禁“妈呀”一声,吓得差点喊出口来!
  舷窗下面———万丈深渊!只那么一眼,顿时头晕目眩,一颗怦怦乱跳的心一下子涌上嗓子眼,差点蹦出来,两只紧把着椅扶手的双手,紧张得差点把扶手抓碎。好大好大一会儿,那颗乱跳的心才平静下来!
  我两手把紧扶手,偷眼向窗下,经过三四次的窥望,那颗埋在心底下的“恐高”症才渐渐地消失了。
  那是波浪滔天的渤海吧,从机窗望下去却像一面娇蓝娇蓝的硕大镜子,平平的,连点儿波纹也无,一艘货轮静静地躺在蓝蓝的镜面上,像一只大号的拖鞋;那是巉峭万仞的高山吧,飞机窗下,也不过一簇三二人高的岩崖;那是一条宽广的柏油大马路吧,不过一条蜿蜒的黑色领带而已,不仔细瞧,在那黑领带上缓缓蠕动的大货车不过一条小小的爬虫罢了。
  我正在欣赏祖国这大好的河山,猛然间看到银色的机翼上,一块银色的板从焊沟处向上翘了起来———心中訇然一声巨响,仿佛整个世界坍塌下来,我下意识地躬下腰抱紧头,像一个圆形的肉球紧缩在坐椅上,脑袋一片空白———又一场空难发生了!
  儿子、女儿的身影在眼前一闪而过,一位老妇人的影子却在我眼前站立,啊———那是我六十多岁的老伴呐!半头白发,一脸深深的皱纹,像大山的沟壑,一双粗粝的双手,腰已经有点佝偻了。她独自在家里种粮种果种菜,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我却整天价不着家,东跑西颠,为人写那些狗屁文章,费劲把力地攒了四万五千三百多块钱的稿费,存在银行里,一个大子也不舍得花,我却没把密码告诉你啊!
  我遇上空难了,这四万多块钱就瞎了啊!两行大泪,夺眶而出,我那个懊悔呐,悔得肠子都青了!
  就在我抱头缩腰必死却未死的当口,一个柔柔和暖的声音,从天堂传来———旅客同志们,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就要到了!怎么,我怎么没听到巨大的爆炸声?难道这是在天堂?我下意识地咬了一下舌尖,一阵钻心的疼痛。我知道我未死,稍稍睁开眼一瞧,一位头戴红色贝雷帽的乘务员,正微笑着向我招手,她当我正在睡觉呢!
  一阵发动机声,耳朵又疼痛起来,突觉得机头向下一沉,轻轻地咯噔一声,飞机着地了———北京到了。
  我掏出手帕,擦了擦额上、眼上、颊上的冷汗,屁颠颠地下了飞机。
其他文献
2004年9月22日,我的女儿乘着天使的翅膀,来到了人间。在亲朋好友陆续前来道喜的那些日子,我却始终以一种美丽而忧伤的心情看着女儿,看着妻子,因为过完女儿的满月,由于工作需要,我就要前往国外了。  依依惜別的那一刻,我的眼里还是布满了雾水,尤其是女儿那一声清亮的啼哭,心霎时犹如被人掏空了。  我的第一站是中东三国:阿联酋、阿曼和沙特。刚到那里时,由于网络和通讯发达,联络很是方便,然而待女儿能够牙牙
期刊
1970年,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季节,有人对我母亲说,这年头升学无望,就让孩子学门手艺吧,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母亲忙问他,学什么好呢?那人说,绒匠,灰大;漆匠,味大;泥瓦匠,室外作业,风吹雨淋;还是学个木匠吧,屋里干活,不伤身体。  我的师傅姓王叫有福。他身材高大,腰圆腿壮,一脸络腮胡子,一看就像个武人。他是到我家来把我领走的。我家离他家大约20里路程,分属两个不同的县。一路上,他和我讲了很多
期刊
在惠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佳兆业的东面,约500米的地方,有一座开放式的小公园, 它被六个小区和三条道路围合,占地面积仅有4.2455万平方米,园内种有30多种花草树木,其中紫荆花有400棵。每当这里紫荆花开的时候,我都难免想起父亲,想起曾经的承诺。  父亲离休近二十年后,才在儿女们多方动员下与母亲一起来到惠州,跟着弟弟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区里定居。有一年母亲骨折躺在家里,我回去陪着80多岁的父亲在楼下小
