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粮仓史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常常能看到带“仓”字的地名,什么海运仓、太平仓、北新仓、禄米仓、南新仓,等等。这些“仓”都是做什么用的呢?小时候的我也曾这样问过大人,爸爸告诉我,这些仓原来都是存储粮食的粮仓。

元朝京、通二仓历史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城区)后,北京一跃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的增长虽然标志着一个王朝正在走向兴盛,但如何解决好吃饭问题,同样也是这个王朝首先要考慮的重要问题之一,且元朝政府还要赡养大批皇亲贵族及军士。此时由南方运往北方的漕粮就显得格外重要,元人称漕粮是“元京军国之资”。在开凿通惠河之前,无论是海运还是河运来的漕粮,都要先存到通州地区的粮仓,然后再由车马分批运入京师。这种运输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运输费极高,仅车马运输费每年就高达6万缗,一缗相当于一千钱,这对于元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水利专家郭守敬开凿了一条由通州到北京之间的新运河——通惠河。至此,南起杭州、北至北京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南来的漕粮入京后要存入京仓或通仓,所谓的京仓就是建于京师内的粮仓,而通仓则是建于通州地区的粮仓。京、通二仓是保障京师地区的军队、百官及百姓口粮的重要设施。据《元史》记载,当时有京仓22座,通仓13座,如果仅从粮仓的数量上看,元朝则是所有建都于北京的王朝中建造粮仓最多的一朝。在元朝中晚期,曾官修过一部大型政书《经世大典》,在这部书中详细记载了京通二仓的具体仓名、间数及容粮量。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13座通仓共有仓廒756间,可存储漕粮约182万石;22座京仓共有仓廒1223间,共可存储漕粮约306万石。按韩光辉先生根据元大都城市“弓手”设置制度来研究推算,元泰定四年(1327年)是大都城市人口最多的时期,人口多达95万。以京师22仓所存的306万石仓粮平均分配,每人可得3.2石(元代:一石=75.96千克=151.92斤),这是人们近一年的口粮。
  元朝所建粮仓今多无考,但据专家考证今东四十条桥西南处的南新仓,是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朝北太仓的基础上改建的。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文物组在雍和宫附近出土了“太中大夫京畿都漕运使王君去思碑”,此碑立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碑文不仅记载了王德常官阶升迁的历史,而且还记载了元京畿都漕运使所管的仓数、储粮数等重要史料。如碑文所载:“京漕统五十有四仓,其隶百六十有五人,岁出纳粮以数百万计。”
  大都城内的京仓都修建得非常高大、宽敞。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贾谊曾说过:“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也许正因如此,当元顺帝得知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和常玉春北上攻克天津直取通州,还顺手将京东一带重要的粮储重地全部占领后,他只得率后妃向北方的大漠逃亡。

明、清两朝京、通二仓历史


  如今北京城内还保留了部分的粮仓,这些粮仓都是明、清时期建造遗留下来的。元朝虽然建造了大量的粮仓,但几乎没有留存下来,这和后来明成祖朱棣修建北京城有着很大的关系。
  元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迁都南京,北京(当时的北平府)由原来的首都变为了北方的军事重镇,虽然城市的行政级别降低了,但军事地位依旧重要,因此南来的漕粮仍源源不断地进入北京城,这些军粮就存在元朝的旧仓廒中。后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新建的北京城虽然以元大都为基础,但整座新城向南整体移动,新建的北京城的北城墙向南移了5里,在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南城墙则又向南移了约2里,在今前门、崇文门、宣武门一带。这样元大都时期城北的一些京仓就被遗弃不用了,明宣德七年(1432年),因宣德皇帝觉得东皇城墙紧挨通惠河太吵,于是把东皇城墙向东扩展了200米,到今东皇城根遗址公园南北一线。如此一改不但把通惠河的上游纳入皇宫以内,而且还把原通惠河沿岸所建的数座元朝京仓也纳入了皇城之中,这些京仓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就被拆除了。
