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p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一、精心构思、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规律所构成的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教学方法,多运用发散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原电池的内容时,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都是一些电池正负极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的原电池,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就不适宜按照课本上的顺序直接给出带盐桥的原电池,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改进,可以在原来设计的原电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比如我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一些仪器,包括若干电极、若干电解质溶液,不提供盐桥,可以提供一些饱和KCl溶液及几张长滤纸条,铜丝等,让学生设计原电池。教师再作一定的引导,这也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如该装置有什么缺点呢?学生一般能思考出几点装置的不足,然后再问如何改进原电池的装置呢?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用这样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在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创设化学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化学情境。所以精心创设化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
  要善于抓住契机,问到“点”上。教者对问题抓得准,问的得当,才能击中问题要害,引发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质量的高低,发问时机把握得如何,往往能反映教者的知识水平,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要提出具有高质量的问题,且能问到“点”上,这要求教者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所提问题应围绕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的易混点、研究问题的关键点、消极定势的易疏忽点等。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二)创设讨论情境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而得到启发,使研究的问题更深入,重点更突出,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使获得的知识更扎实。通过讨论亦可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认识上的偏差,能有效的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创设讨论情境,学生能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扩大信息交往;可彼此启发,拓宽思路,引发灵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通过讨论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三、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创造思维
  
  习题训练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应变性。把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多题归一,培养思维的收敛性。收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很多化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实质相同,如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其他文献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在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特征,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创新的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诱发与激励
我院自2000年9月—2001年10月共收治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48例,其中26例在常规使用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倍他乐克,通过对比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
上海世博园的垂直绿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由此对比西青区的绿化现状,西青发展垂直绿化势在必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情感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因素。有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学科情感成正
在物理学科中,楞次定律比较重要,其应用时涉及到力学、电学、磁学几部分知识,比较难学,不容易理解和灵活应用。在学习楞次定律时,一定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其概念和内容。才能灵活应用。  先来看看课本的描述。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的内容:“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
为了加强对临床感染的防治措施,对我院细菌室2000年8月1日至2002年1月1日所做的2478例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478例细菌培养标本
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之际,实验教学的功能尤为突出,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即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坚持六性三忌。    一、做好物理演示实验要坚持六性    1、目的性。演示一个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要求,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教师要明确演示某一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突出哪些实验现象,重点示范哪些操作要素,如何启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