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品牌,前后驱动组合拳

来源 :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有媒体这样评价:这是一个随时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这里诞生的品牌已影响了中国,正影响世界……
  有一组数字尽管枯燥,但她让青岛、让山东、让中国倍感荣耀:目前青岛拥有中国“世界名牌”2个(2005年国家只认定了3个,青岛占了2个),中国驰名商标1 2个,中国名牌44个,国家质量管理奖5个,中国出口名牌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22个,山东名牌109个。据有关信息,到2005年末,青岛市著名商标和青岛名牌将分别突破200个。在产品品牌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青岛的品牌现象进一步向社会各个领域辐射,服务类和政务类品牌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该市获得2004CCTV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和企业家满意奖,2005年获得“品牌之都”荣誉称号。
  


  在世界说中国、在中国说山东、在山东说青岛,如果你立刻联想到的是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知名产品,那么你对了。的确,对外人来说,青岛是因培育出众多的名牌产品而名扬世界,大批名牌企业也因“青岛造”标识而与这座城市共享荣光。
  然而,我又不能不说你也错了。因为品牌之于青岛,意义绝不仅仅是声名远播的“青岛造”,它还时刻承载着岛城人倾力打造名牌社会,名牌城市的梦想。只有当你知道:除了168个青岛产品名牌外,与岛城人时刻相伴的,还有500多个各类层次的服务品牌和数不清的“在创中”名牌,你才能真正理解品牌在引领青岛社会发展和走向文明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才能理解青岛人“从城市品牌到品牌城市”的必然追求和十足底气。
  
  产品品牌与城市品牌双驱动
  
  在青岛,你说是先有产品品牌?还是先有城市品牌?这个最简单的问题,总让青岛的父母官捞头一刻,尔后道来。从产品品牌到服务品牌到政务品牌,品牌,见证并推进了青岛的文明演进,它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候,直接牵领着这座城市走向文明的步伐。回顾青岛名牌的发展历程,经过了3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1984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名牌战略,宣告了青岛制造业名牌“造山”运动的开始。名牌,由此与青岛结缘。
  1999年,一件戏剧性事件导致了这种缘份的扩展:这一年,青岛交运集团为自己的企业,申请一个名为“情满旅途”的服务品牌,一时争论不止:从来只有产品名牌,哪有服务品牌7官司打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后,“情满旅途”最终经核准成为中国运输业第一个注册商标。
  当年,受此事和企业名牌成功经验的共同启发,青岛市敏锐提出“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并迅速在服务业开花结果:“海滨小金”、“海之情”列车、98111服务热线等服务名牌相继诞生。全国各行业第一个注册的服务商标,几乎全部花落岛城,全市逐渐形成金字塔般的服务品牌方阵。
  2002年,名牌再一次由服务性行业向党政机关延伸。在市委“党政机关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窗口”的观念引导下,政务名牌登台上场。如今,青岛47个市直机关单位中,36个有了自己的品牌,眼下正深入社区村庄。
  


  回顾这段历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青岛名牌,从出现到每一次成功扩展,都离不开领导层的果断决策和大力推动。以名牌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历届青岛决策者的确慧眼独具。
  而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青岛名牌的演进,每每表现为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必然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制造业首当其冲面对着竞争考验,这时,淬炼产品名牌是当然的应对之策。
  而随着社会生产与社会服务一步步打破垄断,产品名牌扩展到服务品牌也就理所必然。“情满旅途”就是一个典型写照:拥有1万多名职工的交运集团,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客运市场的全面放开,身陷困境,幾千职工下岗。为此,企业以创客运服务名牌来争夺客源。果然立竿见影:连续5年实现客运量10%的增长,集团职工也悉数上岗。
  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职能逐步实现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如果说企业需要利用名牌去叩击市场的大门,那么政府部门也需要通过创立优质的政务服务,来提高全社会的运行效率和城市竞争力,政务品牌也就应运而生。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就业是当前许多城市的共同难题,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打出“真情相助”的政务品牌后,今年前9个月,全市就实现11万人就业,高于同期失业增速17,5个百分点,青岛由此成为全省惟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城市。
  由此,结论也就更加完整:在青岛不断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品牌以不同形式,每每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候;又每每在青岛决策者的大力推动下,直接牵动着青岛走向文明的步伐。
  