  曾在元朝发挥过很大作用的通惠河,在明朝时却时常淤堵断流,这是因为通惠河的源头白浮泉建在了明朝的“龙脉”之上,为了不伤“龙脉”,白浮泉被弃;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上文所说的,宣德年间皇宫向东扩建将通惠河的上游纳入皇宫之内,从此漕船再也不能驶入皇城之内。直到嘉靖七年(1528年),通惠河经过多次疏浚终于恢复,由通州运往北京的漕船可以直达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下,这距离朝阳门、东直门一带的京仓就很近了。在不通水路之前,漕粮要从张家湾或通州陆路进入北京,进京时一般要走朝阳门,因此朝阳门又称为“粮门”。据说在朝阳门瓮城的门洞中上刻有一束谷穗,这象征朝阳门专走粮车。可惜的是朝阳门瓮城在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被拆除,1956年时朝阳门城楼也因年久失修被拆除。
  据文献记载,明朝时期的京仓共有11座,通仓最多的时期有4座,明朝的京、通二仓具有很强的军事后勤作用,它主要用于储备军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每座仓廒中都建有数个卫仓。据统计11座京仓内共建有卫仓52所,4座通仓内建有卫仓16所。什么是卫仓呢?简单地说就是“卫的仓库”,那什么是“卫”呢?这就需先了解一下明朝军队的“卫所制”。在明朝,军队的基层组织分为卫、所两级。一“卫”约有五千六百人,“卫”之下辖“千户所”,“千户所”辖“百户所”,“百户所”辖“总旗”“小旗”。像我们熟悉的“锦衣卫”“神武左卫”“龙骧卫”“龙虎卫”等等,这就都是属于卫。每个卫都有自己专用的粮仓,例如南新仓就管辖8个卫仓,分别是“府军卫仓、燕山右卫仓、彭城卫仓、龙骥卫仓、龙虎卫仓、永清右卫仓、金吾左卫仓、济州卫仓”。
  据《明会典》记载,明朝的京仓有11 座,它们分别是旧太仓、新太仓、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大军仓、济阳仓、禄米仓、西新太仓、太平仓、大兴左卫仓。这些粮仓中的名称,我相信读者朋友们并不陌生,因为不少粮仓名至今仍作为地名在使用。   这里要讲一个与太平仓相关的小故事:今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处有太平仓、护仓等胡同,这些胡同就是明太平仓的遗迹。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户部向皇帝上奏:在永昌寺旧基处改建的仓廒至今未被赐名,武宗赐名“太平仓”。正德六年(1511年),武宗下旨将太平仓赏永寿伯朱德为私宅。永寿伯朱德,并非真正的皇亲国戚,而是宦官裴太监的义子,名叫裴德,后因受到武宗的喜愛,被武宗认为义子,改朱姓。此人绝非善类,而是一名市井泼皮,武宗在赏赐永寿伯朱德宅邸后,他竟然还上奏皇帝,请令工部动用公费将粮仓改为公馆。户部尚书孙交据理力争,他说:“奏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仓廪者积贮之大藏。况此仓毁军民房屋数百家,费公钱十数万,役工匠千万人乃成,纵使目前无粮将来亦为有用。”但武宗并不听取他的意见。两年之后,正德八年(1513年)武宗又要将永寿伯朱德府改为镇国府,并要将宣府的官兵全部召回北京,住进镇国府并在此府内操练。工部苦苦劝谏无果,最终还是将太平仓改为了镇国府。仓廒内的气楼、廒口、披簷均拆改为门窗。正德十六年(1521年)这位荒唐、固执的明武宗崩于豹房,他的继任者明世宗朱厚熜皇帝登基,嘉靖元年(1522年)世宗皇帝将镇国府又改为太平仓。清初,太平仓又改为了承泽亲王府,顺治年间又改为庄亲王府。20世纪20年代天津军阀李莼、李馨兄弟以20万银元的价格,从没落的庄亲王后裔手中买来王府,李家兄弟因听说王府埋有宝贝竟然将王府拆除,从此明朝所建的太平仓永远的消失了。
  通州是漕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历朝历代都在通州建有粮仓,明朝也不例外,最多的时期通州曾建过4座仓廒,它们分别是:大运西仓、大运中仓、大运东仓、大运南仓。大运西仓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通州旧城西门外;大运中仓,永乐年间建,位于通州旧城南门内以西;大运东仓,永乐年间建,位于通州旧城南门内以东;大运南仓,天顺四年(1460年)建,位于通州新城内南门以西。
  大运西仓规模较其他三仓大,俗称西仓或太仓,太,是极大的意思。此仓在通州旧城西门外,四周环以高墙,占地约为40万平方米,设西、南、北三门,正统元年(1436年)定名为大运西仓。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政府听从了粮储太监李德、镇守通州指挥陈信建议,于大运西仓外抢筑了新城,新城周围七里,东连旧城,有城门两座。为什么要加建筑新城呢?这里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因受了大太监王振的怂恿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地区被瓦剌大军活捉。同年十月初六,瓦剌大军挟英宗入侵北京,京师告急。才吃败战不久的明廷看到蒙古大军兵临城下,不少大臣都主张“还都南京”,说是还都南京,实际上就是让大家一起往南京逃跑。这个主意遭到兵部侍郎于谦的极力反对,他号令各地军队勤王救驾,最终击败外敌入侵,这就是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在这次与瓦剌作战期间,蒙古大军曾意图占据通州粮仓,然后再围困京城。明朝的军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军民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通州粮仓内的粮食搬空。虽然解决了这次危机,但粮仓在城外总是很不安全,为了保护通州粮仓,明政府命镇守及巡守仓官筑城保护,由此在通州旧城西南角扩建了通州新城。
