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4年11月14日,创业大街“周五咖啡馆”第十七期迎来一位特别嘉宾——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胡奎先生。他并不是一位创业者,但是却就“智慧城市”这一热门话题分享了许多创业者极为关注的内容。比如,什么是智慧城市?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怎样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会衍生出哪些商机?中国目前的水平如何?……
在胡奎看来,智慧城市就是要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便利,更舒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应该回归理性思考,不能“大跃进”;真正的智慧城市是有地方特色的,要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们愿意去那里工作和生活,就是它的特色。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难题很多,顶层设计最为艰难,难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而在这方面,方正集团优势明显,旗下五大产业集团的资源整合,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一些“智慧点”上,方正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像智慧医疗、智慧公安、智慧社区等。然而实现由“点”到“面”的飞跃,路途还很遥远。这不仅需要跨界思维,更需要政产学研相结合。
以下内容根据胡奎的演讲实录整理:
智慧城市热潮涌动
智慧城市是方正信产集团主打的业务方向,今后若干年会在这个领域投入几乎全部的精力。
智慧城市这个话题很热,截至目前,全国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另外有300多个城市已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超过2万亿元。
但是智慧城市真正做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些人把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叫智慧城市,也有人把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叫智慧城市,这都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不管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都看得见摸得着。
怎样让城市具有智慧呢?如果城市能像人一样,能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适应环境,并能给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人们就更愿意在那儿工作和生活。我想这样的城市,可以慢慢把它叫做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号称”是智慧城市。但是有些城市已经在服务智能化和服务贴心化方面慢慢逼近,会让人越来越向往到那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大家如果关心IT产业,关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今后的应用领域或者服务方向的话,也应该关心关心智慧城市到底要做什么?很可能大家能从中发现一些商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可能会延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意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要给城市灌输一种能力,让它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智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这实际上也是方正信产的理念。我们就是要做智慧城市的真实贡献者。
为什么各个城市都对智慧城市非常感兴趣呢?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希望有政绩。在不再只追求GDP一元要素的前提下,怎样让自己管理的城市脱颖而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好的理念,而且符合国家大战略。
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政府层面,甚至是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层面,大家都有很高的战略高度。当然也在向国际学习,比如美国专门出台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N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GII等,其实就是想把城市打造得更智慧、更智能。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智慧城市排名。排在前几名的有维也纳、多伦多、巴黎、纽约、东京、柏林、哥本哈根、香港、纳赛罗纳。排名仅仅是一个参考,更重要的是看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什么样的投入和布局。
顶层设计难在统筹
要建好智慧城市非常难,包括方正信产刚开始做智慧城市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点切入的。比如先做一个智慧交通,再做一个智慧园区。一个城市的建設就更难,因为要涉及城市综合管理和运营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城市运营和综合管理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条块分割。一个城市按照职能划分了很多条条块块,但是划完之后,各自都往纵向深度发展了,横向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交通部门就只管交通,医疗部门就只管医疗,互不搭界。
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施工队在一条路上挖沟,一个月挖三遍。先是水务局开挖,过两天电信局也来挖,再过两天煤气管道部门又来开挖,给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这就是没有统筹规划导致的结果。
中国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地面以上的东西是最关心的,比如盖一栋楼,楼有多高,容积率是多少,管得非常严。但是地下部分就漠不关心,其实地下埋了很多管道,纵横交错,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我记得曾经在中关村西区的一栋楼里办公,有一天突然网络断了。后来查清楚原因,居然是地下光纤被另外一个施工队挖断了。这就是当时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没有统筹规划,导致城市各个部门做不到互相协调配合。