  名牌和品牌是方向,是效益,也是文化
  
  名牌的意义对青岛来说就是如此鲜明:这是一个需要名牌并产生了名牌的时代。
  品牌一经产生,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它一发不可收的递进效应,对岛城文明的进步,起着大潮涌动般的巨大推力。
  “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地位是由物质、精神和政治三个文明的结合所构成的,而品牌恰恰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这样总结品牌对于青岛的价值:“名牌和品牌是方向,是效益,也是一种文化。如果在各个领域都形成名牌带动的趋势,青岛也就走向了文明。”
  青岛市品牌建设能够成为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由其固有特性所决定的。名牌本身就渗透着物质和精神,一个名牌创建的过程,就是如何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海尔企业生产营销的成功不同时就是企业文化的成功7然而当我们进一步审视,还会欣喜地发现:即使品牌的出现往往开始缘于功利目的,但在运行之中,却总是越来越自觉地着眼于社会效益这一“口碑效应”,并由此逐级递进,对城市文明的发展,起到大潮涌动般的巨大推力。
  从自身发展来说,品牌树立了形象,就意味着永不停息地自我挖掘,意味着在自我要求、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上的创新一步步走向极至。
  有人说“青岛的名牌,是一本城市新生活的宣言书”,的确恰如其分。
  打造品牌城市的宏伟战略,使品牌再一次担负起引领青岛迈向卓越的重任,这座追求卓越的城市,将目标指向更高。
  新华社一篇稿件这样评价青岛:“当一个城市不是因为几个名牌而被记起,而是因为这个城市本身的大度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名牌而令人向往,这个城市就获得了营销意义上最大的成功。”
  品牌成就了青岛。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继承发展这笔宝贵的财富?审时度势,200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品牌城市的宏伟战略I聚合目前的名牌优势,综合培育,整合传播,实现从经营城市品牌到经营品牌城市的新跨越!
  
  品牌,担负起引领青岛迈向卓越的重任!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培育独具特质的城市精神,对城市品牌的打造无疑具有画龙点睛的意义。这是这 个城市的灵魂所在!2003年,在市委推动下,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精神大讨论”在岛城全面展开。5万多种城市精神的表述方式,从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军营纷至沓来,汇聚成青岛人民的共同精神和奋斗目标——“诚信、和谐、博大、卓越”——打造诚信、和谐之城,把青岛建成最适合人居的地方;打造博大、卓越之城,把青岛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名牌之都,建成最适合创业的地方!
  如果说,塑造城市灵魂,是青岛市打造品牌城市的宣言书。那么,打造品牌城市的决心,如今已在岛城深入人心,成为又一轮增强城市竞争力无所不在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单位学海尔、个人学许振超”、“个人创一流业绩、单位创一流品牌、社会创一流环境”,“双学三创”正在全市开展得轰轰烈烈。青岛的上上下下,正信心百倍:要把城市精神物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解决一批问题、培育一批人才、创出一批品牌,进一步打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整合发展优势的步伐正在提速:海尔等老品牌不断壮大,红领、一诺等新的品牌快速成长,石化、汽车等重化工第三代品牌呼之欲出。
  


  奥运东风,又是难得的千年契机,打造“帆船之都”!岛城人厉兵秣马:通过承办奥帆赛,建成邮轮码头、中国海上运动中心和第一个国际(帆船)俱乐部——“我们就是要在地球上重新标识青岛!”
  青岛,这座追求卓越的城市的目光,正开始放之四海,将目标指向更高更远。
  