期刊
晚上拖着疲惫不堪的步伐回到家中,女儿已睡下了,妻躺上沙发上看电视,遂用晶莹透亮的玻璃杯盛满沸水,端杯慢慢踱进书房,在沸水微微变凉之际将自己珍藏许久的“小金环”绿茶抓上一撮慢慢投入杯中,而后目不转睛地凝神玻杯。金环茶是早春时节茶树嫩牙儿焙干后环卷的一种极品绿茶,饭粒般大小,比女儿环茶小得多,青白色的叶面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浸泡后茶味儿清香翠馥,令人陶醉。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一粒粒金
期刊
在我们老家传统的过年风俗中,杀年猪是准备过年的一个重要事项,年过得好不好,就看年猪杀得好不好。年猪杀得好了,不但三十晚上老婆孩子有肉饺子吃,拜年的亲戚来了,主人留客吃饭,端出的臊子面,汤里会沉浮着肉臊子憨厚的身影,炒杂烩中会有切得薄薄的大块腊肉片,凉拌豆芽菜中不但有油炸豆腐干,还有猪头肉,里面夹杂着孩子们爱吃的猪耳朵,用筷子轻轻夹一个放在嘴里咀嚼,能听得见小脆骨在牙齿间的轻响。客人来时,还有一样必
期刊
癫痫,精神病科疾病,又名羊角风,精神错乱时,瞬间口吐白沫,眼睛翻白,浑身抽搐,有知觉无反应。此病发病快,去病快,一分钟犯病,两分钟苏醒,抽完又恢复正常状态。发病后身体疲软,此病治愈难,发病率高,情绪是致病因。  娘患此病一生。  七十六年前,村里的一位拦羊大爷,急匆匆地从山上抱着一个不足月的女婴跑到了外婆家,大冬天自己穿着单衣,却用烂皮袄包着这个女婴送到外婆怀里说:“这娃还活着,差一步被狼叼走,我
期刊
回想起老家,我的记忆常常是一片墨色的夜。  已经入夏。滚烫的大地在经历一天的焦灼后,身躯的热量渐渐减退。在这方县城边缘的地带,有着一片远离市声的静好。四周一片幽暗,不远的溪流静静地淌着,四起的蛙鸣声有节律地唱和着。这个时期的乡村还没有进入电灯的时代,目力所及的地方,只有偶尔闪烁的烛火。白日的快乐是烈日也难以抵挡的,正午永无休止的蝉鸣声叫得撕心裂肺,我们依旧结伴着四处奔跑、跳跃。我至今难以相信,那时
期刊
“阿母”是故乡对老年妇女的称呼,相当于北方人称“奶奶”。  我第一声啼叫“阿母”的,就是我的祖母彭淑贞老人,以后就一直这样叫着,直到老人家去世。  阿母是我们彭家岭彭家大户的女儿,小时候缠过足,不过,没缠多久,孙中山倡导妇女解放了,所以,虽不是“三寸金莲”,却比常人的脚还是小些。阿母大约十八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祖父,成亲没多久,就遇上了抓壮丁。当时阿母还披着新婚的服饰,清早正要出门,迎面碰上保长带着几
期刊
那年重阳节,艳阳高照。局里组织退休老干部到地雷战故乡参观。上车,和陈局坐一排。“九月里九重阳,收呀收秋忙,谷子糜子收上场,红个旦旦的太阳暖堂堂……”听着车里扩音器放送的陕北民歌,正想和陈局长聊聊这首二胡伴奏的歌曲。一转头,见他面色憔悴,赶忙改口表示关心:“最近身体怎么样?”陈局说:“自从去年老母亲去世,我就一蹶不振。”“老母多大年纪?”“阴历98岁,阳历99了。”“这是喜丧。”陈局感叹地说:“人不
期刊
一  那年的春天到来时,村子仍是一副被残冬的余威镇住的样子,枯寂而萧瑟。  和村里其他人一样,一大早,爸爸妈妈就领着我和弟弟来到自留地里。村里的自留地是相互连着的,家家户户都在盖白色的房子,大人抡着锤子,钉着钉子,小孩扛着木棒,拽着绳子,说笑声、喊叫声一阵一阵不断升起来,将凝在村子上空那层寒气惊散了。当最后一根麻绳被大人从房子后面甩出,越过房顶,被站在房子前的孩子接住,再由大人牢牢地绑在房子前的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