做顶层设计,仅仅靠信息化的人才是解决不了的。方正是北京大学的公司,有天生的学校资源和研究资源,所以产学研结合得比较好。即便是这样,我们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仍感到困难重重。如果光靠IT团队,别说做顶层设计,就连综合设计都很难。顶层设计是跨界的,它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它的难点所在。方正集团有这方面的优势,下属的五大产业集团互相配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实力。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北大下面有9家直属的顶级三甲医院,并辐射28家关联医院。北大医疗集团不光做北大的医院,也在全国拓展医院,现在在全国已经有多家三甲医院加入阵列。此外,北大医疗集团还依托北大科研力量,做基础药物研发。
北大资源主要做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这个时候,可以把方正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全部导进去。这些资源统筹起来后,社区和园区的房子就更加好卖了。有教育资源的话,孩子上学方便。有医疗资源的话,看病方便,等等。
方正物产集团主要做产业流通,以大宗贸易为基础的产业形式。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设计流通领域,能做出好多的贡献。 方正金融集团主要做投融资。金融服务很多还是要落地的,不能简单在网络上签一个合同就完事。对于投资的来源和融资方案都需要综合设计,这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团队,否则光靠IT解决问题真的不现实。
方正信产集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垂直行业软硬件解决方案、再到城市大数据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
实际上我们是把方正集团下面的五大产业集团协同起来,再配套北京大学产学研的支撑来做顶层设计。最后把政府加进来,走政产学研之路是绝对正确的,这也是今后的重点方向
智慧城市要成功,政产学研必须要结合,否则建不起来。
信息共享难在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另一大难题,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大家在不同的时期,上不一样的系统,由不同的厂商提供不一样的标准的东西。比如,北京的地铁最早都是人工检票的,因为那时候信息化不够,标准化不够,一跨线就不认了。所以智慧交通需要标准化信息化作支撑。
十几年前,日本作为一项产业政策推出了ITS(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一段不到十公里的路,全世界很多人都去试乘试驾,模拟各种车流由自己控制,有车怎样避开,碰到障碍物怎样避开。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了信息标准化和信息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以前提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但是即便这些都建好了,仍不是智慧城市。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一条一条孤立的纵向系统。
我们要力争做到,通过城市数据服务与交换平台,把这些独立的系统全部贯穿起来,做信息标准化。也就是要做分层数据管理模型、分级数据交换模型,以及主数据的规范、定义和标准。各个系统是插拔式的,透过系统的耦合,能够全部接在一起。在信息化系统能够支撑的范畴内,真正实施信息共享。只有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优化流程。这就跟人体一样,首先要保证血液通到全身。
落地实效要借助大数据
在日本,地铁和轻轨的月台上画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区分六节车厢门、四节车厢门、急行车厢门,停车位置不一样,乘客排队也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同一条地铁线,发车的种类会多达10种,有每一站都停的,也有隔几站才停的;有特快、有快速、有急行、有准急,还有区间车。整个设计非常细化,管理车次调度的系统非常多,也非常精密。所以智慧交通真正落地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既要有经验,更要追求实效,而不是做面子工程。
北京的西直门立交桥,设计得就非常不合理,很多司机会步入“迷魂阵”。如果从动物园方向去西二环官园方向的话,其实就是一个直角拐弯,但是却要转3个360度的圈才能到达,绕三圈的线路轨迹就像一只蝴蝶。
今后,我们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城市要真正智能化,大数据必须要起作用。通过分析建模形成一种智慧的判断。还以智慧交通为例,什么时间段派什么车次,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日本,连公交车都有准点的,每一班车几点几分到基本上是靠谱的。支撑其运营的就是大数据。他们对人流、车流、路况,以及各个信号灯的情况都做了综合分析。
20年前,我在日本的时候就发现路口红绿灯的变化时间是可调的。没人的时候,不变灯,人一出现,灯就亮了,就可以过去。交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国外是非常流行的。所以要让城市有智慧,落地实效性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过程可以借助一些IT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顶层设计和多方位人才形成经验积累,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才能真正做到。
安全可控要靠民族产业
安全可控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又一大难题。我们国家尤其是信息安全领域是最可怕的,所有事情都不太安全可控。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个人信息天天在分享。苹果表面上把GPS定位关了,但实质上还是在偷信息。这是没办法的。所以在新一轮国家政府主导工程中明确要求安全可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怎样做到安全可控呢?首先,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可控的核心技術,包括软件和硬件。要靠民族产业的创新,真正替代国外的技术和产品。目前,从国家宏观战略上考虑,一定要把它当成核心关键词,否则今后遇到的屏障可能会越来越大。
要迅速采用新的思维逻辑进行综合布局,把我们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相关的解决方案尽量朝高精尖创新发展,在国家安全策略提升的前提下有一个很好的支撑。这是城市运营者在智慧城市设计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有一个理念:把科技、智慧、安全融合起来。作为智慧城市真实的贡献者,方正的目标就是要让城市更智能,让生活更便利。
链接:胡奎,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曾历任日本方正株式会社CTO、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计算机软件研发及管理30余年、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管理20余年,具有高度的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的大型计算机软件研发项目的实施,成功主持推出方正自主知识产权的XML数据库等产品。