  “品牌之都”任重道远
  
  荣获“品牌之都”的青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是一个质的飞跃,需要量的积累。青岛在进一步推进品牌经济发展,扩大品牌经济辐射范围,塑造城市品牌文化,增强品牌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还有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要做。
  加速品牌培育,夯实品牌根基。青岛市将在科学制定品牌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立足城市品牌资源,按层级、分梯队推进。在规划实施中,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品牌储备,形成品牌发展梯队;引导企业完善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参与国内外同行业产业标准制修订活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占领行业制高点,促进营销型品牌向技术型品牌升级,提高品牌含金量。
  延伸、引进、盘活齐头并进,全方位推进品牌發展势头。青岛市将加强品牌资源整合,放大品牌效应,延伸一批、引进一批、恢复一批,构筑城市立体品牌群;推进以品牌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推广海尔发展模式,以品牌吸引品牌,实现品牌集聚,延伸产业链:组织对全市老名牌进行梳理,“一品一策”制订振兴方案,盘活历史知名品牌;加大潜力品牌的培育力度,大力培育新兴工业品牌和现代服务业品牌,
  实施品牌集群发展,形成品牌的航空母舰。青岛市将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为品牌企业配套;鼓励名牌企业以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企业或行业重组,形成以名牌企业为龙头的名牌产业链和名牌产业群;推出“青岛制造”品牌,实现地域品牌和集群品牌的互动发展;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特色集群产业的经验,立足本地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品牌,对具有城市特定地域特色的产品实施原产地域保护。通过实施品牌集群发展,争取到“十一五”末,工业品牌经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0%以上,品牌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品牌经济成为青岛的主体经济特征。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青岛市牢牢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航运中心、中国海洋科技城、中国帆船之都、中国旅游度假胜地等城市特色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大对青岛电子家电国际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时装周等现有品牌展会的培育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名牌展会,力争用2—3年时间使青岛跨入全国重点会展城市行列。在大力发展品牌经济的同时,还将大力弘扬“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双学三创”活动,培育发展机关政务品牌,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繁荣青岛、文明青岛、平安青岛”建设,推动青岛市实现由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的跨越。
  夏耕市长,我们为你加油,全国人民为你加油,因为你的荣光,更是责任。
  (作者系《品牌》杂志执行主编,品牌研究专家)
其他文献
有一种行为,叫点评,有一本专门做评价的书,叫《米其林红色指南》。  号称世界美食圣经的这本书,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活跃在西方世界,而从2007年起,米其林开始试图将东方世界纳入其中,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美食圣经。  继亚洲的东京版后,《米其林红色指南》又推出了在亚洲的第二本指南——香港澳门版,此举动引起了东方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美食以及一系列相关领域的关注与思考,米其林的概念菜品也在中国得到了实现
期刊
中国正向世界发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一个至关重要的调整已在进行中,它将带领国家从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向通过稳健消费支持成长的平衡经济结构转型。这个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将重塑中国的面貌。它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维护国家稳定,然而它也将给全球经济的重大失衡状况带来深远的影响——即降低亚洲的过度储蓄水平及其对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庞大需求。  负责经济发展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明确承认旧的资源策略——把大
期刊
二锅头    二锅头这个名字,大家自然是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要想弄明白它是什么,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锅头”。  每烧一锅酒,开始流出的酒叫“锅头”,这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到后来还能喝的酒,只有10几度了,叫“酒稍子”。把烧酒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粉碎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后入窖发酵,一般要5天后出窖、烧酒,这是第一锅。
期刊
近年来,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因其优越的光电性能以及在光电器件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CsPbBr3纳米晶基的发光二极管外量子效率从0.12%提升到16.5%,CsPbI3纳米晶基的太阳能电池效率从10.8%提升到13.4%以上。尽管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在光电领域已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但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包括效率低、产量低、成本高等诸多挑战。此外,由于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是离子型晶体,容易受到水氧侵蚀,其表面有机配体也容易脱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是一大难点。为解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如果中国经济根据‘十一五’规划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我们非常有可能再维持这样的速度20年,甚至30年。”他甚至表示:“到203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    “追赶者”的不同    林毅夫说,有很多人将中国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的崛起,跟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崛起类比。因为原来英国是霸权,美国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到19世纪末开始追
期刊
履新不久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北京大学指出,“十一五”末期,中国经济总量很有可能赶上德国,将达到人均三千美元左右。15年后,中国将达到人均五千美元左右,总量基本上可以赶上日本。再过30年至35年,中国人均将达到一万美元,总量将大致赶上美国。  “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今年增长9%问题不大。”邱晓华指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中国GDP总量将大致赶上美国。  邱晓华强调,市场化、
期刊
西餐也能素食?看惯了培根,瞧多了火腿,西餐中的那点“肉”昧儿总是要幻想在舌尖绽放一些,而有一家餐厅,就要突破这种传统西餐印象,杜绝肉类,食材原始,减法烹饪,尽量地使用生食和蒸烤方法,锁营养于菜肴之中,这就是新式概念——“素西餐”,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净饭咖啡餐饮顾问杨志智老师给我们全面展现,净饭的西餐素食主义。
期刊
许多厨房用品或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微乎其微的它们难以引起多大的注意,而这些厨房用品,却往往能使我们在做美食时,把事情变得轻松简单,或者,使我们觉得做起美食来,越发有一种创作的冲动。
期刊
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通常来说,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决定的,他决定的基础是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家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和文化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影响是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且无法动摇的地位,具有强势的引导和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
期刊
7月,一个馥郁的季节,而此时野生菌也在悄然地成熟。一个个脆嫩的“小可爱”冒出的鲜美味道,撩拨着这个时节食客的心,老饕们说,这是夏日里与菌菇相约好的情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