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克服实际教学中只重视智能的弊端,保证其它多元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他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胡塞尔最早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忽视了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和生活化的学习意识;教材内容上较多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致使学生尽管学了一些科学知识,却缺少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法上较多采用传授——接受式的教育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训练放到应有的位置。我们保全中心小学地处泽路金三条公路的交结点的农村,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开展学农爱农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化学习的意识,而学习生活化意识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为若干年后,我们大批的学生还将回到农村,用他们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建设二十一世纪新农村。如果从小没有生活化的学习意识,长大也很难自觉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是生活中本真的的,有着真情实感的人。我们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真诚地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一言一行,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来体察他们的所需所求。当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距离缩短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特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生活上的帮助者和引领者。
二、关注学生,发挥学生潜能
农村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活动方式也很多样。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发现中学会赏识自己,从而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让自主选择成为学生的权力。赋予学生自主的机会,把学生应有的权力还给学生。首先是“选择权”,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是主体自主活动的重要体现。因为选择权是学生自己作出的,学生一旦作出选择,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教师的作用是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让自主说话成为学生的需要。还了自主选择的权力,还要给予足够的机会,让其自由表达见解。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说话”大多是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零散问题,很少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学生说话,除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之外,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表达对他人的赞同或反对。当学生“说话”时,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倾听”,并引导他进行创造性的说话,如六年级《把我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学完后,一位学生说:“埃斯内尔在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里面会有些什么内容呢?”这是对教材的挑战啊!
当学生处于自信状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多读、多思、多说、多听,而教师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例如,教学《船长》一课,从初读课文到细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船长精神的伟大,我都引导学生自己学、自己汇报,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完成或相互启发合作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潜能才有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三、沟通两个“课堂”,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我们的学生可能有这样的错觉:只有在教室里上语文课才是学习语文,走出教室就没有语文了。语文和生活似乎是隔裂的。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查字典能理解词语意思,却不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碰到写作文就更加愁眉苦脸,生搬硬造;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本生动的大字典,一个最丰富的作文素材库!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不应该让封闭,僵化的课堂泯灭了孩子们思维的活力。我们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桥梁,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孩子们在这两个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一次,我在教学实验版教材《自选商场》一文中,布置了一项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商场,认读五个商品名,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激活了。晚上,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父母去上超市、认名称。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进教室就听见孩子们在交流:“我昨天买了好多吃的,还认识了好多老师没有教过的字”,“我也是,你猜猜这个字读什么呀?”他们把包装袋你递给我,我递给你,早就互相在认字了。胆子大的几个孩子先跑到我面前念给我听。接着,许多孩子抢着要读给我听。望着那一张张充满稚气、充满成就感的笑脸,我暗自庆幸——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在生活这个课堂中学习语文了!
四、放飞思绪,感悟的课堂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学习把课文中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我觉得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杜甫的爱国情怀,全诗通过一个“喜”来反应。如何让我们农村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诗中的图来体会,接着让他们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就感悟到了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第五,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现在更善于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文,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让他们放大视野,加大生活空间,同时教育学生巧妙地运用生活。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尝到椰果的醇醇甘甜;可以看到玉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农民们在田地中收获的情景,也可以自己动手捉来活蹦乱跳的鱼儿和小虾。临海的孩子还可以去聆听一下海浪的涛声,感受大海独有的气息,也可以自己去烧烤那鲜美无比的海鲜……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学们会觉得,生在沿海地区的优越,长在鱼米之乡之幸福。他们会把这些见识带到课堂中,写进习作里。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入了一泓活水。这样,他们会真切地体会到生活需要语文,学好语文能为生活服务。
五、作业布置生活化
在设计语文课后作业时,我还注意做到与生活相链接。
1、交流性作业。每教完一篇课文,都布置学生回去和家长交流。优美的写景文可以诵读;活泼有趣的故事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含义深刻的小品文可以和家长一起讨论、共勉。如此,既深化了语文知识,又加深了孩子与家长的情感联系。明明很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向来民主的爸爸妈妈并不反对,只是要求东东说出买电脑的充足理由。你能帮明明想出理由,使他如愿以偿吗?请把想法写下来。学生在这样充满生活化的真实场景中,思维活跃,灵感进发,写出的答案精彩纷呈,各显奇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真实的应用,语文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展现,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原来语文可以这么奇妙,这么有用,它可以与人进行情感沟通、思想交流,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解决自己的生活难题,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学语文真是一件快乐的事!2、操作性作业。在教会孩子写信之后,就可以布置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倾吐心声;或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倾诉思念;也可以给同龄人写信,互诉喜怒哀乐;甚至可以给总理写信,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在读到一句名言、一句令人感悟深刻的话时,就可以让学生亲手制成书签,互相赠送勉励。
3、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不光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实践,而且会触发新的知识。爱心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请看右面的漫画,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触?自拟题目作文。写作提示:先看懂漫画,看看作者要表达怎样的观点。然后联想身边真实的生活现象,根据你的感受写出一篇习作。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尝试一下角色转换,以动物的口吻来对人类发出倡议。
六、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初步的习作
教师要从孩子喜欢的角度出发,去开启孩子的心扉,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要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去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我手写我口”。生活是写话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们到校外玩,到社区做好事,努力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下来。实践中,我发现知识、生活丰富的学生的日记中出现了“蜗牛爬竿比赛”“送蚂蚁回家”“鱼是怎样游泳的”等有趣的话题。这些日记,写出了孩子的发现和喜悦,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总之,语文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无处不有语文。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还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会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他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胡塞尔最早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忽视了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和生活化的学习意识;教材内容上较多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致使学生尽管学了一些科学知识,却缺少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法上较多采用传授——接受式的教育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训练放到应有的位置。我们保全中心小学地处泽路金三条公路的交结点的农村,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开展学农爱农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化学习的意识,而学习生活化意识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为若干年后,我们大批的学生还将回到农村,用他们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建设二十一世纪新农村。如果从小没有生活化的学习意识,长大也很难自觉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是生活中本真的的,有着真情实感的人。我们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真诚地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一言一行,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来体察他们的所需所求。当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距离缩短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特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生活上的帮助者和引领者。
二、关注学生,发挥学生潜能
农村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活动方式也很多样。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发现中学会赏识自己,从而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让自主选择成为学生的权力。赋予学生自主的机会,把学生应有的权力还给学生。首先是“选择权”,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是主体自主活动的重要体现。因为选择权是学生自己作出的,学生一旦作出选择,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教师的作用是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让自主说话成为学生的需要。还了自主选择的权力,还要给予足够的机会,让其自由表达见解。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说话”大多是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零散问题,很少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学生说话,除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之外,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表达对他人的赞同或反对。当学生“说话”时,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倾听”,并引导他进行创造性的说话,如六年级《把我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学完后,一位学生说:“埃斯内尔在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里面会有些什么内容呢?”这是对教材的挑战啊!
