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商学院或将被淘汰
机遇、挑战、危机!用这三个关键词解读EMBA下一个5年,虽然略显沉重,但却非常贴切。从早期不被理解,被各种质疑袭扰,到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种转变是本土商学院的机遇,但也意味着挑战和危机。
《经理人》在采访近十位商学院院长后,总结出EMBA即将面临的三个挑战和三个趋势。这几乎构成所有商学院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以及EMBA教育未来的图景。
三大挑战决定商学院竞争力
挑战1:解决师资不足的软肋
好的EMBA教授永远都是稀缺的。因此引进和培养师资,将是所有商学院长期面临的挑战。这关系到商学院能否形成自身的特色和质量保障,也是提升整体实力和课程种类的关键。
目前解决师资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引进、内部培养和外聘。但是,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授资源稀缺给引进造成不小的难度,自主培养周期过长,而外聘则会丧失商学院自身的特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坦言,他现在思考最多、最痛苦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最好的教授吸引到中欧来。尽管中欧现有的师资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是着眼于未来,这仍然是最大的压力。
从清华、北大光华、人民大学来看,它们自有师资都超过70%,目前的压力不大。但是当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为满足新的需求而开设新课程时,师资压力同样存在。对于那些自有教授不足50%的商学院来说,挑战则更为严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建议说:“短期的权宜之计只能是横向联合,各个院校之间互相支援。但是从长期来看,还要以引进和内部培养为主。”
挑战2:适应本土需求的课程开发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廖理认为,既能满足EMBA学员的需求,又能反映整个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课程,是目前商学院EMBA 教育的一大压力。而且这一问题也与引进教授相关联。
过去商学院大多不太重视信息化和物流等课程,但是现在,它们已经与企业战略密不可分,一些IT系统甚至可以改变企业的流程和组织构架。这类新课程开发的压力将会逐渐增大。
课程调整也是商学院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EMBA学员经常抱怨:“我们的课程千年不变,缺少新内容。”从中欧和清华来看,它们每年都对课程进行调整,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则强调说,商学院应该注重对本土企业和整个经济走势的研究,然后提升到理论的层面传授给学生,让EMBA教育真正去解决中国企业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纯粹引进国外的案例和模式。岭南学院院长吴立范和厦门大学EMBA中心主任戴亦一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开发符合中国企业需要的本土案例和教材,这将是商学院今后努力的重点。
挑战3:控制生源质量
在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下,生源质量是商学院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今年已经开始出现生源质量下降的苗头,主要体现在学员年龄和职务的下滑。国家批准开办EMBA教育的30所院校,其中10所允许招收300名,其余20所则为100名。当前的招生局面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些商学院不愁生源,有些则生源不足。
清华近几年的招生比例始终控制在1:3,北大光华今年为1:4,中欧也接近1:3。维持这种招生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源的质量。但是张新民教授认为,国内不愁生源的商学院不超过7家。
多数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生源质量的问题。有些商学院为了保证招生规模,不得不降低录取标准。这种注重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目标的做法,不仅对商学院自身发展不利,也对EMBA整体发展产生负影响。
三大趋势锁定竞争走向
趋势1:以品牌和特色细分市场
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接受采访的商学院院长几乎都有同感。那么未来的竞争靠什么?所有竞争要素可以浓缩为两点——品牌和特色。这将构成商学院独特的竞争壁垒。
口碑相传是当前商学院吸收生源的一大特征,这点在主流商学院中尤为明显,也意味着传统院校的品牌号召力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传统院校的品牌并不完全等同于EMBA品牌。在品牌的基础上,特色甚至更加重要。张维炯教授评价说,清华和北大拥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认同清华务实风格的企业家,几乎不可能选择北大,反之也是如此。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将自身定位在“南中国一流的商学院”,并以此为出发点形成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这些优势学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则被誉为“CFO黄埔军校”,财务会计在国内领先。对于在区域市场拥有品牌优势的商学院来说,更应该着眼于在本区域做强品牌和特色。
趋势2:寻求国际合作与竞争
绝大多数商学院都有同国际合作的背景,比如聘请国外教授、合作办学、海外训练营等,这些都是体现特色的重要部分,也符合与全球EMBA教育融合的趋势,而未来国际合作还将扩大范围。
但需要认清的是,商学院能从国际合作中收获什么。是学到了管理经验,还是培养了师资,这些都要有立足长远的思考。清华经管学院与INSEAD合办的英文EMBA,已开始全球招生。廖理教授坦承,这是清华向国际一流商学院学习的好机会,双方整整谈了一年半的时间,从中发现很多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趋势3:部分商学院将被淘汰
虽然教育本身不应被商业化,但优胜劣汰的规则同样适用于EMBA市场。一部分缺乏办学能力的商学院,将逐步被淘汰。以规模为标准,也将形成清晰的分水岭。部分商学院维持300名招生规模,更多的则在150~200名,而100名招生规模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并且可能逐渐退出市场。
附文:
EMBA将会供给不足?
“未来EMBA需求会逐渐增大,可能出现供给不足的局面。”张维炯如是判断EMBA今后的走势。他认为,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竞争环境的剧变,都将刺激更多的需求,但中国优秀商学院的数量还很有限。