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不只在小学,在初中,甚至高中语文的阅读能力都占很重要的地位。小学就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在当今,在改革教育体系之后,跟阅读改革有关联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
【关键词】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乐于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把整个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这三个阶段对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从阅读方式、课外阅读习惯与兴趣、词句理解、内容把握、文体阅读、标点符号、阅读积累这七大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归纳。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阅读方法等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學语文教师通过调整阅读教学策略,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获得尽可能大的阅读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谓的有效性。
二、阅读有效性的表现
小学的语文阅读课,达到什么程度算是有效?通过上文所说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的定义与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理解总结,再结合对一些名师的优秀课堂的分析,笔者认为其具体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预期教学目标达标、教师悦于阅读教学、学生乐于阅读学习。
(一)预期教学目标达标
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预期都是根据平时的教学内容来制定问题,这种所谓的教学目标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如果想要检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有一个对比的值。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要达到的标准与效果,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所以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达到了教学目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反之,如果没有达到,甚至偏离和背离教学目标的课堂则是“低效”“无效”。诺曼·E.格伦隆德和C.基思·沃认为设计和使用成就检测的第一步应该是“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才是“准备测验细目表”和“设计恰当的检测题目”。
(二)学生乐于阅读学习
语文的阅读教学和别的学科相比较,语文的教学更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宏观来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包含这两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掌握一些语文基本知识,比如说字词、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观。从这一点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乐于阅读学习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乐读”,或者培养对阅读学习的热爱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只有学生乐于阅读学习,主动的进行阅读学习,才有可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乐学”精神的引导下,才更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前积极预习,在课中主动配合,在课后自觉练习。只有学生乐于参与阅读学习,课堂才会真正活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但可以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和组织能力。
(三)教师悦于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长辈和同辈的认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热情能增加课堂的感染力,让教师能投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热情感染下,语文教师就不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没有及时捕捉到的重要知识点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较高。教师在发现这种“热情教学”能“少投入,多产出”后,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教学自信和职业认可,并可能对自己的学科、学生和教学多了一分热爱,这种热爱也会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展现出来。
三、如何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预习
想要有一个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有一个充实的预习工作。但是,很多学生不注重预览。由于预览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内容,并且教师很难去检查是否已经预览,所以很多学生放弃了预览。但是学生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地预览,那么当老师进行教学时,学生就很难充分的理解,更不用说能够主动学习。有效预览是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在正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训练前习惯,所以更有效的训练学生表达和表达文本的能力。
(二)合作竞争
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在一起很少能够一起学习。但是对于一些独生子女的学生,他们会喜欢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同龄人更能够交流。比如说在进行古诗的教学中,小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老师说几遍也不能真正的理解,但是如果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三)创设情境
为语文的教学创设一些情景,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最终可以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特别是对于课文中一些理解困难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些情境,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课文,最后对课文有一个良好的理解。教师通过创设这种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心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总而言之,学生在不断地学习,特别是小学,思维的飞跃期,一定要培养好阅读的能力。所以,建议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加上教师民主的教学观念,就可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中小学教育,2011(4).
[2]王洪伟.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若干因素的研究[J].基础教育,2006(12).
【关键词】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乐于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把整个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这三个阶段对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从阅读方式、课外阅读习惯与兴趣、词句理解、内容把握、文体阅读、标点符号、阅读积累这七大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归纳。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阅读方法等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學语文教师通过调整阅读教学策略,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获得尽可能大的阅读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谓的有效性。
二、阅读有效性的表现
小学的语文阅读课,达到什么程度算是有效?通过上文所说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的定义与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理解总结,再结合对一些名师的优秀课堂的分析,笔者认为其具体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预期教学目标达标、教师悦于阅读教学、学生乐于阅读学习。
(一)预期教学目标达标
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预期都是根据平时的教学内容来制定问题,这种所谓的教学目标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如果想要检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有一个对比的值。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要达到的标准与效果,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所以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达到了教学目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反之,如果没有达到,甚至偏离和背离教学目标的课堂则是“低效”“无效”。诺曼·E.格伦隆德和C.基思·沃认为设计和使用成就检测的第一步应该是“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才是“准备测验细目表”和“设计恰当的检测题目”。
(二)学生乐于阅读学习
语文的阅读教学和别的学科相比较,语文的教学更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宏观来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包含这两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掌握一些语文基本知识,比如说字词、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观。从这一点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乐于阅读学习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乐读”,或者培养对阅读学习的热爱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只有学生乐于阅读学习,主动的进行阅读学习,才有可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乐学”精神的引导下,才更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前积极预习,在课中主动配合,在课后自觉练习。只有学生乐于参与阅读学习,课堂才会真正活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但可以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和组织能力。
(三)教师悦于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长辈和同辈的认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热情能增加课堂的感染力,让教师能投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热情感染下,语文教师就不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没有及时捕捉到的重要知识点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较高。教师在发现这种“热情教学”能“少投入,多产出”后,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教学自信和职业认可,并可能对自己的学科、学生和教学多了一分热爱,这种热爱也会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展现出来。
三、如何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预习
想要有一个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有一个充实的预习工作。但是,很多学生不注重预览。由于预览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内容,并且教师很难去检查是否已经预览,所以很多学生放弃了预览。但是学生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地预览,那么当老师进行教学时,学生就很难充分的理解,更不用说能够主动学习。有效预览是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在正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训练前习惯,所以更有效的训练学生表达和表达文本的能力。
(二)合作竞争
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在一起很少能够一起学习。但是对于一些独生子女的学生,他们会喜欢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同龄人更能够交流。比如说在进行古诗的教学中,小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老师说几遍也不能真正的理解,但是如果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三)创设情境
为语文的教学创设一些情景,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最终可以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特别是对于课文中一些理解困难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些情境,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课文,最后对课文有一个良好的理解。教师通过创设这种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心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总而言之,学生在不断地学习,特别是小学,思维的飞跃期,一定要培养好阅读的能力。所以,建议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加上教师民主的教学观念,就可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中小学教育,2011(4).
[2]王洪伟.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若干因素的研究[J].基础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