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一种传染病,病因指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以血液传播为主,HCV是RNA病毒,具有高度异质性特点,感染初期多具有隐匿性,在全世界范围内HCV感染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在诊治丙型肝炎疾病中也越来越重视实验室检验技术。文章就Hepatitis C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报道如下:
  关键词:丙型肝炎;检验;感染;传播;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R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66-01
  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Hepatitis C)疾病特点以肝脏损害为主,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如血液、母婴、家庭内接触等,但仍然存在部分病例无法明确传播途径的情况,由此可见Hepatitis C的传播途径具有隐匿性与综合性特点[1-2]。临床认为Hepatitis C患者中70%可能发展为慢性Hepatitis C,20%患者可能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出现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目前临床尚未研发出治疗Hepatitis C的有效疫苗,因此积极寻求检验HCV途径,积极防治Hepatitis C疾病,做到早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Hepatitis C发病,保护全人类健康[3-4]。
  1.Hepatitis C临床检验技术现状
  1.1在目前临床抗-HCV检验技术中,按照时间、抗原类型可分为3代,第一代指通过病毒基因组非结构区进而获取抗原,应用IgG试剂盒检测,临床应用第一代检验技术可明显降低HCV输血感染率;但同时发现在检验中检出抗体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同时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5]。第二代试剂中囊括C100抗原与HCV核心区多肽C22-3,检验技术优势包括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一般可在HCV感染8-12周左右即可检测发现;第三代HCV抗体为ELISA试剂,其中重组NSS多肽成分可降低核心区抗原比例,并将非结构区NSS区C33C抗原占比数据,进而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6-7]。
  抗-HCV检验技术分析:该技术是临床最早应用、且应用时间最长的检验方法,因HC V感染后机体外周血中HCV含量与病毒抗原含量均较低,一般情况下直接检测疾病难度高,临床经过不断研究、尝试改良后最终发现抗-HCV检测方法有效,同时也逐渐演变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重组免疫印迹法等可靠的检验方法[8]。临床提出重组免疫印迹法特点包括灵敏度极高,临床逐渐将其作为检验抗体的最佳标准,而正确使用蛋白芯片可更准确的表现抗-HCV分型;临床认为ELISA检测优势包括操作步骤简单、检测成本低下等,该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技术之一[9-10]。
  1.2 HCV抗原检测技术:当前临床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也在不断革新HCV抗原检测技术,以西方国家为例也在不断尝试研发定量、定性法相关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游离HCV,与其他RT-PCR技术比较发现[11],新技术的出现简化实际检验操作步骤,提高环境适应性,缩短检验时间,有效降低假阳性情况,也就意味着新的检验技术较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技术的弊端,因HCV核心抗原仅可在机体内存在27-70d,进而测定HCV核心抗原是无法脱离抗-HCV检测结果而单独开展的[12]。
  1.3 HCV-RNA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临床认为感染途径确认的主要工具即为NAT检测技术,随着机体不同饮食状态,机体HCV-RNA水平也随之变化,如患者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则检查结果提示明显上升,进而出现不一致的检测结果;此外NAT检测技术操作难度较高,对设备要求高,检测花费时间长、步骤繁琐,临床可行性相对较差,此外检查结果可能因意外情况影响准确度,无法在全国范围普及。
  1.4同时检测抗-HCV与HCV核心抗原技术:联合检验抗原抗体技术是临床专家经过漫长时间反复实践获得,该技术分析发现HCV筛查试剂盒、血清学联合检测新技术,目前主要成果便是HCV核心抗原结合外周蛋白抗体与部分核心抗体的检测试剂盒,此外感染体内最早会出现的感染指标即为HCV核心抗原,几乎可与HCV RNA同一时间出现,进而发现HCV-RNA的动力学变化与核心抗原关联密切。在未来临床上也会实施越来越多的联合检测方法,通过2步检测筛查、诊治疾病,可实现缩短检验时间。
  1.5 电化学发光法 (ECL)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美国雅培C16000)检测,试剂均由雅培贸易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方法:采集5ml外周静脉血标本,将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处理10分钟,取上层血清作为检测样本,采取ECL检测,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检测样本。临床提出ECL判定标准:阳性反应:标本A值≥Cut-Off(临界值)、阴性:标本A值<Cut-Off。ECL是临床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主要是一种化学氮化反应,应用优势包括提高丙肝检测准确率,还具有自动稀释、可重复检测等优势。
  2.小结
  临床有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全球HCV感染人数高达1.85亿,感染率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此外Hepatitis C疾病仍然以每年300-400万例左右的例數不断上升,在我国HCV患病率约为3.2%,在全世界范围均处于靠前水平。我国HCV发病率高,感染的重要途径包括输血、经血制品传播等,HCV隐匿性强,大部分患者感染病毒后初期无明显症状,疾病早期难以被发现,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一般情况下Hepatitis C患者5年内治愈率较高,5-10年治愈率相对低下。就检测方法而言,抗-HCV检验、ELISA、NAT等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局限性,随着临床不断发展新的医学技术与实验室检验技术,HCV检测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但无论是哪一种检测方法均需要满足高灵敏度、快速获得检测结果、早期诊断等原则,HCV抗体检测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且检测灵敏度也越来越高,不断缩短HCV感染窗口期,目前临床仍未应用HCV抗原直接检测方法,而HCV RNA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因条件限制无法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因此临床可选择联合检测仪降低假阴性率,达到早期诊治初期HCV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宏宇,亢倩,罗皓,等. 真实世界中不同ALT、AST水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毒学应答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2):314-317.