当学生处于自信状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多读、多思、多说、多听,而教师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例如,教学《船长》一课,从初读课文到细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船长精神的伟大,我都引导学生自己学、自己汇报,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完成或相互启发合作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潜能才有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三、沟通两个“课堂”,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我们的学生可能有这样的错觉:只有在教室里上语文课才是学习语文,走出教室就没有语文了。语文和生活似乎是隔裂的。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查字典能理解词语意思,却不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碰到写作文就更加愁眉苦脸,生搬硬造;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本生动的大字典,一个最丰富的作文素材库!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不应该让封闭,僵化的课堂泯灭了孩子们思维的活力。我们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桥梁,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孩子们在这两个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一次,我在教学实验版教材《自选商场》一文中,布置了一项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商场,认读五个商品名,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激活了。晚上,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父母去上超市、认名称。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进教室就听见孩子们在交流:“我昨天买了好多吃的,还认识了好多老师没有教过的字”,“我也是,你猜猜这个字读什么呀?”他们把包装袋你递给我,我递给你,早就互相在认字了。胆子大的几个孩子先跑到我面前念给我听。接着,许多孩子抢着要读给我听。望着那一张张充满稚气、充满成就感的笑脸,我暗自庆幸——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在生活这个课堂中学习语文了!
四、放飞思绪,感悟的课堂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学习把课文中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我觉得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杜甫的爱国情怀,全诗通过一个“喜”来反应。如何让我们农村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诗中的图来体会,接着让他们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就感悟到了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第五,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现在更善于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文,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让他们放大视野,加大生活空间,同时教育学生巧妙地运用生活。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尝到椰果的醇醇甘甜;可以看到玉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农民们在田地中收获的情景,也可以自己动手捉来活蹦乱跳的鱼儿和小虾。临海的孩子还可以去聆听一下海浪的涛声,感受大海独有的气息,也可以自己去烧烤那鲜美无比的海鲜……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学们会觉得,生在沿海地区的优越,长在鱼米之乡之幸福。他们会把这些见识带到课堂中,写进习作里。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入了一泓活水。这样,他们会真切地体会到生活需要语文,学好语文能为生活服务。
五、作业布置生活化
在设计语文课后作业时,我还注意做到与生活相链接。
1、交流性作业。每教完一篇课文,都布置学生回去和家长交流。优美的写景文可以诵读;活泼有趣的故事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含义深刻的小品文可以和家长一起讨论、共勉。如此,既深化了语文知识,又加深了孩子与家长的情感联系。明明很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向来民主的爸爸妈妈并不反对,只是要求东东说出买电脑的充足理由。你能帮明明想出理由,使他如愿以偿吗?请把想法写下来。学生在这样充满生活化的真实场景中,思维活跃,灵感进发,写出的答案精彩纷呈,各显奇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真实的应用,语文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展现,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原来语文可以这么奇妙,这么有用,它可以与人进行情感沟通、思想交流,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解决自己的生活难题,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学语文真是一件快乐的事!2、操作性作业。在教会孩子写信之后,就可以布置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倾吐心声;或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倾诉思念;也可以给同龄人写信,互诉喜怒哀乐;甚至可以给总理写信,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在读到一句名言、一句令人感悟深刻的话时,就可以让学生亲手制成书签,互相赠送勉励。
3、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不光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实践,而且会触发新的知识。爱心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请看右面的漫画,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触?自拟题目作文。写作提示:先看懂漫画,看看作者要表达怎样的观点。然后联想身边真实的生活现象,根据你的感受写出一篇习作。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尝试一下角色转换,以动物的口吻来对人类发出倡议。
六、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初步的习作
教师要从孩子喜欢的角度出发,去开启孩子的心扉,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要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去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我手写我口”。生活是写话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们到校外玩,到社区做好事,努力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下来。实践中,我发现知识、生活丰富的学生的日记中出现了“蜗牛爬竿比赛”“送蚂蚁回家”“鱼是怎样游泳的”等有趣的话题。这些日记,写出了孩子的发现和喜悦,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总之,语文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无处不有语文。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还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会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