在胡奎看来,智慧城市就是要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便利,更舒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应该回归理性思考,不能“大跃进”;真正的智慧城市是有地方特色的,要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们愿意去那里工作和生活,就是它的特色。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难题很多,顶层设计最为艰难,难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而在这方面,方正集团优势明显,旗下五大产业集团的资源整合,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一些“智慧点”上,方正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像智慧医疗、智慧公安、智慧社区等。然而实现由“点”到“面”的飞跃,路途还很遥远。这不仅需要跨界思维,更需要政产学研相结合。
以下内容根据胡奎的演讲实录整理:
智慧城市热潮涌动
智慧城市是方正信产集团主打的业务方向,今后若干年会在这个领域投入几乎全部的精力。
智慧城市这个话题很热,截至目前,全国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另外有300多个城市已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超过2万亿元。
但是智慧城市真正做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些人把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叫智慧城市,也有人把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叫智慧城市,这都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不管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都看得见摸得着。
怎样让城市具有智慧呢?如果城市能像人一样,能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适应环境,并能给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人们就更愿意在那儿工作和生活。我想这样的城市,可以慢慢把它叫做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号称”是智慧城市。但是有些城市已经在服务智能化和服务贴心化方面慢慢逼近,会让人越来越向往到那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大家如果关心IT产业,关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今后的应用领域或者服务方向的话,也应该关心关心智慧城市到底要做什么?很可能大家能从中发现一些商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可能会延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意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要给城市灌输一种能力,让它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智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这实际上也是方正信产的理念。我们就是要做智慧城市的真实贡献者。
为什么各个城市都对智慧城市非常感兴趣呢?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希望有政绩。在不再只追求GDP一元要素的前提下,怎样让自己管理的城市脱颖而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好的理念,而且符合国家大战略。
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政府层面,甚至是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层面,大家都有很高的战略高度。当然也在向国际学习,比如美国专门出台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N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GII等,其实就是想把城市打造得更智慧、更智能。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智慧城市排名。排在前几名的有维也纳、多伦多、巴黎、纽约、东京、柏林、哥本哈根、香港、纳赛罗纳。排名仅仅是一个参考,更重要的是看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什么样的投入和布局。
顶层设计难在统筹
要建好智慧城市非常难,包括方正信产刚开始做智慧城市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点切入的。比如先做一个智慧交通,再做一个智慧园区。一个城市的建設就更难,因为要涉及城市综合管理和运营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城市运营和综合管理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条块分割。一个城市按照职能划分了很多条条块块,但是划完之后,各自都往纵向深度发展了,横向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交通部门就只管交通,医疗部门就只管医疗,互不搭界。
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施工队在一条路上挖沟,一个月挖三遍。先是水务局开挖,过两天电信局也来挖,再过两天煤气管道部门又来开挖,给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这就是没有统筹规划导致的结果。
中国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地面以上的东西是最关心的,比如盖一栋楼,楼有多高,容积率是多少,管得非常严。但是地下部分就漠不关心,其实地下埋了很多管道,纵横交错,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我记得曾经在中关村西区的一栋楼里办公,有一天突然网络断了。后来查清楚原因,居然是地下光纤被另外一个施工队挖断了。这就是当时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没有统筹规划,导致城市各个部门做不到互相协调配合。
做顶层设计,仅仅靠信息化的人才是解决不了的。方正是北京大学的公司,有天生的学校资源和研究资源,所以产学研结合得比较好。即便是这样,我们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仍感到困难重重。如果光靠IT团队,别说做顶层设计,就连综合设计都很难。顶层设计是跨界的,它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它的难点所在。方正集团有这方面的优势,下属的五大产业集团互相配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实力。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北大下面有9家直属的顶级三甲医院,并辐射28家关联医院。北大医疗集团不光做北大的医院,也在全国拓展医院,现在在全国已经有多家三甲医院加入阵列。此外,北大医疗集团还依托北大科研力量,做基础药物研发。
