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临13断块区历经近40年的开发调整,多次分层系、分区块进行了细分重组,注采井网不断完善,但随着注水井注入水的不断推进,造成层间吸水差异明显,油井含水上升较快, 注入水利用率低等问题加剧。本次针对临13断块区存在的问题,强化动态分析,深化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断块进行治理,不断完善注采井网,进行断块调整后期稳产对策研究,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关键字]复杂断块、重组后期、稳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041-01
1、临13断块区油藏地质概况
临13断块区位于山东省临邑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惠民凹陷临南洼陷中央隆起带西部临邑大断层上升盘,属反向屋脊断块油藏,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含油面积18.98KM2,地质储量3277.65×104t,储层孔隙度18.5-34.2%,空气渗透率30.3-3961.3×10-3μm2,地面粘度6.2-1092Mpa.s,油藏埋深1450-2450m。主要地质特征为:①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②含油井段长,油层多,油水关系复杂;③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差异大;④天然能量弱。
2、临13调整断块产量递减原因分类研究
区块自1973年投入开发,1978年开始注水,40年间多次分层系、分区块进行了细分重组、井网完善等调整工作,初期增油效果显著,但是受断块特点的影响,断块平面上 “一注就淹,不注能量下降”的矛盾和纵向上 “层间吸水差异大,主力层含水上升,非主力层能量补充不足”的矛盾日渐加剧,造成调整后期产量大幅度递减。
本次针对临13断块区存在的问题,强化动态分析,深化构造、储层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断块进行分析,对临13断块近两年的断块递减原因进行统计,认为制约稳产的主要因素是含水上升、能量下降。
3、临13不同断块稳产对策研究
3.1调整后含水上升断块
分析后发现,断块含水上升单元的共同特点是:断块大小中等,含油面积一般在0.3Km2左右,储量丰度中等;主力含油小层在3-10个小层之间,一般分1-2套层系开发,井网基本完善,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该类断块,本次的稳产对策主要是:
3.1.1立足现有井网分区调控,注采联动,减缓含水上升
本次在對断块各井的累产、累注及注水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后,确定断块的历史注采主流线,通过油水井调配、调参,增加弱势流线注采压差,减缓强势见效流线水线推进速度,注采联动,纵向调流场,平面调流线,控制断块油井含水上升。如临58-2断块,本次合计水井调配2井次,增注1井次,油井调参控液3井次。断块日油水平上升7.9t/d。综合含水下降6.5个百分点。
3.1.2油水交替,实现平面、纵向耦合,减缓含水上升
针对纵向上矛盾突出的问题,实施纵向注采耦合,油水井上下层交替注采,放大驱替压差,提高波及体积;针对平面矛盾突出的问题,主要通过水井强注,油井关停的手段,开展平面注采耦合工作。
本项目通过细分注水+调参+调配+智能控水等注采耦合方式进行挖潜,实施7个断块,储量299×104t,油水井工作量28口,累增油11490t,增加可采储量2.4×104t。
3.1.3建数模灵活应用,配产配注,减缓含水上升
主要做法是利用数模计算各小层产液、注水量,结合平面剩余油分布,优化单层、单井配产配注。对于油井,主流线上油井卡水、控液,非主流线上油井泵加深,提液,通过“控”“引”调整产液结构;对于水井,通过主吸水层下调配,次吸水层上调配调整注水结构,并且配合水井调剖,最终达到均衡水驱的目的。如临106-1沙二下断块,本次利用数模进行配产配注优化,调剖2井次,调配调参6井次,实施后日增油能10.1t/d,综合含水下降4.3个百分点,效果显著。
3.2调整后能量下降单元
针对断块调整后期,多数油井出现的产量下降快,低液、注水不见效,或断块能量下降等问题,本次加大对临13区块的水井工作量运行:
3.2.1加大水井措施力度,改善层系水驱效果
利用水井分注、增注手段,细分层系井网;利用水井调剖,减缓层系内层间矛盾。累计实施水井补孔分注3口,调剖2口,增注1口,水井注水见效累计增油1042t。
