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莫言位于山东高密的老宅子虽然被纷至沓来的访客拔了萝卜苗,但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文学,乃至对中国文化的傲慢与偏见,由此也或将换来当地大面积栽种红高粱的无谓之举。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舆论的追捧下,莫言仍然看似面相木讷,但其作品洛阳纸贵,不仅给中国文学,也给中国出版打了一剂“鸡血”。莫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中国作家群体与世界接轨的成功。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一种让西方认可和愉悦的话语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困扰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症结正在于如何找到适合境外读者的话语方式。否则,就会像操持着不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对话,多少有点鸡同鸭讲的味道。
不仅如此,2012年,中国出版值得关注的事件还有很多。
经济下行背景下,集团割据、资本联姻是照亮艰难峡谷的一道闪电,还是点燃未来的一座灯塔?主业式微是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转型道路上的爬坡过坎?教辅新政的出台,给出版单位带来的是开疆拓土的机遇,还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挑战?
网络冲击之下,出版经过多种因子作用,显得五味杂陈。传统出版数字化建设还是一把虚火,雷声大雨点小;电商行业介入出版后,民营书店关门如潮,国营书店零售缩水,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让从业者感受到刺骨的寒意;于丹、张炜、毕淑敏,包括J.K.罗琳在内的作家的“跨界”,看似给出版界带来一缕新风,实则是市场风向标下的转型;由麦田而起的韩寒代笔事件,由于方舟子的掺和不断发酵,无数看客甚至娱乐界人士也加入看热闹或路过打酱油,给出版界增加了许多无厘头狂欢的元素。
在即将迎来2013年之际,出版人需要思索,如何更好地消解负能量,凝聚正能量,将一脉脉书香鼓荡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浩然之气。有四条路径或许能够达成康庄大道。
坚守。从远祖的结绳到殷商的甲骨,再到先秦的简牍和大汉的缣帛,直至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出版始终坚守着文化传承,它注定要在历史长河中绵延延续千年的价值基因。出版经世致用的价值,注定了它天然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既要有“管身常欠读书债,禄来不供沽酒资”的夫子情怀,也要有“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的商贾思维,更要有“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勇者气度。当前,最可贵的是,在资本大潮裹挟下,出版人还葆有了一份布尔乔亚式的文化情怀。
求精。钱穆先生说:“能存在记忆中方能存在生命之中”,能让人记得住的才是真正重要的。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的竞争,表象是方式的博弈,核心还是内容的竞争。品味中国出版,我们拿什么搅动读者的味蕾?最可口的味素还是文化结晶。
竞合。“得道多助”,2300多年前孟子就教给了我们这一朴素的生存哲学。企业走向现代化,竞争理念应该由竞争过渡到竞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互利双赢。把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出版航母一艘艘组建,是一起挤在“红海”里碰碰磕磕,头破血流,还是携手“蓝海”自在遨游,这早已成为一个课题。
谋变。李四光先生有一句名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作为创意产业的出版更是不能作茧自缚。当前,不少民营出版商开始向出版经纪人角色转变,作为出版的上游企业的转型速度也必须加快,出版链条或许将愈来愈短,但发展的道路或许会越来越宽。
《傲慢与偏见》中有一句令人记忆犹新又追悔莫及的名言:“将爱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一件坏事。”面对即将到来的2013年,我们无论爱得多么纠结,都需要勇于直面。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循而不拘,学而不厌,诚而不伪,出版就如“我们青春岁月里的初恋”,永远不会成为出版人生涯中的一件坏事!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舆论的追捧下,莫言仍然看似面相木讷,但其作品洛阳纸贵,不仅给中国文学,也给中国出版打了一剂“鸡血”。莫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中国作家群体与世界接轨的成功。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一种让西方认可和愉悦的话语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困扰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症结正在于如何找到适合境外读者的话语方式。否则,就会像操持着不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对话,多少有点鸡同鸭讲的味道。
不仅如此,2012年,中国出版值得关注的事件还有很多。
经济下行背景下,集团割据、资本联姻是照亮艰难峡谷的一道闪电,还是点燃未来的一座灯塔?主业式微是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转型道路上的爬坡过坎?教辅新政的出台,给出版单位带来的是开疆拓土的机遇,还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挑战?
网络冲击之下,出版经过多种因子作用,显得五味杂陈。传统出版数字化建设还是一把虚火,雷声大雨点小;电商行业介入出版后,民营书店关门如潮,国营书店零售缩水,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让从业者感受到刺骨的寒意;于丹、张炜、毕淑敏,包括J.K.罗琳在内的作家的“跨界”,看似给出版界带来一缕新风,实则是市场风向标下的转型;由麦田而起的韩寒代笔事件,由于方舟子的掺和不断发酵,无数看客甚至娱乐界人士也加入看热闹或路过打酱油,给出版界增加了许多无厘头狂欢的元素。
在即将迎来2013年之际,出版人需要思索,如何更好地消解负能量,凝聚正能量,将一脉脉书香鼓荡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浩然之气。有四条路径或许能够达成康庄大道。
坚守。从远祖的结绳到殷商的甲骨,再到先秦的简牍和大汉的缣帛,直至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出版始终坚守着文化传承,它注定要在历史长河中绵延延续千年的价值基因。出版经世致用的价值,注定了它天然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既要有“管身常欠读书债,禄来不供沽酒资”的夫子情怀,也要有“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的商贾思维,更要有“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勇者气度。当前,最可贵的是,在资本大潮裹挟下,出版人还葆有了一份布尔乔亚式的文化情怀。
求精。钱穆先生说:“能存在记忆中方能存在生命之中”,能让人记得住的才是真正重要的。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的竞争,表象是方式的博弈,核心还是内容的竞争。品味中国出版,我们拿什么搅动读者的味蕾?最可口的味素还是文化结晶。
竞合。“得道多助”,2300多年前孟子就教给了我们这一朴素的生存哲学。企业走向现代化,竞争理念应该由竞争过渡到竞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互利双赢。把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出版航母一艘艘组建,是一起挤在“红海”里碰碰磕磕,头破血流,还是携手“蓝海”自在遨游,这早已成为一个课题。
谋变。李四光先生有一句名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作为创意产业的出版更是不能作茧自缚。当前,不少民营出版商开始向出版经纪人角色转变,作为出版的上游企业的转型速度也必须加快,出版链条或许将愈来愈短,但发展的道路或许会越来越宽。
《傲慢与偏见》中有一句令人记忆犹新又追悔莫及的名言:“将爱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一件坏事。”面对即将到来的2013年,我们无论爱得多么纠结,都需要勇于直面。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循而不拘,学而不厌,诚而不伪,出版就如“我们青春岁月里的初恋”,永远不会成为出版人生涯中的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