北大资源主要做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这个时候,可以把方正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全部导进去。这些资源统筹起来后,社区和园区的房子就更加好卖了。有教育资源的话,孩子上学方便。有医疗资源的话,看病方便,等等。
方正物产集团主要做产业流通,以大宗贸易为基础的产业形式。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设计流通领域,能做出好多的贡献。 方正金融集团主要做投融资。金融服务很多还是要落地的,不能简单在网络上签一个合同就完事。对于投资的来源和融资方案都需要综合设计,这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团队,否则光靠IT解决问题真的不现实。
方正信产集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垂直行业软硬件解决方案、再到城市大数据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
实际上我们是把方正集团下面的五大产业集团协同起来,再配套北京大学产学研的支撑来做顶层设计。最后把政府加进来,走政产学研之路是绝对正确的,这也是今后的重点方向
智慧城市要成功,政产学研必须要结合,否则建不起来。
信息共享难在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另一大难题,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大家在不同的时期,上不一样的系统,由不同的厂商提供不一样的标准的东西。比如,北京的地铁最早都是人工检票的,因为那时候信息化不够,标准化不够,一跨线就不认了。所以智慧交通需要标准化信息化作支撑。
十几年前,日本作为一项产业政策推出了ITS(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一段不到十公里的路,全世界很多人都去试乘试驾,模拟各种车流由自己控制,有车怎样避开,碰到障碍物怎样避开。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了信息标准化和信息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以前提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但是即便这些都建好了,仍不是智慧城市。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一条一条孤立的纵向系统。
我们要力争做到,通过城市数据服务与交换平台,把这些独立的系统全部贯穿起来,做信息标准化。也就是要做分层数据管理模型、分级数据交换模型,以及主数据的规范、定义和标准。各个系统是插拔式的,透过系统的耦合,能够全部接在一起。在信息化系统能够支撑的范畴内,真正实施信息共享。只有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优化流程。这就跟人体一样,首先要保证血液通到全身。
落地实效要借助大数据
在日本,地铁和轻轨的月台上画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区分六节车厢门、四节车厢门、急行车厢门,停车位置不一样,乘客排队也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同一条地铁线,发车的种类会多达10种,有每一站都停的,也有隔几站才停的;有特快、有快速、有急行、有准急,还有区间车。整个设计非常细化,管理车次调度的系统非常多,也非常精密。所以智慧交通真正落地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既要有经验,更要追求实效,而不是做面子工程。
北京的西直门立交桥,设计得就非常不合理,很多司机会步入“迷魂阵”。如果从动物园方向去西二环官园方向的话,其实就是一个直角拐弯,但是却要转3个360度的圈才能到达,绕三圈的线路轨迹就像一只蝴蝶。
今后,我们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城市要真正智能化,大数据必须要起作用。通过分析建模形成一种智慧的判断。还以智慧交通为例,什么时间段派什么车次,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日本,连公交车都有准点的,每一班车几点几分到基本上是靠谱的。支撑其运营的就是大数据。他们对人流、车流、路况,以及各个信号灯的情况都做了综合分析。
20年前,我在日本的时候就发现路口红绿灯的变化时间是可调的。没人的时候,不变灯,人一出现,灯就亮了,就可以过去。交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国外是非常流行的。所以要让城市有智慧,落地实效性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过程可以借助一些IT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顶层设计和多方位人才形成经验积累,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才能真正做到。
安全可控要靠民族产业
安全可控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又一大难题。我们国家尤其是信息安全领域是最可怕的,所有事情都不太安全可控。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个人信息天天在分享。苹果表面上把GPS定位关了,但实质上还是在偷信息。这是没办法的。所以在新一轮国家政府主导工程中明确要求安全可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怎样做到安全可控呢?首先,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可控的核心技術,包括软件和硬件。要靠民族产业的创新,真正替代国外的技术和产品。目前,从国家宏观战略上考虑,一定要把它当成核心关键词,否则今后遇到的屏障可能会越来越大。
要迅速采用新的思维逻辑进行综合布局,把我们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相关的解决方案尽量朝高精尖创新发展,在国家安全策略提升的前提下有一个很好的支撑。这是城市运营者在智慧城市设计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有一个理念:把科技、智慧、安全融合起来。作为智慧城市真实的贡献者,方正的目标就是要让城市更智能,让生活更便利。
链接:胡奎,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曾历任日本方正株式会社CTO、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计算机软件研发及管理30余年、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管理20余年,具有高度的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的大型计算机软件研发项目的实施,成功主持推出方正自主知识产权的XML数据库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