3.2.2油水井新投,扶长关,完善注采井网
本次新投油水井5口,扶长关1口,完善井网4个,增加日油水平58t/d。如油井临13-斜41井,2013年底套破停井,造成所在井区沙二下一砂组无井控制,本次分析后补孔扶长关,开井后初期日增油4.5t/d,效果良好。
3.3.3通过水井分注调剖,改善非主力层动用程度
针对能量下降断块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的问题,主要通过水井分注、调剖,改善断块非主力层动用程度。实施分注6口,其中补孔分注4口,细分注水2口,初增日注水平200m3/d,恢复注水储量14×104t。
4、效果评价
临13复杂断块区细分重组后期稳产对策研究及应用项目,共实施水井措施28井次,动态调配63井次,油井工作量31口,其中新井6口,措施25口,措施累计增油2972t,增加日注能力727m3/d,有26口对应油井注水见效,注水见效累积增油6728t。
4.1注采井网得到完善,稳产基础加强
注采井网得到了完善,水井分注率由33.3%上升到71.4%,层段合格率由33.3%上升到77.8%,注采对应率由78.7%上升至81.5%,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由86.1%提高到86.5%,稳产基础得到加强。
4.2自然递减率下降
临13区块目前递减率11.4%,远低于实施前的14.5%。
4.3可采储量增加,采收率提高3.2%。
采收率由实施前的27.8%上升到31.0%,提高3.2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04.8×104t。
5、结论
1、对调整后的单元及时开展断块分类评价与治理,是区块持续稳产的关键。
2、单元细分重组后期,更应优化注水与产液结构,提高水驱储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主要创新点:1、按断块调整后期产量下降原因类型分类进行稳产对策研究和实施,形成一定的稳产开发模式,可追溯可跟踪可借用。2、断块历史产注资料的研究应用,对优化注水与产液结构更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涂兴万,陈林媛,莫文丽,莫小国,杨建成.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01).
[2]苏标瑾,何冠军,李炼民.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新模式[J].断块油气田,2004,(06).
[关键字]复杂断块、重组后期、稳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041-01
1、临13断块区油藏地质概况
临13断块区位于山东省临邑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惠民凹陷临南洼陷中央隆起带西部临邑大断层上升盘,属反向屋脊断块油藏,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含油面积18.98KM2,地质储量3277.65×104t,储层孔隙度18.5-34.2%,空气渗透率30.3-3961.3×10-3μm2,地面粘度6.2-1092Mpa.s,油藏埋深1450-2450m。主要地质特征为:①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②含油井段长,油层多,油水关系复杂;③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差异大;④天然能量弱。
2、临13调整断块产量递减原因分类研究
区块自1973年投入开发,1978年开始注水,40年间多次分层系、分区块进行了细分重组、井网完善等调整工作,初期增油效果显著,但是受断块特点的影响,断块平面上 “一注就淹,不注能量下降”的矛盾和纵向上 “层间吸水差异大,主力层含水上升,非主力层能量补充不足”的矛盾日渐加剧,造成调整后期产量大幅度递减。
本次针对临13断块区存在的问题,强化动态分析,深化构造、储层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断块进行分析,对临13断块近两年的断块递减原因进行统计,认为制约稳产的主要因素是含水上升、能量下降。
3、临13不同断块稳产对策研究
3.1调整后含水上升断块
分析后发现,断块含水上升单元的共同特点是:断块大小中等,含油面积一般在0.3Km2左右,储量丰度中等;主力含油小层在3-10个小层之间,一般分1-2套层系开发,井网基本完善,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该类断块,本次的稳产对策主要是:
