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使用的华东师大版第一单元是“走进数学世界”.在进行备课时,有的教师对该单元的设置不以为然,认为可有可无.笔者认为,非也!这是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利用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平台开好局,奏响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乐章!
一、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是对学习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不会觉得累.在课前,我布置了同桌的学生准备两副扑克牌,告诉他们下节课要做游戏,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盼望着数学课的到来.终于等来了上课钟,我公布了游戏规则:把两副牌合起来,两个人轮流从中拿出扑克牌,每次每人可以拿出最少1张、最多3张,不能不拿,也不能多拿,谁拿走最后一张牌的为胜,怎样拿才能确保取胜?现在请同桌两人一组做游戏.很快,教室就热闹起来.几个回合后,有的找到了题中奥妙.但多数不知何故,只是盲目应对.这时我问大家,想不想知道答案啊?大家都非常渴望赢得游戏.我适时公布了解题方案.我发现,公布答案时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讲.这个游戏,一是学生自己会做;二是说破了原来是一个108÷(1 3)的余数问题.适当地让学生接触一些有趣的数学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贴近生活,我们都学习有用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离不开数学,在数学的大家园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例1】 小林把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假设银行的月利率是0.3%,一年定期的利率是4.2%,利息税是20%,一个月后小林可得利息元.银行贷款年利率是5%,假如这1000元后就及时贷出,那么一年后银行的利润是元.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讨论,再适时进行点拨,最后由学生来完成,课后有学生说,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渗透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文明史,涌现了无数感人的名人成才的故事.其中不乏数学家的精彩故事,我们教师应借助这些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课文简介了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不畏艰难、勇于攻关的逆境成才的精神,这些都是现在年轻人最需要的.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 2 3 …… 100=? 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同学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 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 100=101,2 99=101,3 98=101……49 52=101,50 51=101.而像这样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我趁机抛出一个变式题:小区有500个信箱,各有一把钥匙,新上岗的物业拿着没有标志的500把钥匙要开启它们,问最多开几次就能打开所有的锁?有了上面的铺垫,列式后很快就有学生算出了答案.
有的教师对“情感与态度”目标重视不足,认为与考试无关.其实不然,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早就受到肯定,我们应引入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四、点拨指导,夯实初中数学基础
纵观全单元,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好像没有“拿得出手”的“知识点”,也找不到令人眼前发亮的“过程与方法”,也难怪有的教师说上不上一个样了.实际上,如果我们注意去挖掘、去发现,就有许多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一些开放探索题,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据此,我设计一些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应用题,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例2】 一块圆形月饼,竖切3刀,最多可以切成几块?4刀呢?5刀呢?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8刀最多能切成几块?
大家动手试一下,到底能切几块?教室顿时像炸开的锅,一会儿,答案出来了.有的说是4块,马上有人说可以切5块.我请学生上黑板画示意图.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能切成6块、7块的示意图都画出来了,最后答案确定是7块.随着刀数的增加,要直观地找出答案也愈来愈难.但经过分析,只有刀经过已切的刀痕才能得到最多的块数.
从这道应用题中学生看到,从“特殊→一般”的认识规律,知道最多可切块数=上一刀可切成最多块数 本次刀数.由此可得:8刀最多可切35块.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紧紧抓住“三维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去开创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是对学习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不会觉得累.在课前,我布置了同桌的学生准备两副扑克牌,告诉他们下节课要做游戏,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盼望着数学课的到来.终于等来了上课钟,我公布了游戏规则:把两副牌合起来,两个人轮流从中拿出扑克牌,每次每人可以拿出最少1张、最多3张,不能不拿,也不能多拿,谁拿走最后一张牌的为胜,怎样拿才能确保取胜?现在请同桌两人一组做游戏.很快,教室就热闹起来.几个回合后,有的找到了题中奥妙.但多数不知何故,只是盲目应对.这时我问大家,想不想知道答案啊?大家都非常渴望赢得游戏.我适时公布了解题方案.我发现,公布答案时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讲.这个游戏,一是学生自己会做;二是说破了原来是一个108÷(1 3)的余数问题.适当地让学生接触一些有趣的数学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贴近生活,我们都学习有用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离不开数学,在数学的大家园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例1】 小林把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假设银行的月利率是0.3%,一年定期的利率是4.2%,利息税是20%,一个月后小林可得利息元.银行贷款年利率是5%,假如这1000元后就及时贷出,那么一年后银行的利润是元.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讨论,再适时进行点拨,最后由学生来完成,课后有学生说,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渗透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文明史,涌现了无数感人的名人成才的故事.其中不乏数学家的精彩故事,我们教师应借助这些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课文简介了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不畏艰难、勇于攻关的逆境成才的精神,这些都是现在年轻人最需要的.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 2 3 …… 100=? 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同学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 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 100=101,2 99=101,3 98=101……49 52=101,50 51=101.而像这样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我趁机抛出一个变式题:小区有500个信箱,各有一把钥匙,新上岗的物业拿着没有标志的500把钥匙要开启它们,问最多开几次就能打开所有的锁?有了上面的铺垫,列式后很快就有学生算出了答案.
有的教师对“情感与态度”目标重视不足,认为与考试无关.其实不然,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早就受到肯定,我们应引入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四、点拨指导,夯实初中数学基础
纵观全单元,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好像没有“拿得出手”的“知识点”,也找不到令人眼前发亮的“过程与方法”,也难怪有的教师说上不上一个样了.实际上,如果我们注意去挖掘、去发现,就有许多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一些开放探索题,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据此,我设计一些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应用题,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例2】 一块圆形月饼,竖切3刀,最多可以切成几块?4刀呢?5刀呢?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8刀最多能切成几块?
大家动手试一下,到底能切几块?教室顿时像炸开的锅,一会儿,答案出来了.有的说是4块,马上有人说可以切5块.我请学生上黑板画示意图.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能切成6块、7块的示意图都画出来了,最后答案确定是7块.随着刀数的增加,要直观地找出答案也愈来愈难.但经过分析,只有刀经过已切的刀痕才能得到最多的块数.
从这道应用题中学生看到,从“特殊→一般”的认识规律,知道最多可切块数=上一刀可切成最多块数 本次刀数.由此可得:8刀最多可切35块.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紧紧抓住“三维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去开创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