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之一,在中国共产党进行民族工作的伟大历程中,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均起到“生命线”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各种矛盾冲突更加错综复杂、尖锐激烈,这使得这段时期民族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了不同于往常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总结了这一时期民族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为新形势下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规律性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96-01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意义深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始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不懈探索。解放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进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团结了全国各族所能团结的全部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解决,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深入详细地分析了战后中国的实际形势,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主要围绕这一方针展开。
(一)民族平等思想。第一,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抗战胜利后,为了团结全国各少数民族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及随后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反复重申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强调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消除一切民族间的隔阂与成见。第二,宣传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思想突出表现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参政权和平等享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方面。第三,宣传反对大汉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肃清历史上和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大汉族主义政策,打破民族间的隔阂;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带有大汉族主义的思想残余;通过反对大汉族主义消除少数民族中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
(二)民族团结思想。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展开,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各民族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联合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他们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两个著名的口号,号召各民族团结起来,反对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政策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隔阂,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甚至造成了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严重后果。为了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联合,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民族团结合作的政策。民族团结教育是建立广泛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保障。
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方法多样高效。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广大军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军民灌输和平、民主、统一等重要思想,对他们进行持续深入的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军民灌输“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灌输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思想;灌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灌输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等重要思想。在强调灌输的同时,注重思想渗透,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渗透到各项具体活动中,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出丰富、生动的鲜明特色。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统一战线的范围越来越广、人数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来,必须要借助活动载体来开展,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把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把思想、道德、观念、信仰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搞活动、办实事等有形的载体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实施对民族地区人民的教育和影响,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是一种形象的教育,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要求及时开展了一些主题鲜明、富有教益、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团结互助运动等,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加强了少数民族群众与党的密切联系。将民族理论渗透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增强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解放战争期间,党所做的一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建立广泛的民族統一战线,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抗战胜利后,我们党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立足于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觉悟和军队战斗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民族理论教育,同时团结各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少数民族,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推动少数民族解放武装斗争。在少数民族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以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积极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这些大事紧密结合,互相合作,互相促进,面对不同民族的具体特点,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觉悟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作者简介:常恒(1989—),女,陕西安康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
此项目为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2015SP448
关键词: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96-01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意义深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始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不懈探索。解放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进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团结了全国各族所能团结的全部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解决,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深入详细地分析了战后中国的实际形势,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主要围绕这一方针展开。
(一)民族平等思想。第一,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抗战胜利后,为了团结全国各少数民族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及随后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反复重申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强调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消除一切民族间的隔阂与成见。第二,宣传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思想突出表现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参政权和平等享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方面。第三,宣传反对大汉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肃清历史上和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大汉族主义政策,打破民族间的隔阂;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带有大汉族主义的思想残余;通过反对大汉族主义消除少数民族中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
(二)民族团结思想。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展开,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各民族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联合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他们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两个著名的口号,号召各民族团结起来,反对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政策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隔阂,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甚至造成了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严重后果。为了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联合,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民族团结合作的政策。民族团结教育是建立广泛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保障。
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方法多样高效。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广大军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军民灌输和平、民主、统一等重要思想,对他们进行持续深入的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军民灌输“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灌输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思想;灌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灌输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等重要思想。在强调灌输的同时,注重思想渗透,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渗透到各项具体活动中,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出丰富、生动的鲜明特色。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统一战线的范围越来越广、人数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来,必须要借助活动载体来开展,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把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把思想、道德、观念、信仰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搞活动、办实事等有形的载体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实施对民族地区人民的教育和影响,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是一种形象的教育,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要求及时开展了一些主题鲜明、富有教益、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团结互助运动等,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加强了少数民族群众与党的密切联系。将民族理论渗透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增强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解放战争期间,党所做的一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建立广泛的民族統一战线,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抗战胜利后,我们党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立足于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觉悟和军队战斗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民族理论教育,同时团结各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少数民族,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推动少数民族解放武装斗争。在少数民族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以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积极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这些大事紧密结合,互相合作,互相促进,面对不同民族的具体特点,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觉悟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作者简介:常恒(1989—),女,陕西安康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
此项目为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2015SP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