  [2] 吕金娥,陶娅琳,马丽娟,等. 抗-HCV,HCV RNA检测在丙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1):148-150.
  [3] 王灵艳. 2020年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21,29(4):78-79.
  [4] 胡含,何幼飞,严洪露,等. 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188-192.
  [5] 王亚娟,范砚茹,李文娟. 丙型肝炎感染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水平的关系[J].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2):160-162,186.
  [6] 资云菊,陆昱,陆宏. 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与血清IL-6、IL-10、IL-32水平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6):1024-1026.
  [7] 刘冬宇,白劼,张文华,等. 丙型肝炎病毒患者抗病毒干预持续应答后发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特征[J].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56-358,361.
  [8] 张明,祝再然,赵桂金,等. PCA-决策树模型评价miR-30a与RPR、AAR、FIB-4、APRI在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J]. 广东医学,2021,42(1):106-110.
  [9] OLIVER, CASSANDRA, BLACK, JENNIFER, DE PONT, SHANNON, et al. Pregnancy Status, Risk Factors,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ferral to Care Among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ith Newly Reported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Tennessee[J]. Public health reports,2020,135(1):90-96.
  [10] 劉宏伟,王玉华.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Kazal 1表达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3):230-233.
  [11] 张力,周世航,梁晓华,等. HLA-G基因3'非翻译区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HC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9):886-889.
  [12] 张彦懿,杨佳佳,骆贞红,等.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定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及评价[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6):706-710.
  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0
其他文献
摘要:肝胆外科护理教学工作具有灵活性强,护理技能教学相对较多的特点,要求临床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肝胆外科护理工作技能。在护理教学当中,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传统教学、小组教学和临床示教等教学策略运用相对较多,不同的教学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同,笔者在本文中需要结合肝胆外科的教学实际,对肝胆外科护理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护理教学;肝胆外科
期刊
摘要:本文对执行力、个人执行力以及临床护士执行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当前临床护士执行力研究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及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执行力;临床护士;综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63-01  1.执行力研究现状  2003年初,查兰和博西迪指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执行力”,并认为人员流程是“执行”
期刊
摘要:目的:将咽拭子采集护理员防控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防控工作中,规范核酸检查标本的采集以及处置、运送过程。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工作方法确定核酸检测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设置核酸检测护理员对核酸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护士防护、标本的处置及送检等各个环节进行专项追踪与整改。结果:设计查检表调查干预前后各环节错误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1)。结论:咽拭子采集护理员可以很好地在新型冠
期刊
摘要: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有助于免疫、修复和体内平衡。近几年研究发现,肾脏损伤中巨噬细胞发挥着关键作用。巨噬细胞通过释放炎症因子或直接作用参与肾脏损伤。本文主要围绕不同巨噬细胞亚群在肾脏损伤中的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中狼疮肾脏损伤治疗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巨噬细胞,修复,再生  【中图分类号】S941.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法在方舱医院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本方舱医院于2020年2月-3月间收治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评价中医特色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发热、咽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并血气胸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为(87.5%)、对照组满意度为(5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目前,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盐酸溴己新临床上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的治疗,尤其适用于粘痰咳出的困难者及因痰液广泛阻塞小支气管引起的气急等症。雾化吸入剂具有起效迅速,可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优势。该文对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制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R563.1 【
期刊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包括全身性周围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会出现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促炎细胞因子是一类由非免疫、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物质,主要功能有细胞生理功能调节,同时在感染、创伤、疼痛中起到重要作用。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支配星形胶纸细胞、组织产生以及神经元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分子,最常见的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循征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0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组如下:研究组(循征护理,n=10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100),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后吞咽困难者实施循征
期刊
摘要: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时,最关键的处理之一便是早期实施液体复苏,对患者微循环进行改善。临床常用乳酸或乳酸清除率来反映患者组织灌注情况,但逐步发现无法对患者组织缺氧状态有全面分析,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等指标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价;有创性监测手段如脉搏指示连续性排出量监测(PiCCO)亦能对患者容量负荷、心脏收缩力进行实时评估。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液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