3.1.1立足现有井网分区调控,注采联动,减缓含水上升
本次在對断块各井的累产、累注及注水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后,确定断块的历史注采主流线,通过油水井调配、调参,增加弱势流线注采压差,减缓强势见效流线水线推进速度,注采联动,纵向调流场,平面调流线,控制断块油井含水上升。如临58-2断块,本次合计水井调配2井次,增注1井次,油井调参控液3井次。断块日油水平上升7.9t/d。综合含水下降6.5个百分点。
3.1.2油水交替,实现平面、纵向耦合,减缓含水上升
针对纵向上矛盾突出的问题,实施纵向注采耦合,油水井上下层交替注采,放大驱替压差,提高波及体积;针对平面矛盾突出的问题,主要通过水井强注,油井关停的手段,开展平面注采耦合工作。
本项目通过细分注水+调参+调配+智能控水等注采耦合方式进行挖潜,实施7个断块,储量299×104t,油水井工作量28口,累增油11490t,增加可采储量2.4×104t。
3.1.3建数模灵活应用,配产配注,减缓含水上升
主要做法是利用数模计算各小层产液、注水量,结合平面剩余油分布,优化单层、单井配产配注。对于油井,主流线上油井卡水、控液,非主流线上油井泵加深,提液,通过“控”“引”调整产液结构;对于水井,通过主吸水层下调配,次吸水层上调配调整注水结构,并且配合水井调剖,最终达到均衡水驱的目的。如临106-1沙二下断块,本次利用数模进行配产配注优化,调剖2井次,调配调参6井次,实施后日增油能10.1t/d,综合含水下降4.3个百分点,效果显著。
3.2调整后能量下降单元
针对断块调整后期,多数油井出现的产量下降快,低液、注水不见效,或断块能量下降等问题,本次加大对临13区块的水井工作量运行:
3.2.1加大水井措施力度,改善层系水驱效果
利用水井分注、增注手段,细分层系井网;利用水井调剖,减缓层系内层间矛盾。累计实施水井补孔分注3口,调剖2口,增注1口,水井注水见效累计增油1042t。
3.2.2油水井新投,扶长关,完善注采井网
本次新投油水井5口,扶长关1口,完善井网4个,增加日油水平58t/d。如油井临13-斜41井,2013年底套破停井,造成所在井区沙二下一砂组无井控制,本次分析后补孔扶长关,开井后初期日增油4.5t/d,效果良好。
3.3.3通过水井分注调剖,改善非主力层动用程度
针对能量下降断块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的问题,主要通过水井分注、调剖,改善断块非主力层动用程度。实施分注6口,其中补孔分注4口,细分注水2口,初增日注水平200m3/d,恢复注水储量14×104t。
4、效果评价
临13复杂断块区细分重组后期稳产对策研究及应用项目,共实施水井措施28井次,动态调配63井次,油井工作量31口,其中新井6口,措施25口,措施累计增油2972t,增加日注能力727m3/d,有26口对应油井注水见效,注水见效累积增油6728t。
4.1注采井网得到完善,稳产基础加强
注采井网得到了完善,水井分注率由33.3%上升到71.4%,层段合格率由33.3%上升到77.8%,注采对应率由78.7%上升至81.5%,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由86.1%提高到86.5%,稳产基础得到加强。
4.2自然递减率下降
临13区块目前递减率11.4%,远低于实施前的14.5%。
4.3可采储量增加,采收率提高3.2%。
采收率由实施前的27.8%上升到31.0%,提高3.2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04.8×104t。
5、结论
1、对调整后的单元及时开展断块分类评价与治理,是区块持续稳产的关键。
2、单元细分重组后期,更应优化注水与产液结构,提高水驱储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主要创新点:1、按断块调整后期产量下降原因类型分类进行稳产对策研究和实施,形成一定的稳产开发模式,可追溯可跟踪可借用。2、断块历史产注资料的研究应用,对优化注水与产液结构更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涂兴万,陈林媛,莫文丽,莫小国,杨建成.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01).
[2]苏标瑾,何冠军,李炼民.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新模式[J].断块油气田,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