  清继元、明之后定都北京,漕运制度一如明代,运往京城的漕粮依旧要存入京、通两仓。清康熙帝非常重视河务及漕运,京城段的通惠河更是其重点治理的对象,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通惠河全面疏浚,水量充足,航运能力提高,使通惠河又迎来生命中再一次的全盛期。不仅如此,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政府又疏浚了护城河,从通州而来的漕粮可以到大通桥后,再进入京城的东护城河,直接浮运到东直门、朝阳门一带的京仓,如裕丰仓、储运仓、太平仓、禄米仓、富新仓、兴平仓等等,大大地节约了运输的成本与时间。
  据《钦定户部漕运全书》记载,在光绪朝之前,建有京仓13座,通仓2座。其中有7处是沿用明朝旧仓,它们是:禄米仓、南新仓、兴平仓、旧太仓、海运仓、北新仓、富新仓。太平仓在明朝时建于西城区太平仓胡同内,清初改太平仓于朝阳门内,与禄米仓同一处。后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又迁于朝阳门外以南城墙下、护城河西侧。清新建的仓廒有:裕丰仓、储济仓、万安仓、本裕仓、丰益仓。以上新建的5仓与明8仓,合称京师13仓。
  明朝建造的四座通仓,在明万历年间合并为大运西仓和大运中仓两处。清初曾恢复了大运南仓,设有大运西、中、南三仓。清康熙年间朝鲜贡使李宜显来到通州,他看到通仓“署宇仓舍之宏大”,不禁赞叹道:“直乃畿辅之襟喉,水陆之要会也!”由此可见仓廒之宏伟,储粮之巨大。乾隆十年(1745年)裁撤大运南仓,直到清朝结束,通仓只有西仓、中仓两处。
  (编辑·韩旭)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员工之间形成的某种关系也会阻碍团队的凝聚力,这种阻碍的方式跟之前谈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有时候,员工之间发展情侣关系,甚至成为亲密的朋友,就会对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工作之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是一个十分紧迫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北京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从教师党支部为主体的角度考虑,新时期北京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主要要素包括六个方面:思想引领、问题引领、行为引领、服务引领、舆论引领和纪律引领。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教师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  2016年12月7日—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摘要】未来五年,安徽省产业脱贫任务艰巨,产业脱贫融资面临着农村金融体系滞后、“两高一缺”现象突出、地方财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应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保障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增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安徽省 产业脱贫 融资模式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扶贫模式,每个贫困县
结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通过实际教学研究,从教学内容布局、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式选择三个方面对如何上好液压课进行分析,结合现代
一、目的rn当前大量光盘数据库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这些数据库大多为题录型,读者检索出文献后需查找原文,鉴于期刊经费大幅度上涨,期刊品种、数量的严重减少,使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业出版机构的服务模式面临着转型.在医学垂直领域,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展了多种模式的知识服务探索实践.本文依据“皮科病案CPC”的建设实践,分
为市民挽回损失583.3万元rn2007年第三季度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受理产品质量申诉、咨询9 955件,处理9 943件,其中咨询8 226件,受理申诉1 729件,处理1 717件,处理均率超过9
宋光华,名东升,1932年生于山西太谷县朝阳道宋家大院.其父宋铁麟(18851978年),人称“宋老铁”,是名扬天下的武术大师,系宋氏形意拳开派宗师宋世荣(1849-1927年)之侄、宋世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