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指南(精简版,2021年,上海)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与消化道癌筛查理念的发展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近几年来,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磁控胶囊胃镜与优化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制定相关指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指南以临床证据为依托,充分征询专家意见,对磁控胶囊胃镜的定义和诊断准确性、应用人群、技术优化、检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陈述推荐,并评估其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以期更好地指导磁控胶囊胃镜的规范化应用和科学化创新,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其他文献
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形势日益严峻,导致传统根除方案的疗效显著下降。国内外共识均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高耐药地区的一线治疗方案。各国耐药率和抗生素可获得性不尽相同,应结合国情选择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根除H.pylori。我国呋喃唑酮耐药率极低,呋喃唑酮铋剂四联方案高效、安全、价格低廉,适合我国国情,但在H.pylori根除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呋喃唑酮未被正确认识和规范应用的现象。现通过阐述呋喃
由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糖尿病称为3c型糖尿病,又称胰源性糖尿病,主要由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引起,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病理机制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具有临床相关性。与1型和2型糖尿病相比,3c型糖尿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分析3c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进展,以及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深入理解其病因和病理机制,有助于3c型糖尿病的鉴别和早预防、早治疗。
近年来儿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康复的研究重点,运动训练是其主要的干预方式。现代智能康复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包括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等,在儿童脊髓损伤的功能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综述运动训练在儿童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学特征及听觉诱发电位-失匹配负波(MMN)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自闭症儿童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极刺激组(19例)和伪刺激组(16例)。阳极刺激组采用阳极tDCS加常规康复的治疗方法,伪刺激组采用tDCS伪刺激加常规康复的治疗方法。tDCS治疗每周3次,每次20 min,常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1 h,共4周。治疗前和所有治疗完成后,评
肺透明细胞糖瘤是原发于肺部的罕见肿瘤,为临床相对少见疾病。本例患者胸部CT示左肺下叶可见肿块影,大小约62 mm×45 mm,边界较清,其内可见多发钙化灶,周围胸膜牵拉,双肺透亮度增加,多发小囊状透亮影,双肺下叶可见多发条索影。纵隔淋巴结增多,双侧胸膜局部增厚、粘连。2019年2月在全麻下行左下肺肿块切除术+淋巴结清除术,病理诊断为肺透明细胞糖瘤,术后随访半年,肿瘤未见复发和转移。
报告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并胰腺分裂症(PD)患者。患者为老年男性,反复胰腺炎发作,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再次发作时影像学检查示PD、胰头囊性病变、胰管扩张、钙化等,被误诊为PD合并假性囊肿,进一步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提示IPMN合并PD可能,内镜下行主胰管括约肌切开+十二指肠副乳头括约肌切开+胰管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1年后再发胰腺炎,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后未再发作。
青光眼最核心的问题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死亡所导致的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其病因及病理学机制复杂,至今临床鲜有证据充分、疗效确切的修复(保护、挽救及逆转)策略。为实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需要全面认识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遵循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流程,并始终将视网膜与视觉中枢作为整体确定视功能修复策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